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戀》電影與我的故事
???1980年《廬山戀》剛剛拍竣公映、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只有幾歲大、少不更事的小男孩。沒有追隨大哥哥、大姐姐(或者叫叔叔阿姨)們的腳步亦步亦趨地走進影院去欣賞、沉醉。只是從劇照上覺得影片景美人靚,張瑜、郭凱敏是那時我們心中的金童玉女,他們常留在觀眾心中的聯袂之作,不但有美好陽光的《廬山戀》,更有蕩氣迴腸的《小街》……那時總是祝福他們會在現實生活中也真的走到一起。兩年後,從小朋友處看到了這部電影的同名連環畫(那時我們叫「小人書」),畫頁全部由這部彩色影片的黑白照片組成。第一次了解了影片的全部故事梗概。轉眼二十載風雲流散,張瑜和郭凱敏這對當年我們心目中的最佳銀幕情侶,最終沒有能夠走到一起。張瑜後來又和王新剛合演了一部反映蔡鍔和小鳳仙故事的《知音》、還有一部反映文革題材的《巴山夜雨》,但都不如《廬山戀》和《小街》那樣成功……嫁給了上影導演張建亞,並於八十年代中前起遠赴美國學習深造,從此遠離了熱愛她的中國觀眾;郭凱敏後來到北京電影學院明星班深造,拍攝了《郵緣》、《廖承志在追憶》等影視片,和上影女演員張芝華結婚,闖海南艱辛倍嘗……事業幾經沉浮。在九十年代中期,張瑜、郭凱敏終於又重新回到熱愛他們的觀眾們的視線中。在新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應廬山有關部門邀請,這對當年的廬山銀幕情侶和《廬山戀》部分主創人員一到重訪廬山,又在廬山掀起了一股熱潮。也就在這個時候(大約是在1999年前後),我第一次在CCTV6套電影頻道完整地欣賞了《廬山戀》這部影片。第一次真實感受到這部雖經歲月磨洗、但歷久彌新的經典影片的風采。次日上午當影片重播的時候,我特意用當時最好的錄象機完整的錄製了這部影片。於影片公映的二十年後第一次欣賞這部影片,我已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已經能完全讀懂並欣賞影片的全部內涵和藝術價值。這時我才驚訝地發現,影片不但景美人靚、如詩如畫,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影片竟然還是一部難得的廬山風光導遊片。影片把廬山的全部經典風景和旅遊線路,巧妙的穿插在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當中,並給於了詳盡的介紹。把優美壯麗的廬山風光和動人的愛情故事巧妙結合,不能不說是影片編導的一大匠心!而這正是為什麼影片可以在廬山山頂牯嶺的「廬山戀電影院」(原名「牯嶺電影院」,1980年起因連續放映影片《廬山戀》而改現名)一口氣連續放映二十多年、連放七千多場不換片,創造同一影院連續放映同一影片最長記錄,並於2002年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直到今天,登臨廬山的中外遊客,都把「登廬山,看《廬山戀》」當作一件文化盛事。因為每當初到廬山的遊客來到牯嶺的「廬山戀電影院」,看過一場《廬山戀》後,就等於是看了一部鮮活的廬山立體導遊圖;看過這部影片後,他們甚至可以象影片中的周筠(張瑜扮演的女主角)那樣,僅憑一張準確的地圖便可以暢遊廬山了。因為廬山的全部風光精髓,影片都已詳細的介紹過了。2000年初夏,我一個人一領青衫首登廬山。當然是按照影片中的大體線路來走的,一步一個經典的考證影片中的每個場景是我初登廬山的最大樂趣。