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受田簡歷
杜受田簡歷
杜受田,字芝農,山東濱州濱城南街杜家人。1787年(乾隆52年)出生,1810年(嘉慶15年)舉人,1823年(道光3年)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進士,選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1833年(道光13年)翰林大考,杜受田成績優秀,調任山西學政。1835年(道光15年)特召還京,入值上書房,從次年開始教授咸豐讀書,四遷至內閣學士,皇帝特命專心培育皇子,勿需到內閣批閱奏章。1838年(道光13年)升任工部侍郎,再調戶部。1844年(道光24年)升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任上書房總師傅。凊末著名儒學家,道、咸兩朝重臣,咸豐帝的老師。一生「秉公端正,勵節直凊,經術淵醇,體用兼備」。深受道、咸兩帝器重和同僚們的稱道。
杜受田門生故吏遍天下,1828年任順天鄉試同考官,1832年,任雲南鄉試副考官,1941年、1847年任會試副總裁,1844年、1851年任順天鄉試正考官。
杜受田與咸豐皇帝感情非同一般。1850年(道光30年)道光皇帝病逝,咸豐即位,升杜受田太子太傅兼吏部尚書,因為吏部事務繁雜,調任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杜受田雖然未入軍機處,但國家大事、重要人事更迭,咸豐皇帝必徵求他的意見,如林則徐、向榮等皆由杜受田保薦。1851年(咸豐元年)又因為刑部事務較繁,調任禮部尚書,次年,因黃河決口長期未堵復,江北、山東一帶受災嚴重,奉命帶廣東將軍怡良實施賑。因在途中染病,於農歷七月初九日病逝於江蘇淮安清江浦,消息傳到京城,咸豐皇帝十分震驚,不僅停朝一日,而且命將棺木運抵北京,親臨祭奠,撫棺痛哭,贈太師大學士,謚號文正,在整個清朝大臣中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農曆九月初三,杜受田生於濱城南街杜家大院。「生而岐嶷,面赤如丹砂,見者以為異征」。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二歲。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三歲。識字。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四歲。父杜堮參加乾隆皇帝東巡泰山召試,得山東第一,獲賜舉人。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五歲。祖父杜彤光辭世。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六歲。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七歲。入小學,據杜堮《石畫龕》記載:「幼時與群兒異,不好嬉戲而和諧無爭,亦無忤也。遇有爭忤,則一言解之,所見出群兒上。群覺其異,共樂附之。初學文,即近場屋(科舉考試)體裁。識者知為發科決策人也」。
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八歲。
1795年(乾隆六十年),九歲。
1796年(嘉慶元年),十歲。
1797年(嘉慶二年),十一歲。
1798年(嘉慶三年),十二歲。受父教誨拈史事作詩歌雜文。
1799年(嘉慶四年),十三歲。
1800年(嘉慶五年),十四歲。父堮教書於蒲台蓋氏之家,隨父讀書於其「竹後軒」。
1801年(嘉慶六年),十五歲。父堮會試第四十名,殿試二甲,朝考入選蔗吉士。侍祖母進京,卜居沙土園。
1802年(嘉慶七年),十六歲。《石畫龕》記:「教以作文詩法,輒能領受,以是樂而忘貪匱之患。迨隨宦京師,翰林清寂貧乏艱難益甚,而學益進,嶄然頭角過儕輩」。
1803年(嘉慶八年),十七歲。回濱州應童子試,以第一名中秀才。
1804年(嘉慶九年),十八歲。科試第一,享受癝膳補貼。
1805年(嘉慶十年),十九歲。娶婦海豐張南一表叔之女(祖母之侄孫女)。
1806年(嘉慶十一年),二十歲。居京,長子翰生。(居長壽寺街)。
1807年(嘉慶十二年),二十一歲。隨父移居香爐營。
1808年(嘉慶十三年),二十二歲。回山東應鄉試,途中遇洪澇受阻。隨父移居內城松樹衚衕。次子 生。
