標籤:

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行將消逝的水磨坊

歷史的命運是無常的,往往會厚此薄彼。蘭州水車現在成了聞名遐邇的蘭州文化標誌,而與水車同胞姊妹的水磨,一個用途比水車更廣泛的水力工具,已經淡出歷史。塵封在歷史深處的水磨,它與水車同以水力為動力,但它在甘肅工業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功勛不可磨滅。由於電力等新能源廣泛使用,水磨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作用,於30年前退出了歷史舞台,目前僅留存於人們的記憶之中。

一座陳舊的水磨房,鐫刻著一幕幕令人難忘的過往,思緒飛揚中,情感在此凝結。興許,我們所能憶起的,不單是水磨房。而我們,除去深切地懷念,卻也是心疼地依戀。 2010年10月下旬,我在定西市渭源縣工作時無意中在會川鎮巧遇到2座水磨坊,難能可貴的是其中1座還在正常運行。頓時心情激動,勾起了許多對水磨坊的思緒。一踏進水磨坊中,就聞到充滿房間的油籽香味。與同行的當地同志了解有關其他水磨的情況時,幾乎已經沒有人能說出還有哪裡有水磨坊的遺迹了,大家告訴我今天能夠碰到這座還在運作的水磨坊實屬難能可貴了。

水磨曾經風光無限

  水磨曾經是重要的水力工具,在舊時是一種先進的機械設備,全國各地都普遍使用,由於地域的不同,樣式不盡相同,基本構造大致相同。據史料記載,水磨除了磨面的基本作用以外,多用於釀酒業、造紙業、制香業、榨油業,是當時甘肅手工業最廣泛的一種動力裝置,它推動了石工、木工、鐵工的發展。

甘肅水磨,文獻較早記載見於唐時,肅州刺史王方翼所撰文中有:「出私錢用水石畏,溥其羸以濟飢療。」到了宋元兩朝時,水磨在岷州已經普遍使用。據歷史文獻中記載,明代河州地區為水磨最盛時期,明代河州人王經亦所著《水磨賦》中,有「北臨隆慶,東歷漳水,渭源東畔,涇水上游。俱有水磨運於中流。予觀其氣數之盛,製作之優,未有過河州也。」據史料記載,嘉慶巳卯(1555年)河州「有水磨共一千八百有奇」。

