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評論:無法盈利時,做獨立音樂還有什麼意義?

評論:無法盈利時,做獨立音樂還有什麼意義?

來自專欄純粹理性搖滾37 人贊了文章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Schoolgirl Bye Bye的鼓手更生仔,它首發於公眾號明地好孩子。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角度:獨立音樂人眼中的獨立音樂。當然,這僅是一個視角,我也有朋友對更生仔的觀點表示了不同意,尤其是關於商業與獨立音樂的關係。在這裡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也是為了與各位一起思考,獨立音樂乃至流行音樂的「意義」。

我覺得獨立音樂的價值之一便是,它允許各種獨特風格的音樂共存,允許各式不同的意見存在。如今獨立音樂跟所謂的主流流行樂顯然有著截然不同的審美,而我很同意更生仔對獨立審美的堅持,她說音樂的意義在於:「以前人們在勞動時,就會唱歌,這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唱自己的歌,並不是因為世界上有樂迷,而是因為世界上有音樂。」這種價值觀點應該是獨立音樂的核心之一吧。

好了,廢話不多說,以下是公眾號文章原文。


本篇文章來自於南京樂隊 Schoolgirl Bye Bye 的鼓手更生仔,有些朋友應該還記得她曾經在 Noisey 發過一篇《獨立樂隊與理性》,本文可以算是姊妹篇了。其實更生仔的文字形式和思維方式都不是我們最熟悉的那種,有時候不得不感慨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環境下做樂隊的狀態也是很不相同。但是這也恰恰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畢竟參差多態才是幸福的本源。文章並不太長,對於這個話題來說算是一個小小的切入,但是最後的內容值得一看,希望大家都能在「遊樂場」里玩的愉快。

另外,更生仔雖然名字裡帶個「仔」字感覺很嫩,但其實已經當了母親,熱烈祝賀。Schoolgirl Bye Bye 也在籌備發行樂隊的第一張唱片,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無法盈利時,做獨立音樂還有什麼意義?》

  • 更生仔

關於這個話題,存在諸多立場。本文是我的一些中立觀點。當我百分百的確認某件事時,我就會寫評論。但有時,當「事情沒那麼簡單」,我就會給予客觀的描述。在閱讀前,我要提醒大家,商業一詞,在本文出現了15次。

正文:

「什麼是獨立音樂?」

每次遇到這個問題,我都感覺自己正在吃力的爬樓梯。

原因在於,這其實包含三個問題:

  • 第一,『獨立音樂』和『流行音樂』有什麼不同?
  • 第二,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作『獨立音樂人』?
  • 第三,是獨立音樂現象——就是指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獨立樂隊。

本文的前半段,我將回答這三個問題,後半段,我還要思考獨立音樂的意義。「為什麼要有意義?我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抱著這樣想法的人讓我想到——有一次去生態博覽會,農民們都待在家畜和農產品展示區,遊客則分散在紀念品和歡樂谷中。這兩撥人完全沒有交集。

希望你跟我也是。

(1)「獨立音樂」和「流行音樂」的區別

在討論一些定義時,人們通常會參考詞典的解釋。通過查閱,我得出以下幾點直接的區別:

  • 獨立音樂:製作過程獨立自主,從錄音到出版,都脫離主流廠牌,作品具有很少的商業性。
  • 流行音樂:商品音樂。以盈利為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娛樂(見前蘇聯《音樂百科詞典》1990年版)

簡單來說,流行音樂的重點,就是市場收益。根據商業不可變更的邏輯來說,寫一首歌的動機是銷售,而不是表達感情或尋求審美的趣味。

需要指出的是,當一些並不盈利的獨立音樂人,寫出「希望被廠牌看上的音樂」、「渴望走紅的音樂」時,他們的音樂便不再是獨立音樂。這撥人,儘管也在遊樂場,但他們不是遊客,而是遊樂場的管理人員——也就是說,這些人似乎沒有離開過歡樂谷半步,卻對遊樂,一點興趣都沒有。

公眾認為這類歌曲的創作中有浪漫成分,實際上並沒有。詞曲作家往往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口味,而改變自己的風格。如果民謠有很大需求,就寫一首民謠吧,接下來,歌曲會賣的跟肥皂一樣好。

我必須強調一個看法:雖然歌曲的成功,取決於有能力的詞曲作者,但卻是營銷,站在了流行音樂的中心。

(2)什麼是「獨立音樂人」

當代社會倡導一組特定價值:執行,消費和盈利,它們包括競爭,技術和市場化。

流行音樂人,就是生產營銷音樂的很多人,包括詞曲作家,表演者,演出經理,經紀人,聯繫推廣的媒體工作者,等。

獨立音樂人在這點上,僅僅指的是詞曲創作者——也就是表演者本人。

如果說,流行音樂人的價值觀,是建立在現代經濟學的基礎上,那麼獨立音樂人,可能是古代人。

在19世紀,人們總體上認為音樂是一種提高情緒,塑造性格的東西,一個家中最理想的東西就是一台樂器。對寫歌的人來說,歌曲也許會帶來意外之財,但他們不把它作為生計。這便是獨立音樂的精神來源——出於對早期游吟詩人以及某種音樂的理解和熱愛,有著浪漫化的離散性。

