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配送淺談人工智慧降低失業率

從無人配送淺談人工智慧降低失業率

來自專欄低速無人車

導讀:近年來,由於人力成本的逐漸高漲,各行各業開始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中國政府也大力出台相關的政策,這也誘使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滲入人工智慧行業。人工智慧以降低人力成本為主要目的來取代人工,因此不少人開始質疑人工智慧的產生是否會降低就業率。

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一員,小編這裡就從低速無人車(最高速度低於60Km/h,多用來指非乘用車的無人配送車)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未來的就業情況。

鑒於低速無人車中發展最快的是用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配送車,所以首先,我們用物流行業的數據來進行分析。從2016年快遞員分布情況的數據來看,203萬的配送員中用作末端配送的人員將近120萬,於是有人就認為無人車一旦出現這120萬的快遞人員將直接被取代。

這裡容小編吐槽一句「真的想多了」,首先,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和消亡都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配送無人車不可能一出來就佔據絕對的市場,前期一定是配合配送人員一起實現包裹的落戶,然後再慢慢的實現全自動化,至於這個過程中的人類配送員,也不會失業,因為一個行業的誕生必定伴隨著相應工種的誕生,以後可能沒有人類配送員,但一定會有維修師、保修員等等無人配送方式衍生出來的其他工種。

可能這裡又會有人說了,配送是一個相對容易的工作的方式,如果到時候要進行維修或者保養我不會怎麼辦,那我也面臨失業,對於這種看法,小編這裡有兩點看法,一方面要加快新知識的學習能力,世界瞬息萬變,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不得不學會了使用手機,我們父母那一輩不得不學會了使用網路,我們這一輩不得不學會了使用各種SNS,甚至於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在開始學習我們認為困難的編程,所以保持一個不斷學習的精神才能不被時代拋棄;至於另一點,機器製造的原因就是不斷的簡化我們的生活行為方式,也許以後的維護機器或者保養設備就跟我們現在的快遞配送一樣簡單,這個社會雖然在不斷進步,但總會有方式讓人生存下去。

或許有人又說了,直接保持不變不就行了,誰都不妨礙。這種觀點實現的可能性為零,原因在於世界上總有人會想要進步,如果你一直停止不前,那最後我們的國家甚至社會都會被其他文化社會所滲透,最簡單的證明例子就是研發核彈前後的中國。只有自己強大了國家社會才能發展起來。

所以,人工智慧會取代危險、勞累的體力工作,但正從事這種行業的朋友也不用擔心,因為不斷變化的社會也會產生其他的生存方式。

更多無人車相關:公眾號:nobot-com


推薦閱讀:

雲片推出語音通知服務,解決配送「最後一公里」難題
在二線城市做水果線上線下配送零售批發可行性多高?
競爭最後一公里配送 圓通開啟「眾包」模式

TAG:配送 | 無人駕駛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