1809年(嘉慶十四年),二十三歲。居內城松樹衚衕寓所,受父教。
1810年(嘉慶十五年),二十四歲。中山東省庚午科鄉試第四十四名舉人。據《石畫龕》記載,在京隨父居住期間。惟與討論文章及古今事。風雨之晨,冰霜之夕,孤燈螢然不為倦,受益尤多。
1811年(嘉慶十六年),二十五歲。考取景山官學教習。
1812年(嘉慶十七年),二十六歲。伯父樗園公辭世,受父命回里經理喪事。
1813年(嘉慶十八年),二十七歲。
1814年(嘉慶十九年),二十八歲。父堮病傷寒,數瀕危,侍湯藥,衣不解帶者數月。
1815年(嘉慶二十年),二十九歲。教習期滿,引見以知縣用。父堮放順天學政,隨侍。隨父移居宣武門外老牆根官房「英濟堂」。
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三十歲。隨侍父學政任。
1817年(嘉慶二十二年),三十一歲。隨侍父學政任。
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三十二歲。隨侍父學政任。
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三十三歲。九月,父任滿。隨侍回京。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三十四歲。母辭世,哀毀骨立,勉強節哀,事事盡理,及百日離苫次,即晝夜侍候父親。
1821年(道光元年),三十五歲。父簡放浙江學政,隨侍。十二月出都。
1822年(道光二年),三十六歲。隨侍父浙江學政任。八月回濱州為母營葬事。九月入京,十月奉母柩回濱州安葬於祖阡。十一月復回京,寓宣武門外「英濟堂」。留京待會試。
1823年(道光三年),三十七歲。正月,服除。參加會試,中會元。隨即殿試,中傳臚,(即殿試二甲第一名),賜進士出身,入翰林;朝考入選第五名,改庶吉士。
1824年(道光四年),三十八歲。隨侍父浙江學政任。
1825年(道光五年),三十九歲。隨侍父浙江學政任滿,九月回京,居於宣武門外八寶店官房。
1826年(道光六年),四十歲。翰林院授職編修。
1827年(道光七年),四十一歲。任國史館協修。
1828年(道光八年),四十二歲。出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
1829年(道光九年),四十三歲。任國史館纂修,再升總纂。
1830年(道光十年),四十四歲。任國史館提調。
1831年(道光十一年),四十五歲。任鄉試磨勘官,參與恭繕宣宗《御制詩初集》。
1832年(道光十二年),四十六歲。任雲南省鄉試副考官。任途遙遠萬里,柳往雪來。得詩若干首,又著《滇使紀程》。
1833年(道光十三年),四十七歲。七月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二名,升中允,先換頂帶。八月,奉督學陝甘(陝甘學政)。因次子杜的岳父任陝西巡撫,奏請迴避。宣宗帝改命與已放山西學政,正任在途中的羅文俊對調,任山西學政,九月出京赴任。
1834年(道光十四年),四十八歲。督學山西,補右春坊右中允,接著轉為左中允。
1835年(道光十五年),四十九歲。督學山西,升洗馬。巡行至聞喜縣,得報長子翰舉順天鄉試,次子 成進士,改庶吉士。
1836年(道光十六年),五十歲。正月奉硃諭:「四阿哥著於四月初三日入學讀書,杜受田著充四阿哥師傅,欽此」。充日講起居注官,入直上書房。
1837年(道光十七年),五十一歲。京察一等,升右庶子。十二月升侍講學士。
1838年(道光十八年),五十二歲。轉侍讀學士。七月,升內閣學士。命「專心授讀,勿庸到閣批本」。十二月,升工部左侍郎。
1839年(道光十九年),五十三歲。八月,兼署工部錢法堂事務。
1840年(道光二十年),五十四歲。充朝考閱卷官。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五十五歲。充會試副總裁。閏二月,調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五十六歲。英國侵略者在東南沿海不斷挑釁,為抵抗入侵,廣東生員張煥在其著《防夷書》中提出「木簰火攻」戰術。録奏請行,命沿海各省督撫速辦。針對給事中李純奏請准許增生、附生報捐為官,復設地方訓導一疏,上疏力陳利弊,認為「所益者微,所損者大」。此議遂停。十二月,充經筵講官。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五十七歲。充大考翰詹閱卷大臣。參加評議國史館在館纂辦各員考評。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五十八歲。二月,升都察院右都御使。管理戶部三庫事務。派經筵直講。派閱庶吉士散館卷。充順天府鄉試正考官。十一月,賜紫禁城騎馬。十二月升工部尚書。