從男女主人公初次邂逅的白鹿洞書院溪谷中朱熹手書的「枕流」石,到「周筠」下榻的廬山賓館(影片中周筠站在賓館房間的陽台上就能看到窗下的廬林湖水,實際上是影片蒙太奇的巧妙剪接;現實中在廬山賓館是根本看不到廬林湖的),再到男女主人公練習外語的花徑、如琴湖,以及雨中再次邂逅的、仙人洞旁的「御碑亭」,耿樺、周筠相約同游的第一個景點「龍首岩」。當然,還有影片中周筠看耿樺畫速寫畫的望江亭、他們一起看日出的含鄱口、一起漫步的「月照松林」(廬山的「月照松林」很有名,到位置很偏僻,在牯嶺的最高處,得從牯嶺派出所或牯嶺郵電局兩處拾街而上方可到達。一般初到廬山的人往往找不到,導遊也多不知曉甚至有瞎指點者。筆者是在一位廬山山民的指引下才找到「月照松林」及其石刻的)、一起游泳的龍潭、水中相會廬林湖;男女主人公劫後重逢、攜手同游的廬山東林寺、聰明泉、護法力士(用「周筠」的話叫做「護愛力士」),還有九江石匠造起的宋代榫鉚結構的觀音橋等,還有一處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周筠、耿樺游泳後欣賞的李白筆下的香爐烽瀑布(即「黃岩瀑布」)……一部《廬山戀》電影和一張廬山地圖成了我在廬山的最佳導遊。當我遊覽廬山仙人洞巧遇一個曾經在前一天邀我入旅行團的導遊時,她被我對廬山的精通嚇了一跳:「乾脆您給我們導遊得了!」在牯嶺,由於牯嶺街附近的經典和廬山會議會址、廬林湖、廬山博物館、含鄱口、五老峰等經典相距較遠,為了節省時間我花70元雇了一輛麵包車,司機姓火,是一位三十來歲的年輕人,地道的牯嶺居民。我們的車在廬山的盤山公路上一路賓士,載著我尋覓《廬山戀》的足跡。司機同樣被我對廬山的博學給嚇了一跳,問道:「您常來廬山吧?這是第幾次?」當我回答「第一次」時,司機的嘴巴張得老大,差點把車開到路邊的小水溝里去。「不會吧,您這第一次來廬山的,比我這從小在廬山長大的人還了解廬山的歷史和風物!」?其實,我真的是僅僅憑著一部《廬山戀》電影(來之前已反覆觀摩過錄象帶多次),和臨行前半個月購置的一批廬山旅遊圖書(到廬山前已經反覆研讀)還有一張上山後在牯嶺商店裡買到的2000年版《廬山導遊圖》來闖蕩廬山的。(待續)????《廬山戀》電影與我的故事(2)??2002年,我到廣州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在南下廣州的列車軟卧包廂里,有幸邂逅一位著名編劇家尹洪波先生,尹先生是安徽碭山人、國家一級編劇、影片《西楚霸王》的作者。此次南下廣州,是到珠江電影製片廠談一個五集黃梅戲電視劇《大樹參天》的劇本。年屆半百的尹先生和我這個年輕的文化人很談得來,一路上我們這兩代人暢談得甚是投緣。不覺間談到編劇故事,尹先生動情地回憶起他的老朋友、當年江西著名劇作家畢必成先生創作《廬山戀》的幕後故事。畢必成先生比尹先生年長11歲,1941年生於貴州開陽。家鄉便是廬山腳下的九江彭澤縣。中學時代就讀於南昌市第二中學,曾在江西省少年作文比賽中多次獲獎。1959年高中畢業,由於父親的問題未能升入大學進一步學習。曾在南昌的中學任教,也曾在江西省總工會宣傳部、生活部工作,在此期間,他深入基層,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素材。1962年起任南昌市二中語文教員,在此期間開始創作一些散文,小說,發表在報刊上。1972年7月畢必成被調到九江市話劇團任編劇,從此開始專業文藝創作,1975年,珠影影廠擬將他的一部小說《好媳婦》搬上銀幕,雖因故未拍,但他就此與電影結緣。