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快閃族」:「我33歲了,再沒退路!」
來自專欄璃語職美人4 人贊了文章
文|趙曉璃
首發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不久前,台灣人力資源機構發布了一則調查報告顯示,84%的採訪求職者都有過換工作的經歷,其中51%的受訪者曾經就職不滿2個月就提出離職,被稱為「快閃族」。
超出人們預料的是,這些「快閃族」中,30歲以上的受訪者在一個月內辭職比例最高,整體而言,33歲的上班族個人職業生涯評價已換過四份工作。
我查閱了過往的諮詢案例,找出了具備「快閃族」特質的諮詢案例,選取了一例典型案例進行了文學加工及處理,希望對你會有一些啟發和幫助。
一、「過了做夢的年紀,畫大餅什麼的不管用了!」
諮詢者王霞(化名)30歲出頭,畢業後在一家工廠做產品質檢員做了十來年,後廠子倒閉了,不得不出來自謀生路。
等王霞出來的時候赫然發現,自己彷彿被這個時代甩出了一大截兒。
她一開始的目標很簡單,就想找一個工資能高一點兒、幹活不要那麼累的工作。
登錄上許久不用的招聘網站,王霞更新了自己的簡歷,發現和剛畢業那會兒並無明顯的差異:除了30歲出頭的尷尬年紀,王霞之前的一直是在廠里的流水線上做質檢員,工作內容枯燥單一,這才發現可選擇的工作少得可憐。
這一天,王霞看見了一份月工資比之前高一些的崗位,叫做「數據質檢員」。
她興奮地點開招聘信息,發現對方要求「金融或計算機專業,CET-4,熟悉SQL查詢語句......」
雖然崗位上帶著「質檢員」三個字,但工作內容和難度明顯比之前的高出很多,王霞只能望洋興嘆。
再找找其他工資類似的崗位,一打開發現,招聘條件上赫然寫著「20-28歲」......
王霞發現,按照自己的競爭力水平,願意給自己面試機會的單位本來就少,有些單位會在關鍵地方含糊其辭,例如雙休啊、假期啊、待遇啊等等,這讓王霞實在受不了,畢竟自己已經過了「被畫大餅」的年紀。
如此下來,真正的機會少得可憐,無奈之下,王霞只能不斷降低自己的要求,應聘到一家公司做了行政文員的工作。
結果一個月不到,王霞就發現這家企業是個家族企業,內部人際關係複雜,不擅處理關係和衝突的她實在受不了了,主動提出辭職......
幾經輾轉,王霞先後嘗試過電話銷售、保險銷售、餐館服務員等多份工作,每份工作持續時間最長三個月最短一個月不到,不是工作壓力太大身體吃不消,就是環境壓抑關係太複雜,抑或待遇太低沒有固定休息日......
總而言之,別說找一份比最開始的質檢員更好的工作了,就連找一份和之前那份質檢員工作類似的「穩定、各項保障及待遇都很正規、固定休息日」的工作,都難比登天。
二、為何30歲以上會成為職場「快閃族」的重災區?
1、80%的職場人從來沒有給自己做過職業規劃
30歲上下的職場人,一般出生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
這一階段出生的孩子從上學到就業就恰逢社會大踏步前進的發展期:有發展必然有衝擊和代價。
這種衝擊主要體現在:我們正在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以農耕文明為代表的生活及擇業觀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一個迅猛發展而又不確定的時代正向我們每個人席捲而來。
相應的代價就是:在這樣的時代中,很多傳統企業及行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在變革的浪潮中,有些就面臨著市場淘汰的殘酷結局;而這些企業里的從業者們,如果之前不曾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則可能在這一場變革中陷入無力和被動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無法像父輩那樣,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工作然後做一輩子。
同時絕大多數人依然停留在固有的認知水平,奢望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們常常:
1)、缺乏對自我的客觀認知,選擇專業時過於草率;
2)、走上工作崗位後沒有樹立職業目標,日復一日得過且過;
3)、抱有僥倖心理或缺乏危機意識,總覺得「被失業」這件事不會落到自己頭上......
第一點導致我們在擇業時的局限和隨意:往往對第一份職業無感,於是渾渾噩噩一天又一天,對職業缺乏「敬畏之心」;
第二點導致我們缺乏對從事的領域或行業深入了解及研究,延誤了最佳成長時機:既不主動探索提升渠道,又不敢做出任何轉型類的決定,因為我們壓根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
第三點導致我們對可能的危機視而不見:對當前發生了什麼毫無敏感度,缺乏終身學習意識,導致自己與這個時代的差距越來越大。
前文中的王霞三點全部佔全,於是等自己「被動失業」後,頓時如無頭蒼蠅一般四處亂撞。
2、從眾及僥倖心理為職場危機埋下了隱患
王霞告訴我,在工廠做質檢員的第二年,她也曾感到一陣心慌,覺得自己一天天都做著重複勞動,萬一哪一天遭遇變故怎麼辦?