1845年(道光二十五),五十九歲。派承修東陵工程。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六十歲。派閱順天鄉試複試卷。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六十一歲。三月,充會試副總裁,充朝考閱卷官。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六十二歲。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六十三歲。派管理河道溝渠。二月,升上書房總師傅。九月,派閱順天鄉試複試卷。是年,其父杜堮重宴鹿鳴,賞頭品頂帶,加太子太保銜。
1850年(道光三十年),六十四歲。正月,道光皇帝辭世,咸豐皇帝登基,即位不久,就下旨「杜受田著賞加太子太傅銜」,親書「達尊鍚類」匾額賜予受田父杜堮。二月,充實錄館總裁。三月,兼署吏部尚書。派復勘會試卷。四月,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派教習庶吉士。調刑部尚書。六月,授協辦大學士。八月,奉命專司堪辦《實錄稿本》,上諭:「實錄館纂辦稿本漸次成書,杜受田專司堪辦,毋庸赴刑部辦事」。因黃河淤高受病日深,奏請及時疏浚,得旨照辦。舉薦前總督林則徐、周天爵,前工部侍郎汪潤、戚維禮,前戶部主事蔡庚揚,前提督向榮等被罷之名臣重新啟用。
1851年(咸豐元年),六十五歲。校勘編次咸豐詩稿,盤查三庫,派閱考試試差卷,充順天鄉試正考官。協助咸豐帝重大政務。
1852年(咸豐二年),六十六歲。宣宗梓宮奉安慕陵,派隨扈恭送神牌黃輿。返京,詔加三級。慕陵行釋服禮,命留京辦事。派復堪會試試卷,閱考試試差卷,殿試讀卷官。
奉命偕福州將軍怡良前往山東、江南查辦賑災事務,五月離京,一路風餐露宿,勘察災情,冒暑遄行,奏請截留江廣幫漕六十萬石,分發山東、江蘇災民。舉薦山東、江寧布政使劉源灝、祁宿藻共同督辦賑災事務。並所察災情及實施方略及時奏請朝廷。六月十七日,冒暑抵達江蘇淮安清江浦,帶病巡查災情,並與劉、祁兩位布政使共議賑災章程,將賑災事務仔細籌劃寫成奏章。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向朝廷拜發奏摺。七月九日,終因力疾治公勞累過度,觸發肝病不治,卒於任。
在臨終前,自度不起,仍操勞賑務,不忘國是,請隨帶司員至病榻前,口授遺疏叮囑皇上:「……。上不能盡忠補過,仰答君恩,下不能退食尋歡,長娛親至。……,惟念楚氛未靖,河患未平,度支未裕,數者均關艱巨。伏願我皇上,敬天法祖,勤政愛民,本兢業以敕幾,慎好惡以出治,崇節儉以勵俗,平賞罰以協中,聖德彌新,治功益懋,則我國長治久安,胥基於此。臣雖在九原,實有榮幸,……」。
七月十八日遺疏呈送到北京,「九重震悼,至哭失聲,輟朝一日。」傳旨加恩晉贈太師大學士,入祀賢良祠,照大學士例賜恤。賞給廣儲司銀五千兩經理喪事。命靈柩回京,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護送,准其入城治喪。
七月二十六日,咸豐皇帝下旨,特謚「文正」。
九月二十六日,靈柩抵京,次日,咸豐皇上派恭親王奕帶領侍衛十員前往奠醊。
十月初四,咸豐皇帝「親臨喪次,坐奠三爵。拊棺慘慟,左右侍從罔不隕涕。御前王再四籲請,逾時始止」。隨後召見其父杜堮、子杜翰、杜及成年孫。
十月十九日,禮部尚書鎮國公奕湘奉旨送讀皇上祭文。大學士祁春圃題主。
十月二十日,奉旨靈柩暫安宣武門外觀音院。
十二月初十日,主入賢良祠,御制祭文。
1852年(咸豐三年),四月初四日,靈柩起程回籍。咸豐帝降旨恭親王奕前往祖奠,目送。令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護送。加恩到籍後賜祭一壇,派散秩大臣承志前往祭奠。
四月十三日,靈柩到達濱城南街杜家大院。
四月二十七日,賜祭如儀。
十月初八日末時,安葬於濱城西北徐家園新阡。御制碑文。
根據《杜文正公年譜》整理
推薦閱讀:
※如何把簡歷打磨成利劍,在求職路上披荊斬棘?
※金基利簡歷?
※投簡歷的吐槽向碎碎念
※如何製作一份足夠吸引HR的個人簡歷?
※HR從簡歷判斷應聘者的12個方法
TAG:簡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