「文革」後,畢必成先後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路》、《廬山戀》、《賽虎》及大型話劇《鎖不住的春光》等作品,其中《廬山戀》在介紹廬山秀麗風光的同時,穿插了一對青年人的戀愛故事,影片公映後獲第三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進入九十年代,畢必成更關注社會政治生活,創作了電影劇本《寸草心》及《被告山杠爺》,後者獲95年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編劇及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但未能出席領獎,1995年,年僅54歲的九江才子、《廬山戀》作者畢必成因病英年早逝,令人不勝惋惜!《廬山戀》寫於1978年,當年,電影《廬山戀》的作者畢必成把電影劇本給上海電影製片廠時,因為當時他是新人(時年37歲),並沒有引起注意,上海電影製片廠想把這個本子拒絕了的。安徽省著名作家、編劇魯彥周先生當時已經享譽文壇(創作有劇本《天雲山傳奇》等),他看了電影劇本後,很是欣賞,主動找到電影廠,說這個本子有改的價值。在他的極力支持下,《廬山戀》才最終與觀眾見面。可以說,沒有畢必成這位原作者的辛勤創作、匠心巧思,便沒有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廬山戀》這部影片。我們永遠應該感謝這位影片幕後的第一功臣。2006年2月,我在一個大雪飛揚的日子裡再次登上廬山。「冬山如玉」——人們習慣這樣形容冬季廬山的美麗雪景;《廬山戀》中耿樺對周筠說:「你知道嗎,廬山的雪景也很美!」此行上廬山,我是特意背了一台高級數碼相機來拍攝雪景的。五年半前初登廬山的時候,限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只帶了一台1800元的高級傻瓜膠捲相機。雖然也拍攝了不少和《廬山戀》、廬山風光有關的精美照片,但畢竟相機和鏡頭都不夠專業,拍出來的照片透度和色彩都難登大雅之堂;此次冒雪重上廬山,拍攝的裝備上可以說是又上了一個台階。後來把此次在廬山和九江拍攝的冬景作品曾發表在「色影無忌」攝影論壇,獲得多位廬山資深攝影家的好評。暮色蒼茫時分,我來到位於廬山牯嶺東谷的「廬山戀電影院」。由於是隆冬時節,加之頭頂雨雪交加,廬山上的遊客相對稀少。夏日裡曾是那般門庭若市的電影院,這個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光顧。電影院門廳里一盞橘黃色的燈,是這寒冷冬日裡東谷長沖河邊唯一的一股暖意。2000年夏初次來廬山的時候,我也曾來到「廬山戀電影院」。夏日裡遊客如熾,所以電影院門口的小白板上一天排著幾個場次的放映時間。但由於是自己一個人,而且電影此前已在家反覆觀摩多次,來到牯嶺的第一天早上就在街心的商場買到一套《廬山戀》正版VCD裝在旅行背包中,所以思考再三我沒有購票走進影院,去欣賞銀幕上的《廬山戀》;而2006年2月,當我在這個隆冬時節來廬山時,在這個冬日的傍晚,電影院門口卻只有我一位觀眾。影院內也只有一名工作人員。這次我倒是想走進影院坐下來觀賞一遍大銀幕上的影片,驅趕一下冬夜的濕冷與寒氣。可惜工作人員解釋說,要湊夠二十名以上的觀眾,電影院才能放映,否則將是虧本運營。想一想人家說的也在理,理解萬歲,影片還是留待下次三上廬山時再欣賞吧。希望那時身邊坐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呵呵~~~電影暫時看不成,我進而委婉地向工作人員提出,能否進電影院的展覽室和放映廳看一看?工作人員友善地答應了,並為我打開了展覽室的燈光。展覽室不大,展櫃內和牆壁上的圖版陳列的,都是與電影《廬山戀》和影院歷史有關的展品和照片。其中當然有影片主創人員重遊廬山的題詞和照片,這是導演黃祖模的題詞,這是張瑜、郭凱敏的留言……還有他們的照片,以及影片拷貝陳列等。在靠里的牆壁上,有編劇畢必成的大幅照片和生平事迹簡介,照片上晚年的畢必成已是略為發福的中年人,不再是創作《廬山戀》時37歲青年英氣勃發的風采。