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摩羅:鄉村孩子與城裡孩子

摩羅:鄉村孩子與城裡孩子2007-04-08 07:44, 劉鐵芳推薦, 1902 字, 1/44, 收藏 | 引用從楊支柱的博客上讀到一句很喜歡的話,複製在這裡:「不能認為城市孩子的素質比農村孩子高。實際上農村孩子在心理健康、身體耐受能力、獨立生活能力、愛心、公平觀念等方面都因為不是獨生子女而強於城市孩子,他們較弱者無非文化素質而已。」

  這是很好的見解。我作為一個從鄉村來到城市工作的人,很長時間一直因為小時候沒有受到較好的教育而感到遺憾。近幾年才認識到,我在鄉村自然環境中和較為淳樸的村民文化環境中所受到的熏陶,是比較正面、比較舒展的,比城市環境更有利於養成較好的價值觀和精神個性。

  至於「較弱者無非文化素質而已」,表述未必準確。應該改為「較弱者無非對於精英文化的了解而已」。因為我們的教育所教者,全是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所共同認可的意識形態,所謂教育,就是用這種意識形態教化全社會,以便造成全社會對精英群體的認同、服從和追隨。這當然也是一種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種,而不是全部。精英群體規定了這種文化是正統,別的東西就好像不是文化似的。實際上在鄉村自然環境中和較為淳樸的村民群體中受到的熏陶,才是一種真正具有草根性的文化。我們在那個環境中所養成的生命狀態和人格狀態,應該說比精英文化的教化更加純正,更加自然化人性化。可是村民們在社會結構中一直處於絕對弱勢,他們的文化沒有地位,於是就被精英群體判決為沒有文化。這是極不公平的。

  有時候我想,城裡的這些孩子,其實是很可憐的。他們只是社會化的資源享受得多一點,比如教育投資啊,公共汽車啊,劇院啊,藝術展覽啊之類,可是那些對生命來說更加根本的東西他們卻享受不到。他們沒有小溪,沒有山巒和原野,他們吃不上野山楂,見不到滿山遍野的杜鵑花,看不見螞蟻搬家和大雁南飛,見識不到野狗做愛、豬婆下崽、烏鴉洗澡和小雞出殼,以及蜘蛛結網和螢火飛舞,他們雙腳踩不著泥土,身體沐浴不到植物的香氣和火糞的煙氣。他們甚至難於見到河流與波浪,有的城裡孩子竟然把江河理解為卡通畫片上的三根波浪線。這樣的貧乏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造成的傷害與殘缺,肯定不比鄉村兒童因為資源匱乏、無書可讀所受到的傷害小。

  此外,鄉村還有山歌、民諺、傳說、神仙鬼怪故事。村民們一代代地在這些靈性豐沛的氛圍中展開他們充滿想像力的生命。真正的文化孕育在生命的活動之中,鄉村孩子參與和見識著如此豐富的生命活動,所以他們具有更加自然更加遼闊更加健康的文化修養。而城裡的孩子離生命甚遠,他們的文化是從書中學來的死知識,跟自然跟生命隔著一層什麼東西。如果說鄉村孩子擁有著自然的文化和神靈的文化,城裡孩子只是擁有著社會的知識和機器的知識,說穿了就是沒文化。有知識沒文化正是這個時代的致命病症之一。

  要是能夠把鄉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雙方的優勢結合起來,那就更加有利於下一代的成長。這種結合併不是不可能的,鄉村父母和城市父母可以結成聯誼家庭,在某個合適的時候,城市父母可以帶孩子到鄉村生活一段時間,讓孩子跑遍鄉村的山野,流一身汗滾一身泥,還可以看看小麥和水稻的生長與收割。鄉村父母也可以在另一個合適的時候帶孩子到城裡來住一段,讓孩子看看少年宮、科技館,逛逛書店、博物館、超市、廟會和各種各樣的展覽會。這種交流對城裡的孩子更加重要,他們太需要了解山野和鄉村。希望城裡的父母不要光是帶孩子去風景區遊山玩水;僅僅在山水之間走一趟、拍幾張照片是不夠的,孩子很難因此就將自己的生命與自然聯繫在一起。只有在青山綠水之間生活過,在那裡跌跤、流汗、淋雨、哭泣、歡笑,在高粱地里捉迷藏、在稻草堆里翻跟斗,等等等等,心靈才會真正受到一絲絲養育和滋潤。

  自然之書與聖賢之書,誰更根本?誰更純正?誰更生命化?誰更人性化?答案不言而喻。一種是鄉村自然環境中養成的生命化的文化,一種是社會主流勢力所灌輸的精英文化,這兩種文化未必完全是對立的,但二者的確有許多不同之處。一個人如果能夠兼有這不同的兩種文化,比只有一種文化的人肯定更加具有優勢。

來源:《南方周末》

新文章哦

  • 淺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l黎行成)
  • 史鐵生: 我與地壇 (楊曉松推薦)
  • 寫作指導示範課 (羊剛)
  • 累並快樂著 (閑雲野鶴)
  • 做一要會思想的蘆葦 (陳靜)
  • 美如畫 (飛爍網路公司 堅冰 QQ:125314988)
  • 識字寫字的鞏固 (冷霜)
  • 三個錯誤的比喻 (一叢新綠)
  • 文章評論

  • 1. 是現實,還是懷舊所呈現的幻像?, 2007-04-08 21:26, 悠悠 鄉村有些東西是非常寶貴,對於人成長不可或缺,但是面對現實地講,也許我們也不能太美化「現在」的鄉村了。實際上,鄉村寶貴的東西也正一點點衰落。在我的老家,不僅存在鄺昕年先生所說的倫理崩潰的現實(只是沒有達到他說的娃分的地步),那優美的自然環境似乎也所存不多了,環境惡化不僅是城市的問題,也是鄉村的嚴重問題,河流、池塘等都不復存在,什麼野花文中所說的東西都很少了。村民文化生活荒蕪,在農閑時節就是成天打麻將,然後借錢投資農業,到冬天農閑再將掙的錢輸掉。我們兒時的遊戲幾乎都絕跡了,小孩也都隨大人打麻將,或玩電子玩具。文中說的無非是一種懷舊情緒的流露,是昔日的現實而不是遠非今日的現實。
  • 推薦閱讀:

    蛇蠍心腸的大嫂,同時在預產期,卻讓我打掉孩子
    讀者實錄:一個單身媽媽的幸福啟示錄,3年單親,我和孩子共成長
    抱大的孩子更聰明
    永華雜談:孩子,別只看到成功的光鮮,卻忽略了堅持

    TAG:孩子 | 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