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科普:認識骨性關節炎
作者簡介:張軼傑,解放軍第306醫院,醫療科。
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或稱退變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該病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具慢性特徵的疾病。在史前人類和恐龍的化石遺迹中,都能發現骨關節炎的痕迹。有關骨關節炎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古代,通過對埃及木乃伊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骨關節炎的存在。
骨性關節炎實際上並非炎症,主要為退行性變,屬關節提前老化,特別是關節軟骨的老化,屬中醫學骨痹、膝痹範疇,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多,癥狀多出現在40歲以後,可以說是一個老年人的關節病,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或多個關節罹患骨關節炎的人群比例越來越高。
產生這種狀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類壽命不斷延長;二是各種年齡段的人均通過運動和娛樂性活動來提高和保持活力,運動創傷增多。國人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患病率為9.56%,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60歲以上者達78.5%。大於50歲的人群當中,有80%的人患有關節炎,脊柱和膝關節是最常受累的關節,是老年人致殘的頭號殺手,又稱不死的癌症。
原發性骨性關節炎多為自發產生,但也與一些輕微反覆的損傷以及關節變性、遺傳、體胖、中老年婦女,病灶廣泛。繼發性骨性關節炎是由已知疾患造成的,通常由創傷所致,多見青壯年,病灶局限。骨性關節炎常出現反覆發作性關節疼痛(上下樓疼、蹲起疼、行走疼)、關節腫脹、關節僵硬、畸形、活動障礙。
骨性關節炎癥狀十分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併發症,如部件的鬆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併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
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平素應注意:多曬太陽,注意防寒濕,保暖,使膝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後,每日平地慢走一兩次,每次20~30分鐘。盡量減少上下台階、跑步等使膝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不得已上下台階時最好扶樓梯或手杖。不要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覆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鍛煉股四頭肌功能,讓股四頭肌強壯有力,可減輕膝關節疼痛。適合於中老年人的具體鍛煉方法是:坐位或仰卧位,將膝關節伸直,繃緊大腿肌肉,足向頭部背屈,同時繃緊小腿肌肉,每次堅持三四秒,每分鐘做10次,連續做三四分鐘。每天可做三四遍。
推薦閱讀:
※不必手忙腳亂 高速指示牌你都認識嗎?-頭條網
※「唯物主義」對靈魂認識的有限性
※世界十大名貴茶花品種,你認識幾種?
※這50多個成語,全出自《論語》,有你不認識的嗎?
※慧通對神位安置方位的幾點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