 水磨的構造與應用

「水磨房」又稱「水磨坊」,由引水道、水輪、磨盤和磨軸等部分組成,它日夜旋轉,磨面千斤,不但節約能源,而且是無污染的環保磨面工具。北宋文學家王禹稱描寫磨面人家的詩句:「但取心中正;無愁眼下遲。」逐漸演變為水磨坊的專用對聯。成為田園詩中流傳千年的主題。在中國農耕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沿河上游沿岸的每個村莊里,都有一渠清水沿田埂、繞村舍款款奔來。臨近水磨坊坊處水流加急,靠渠水為動力,帶動木輪引擎石磨晝夜不停運轉。水磨房建房的首要條件是在河渠上要有「磨窠」,就是水源高、落差大、有退水去路的地方。然後根據當地的水力資源、水勢高低決定磨窠,選定後在上游先修築河堤,抬高水位。每座水磨房面積大約在10至30平方米,石條為基,木板為牆,蓋瓦覆頂,下裝磨輪,內備石磨。  磨房內安置磨盤,亦稱磨扇,共有上下兩扇,直徑約2米到2.5米左右,上扇比下扇厚一至二倍,磨盤以石質堅硬冷膩耐磨不易發燒的優質石料鑿成。民間習慣上把流水稱作「青龍」,把石頭稱作「白虎」,以示敬畏。兩盤磨扇的吻合面,鏨鑿出一定走向的溝棱,便於磨碎原料。上扇沿周邊等距離地鑿開4個孔,以供用麻繩拴住從樑上提住並固定上扇。各繩間插一撬棍,取「四大金剛」之意,以便調節上扇的高低和水平。上扇中間鑿一圓孔,供注斗里的磨物由此流入兩磨扇之間。下扇底部用一個「丫」形巨木墩亦稱「磨老鼠」者固定,水平鑲在一根四方柱體磨軸的「水柱」上。水柱下接圓木軸,軸下端木輪上的齒與磨輪上的齒交叉相接。 磨輪形如牛車輪,常用比較堅硬柔韌浸入水中不易腐爛的榆木、柳木做成,直徑3米左右。用36根輻條,取「三十六天罡」之意,連接柱體的大小兩個同心圓。小圓內外橫釘了72片「水瓦」,取「七十二地煞」之意,勻稱平衡,錯落有致。軸下安一鑄鐵圓窩,置於用鑄鐵做成的「鹿角」上,其餘角固定在原木墩上,埋在水中。渠口斜置水槽,上端與渠口相接,下口安置於磨輪之上,以渠水之力能最大限度衝動磨輪為佳。水槽上口設閘板,另在上游數米處設退水壩。磨房前面的水渠上橫放一至兩根巨木或木板,便於人們往來行走,調整水流,維修水磨。  磨面時堵住退水壩,提起磨槽閘板,激流下泄,衝動磨輪,牽動磨盤下扇旋轉。磨畢,放下槽閘,提起泄水閘,水即外流,磨亦停轉。水磨的歷史  據介紹,水輪使水的勢能轉化為機械能而做功,它的誕生是水進入應用領域的關鍵環節。人類要使水力轉換成機械能,必須通過圓形輪子亦稱「水輪」的機械裝置來轉換。那麼水磨就是一種利用水流轉動「水輪」作動力的水力機械。最早的水力機械是利用水的重力做功的,直到出現利用水的動能衝擊輪子運動,水力才得以全面應用。  東漢桓譚(公元前23年-公元56年)在《桓子新論》中最早用文字記載了人類對水力的應用:「杵舂又復設機關,用驢、牛、馬及役水而舂。」列舉了兩種令杵舂運動的動力:畜力和水力。  西晉建都洛陽後,在黃河支流谷水建有千金堰,這是都水使者陳協主持重修的重要的一項水利工程。千金堰在洛陽西北的十三里橋,引谷水入渠,因渠道上水碓越設越多,後來成為洛陽糧食加工基地。  《南齊書·祖沖之傳》中記載祖沖之「於樂游苑牗在建康,即南京牘造水碓磨,世祖親自臨視」。這是關於水磨應用比較明確的記載。說明水磨自漢代以來就已經誕生,並成為水力應用發展的標誌,而到魏晉南北朝時,已大量推廣應用,頗具規模,此時多功能水磨機械也已經誕生成型。可見中國對水力的利用,最晚始於東漢初年,即距今至少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隋及唐前期水磨、水碾的主要擁有者是皇室及豪門世家和寺廟。  北宋朝廷對民間興建水磨予以經濟支持,使水力應用在宋代達到了空前的普及,昔日為皇室及權貴所擁有的水磨,此時才真正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宋代由百姓獨立經營的水磨、水碾已不在少數。宋元時大規模的水磨或水碾已大量湧現,由地方政府或鄉村紳士集資建設的水磨房常常成為地方大型公共設施和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元代以後對水磨才有了比較明確的記載。  曾經興盛的洮渭水磨  洮河流域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休養生息,在這片熱土上先民們不僅創造了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齊家文化和寺窪文化等燦爛的文明,而且這片熱土也成為先民們豐富想像力和獨特創造力馳騁、落地、生根的沃土。這裡自古林草茂盛、雨水豐沛,山澗河谷小溪遍布,流水潺潺,這為水磨的大量推廣和應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因此洮河流域也是我國最早使用水磨的區域之一。  據介紹在渭源縣境內,渭河和漫壩河等流域的某些地段,可以直接引河水入農田進行灌溉。水位落差較大的地方多建有水磨。他說現定西市所轄縣區,史載渭源在康熙年間有水磨75輪,至近代已達300多輪。乾隆年間狄道(今臨洮)有水磨962輪,岷縣境內水磨也比較普遍。當時僅臨洮一地水磨數量已達近千輪,足見其時水磨之盛。  據《三國志·張既傳》記載,洮河流域水磨的推廣應用,與三國時任雍州刺吏的張既引進水碓有關。水碓的引進推廣為後來水磨的興建使用打下了基礎。據陳維山研究,洮河流域水磨的發明年代,距今至少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歷史。古老的水磨房,不僅是依水就勢、巧借自然、融匯古今的獨特的人文景觀,而且也賦予了鄉村以靈性和生命。  北宋著名文學家、監察御史張舜民,曾任隴右提刑官,在岷州(今甘肅岷縣)任職期間即興揮毫寫有《水磨賦》,頗有氣勢。其中寫道:「覆廈屋之沉沉,灑長溪之沸沸。徒觀夫老鴉咸集,麥禾山積。碓臼相置,齒牙相切。碾磨更易,晝夜不息。洶洶浩浩,砰砰礪礪。鼓浪揚浮,交相觸擊。飛屑起濤,雪翻冰析。……力盡而休,功成而退,若君子之善出處也。」