然而這種焦慮很快在家人的勸說下偃旗息鼓。
她的父母說:「怎麼可能呢?這麼大的一個廠子,如果倒閉了,好幾百號人都會沒了工作,放心,國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真要發生了,廠領導班子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王霞覺得父母說的挺有道理,後來正好忙著戀愛結婚生子,就把這種擔憂放在了腦後。
可如今,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王霞告訴我,這些年來,廠子里有門路有本事的人都紛紛去外面找出路了,當時和王霞要好的姐妹小莉業餘時間在學會計,並勸王霞多為自己打算,但是王霞拒絕了:「廠子這麼多人,哪有你說的那麼嚴重啊?你天天想那麼多,愣是把自己想的心驚膽戰的,差不多該寬寬心了......」
就在王霞為每天的生活瑣事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小莉考取了會計方面的證書,然後找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從出納做起,等王霞「被失業」的時候,小莉已經是一名主辦會計了。
「我當時還埋怨小莉想太多,現在看看,實在是自己太單純了!」王霞感慨道。
3、生理因素的影響
「30歲之前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30歲之後的我會混到這步田地。我發現自己總有一種力不從心之感,學東西也慢了,做事也沒有以前麻利了,反應更沒有以前快了,還經常丟三落四。」王霞說。
我告訴王霞,很多公司之所以介意年齡尤其是女性年齡這個問題,確實和女性體內的激素分泌有很大關係。
有一本書叫《女人的大腦》,說的就是生理因素對於女性的大腦產生的深遠影響。
比如,女性在生孩子時分,體內會分泌出很多叫做「催產素」的物質,這種物質能讓人的心境變得平緩,進而對很多問題就沒有之前那麼敏感。
大自然之所以有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讓女性更好地撫育子女:要知道,剛生下來的孩子一夜可能要醒來很多次,而且你還要忍受孩子的口水、屎尿等等,如果女性仍然像年輕時那樣對於這些問題異常敏感,簡直分分鐘都忍受不下去啊!
於是「催產素」就會起到一定的「催眠」作用:讓女性對眼前的髒亂差等問題變得遲鈍,做事更有耐心,這一點放在撫育孩子身上沒有問題,但一旦回到職場,你就會發現輕則丟三落四,重則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節奏。
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孕傻三年」。
所以,如果女性想要學習提升,最好的時間段就是在未生育的時候,等一旦生了孩子,不論是體內激素水平,還是家庭瑣事的增加,都會耗散女性本就不多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女性的工作及學習效率。
4、要求挺高,但能力與資源嚴重匱乏
30多歲,人的視角會越來越現實,在開始一份工作的時候,也越來越不容易被一些「情懷」、「理想」等所打動,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反過來,做事越來越容易計較,同時對很多問題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當然這也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在於,如果你的能力無法匹配你的要求和慾望,除了脾氣漸長,實在起不到任何積極正面的效果。
這就是王霞後來頻頻跳槽的原因所在。
細細想來,除了十幾年前畢業時的大專學歷和一副日漸衰老的身軀,王霞一來沒有突出的能力,二來沒有任何資源方面的積累(比如資金、人脈等),導致自己既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能,又缺乏相應的資源嘗試新的領域。
所以,一方面王霞只能從門檻低的職業入手,另一方面由於對現實有要求,一旦發現公司有不如意的地方,立馬抬腿走人。
按照王霞的話說,畢竟時光不等人了,她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傻乎乎地在一個單位呆上個十年八年,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了!
三、33歲,你的職場還有什麼可能?
根據前面的分析,王霞今日的局面非一朝一夕形成,它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對於王霞來說,最要緊最迫切的事情莫過於,如何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並避免類似情勢的誤判帶來的尷尬轉職呢?
1、重塑自我認知
通常說來,在自我認知層面,我們需要從價值觀(你看重什麼?)、動機水平(你的驅動力是什麼?)以及特質(如思維特點、團隊角色等)三方面著手分析。
2、全面能力梳理
在這一階段,我們需要對自身能力進行全面挖掘與整理,並理出優勢區、潛能區、盲區及退路區四個維度。
3、系統資源盤點
這一階段,我們往往從家人、朋友、同事及各種弱關係角度剖析,尋找社會支持力量。
經過將近1個小時左右的排查與梳理,王霞的發展方向漸漸明朗了起來。
根據王霞的特點,我給她提出了兩個原則:一是比起做事,王霞更適合和人打交道,能夠迅速體察他人的情緒,熱心助人;二是她注重秩序和原則且擅長與此。
最後,我又帶著她盤點了當前的資源,王霞興奮地告訴我,她終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
前不久,我們收到了王霞發來的近況反饋,如今的她工作漸漸步入了正規,同時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意義感,另外伴隨著出色的工作表現,收入也比之前改善了很多。
「曉璃老師,在找你諮詢之前,我一度認為自己33歲了,不會有其他的可能了。經過你的梳理,這才發現原來我自己並非一無是處,原來這個社會還有屬於我的一席之地。雖然我的醒悟來的有些晚,但是我依然慶幸自己勇敢地走出了這一步。正如你對我說的,只要開始醒悟,一切都還來得及。」郵件的末尾,王霞這樣寫道。
「我注意過,即使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前都會左右看。」——史蒂芬·霍金
PS:新人關注福利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寫了185篇關於職場及個人成長類的文章,共計573435字,算上配圖,夠出一本800頁的中長篇小說了。
為了給朋友們省下搜文章浪費掉的時間,我把今年的職場基本款重新整理了一遍,從中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你重溫與閱讀,算是給各位朋友一份新年厚禮。獲取方式如下: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台預售中。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新浪微博@趙曉璃。
推薦閱讀:
※「2018已過半,職場生活還是終日惶恐」
※都說選擇比努力重要,但憑什麼?
※年終了,想離職你準備了多少——《2017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
※職場心理:12個建議或許能改變你的一生
※怎樣把工作變成一種修行,別辜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