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透明到行業巨頭:「網飛」是如何發家的?
1 人贊了文章
Netflix是一家美國公司,目前主要在美國、加拿大提供互聯網流媒體播放、DVD、藍光光碟在線出租業務,中文名為「網飛」。
該公司成立於1997年,1999年開始訂閱服務,至2009年,該公司可提供多達10萬部DVD電影,並有1千萬用戶,銷售量已經超過10億。而今年5月份,其市值甚至一度短期超過迪士尼,以1526億美元超過當時股價下跌市值1518億美元的迪士尼,成為全球最值錢的媒體公司。行業內預測其高速增長至少持續到2030年。
而促使Netflix成功的關鍵,就是他獨特的的商業模式和名為 Cinematch 的推薦系統。
01
Netflix 商業模式 三階段
Stage I 打破壟斷. 積極轉型
第一階段為1997年至2006年,當時 Netflix 最主要的商業模式還是傳統的 DVD 租賃形式。然而,當時美國的 DVD 租賃市場已經存在 Blockbuster 這一巨頭,為了打破其壟斷地位,Netflix 從DVD內容到租賃形式上都做了諸多改進。
內容上 NetFlix 力圖做到片源浩瀚,且拓展了錄影帶的題材範圍。比如柯林頓總統與莫妮卡.萊溫斯基桃色事件中的大陪審團證詞也被值作為 DVD 在 Netflix 網站上出售。而藉助媒體的報道,這份內容獨特的錄影帶成為了當時的爆品。
在租賃形式上,Netflix 更是開創了低訂金,無返還期限,無滯納金的先河。在加上當時美國的快遞業正在興起,Netflix 與頗具雄心壯志的聯邦快遞聯手推出了隔夜交付的機制。用戶只要在網上點擊想要租賃的片子,第二天就可以收到實體的 DVD 碟片。或許這種模式現在聽起來平平無奇,可這一切都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這樣的模式無疑已經具備了很高的前瞻性。
20世紀末,隨著 DVD 在美國家庭的普及,Netflix的業務也迎來了一波小高潮,經管公司依舊虧損,但當時每個月的營收就已超過了10萬美元,整體資產也突破了百萬美元的大關。之後,藉助 Cinematch 推薦系統的力量,Netflix 利用定製內容推薦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截至2006年,Netflix 已經成長為坐擁600多萬用戶,年利潤突破8000萬美元大關的行業新巨頭。
而就在這時,極具戰略眼光的 Netflix 管理層卻已經看到了 DVD 租賃行業整體的頹勢,因此公司的整體發展方向開始了轉變。
Stage Ⅱ 梟雄隕落. 新秀後起
第二階段為2007年至2011年。Netflix 的高管們決心擁抱流媒體傳輸技術,開發名為 「Watch Now」 的軟體用以潛入各類互聯網終端中。而當時,流媒體是一種非常新興的東西,技術不成熟,視頻質量堪憂,用戶體驗糟糕等缺點使得其市場整的需求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對於 Netflix 這樣已經在一個傳統模式下取得驚人成就的公司而言,在這樣的場景下孤注一擲可謂是極具風險。
然而時間最終證明了 Netflix 決策的正確,當其他競爭對手幡然醒悟想要進入這個領域分一杯羹時,Netflix 已然矗立山頂,飄飄然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007年開始,DVD 市場開始進入冰河期,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逐年下降。而自2008年起,Netfilix 就頂住了用戶和投資人的壓力,停止了 DVD 零售的業務,開始了和美國有線電視網路 Starz 的合作,在 Watch Now 上提供超過2500部影視作品。
隨後,隨著流媒體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激增,Netflix 以其較早進入市場的優勢再一次取得了成功。2011年低,Netflix 的用戶增長至2300萬,在轉投流媒體的這4、5年時間裡,用戶數增長了3倍。而之前的 DVD 巨頭 Blockbuster 卻因為沒有順應時勢而黯然破產,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至此,Netflix 已經完成了在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可它依舊不滿足於做一個純粹的播放平台。天生傲骨的它已經開始謀划下一個階段的計劃。
Stage III 橫空出世. 一戰封神
2012年至今,Netflix 的工作中心開始轉向了內容生產。由於版權費的爆髮式增長,Netflix 決心利用自己沉澱的用戶數據,結合數據挖掘的技術發掘市場的內容需求,並以此指導影視劇的製作。