從洮渭水磨曾經的興盛和該賦透露的信息,可看出歷史上水磨在中國農耕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正在消失的景色與記憶  在農耕社會,由於農產居住分散,社會協作程度低,水磨作為當時最佳的活動和交流的場所,水磨房就自然成為當時農村最為興旺之地。農戶們趕著牲口馱著麥子青稞豆子玉米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一邊等待磨面,一邊談論農事,交流信息,互通有無。而此時水磨房便成了孕育民間文學的沃土,高亢激越纏綿深情的「花兒」,根植民間蘊含哲理的歌謠,情深味長鄉土濃郁的故事,都在這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莊稼的清香里飄蕩開去,和著這潺潺的水聲,滋潤和充實著先民們的精神文化家園。  在陳維山的攝影集中,有趣地提到了一首著名的「花兒」:「黑風(哈)刮的者磨盤子旋,青龍(哈)白虎的叫喚;寧叫他皇帝的江山亂,絕不叫我倆的路斷」。「花兒」中以「磨盤子」和「青龍白虎」並列比興,把生死不渝的愛情看得高於一切,義薄雲天,蕩氣迴腸。同時這首「花兒」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水磨房的壯美氣勢,以及在人們內心中的詩意情懷。  陳維山肯定了水磨房記載的難以言數的珍貴歷史信息、科學價值、藝術品位以及濃郁的人文情懷。  水磨房是一幅水碧山清、逐水而立、充滿生機的生活畫面。它蘊涵著古樸的情調,更浸透著山水相依的幽雅情致。它不僅是在山水交融中的一道獨特風景,而且也是融民俗之純、匯自然之朴的重要標誌。  在鄉村的記憶中,與水磨房有關的還有油坊。在水流大且平穩河段的船磨、青藏高原上的水轉經輪。記者在洮渭踏訪期間,沒有尋到油坊和船磨的絲毫痕迹,據說已絕跡多年。偶爾一見的古老的水磨房,其田園牧歌式的美麗背後,也只能感受到淡淡的憂傷。  直到上世紀中葉,由於電力磨面機的逐漸普及,水磨房陸續完成了其沉重的使命,功成身退。 水磨、油坊、「二牛抬杠」,這些昔日常見的鄉村景色,現在已漸行漸遠,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以令人傷感的速度,向著人類記憶的深處走去。

曾經離不開的水磨,終將被飛速發展的時代遺忘。對於家鄉而言,水磨房曾是它樸素的心臟:錯落的民居,古老的磨坊,平靜的流水,茂密的核桃林構成了理想中平淡而又恬和的鄉村。現在,這曾經搏動的中樞,卻將變為一道漸行漸遠即將消失的風景,讓人有一種無可奈何的痛!  魂牽夢繞的水磨房啊水磨房!也許成了人們消失的記憶。

在隴中大地上曾經遍布的水磨,當下,不僅在我們的眼中消失了,並且已經在人們的記憶中即將永久逝去,也許今後我們只能在發黃的歷史書中,搜尋它漸行漸遠的背影。


推薦閱讀:

30年戰爭: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國際戰爭
唐朝到底有多開放?這塊被棄的石碑全暴露了……
中華歷史故事系列之別樣的楚國
吳銘峰:生於現代,樂於古代
歷史圖集(之二十九)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