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津液:構成人體及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根本物質之三

津液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

津液是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主要是指體液而言,但亦包括汗液、唾液、胃液、腸液、尿液等分泌液和排泄液。

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滋潤臟腑、肌肉、皮膚、毛髮、黏膜和孔竅以及滑利關節、濡養腦髓和骨骼。

津液有時也分別稱為「津」或「液」。較濃稠的稱為津,較濃稠的稱為液。津,多布散於肌表與黏膜,以潤澤肌膚、皮毛及眼、耳、口、鼻等孔竅;汗液與尿液均為津液所化生。液,多內滲於臟腑,以滋養內臟,濡養腦髓和骨骼,滑利關節,同時也有潤澤肌膚的功能。但是,津和液本屬一體,都是體內的正常水液,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故一般多津液並稱,只是在發生「傷津」和「脫液」(又稱傷陰)的病理變化時,辨證施治應有所區分。

津液的形成、輸布和排泄,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生理過程,與肺、脾、腎、胃、小腸、大腸、膀胱等臟腑的生理活動密切相關。如《素問·經脈別論》日:「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說明體內的津液,來源於胃的受納水液,「游溢精氣」所生成,通過脾運化,將胃中的津液上輸於肺和布散至其他各臟,故《素問·太陰陽明論》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通過肺氣的宣散和肅降功能,使水道得以通調;而腎則對全身水液進行蒸騰氣化,升清降濁,促使津液向全身布散,把多餘的永液和廢物化成尿液,下注於膀胱;排出體外。飲食物通過小腸、大腸時,小腸的泌別清濁和大腸的傳化糟粕過程中,也包括對津液的吸收,故《靈樞·經脈》稱「小腸主液」「大腸主津」,指出津液與小腸、大腸也有關係。

綜上所述,津液的生成、吸收和轉輸,離不開胃的受納、脾的運化功能。津液布散至全身以潤澤肌膚、皮毛,化成汗液和尿液,都離不開肺的宣教和肅降功能,故稱肺為「水之上源」而能通調水道。

在津液的生成、代謝過程中,腎所起的作用最為重要,因為胃的受納、脾的運化、肺的宣肅,均需腎氣的溫煦、推動,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體肉永液的正常代謝,更離不開腎的「氣化」功能,故稱腎為「水臟」「主一身之水液」。

由於肺、脾、胃、腎等臟腑分別隸屬於上、中、下三焦,所以古人把體內津液的升降、出入道路稱作「三焦」,把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的代謝過程,統稱為「三焦氣化」,如《素問·靈蘭秘典論》日:「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津液與氣、血的關係

津液與氣、血的主要來源,都是水谷精氣,共同組成人體生命話動的基本物質,而在人體的整個生理活動過程中,三者之間又相互為用,密切地聯繫在一起。

1.津液與氣的關係 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依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離不開三焦氣化,離不開有關臟腑的氣機。如果有關臟腑的功能失調,必然會影響到「三焦氣化」,而形成津液的病變,或為化源不足,或為不正常的積聚,形成「水氣」,或為氣虛不能固攝,而致津液大量流失(如陽氣虛脫時的大汗出、腎氣虛衰時的小便清長等)。反過來,津液大傷,元氣也往往隨津液而散脫,水氣積聚又能影響有關臟腑的氣化功能。這就是津液與氣的相互關係。

2.津液與血的關係 津液是血液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津液中最「精專」的一部分,能注入脈中,與營氣相結合,上注於肺脈,變化而成血。故《靈樞·癰疽》曰:「…… 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金匱玉函經》也說:「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由此可見,津液的多少與血液盈虧可以互相影響。例如:在大出血時,可出現口渴,皮膚乾燥和尿少等津液不足的證候;而津液耗傷,也可以影響血液的化源不足,表現為津枯血燥。所以《靈樞·營衛生會》日:「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傷寒論》中也有「衄家不可發汗」和「亡血家不可發汗」的告誡。

津液的病理變化

津液的病理變化,可分為津液的損傷和不正常的水液積聚。前者表現為傷津和脫液(傷陰),後者表現為水腫和痰飲。現分述如下。

1.傷津與脫液 津液損傷,輕的稱為傷津,重的稱為脫液。造成津液損傷的原因很多,如高熱不退、久熱、大汗、多尿、吐瀉,以及久病和錯誤或過量地使用發汗、利尿、瀉下或溫燥藥物等,其中以熱邪灼傷津液和久病耗傷陰液最為常見,

傷津,是由於津液一時消耗過多,滋潤作用減退。因此,主要表現為口渴,咽喉、唇舌、鼻、皮膚等部位的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少,舌苔干糙等症。

脫液(傷陰),一般提示全身的陰液已經嚴重虧損,故其臨床表現較傷津為重,治療後的恢復也較傷津為緩慢。脫液多見於久病或外感熱病的後期,除了可見程度嚴重的傷津證候外,全身情況極差,並有舌色紅絳而乾燥,舌體瘦毫,舌苔光剝,口乾而不甚引飲等症。

對於傷津及脫液的治法,以生津、養陰為主,常用方葯如增液湯、五汁飲,藥用沙參、麥冬、石斛、天花粉、蘆根、山藥等。

2.水腫和痰飲 水腫和痰飲,主要是肺、脾、腎三髒的氣化功能失常,引起津液的輸布或排泄障礙,形成不正常的水液積聚所致。如以水腫的發生原理來說,可由肺失宣肅,脾失健運,影響津液的流通而致水液停聚但更多的是由於腎的氣化功能失常,不能進行升清降濁,生成和排池尿液的功能減退,而致水泛為腫。

痰飲,是由於水液積聚於體內的某一局部所致。發生原理也與水腫基本相同,故痰飲與水腫之間有時是相互聯繫的。痰飲的生成,不但由於肺氣的失於宣肅,還由於脾失健運,影響了津液的輸布,凝聚而成痰,出現咳嗽、痰多白沫等症,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多是指痰飲而言。而腎的氣化功能減退,也可使水液上泛為痰而侵犯心肺,稱為「水飲凌心」「水飲射肺」,如心力衰竭,肺水腫時出現的心悸、氣急、咳嗽、咯吐大量泡沫痰,多屬於這種病理變化的表現。

肺、脾、腎三髒的氣化功能失調,還常互相影響。例如:脾失健運,不能轉輸津液,既可影響肺氣的通誦水道,而出現喘滿咳痰等症,又能影響腎對津液的蒸化,而出現下肢浮腫、小便短少等症;肺失宣肅,不能通調水道,既可影響脾輸布津液,而致聚濕成痰,又可影響腎的氣化功能,而致水氣上泛為痰;腎陽衰微,水氣不化,既可影響肺氣的宣肅,出現喘咳痰多之症,又可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出現小便不利、水腫、腹滿等症。可以溫陽化水或健脾除濕等方法治療,常用方葯如五苓散、五皮飲;藥用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冬瓜皮、桑白皮等。

推薦閱讀:

美媒:中國將舉行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活動
春季促銷活動這樣做,收銀台都排起長龍!
銀河系中心黑洞的活動正在增強
秦嵐關注留守兒童 現身公益活動為愛發聲
黨支部「手抄黨章100天」活動方案

TAG:生命 | 人體 | 活動 | 中醫 | 成人 | 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