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徐小明 頂(底)部結構的詳細的量化判定

大上周四見底點看漲的原因和上周五見高點看調整的原因其實都是一樣,就是以分時線的結構為主,至少我在大上周四看低點以來,一直沒有見到過明顯的分時線頂部結構的形成。但當結構形成的時候,我不會管當時的漲跌,這其實是出於對市場的尊重。

結構是根據價格和趨勢類指標MACD的背離來進行判定的,我曾經對結構進行過詳細的量化:

1、價格的高點創新高,趨勢類指標MACD的點DIF值的高點不創新高,或價格的低點創新低,趨勢類指標MACD點不創新低,為鈍化,首先要找到鈍化。

2、鈍化是結構產生的「必然」過程,但並不代表鈍化「必然」會形成結構,難易理解么?有魚的地方一定有水,有水的地方不一定都會有魚。

3、鈍化的狀態,是分大小的,時間跨度、速度是結構級別判定的重要因素。

4、鈍化的狀態下DIF值「轉向」即判定結構形成,不等MACD的紅綠角線翻紅或翻綠。

5、價格每個周期要以收盤價為準,必須等到該周期的收盤才能進行判定。

6、DIF值的判定,是取兩個有效數字(左邊前兩個不等於零的數字)。 按照這個邏輯,日線今天是有鈍化的,但並沒有形成頂部結構

趨勢類指標MACD的DIF值上證指數是38滯平(昨天也是38),深成指昨天106,今天102,但取兩為有效數字,也是滯平(10),所以日線到今天收盤,並沒有形成結構。

如果明天再跌,就會形成頂部結構,如果明天上漲,鈍化會繼續下去,至少能維持3天(深成指會更久)。鈍化如果存在的話,就有形成結構的可能性,這就是我為什麼在大上周四和上周五提示大盤的低點和高點。


推薦閱讀:

【沒事測一測】Gamma Scalping應用
人生A4紙:被量化的人生竟如此短暫!
量化策略系列教程:18MACD策略
從LTCM到次貸危機:量化投資的困境與出路
我終於知道什麼是「倒逼機制」了

TAG: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