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也是有性格的好不好

動詞也是有性格的好不好

來自專欄賽門喵的英語私房課25 人贊了文章

本文首發於英語學習公眾號【賽門喵Simon】

關注公眾號在後台回復「麥克米倫」獲得英語高頻7000詞單詞卡。


最近重讀陳用儀的《英語常用詞疑難用法手冊》一書的附錄2《英語動詞的體貌》,常讀常新。不過缺點是這篇文章寫的太晦澀難讀了,每次非要強迫自己一百萬次才能勉強讀完。同時, 最近看了很多「二時二體」方面的內容,把心得寫在下面,大家批評指正。

和漢語不同,英語的動詞要變形,通過變形展現不同的信息,包括時間、語體、語態和語氣。時間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你可以閉上眼睛想像一個無窮無盡的時間軸,從遙遠的過去延伸到無盡的未來,這個時間軸被「現在」分成了三個區域,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區域。你不妨把時間想成一個巨幅地圖,當你面對地圖,只能看到一個地理輪廓,城市則是一個個點。你只能知道城市的位置,但你無從知曉城市的細節。時間軸就好比宏觀的地圖,謂語動詞就像城市,像圖釘一樣釘在時間軸的不同區域。

宏觀意義上的時間軸

(註:現代語法理論的「二時二體」認為英語只存在「過去」和「現在」兩個時間,「未來」是情態動詞「will + 動詞原形」形成的,嚴格意義上是一種虛擬。我深表同意,但為了方便解釋,暫且按照三段來理解。)

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態」的概念並不完整。這也是很多人學不好時態、覺得時態難的原因。「時態」除了具有上述宏觀的意義外,還應該包括動作的細節。像在上一個例子中,我們知道城市在地圖上宏觀的位置,如果走進一點,只看單獨的城市,才可以搞清楚城市內部豐富的構造。謂語動詞好比城市,它的內部細節是通過「語體」來體現的。

「語體」叫做aspect,從詞源上來講,翻譯成「態」更合適。「語體」脫離了宏觀的時間軸,在微觀(或是在一個更短的「時間流」)上展現了動作的狀態。你可以這樣來理解,「時間」是站在時間軸外面看動作,動作是一個點,你只知道它在時間軸的位置但不明白細節;「語體」是你站在城市裡觀察細節,在事件的內部觀察動作的狀態,和時間軸無關。對於英語來說,分為四個體(其它印歐語不同):

1. 進行體(be doing)。最好理解的體。事情正在發生,但這裡需要注意,進行體同時暗示動作一定會在某個時刻結束(切記)。譬如「I am running」我正在跑步,但我早晚一定會停下來。

2. 完成體(have done)。事情在某個時間點已經完成,雖然已經完成,但會對接下來的事情產生影響。

3. 完成進行體(have been doing)。是上面兩種狀態的結合,在某個時間點前,事情在持續發生,但到了某個時間點,該完成的已經完成了。同時也會對接下來的事情產生某種影響。譬如「I have been working here for 20 years」work已經持續了20年,當然還有可能繼續持續下去,但是20年的部分已經完成。

4. 一般體(base form,即無標記)。既不是進行的,也沒完成,而只是是發生了。一般體僅僅是在陳述事情本身。

4個體就是4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你可以把不同的積木放在時間軸的不同位置。

時態是「時間」和「語體」的結合

4體 X 3時 = 12種時態

當然,英語還抽象出了一種時態,叫「過去將來」,因此一共應該有16種時態。本文按 照12種時態展開。

由此,我們從小學的時態可以拆成「時間」和「語態」,你可以忘記時間軸,只觀察事情本身的狀態,也可以跳脫出來,看事情在時間軸所處的位置。「時間」和「語體」在形式和意義上結合統一,就形成了12種時態。