我向這位英年早逝的劇作家照片行注目禮,感謝他和導演、演員們一道奉獻給廬山、奉獻給世人的這部好電影。黑漆漆的影院放映廳不算很大,沒有燈光。只有我一位場外觀眾佇立在門口,想必身後的燈光會把我的身影在門口印出一個大大的剪影……這就是那個創造了一項吉尼斯世界電影記錄的影院,在冬日的傍晚給我的第一印象。希望下次來的時候,可以與眾多的觀眾一起在這裡體會銀幕上的那部經典老片。???《廬山戀》電影與我的故事(3)?《廬山戀》攝製於1979年,1980年公映。影片由畢必成編劇,黃祖模導演,張瑜、郭凱敏主演。影片敘述了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僑居美國的前國民黨將軍的女兒周筠來到祖國風名勝區———廬山遊覽觀光,與國內共產黨高級幹部耿峰的兒子耿樺相遇,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戀愛程宕起伏,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當時,「文革」剛剛結束,人們急於從文化專制的桎梏下解放出來。因此,這部融風光、愛情於一體的影片頓然為影壇帶來一股清新質樸之風,很快轟動全國,並榮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和義大利第三屆蒙太那國際電影節獎。法新社在一篇報道中甚至說,《廬山戀》標誌著中國電影文化一個新的起點。《廬山戀》引來最大轟動的地方要算是廬山。1980年7月12日,《廬山戀》在當時的廬山東谷電影院穴後改為廬山戀電影院雪一經上映,立時在當地山民和遊客中形成觀看熱潮。據廬山戀電影院的一位老職工向記者介紹,那時,從早到晚,每天七八場,場場爆滿,由於座位有限,許多觀眾甚至心甘情願地坐在影院的過道上看……由於觀看者踴躍,一名售票員根本忙不過來,影院只好派兩人操作售票事宜:窗口,是一排伸進來的手,一名售票員從一隻手中接過錢,並死死抓住這隻手不放;另外一名售票員則負責找錢、撕票,並放進那隻被「套牢」的手中。直到這會兒,專門負責抓手的售票員才為這隻手發出「退出令」。《廬山戀》讓當地影院賺了一把,也讓廬山風光在全國圍內聲名大振:那幾年,廬山遊客明顯增多。聰明的廬山人很快意識到,《廬山戀》是上帝送給他們的一個禮物:影片中出現了廬山幾十處知名區、點,如仙人洞、秀峰、五老峰等等,充展了廬山一年四季的風光變幻,遊客游前或游後看《廬山戀》,仿如請了一位導遊或重新認識了廬山;即使原來看過《廬山戀》的,如果身臨其境地在廬山再看一遍,感受不但與以前看時不一樣,而且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他們決定,留住《廬山戀》選即推出一個特色影院,專門放映《廬山戀》,通過《廬山戀》吸引遊客,再通過遊客看片增加收入。為此,他們提出「不看電影《廬山戀》,枉來廬山游一遍」的宣傳語。「我出500元包看一場」位於廬山牯嶺街正東頭的廬山戀電影院,被青山綠樹以及濃重的廬山雲霧擁抱。不遠處,是馳名中外的美廬。美廬是宋美齡舊居,蔣介石把美廬作為「夏都」時的寢殿,也是毛澤東三上廬山時的住處。而廬山戀電影院,據說曾是信奉基督教的宋美齡禱告的禮拜堂,到了五六十年代才改為電影院。坐在廬山戀電影院看《廬山戀》,遙想歷史與現實,目睹美與愛情,讓人有種恍然若夢的感覺。20年來,《廬山戀》年年在這裡上映,日復一日,經久不衰。而觀眾,則大多為初來乍到的遊客。他們白天遊山玩水,晚上逛街購物之餘走進電影院看場《廬山戀》,已成為旅遊中不可缺少的節目。1997年夏的一天上午,兩名遊客來到廬山戀電影院,目的只有一個:看《廬山戀》。不巧的是,這個時間根本沒有安排放映場次。兩位遊客當即提出:他們願出500元包場選影院還是頭一次碰到這樣的事情,經過研究,他們答應了遊客的請求。