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飛天,亮出中國航天空間探測雄厚「家底」

6月6日,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塔架吊裝工作,與運載火箭對接。(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記者屈婷 全曉書 喻菲)中國首枚X射線天文望遠鏡「慧眼」奔向太空,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圓軌道上展開對銀河系高靈敏度、高頻次的寬波段X射線巡天。穩穩「守護」它飛天的,是先進的衛星平台技術。

作為空間科學探測衛星,「慧眼」與普通衛星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它攜帶的儀器是全新的、從前沒有用過的,否則就喪失了前沿探索的意義。這就對航天的發射和測控技術提出了很高要求:要為衛星新儀器、新功能提供「私人訂製」服務,還要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可靠。

「慧眼」飛天,亮出了中國航天空間探測雄厚的「家底」。

「金牌平台」讓「慧眼」飛得更穩

「只要科學領域有需要,科學家有需求,中國航天技術就能提供讓用戶滿意的衛星解決方案和各種相關服務。」硬X射線調製天文望遠鏡衛星工程總師馬世俊自信地說。

他的信心來自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最為成熟的遙感衛星平台之一,已成功應用於十余顆衛星,可謂經驗豐富的「金牌平台」。這個平台不論是承載能力、載荷安裝方式還是穩定性等,都有很強的任務適應能力。

衛星副總設計師倪潤立指出,硬 X 射線調製望遠鏡的觀測模式與傳統衛星不太一樣。「傳統遙感衛星多是對地觀測,姿態比較穩定,有固定的指向。這顆衛星觀測的目標是全天球,在天上要頻繁轉動。我們根據它的科學目標,制定了幾個有針對性的模式,包括巡天觀測模式、小天區觀測模式和定點觀測模式。」

打開獵豹瀏覽器,查看更多科學圖集

「慧眼」衛星在軌運行示意圖

多種觀測模式對保持「姿態穩定」提出了極高要求。針對這些科學需求,研製團隊進行了詳盡的任務分解與分析,對多方案進行比較,採用多種慣性定向姿態控制方式,最終保證了任務的實施。

讓「乘客」感到冷熱適宜

在為「慧眼」提供提供「私人訂製」服務時,五院研製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所有的「乘客」感到冷熱適宜。原來,「慧眼」承載了中、高、低能望遠鏡,而且為了保證探測精度,這三位「乘客」都集中安裝在同一個支撐結構上,但是它們對溫度的要求各異。

5月17日,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在酒泉發射場進行太陽翼對接前整星熱控實施工作。(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差異有多大?衛星熱控副主任設計師、載荷熱控主任設計師周宇鵬博士說:「在一張桌子這麼大的地方,高能探測器的溫度要在18攝氏度左右,而中能和低能探測器的工作溫度卻可能低到-80攝氏度或-40攝氏度。」

「就好比一個人只有一件衣服,卻要在南極和赤道都能生存下來。」周宇鵬說,這對衛星的熱控技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為了讓「乘客「都「心情愉悅」,五院技術團隊拿出了最深厚的技術儲備,發揮了極致的巧思:不但運用了多級隔熱措施保護控制漏熱、國內首屈一指的深冷熱管技術、梯度溫度加熱實現防污染控制等聽上去就非常酷炫的「黑科技」,還很溫馨地給衛星打了一頂「遮陽傘」(遮陽板)。

周宇鵬說,這把「遮陽傘」既巧妙地為中低能探測器擋住了陽光,實現了低溫工作環境,同時還能為高能探測器加熱。這也讓「慧眼」成為第一個安裝「遮陽傘」的衛星。

配備專屬「太空信使」

「慧眼」在太空將全年無休地進行觀測,五院西安分院的研究人員為它配了一名專屬的「太空信使」——數傳分系統。這個信使會將「慧眼」搜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數據記錄系統或通過無線方式傳輸到地面接收站。

該系統技術負責人許興說,「慧眼」的「信使」要數年不間斷地工作,這在其他衛星上從未有過。為了確保信使的身體健康,他們採取了抗輻照加固、定時刷新等手段提高它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五院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潘騰說,數據傳輸也是難點。相比有固定的對地指向的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慧眼」卻要指向天上任何區域,天線也並沒有指向地球。「為了保證衛星在觀測過程中數據及時傳輸,我們採取了很多自動化的程序。」

多領域、多平台、全方位服務科學探測

潘騰說,「慧眼」是在中國衛星研製雄厚的技術實力基礎上進行全面升級,創造性地邁出空間科學探索步伐的一顆「新星」,彰顯了中國航天多領域、多平台、全方位服務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能力。

比如,2016年成功發射並順利返回的首顆返回式微重力科學試驗衛星——「實踐十號」,便是以成熟的返回式衛星平台為支撐,全面滿足了19項空間科學試驗的不同需求,完成了天地往返的旅程。

而「嫦娥二號」、「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的成功經驗,將助力「嫦娥五號」任務完成。潘騰說,空間科學衛星的研製,對航天技術發展既是要求,也是挑戰,「兩者是相互促進的一種關係」。這些工程成果證明,中國已初步掌握了多目標任務設計、探測器軌道測量、目標特性觀測、高可靠自主控制與管理、目標捕獲等理論和技術。

面對空間科學探測所帶來的新挑戰,中國航天也做好了充分的儲備。比如,五院提出了「近地小天體普查與定位」系統及項目,用於近地天體普查及定位,同時對主帶小行星等太陽系其他小天體開展高效的巡天觀測。

據悉,五院將攜手國內各相關單位,科學規劃、發展月球及深空探測領域,推動中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


推薦閱讀:

都是誰在丟中國人的臉?
記錄中國·歸於田園——隱居之地
中國諸子百家全集(動畫版)
【揭秘】中國富豪正落入移民美國的巨大陷阱

TAG:中國 | 航天 | 中國航天 | 空間 | 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