上面時態的「時間」和「語體」都需要動詞變形,即通過外在的形式變化達成意思上的變化。實際上,事情還未結束,除去變形之外,動詞還具有「內在體」(inherent aspect)。你可以理解為每一個動詞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這和變不變形沒有任何關係。

針對這一點,陳用儀專門指出漢語將「verb」翻譯成「動詞」本身就具有誤導性,因為「動詞」這個稱呼給人一種事件(event)的印象,類似於run,jump等,但實際上,英語的verb的表達範圍要遠遠超出此範疇,它既可以表示動作,也可以表示毫無變化的狀態或者關係。「動詞」的稱呼有誤導性,是因為它顯化了verb「動、事件、變化」的特性,但忽視了其「靜、狀態、無變化」的特點。

大致上,動詞分為靜態和動態。如果你翻字典,找到一個動詞,它就屬於其中某一類,這時它沒有變形,因此屬於靜態和動態是一個客觀事實,是動詞本身的特性。動態動詞(dynamic)表示事件或動作,意味著在某個時刻總會結束。比如eat,walk等;靜態動詞表示一種狀態,是一種持續存在,沒有變化也無法預料是否會結束。比如know,love,want等。

令人稍顯糊塗的是,靜態和動態的邊界偶爾會變得模糊。譬如描述「習慣」或者「常態」的時候,如「I runs」表示重複性的事件(run),但在意義上卻是持續存在,沒有變化,也無法預料是否會結束或者何時結束(當然死之後肯定會結束,但在可見的時間範圍內不可預料)。在表示「習慣」時,常用動態動詞,但其意義卻是靜態的。

(語言學家Zeno Vendler將動詞進一步細分為四大類,感興趣的可以移步陳用儀的《英語常用詞疑難用法手冊》)

正確的英語要求內在和形式的統一,即動詞的內在(靜態和動態)和外在(時間和語體)必須匹配和統一,否則就會出現錯誤。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內在和語體的不協調

譬如love是一種持續的狀態,不會結束或者不可預料是否結束,顯然是靜態的。靜態動詞就沒有進行體,我們不能說「I am loving you」,因為進行體表示正在進行,但一定會結束,這和靜態動詞是矛盾的。因此靜態動詞常常都沒有進行體,比如「I am understanding you」,「I

am knowing the answer」,「I am wanting you」都是錯誤的用法。

如果一定要給靜態詞用進行體,就需要加時間狀語限定時間範圍。譬如「I am loving every single minute of the class」,將狀態限定在時間範圍內。

有人肯定會用麥當勞的廣告詞「I am loving it」來反駁。首先廣告文案本就會為了效果而玩文字遊戲,不屬於語法規則的範疇之內。就像最近王菊大火,網友的文案令人目不暇接,譬如「菊外人」等等,這些都是刻意為之,但都是錯誤的。

同樣地,當表示「習慣」或者「常態」時,動詞也沒有進行體。譬如「I am working every day」我每天都工作,表示的是習慣,是持續無變化的狀態,這和進行體又矛盾了。此時要麼改為「I work every day」,要麼添加時間狀語限定時間範圍「I am working every during the lunch time」,將狀態限定在中午的時間範圍內。

參考資料:

1. 陳用儀《英語常用詞疑難用法手冊》

2. rmitenglishworldwide.com

3. whitesmoke.com/tense-as

4. 英語的時與體的概念(如過去時、完成體等)-語法理論-英語答疑網


學英語,請關注我的公眾號「賽門喵Simon」

關注公眾號在後台回復「麥克米倫」獲得英語高頻7000詞單詞卡。


推薦閱讀:

檢驗或檢查結果陽性的一種表達/由「恢復時間」想到的/兩個句子的比較
從犀利哥到金城武——英文郵件的禮儀與寫作
高分同學,都在做的這件事
選擇合適的標點符號可以讓段落層次更加清晰
Namely和逗號的使用/如何找一本書的英文名

TAG:英語 | 英語語法 | 英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