20年中,這家電影院共「放壞」了10本《廬山戀》電影拷貝穴每個拷貝可放映600場雪。剛開始,他們頗為尋找《廬山戀》的拷貝犯難,只好通過江西省電影公司到外地聯繫。但由於《廬山戀》一度在全國很紅,別人已放映了好多場次,加之各地保管技術落後,因此,廬山戀電影院費盡周折買來的拷貝大多色彩失真,殘缺不全,容易斷帶,每次放映,至少「損失」10鐘左右的故事情節……每批觀眾看到的《廬山戀》皆不一樣,他們對此頗有怨言。更令人頭痛的是,199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頒布之後,《廬山戀》拷貝的複製、使用權等題接踵而至。
如果不能購得《廬山戀》的使用權,廬山再放映《廬山戀》即構成侵權。如此,觀眾將無法再在廬山觀賞到《廬山戀》,這一廣為天下知的「點」將隨之消失,遺憾將是巨大而深遠的。這是廬山人當初沒有也無法想到的。令廬山人及遊客感到欣慰的是,《廬山戀》的攝製者及所屬電影廠給予極大理解和支持。1997年10月,上影廠同廬山電影公司達成協,上影廠向廬山電影公司權,認定廬山電影公司對影片《廬山戀》有區域性放映權和代理管理權,廬山電影公司則每年向上影廠交納1萬元的放映管理費,版權歸上影廠。同時,上影廠還向廬山電影公司提供了沖印精美、色彩鮮艷、情節完整、音響效果一流的新拷貝。如今,觀眾坐在影院時觀看《廬山戀》,再也不用為斷片、音響色彩糟糕發愁了。這預著時代進步的結局令廠家、放映方、觀眾皆大歡喜。
【匡廬隱豪按】??下面談一談大家最關心的、市面上流傳的《廬山戀》影碟拷貝的問題——目前除廬山牯嶺的部分商店以外,在我國的普通城市裡的音像店已經很難看到電影《廬山戀》的影碟出售了。1998年,筆者用當時最好的錄象機從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錄製了播出的影片《廬山戀》,並精心保存至今。這是筆者收藏的第一版本的《廬山戀》電影拷貝;2000年6月,筆者在廬山牯嶺的商店購買了正版的《廬山戀》電影VCD光碟。光碟由上海錄象公司出版發行,上海電影製片廠供版。牯嶺商店的零售價15元/套(雙碟VCD);2006年12月,筆者在某大都市音像店買到了正版的《廬山戀》電影DVD光碟。光碟由廣州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銷。音像店的零售價為25元/套(單碟DVD)。筆者將手頭收藏的三套《廬山戀》電影拷貝進行了反覆播放對比後,發現正版VCD與DVD用的都是同一母帶電影膠片轉制的。拷貝的畫面偏黃、透度很不理想(象攝影機鏡頭前加了一個黃鏡的拍攝效果),而且影片從頭到尾都有大段的阿拉伯語和德語字幕,在畫面上佔有很大一塊地方,影響欣賞影片的視覺效果。而八年前從CCTV電影頻道錄製的那套《廬山戀》的錄象帶拷貝,無論是畫面的色彩、透度、清晰度和鮮艷程度,都非常精美,遠遠超過兩套正版光碟的效果。時隔二十年,整套影片的色彩和畫面透度,漂亮的就象新拍攝出來的一樣。畫面乾淨、色彩逼真,沒有干擾視覺的任何字幕;只在左上角和右下角有電影頻道的台標和名稱文字,但都在畫面之外的黑地上,絲毫不干擾視覺。這套錄象帶可以說是筆者保存的最好的《廬山戀》電影拷貝了。讓人不由地感嘆,CCTV電影頻道有時候播放的經典影片,他們所使用和找到的拷貝往往是質量最好的,甚至勝過了當年影片拍攝原廠所提供的拷貝膠片。記得還有一部幾乎同時期的經典影片《瞧這一家子》也是如此,CCTV-6播放的拷貝效果,遠遠勝過後來出版的正版VCD效果。筆者也從不在網上搜索下載或觀看影片《廬山戀》。應為網上的影片往往是壓縮格式,色彩、解像度往往失真很多。欣賞一部經典的影片,如果不能欣賞最佳拷貝,不如不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