除了創作目地的不同,兩撥人在演出報酬方面,也截然不同。

在流行音樂的演出中,有償表演是必須的。表演者肯定會拿到滿意的報酬。而這一點,在獨立音樂方面,往往卻說不清楚。

你甚至可以發現,當一場演出的總體收入不高時,大部分獨立音樂人不會去索要報酬,只能奮力去找個好工作。因此,大部分獨立音樂人,都必須確保自己能有一份收入,剛好夠維持住靈魂和軀殼不分家。

作為獨立樂隊的一員,我只想說,無論樂隊成員是否承認,以下事實都是確鑿無疑的:獨立音樂的詞曲作家,是不可或缺的半熟練勞動工,他們有的是知識,卻沒有將知識轉化為現金的渠道。

(3)上升中的新時代:很多很多很多獨立樂隊

獨立音樂人,因商業的結果而感到頹廢,並不是這個時代才有的事。好在,進入21世紀,因為互聯網的應用,讓一些小型的廠牌有了存活的可能。

這些小型的公司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做文化,他們旗下的表演者,所有的這些樂隊,都影響著社會關係和社會權力的分配——音樂和權力之間的核心問題受到了衝擊——那就是——好音樂是如何被定義的?又是被誰定義的?

對樂迷來說,我們的音樂喜好,幫助定義我們是誰。通過音樂的橋樑,人們找到了有意義的社會關係。

獨立廠牌就在這種不斷加強的認同感下,培養了一批批自己的受眾。

(4)獨立音樂的意義

如果說流行音樂是標準化的東西,那麼獨立音樂就是個性化。

這一點跟教育相同,工業化,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個性化極其昂貴和偶然。

個性的概念出現在20世紀早期,常被定義為「本質上成為某人」這種思想建立在無需取悅他人的基礎上,並和現在的商業邏輯有較少的聯繫。

那麼獨立音樂人,是否要拋棄個性,而去追逐商業性呢?

不說別的,就算一個創作者,在商業上花費的精力越來越多,市場也只鼓勵能夠流行的作品(想流行和能流行是兩回事)。

有人問我,「 你知道,執著生產市場不願意購買的產品,會怎樣?」

「會變窮。」

「那麼,在無法達到盈利時,持續做音樂,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終於來到了這個話題,這將是本文最重要的一章。你要繼續讀下去。

人類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個體對愉悅的追求,或是名利。音樂能帶來的益處是什麼?——愉悅的,或是商業的。

現在擺在你面前,有兩份東西:

  • 一份是不知名樂隊的歌。
  • 一份是汪峰的歌。

這兩樣都是個人勞動的成果。

但是,一場演出結束後,不知名的音樂人會去吃宵夜,喝掉八罐啤酒,而汪峰,將要為下一場演出,節食,鍛煉,補充維生素,做微整容。

我不想貶低商業音樂的成就。我相信就人口構成而言,有62個人在做商業,就有38個人在做地下。

那是另一種選擇。

我現在29歲了,已經度過很多美好的時光。我發現,要對抗死亡,有一種方式,只需要盡情體會興奮的狀態。

看看你的手錶,演出的時間到了。你站在舞台上,彷彿現實生活的重量一下就消失了。你開始真正的放鬆下來,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作為獨立音樂人,你別無其它,只能選擇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而追求商業價值,真正令我擔心的是,這些不真誠會不斷的積累,從而對我們自身產生作用。因為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現實的副本。當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小船終於停了下來,回到了充滿各種慾望的現實生活中。與之相比,整整一周的排練,其實不算太糟。

(五)尾聲

寫到這,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沒談。

如果沒有這個尾聲,那麼我差一點,就能寫出一篇中立的評論了。我正在暗示你們,接下來的這段,才是本文真正的想法:

一段時間,人們以聽小眾的音樂為榮耀,堅持認為這樣的音樂含有更高的創造性,說創造性,真是估計過高了,有很多獨立音樂人,在做的音樂,其實就是流行的審美。之所以稱為「獨立」,只是在商業上的處境。

這就是很多獨立音樂人的秘密。

真正的獨立是,我選擇一種大眾並不接受的音樂審美,並且不以此矯情。很多獨立音樂人沒搞清這一點,以至於讓樂迷們都產生了一種,「我聽小眾,我如此有品味」。坦白說,長期抱有這種想法,對身體並不好。尤其是不應貶低那些,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的樂隊。

如果堅持自己的音樂審美,就不要再用賣了多少張門票去衡量一個樂隊。個體的創作,也許影響不了太多人,但其實人們也不知道,是誰真的影響了自己,就像在愛情中的化學反應一樣,它存在,但很難測量。

以前人們在勞動時,就會唱歌,這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唱自己的歌,並不是因為世界上有樂迷,而是因為世界上有音樂。

推薦閱讀:

慢核:世界在你的聆聽中慢下來
讓唱片封面「皮」一下
男聲也能這麼空靈,我已經執迷不悟了,相信你也會很喜歡!
【歌曲推薦】不正常戀愛物語 by 冥月 & Mario

TAG:獨立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