在這樣的指導方針下,《紙牌屋》橫空出世,一戰封神,給 Netflix 帶來了1000萬的新用戶。它對於Netflix 的作用就像怪物獵人之於 PSP,貝克漢姆之於洛杉磯銀河,吮指原味雞之於KFC。此後,Netflix 出品了一系列品質與人氣皆備的作品,甚至入圍了戛納、艾美獎的提名數也是屢創新高。近年 Netflix 的季度凈訂閱數如下:
至此我們看到,Netflix 能保持基業長青的秘訣主要在於其高層極富前瞻性的戰略決策,而其中作為主要工具的 Cinematch 推薦系統也是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02
Netflix 的推薦引擎
Netflix 的推薦引擎在行業內獨樹一幟,是其20多年來保持競爭力的一大法寶。而 Netflix 開發演算法的方式也是別具一格,經濟划算,便宜大碗。
03
Cinematch 的雛形
在NetFlix 推廣 DVD 網上訂閱的階段,Cinematch 推薦系統可謂居功至偉。然而其最初始的版本在如今開來卻簡單得可愛,頗有大音希聲、大巧若拙之感。當然,初始版本的簡潔主要還是受制於當時數據與模型演算法的發展,不過這套系統已經被證實過有用,就像槍械中的AK47,簡單、輕便但是好用。
最初,Cinematch 演算法的輸入是 Netflix 的影片目錄,用戶對影片的評級和用戶的租賃歷史,但卻通過關聯關係和智能排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套演算法將 Netflix 的用戶保留率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而推薦系統給用戶節約篩選時間更是直擊傳統 DVD 租賃行業的痛點。
而後經過幾年的實踐,Netflix 挖掘了越來越多的因子,從用戶那裡獲得的信息,包括:用戶評分、觀看記錄、用戶好友的推薦等各種反饋信息。數據表明,截至目前有 75% 的視頻觀看是與推薦系統有關的。Netflix 取得這樣的成績源於他們不斷優化用戶體驗,通過優化演算法,改善了用戶滿意度。
04
「百萬美元大賽」
實際上,自2006年開始傳統的 Cinematch 演算法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大部分公司此時應該會投入重金組建演算法團隊,從 CMU、MIT 等招攬一大批博士熱火朝天地搞研究。
然而,不走尋常路的 Netflix 卻啟動了一個大獎賽,想要農村包圍城市,試圖以群眾的力量完成演算法的迭代。這一比賽的核心是解決對於電影評分的預測,以此更好地向用戶進行推薦。如果參賽者能將 Netflix 官方的預測誤差從0.9525降低至0.8572以下,那麼就能獲得豐厚的獎勵。
消息一放出,就獲得了各方的積極響應,大家都抱著「建模型,降誤差,百萬美元帶回家」的信念發揮了自己的洪荒之力。競賽開始三年之後,最終由名叫 BellKor』s Pragmatic Chaos 的隊伍成功達到了目標,這是一個由工程師,統計學家,研究專家組成的團隊,成員全非泛泛之輩。而他們在3年中為此付出了數千小時的努力,將獎金平攤到每個人,大賽帶來的年收入還比不上應屆生的年薪。
這筆生意 Netflix 可謂一本萬利,一石三鳥,一發不可收。通過區區一百萬美元的指出,公司既獲得了改進的演算法(競賽模式比一般的研發外包更有效率),也通過比賽對外宣傳了公司,更通過比賽發掘了市面上和校園裡的各類人才。一個比賽就幫助演算法研發部、市場營銷部和人力資源部完成了重要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數據演算法競賽的先驅,百萬美元大賽讓人們看到了跨學科、跨地域、跨組織合作科研的可能。冠軍隊伍的7個成員實際上由三個相互競爭的團隊重組而成,在頒獎之前他們甚至都沒有見過面。
隨後嘗到甜頭的 Netflix 立馬推出了第二個百萬美元大賽,然後由於可能泄露用戶個人信息,最終公司被起訴,比賽也不得不取消了。
總結
身為行業內的巨頭,Netflix 保持競爭力的秘訣在於不安現狀,敢於求變,再加上管理層的高瞻遠矚和不可忽略的運氣。而在 Netflix 的發家歷史中,推薦系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下一個10年、20年 ,Netflix 能否繼續昂首猛進,中國又能否誕生一個 Netflix 式的公司,都值得我們期待。
推薦閱讀:
※《戰狼2》票房分配,吳京能賺多少?
※獨家專訪《音樂現場》傅順吉-搜狐娛樂
※娛樂BigBang:為何不愛TFboys
※李煒遠赴歐洲創作全新單曲 化身陽光暖男告白歌迷
※年度盤點: 潮起潮落的直播風口, 這些泛娛樂直播平台都經歷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