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是蓄水池么?
2 人贊了文章
過去幾十年房產上漲,房產被很多人在臆想中賦予了一個蓄水池的功能,簡單的說法是,中國的財富累積得太快,如果不是大家把財富投入房產,那些財富就會湧向普通商品領域,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是一個錯到離譜的錯覺。
比方,我們手頭有100萬,我們想買一個300萬的房子,所以我們用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200萬,一共300萬,付給了開發商,在我們購買行為發生之前,社會上有100萬現金,我們買房以後,我們的100萬,銀行抵押貸款200萬,一共300萬,變成了開發商的收入,社會上一下子多出來200萬現金---看到沒有,房產是個釋放貨幣的水龍頭,而不是一個吸收貨幣的蓄水池。
假設事情到此為止,我的200萬負債,假設分30年還清,每月還1.2萬債務,那麼每個月,因為我償還債務,會有12000元的流動性消失。(這種流動性消失只是我和商業銀行之間發生,銀行依然可以再貸款出去,這和現金回到央行是不一樣的,這裡簡化說明)。
一筆簡單房屋貸款便可說明,即使全款購房,錢也是從你的手裡到了開發商手裡,整個市面的流動性保持一致。
貸款購房,貸款多少,市面上的流動性就增加多少--這就是為什麼房產存量越大,所有人都在買房,市面上也顯得有錢人更多,大家的心也燥動,錢燒的。這是因為房產越多,以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放出的流動性也越多。
我們貸款的那一剎那,是在向市面上放水,但接下來的還款的30年,這筆附著在房產上的債務,才成為一個緩慢而不容置疑的抽水機,不是什麼蓄水池拉,蓄水是你憑意願的,抽水是每月必需得抽的。
在住房市場初始期,大家都開始貸最初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貸款,一次性放出了三十年水,由於貸款餘額很低,每月還入銀行的流動性,遠遠及不上新放出來的流動性,整個資金是急速膨漲的,200萬負債一套,每月還1.2萬,每新銷售1套房產釋放的錢,可以抵捎166套存量房的還貸壓力,房價必需漲,這樣,買新房就更貴,如果漲到400萬,也許一套就抵得上200、300套存量房的房貸抽水?……這個過程持續了很久,存量永遠是在上漲的,要還的貸款水漲船高,幸好房價也在漲,每買一間房產的新放貸款也水漲船高。達到一個細緻的平衡。
……不過隨著存量房的迅猛增長,應該是是存量房貸,現在大約是34萬億,楊白勞一睜眼,就得考慮這個月要還34萬億貸款的利息對吧。假如房產成交不活躍,首付成數太高,比如300萬的房子只貸款到150萬一類,那麼新增貸款就無法沖抵存量的還款,這時對整個社會來說,房產就成為抽水機了,流動性就會無影無蹤,如果房產上的信心足,流動性的消失就會害得股市和互金爆雷。
幸好國家搞了PSL,定向放了一次水,現在又說收回去,收多緊,怎麼收,現在全是未知。
炒房表面上看是不好的,但實質是為經濟補充流動性的,銀行非常認同房地產作為合格的抵押物,願意據此釋放流動性的。這麼說吧,所有的借錢行為,合理的,不合理的,對個人來說是自殺一樣的,都是補充社會流動性的,抵押自己造福大眾的行為。你看下日本,都不願意借錢了,你不借,錢從哪裡來,錢本質上,就是一筆債務,一筆信用,日本央行急得快瘋,用上了負利率,結果日本人去買保險柜放現現金,然後把流動性……鎖到房屋角落。
至於後面,不要問我,貨幣是一種信用,它依據國家信用,政府信用,企業信用而釋放,它也依據個人信用而釋放,大家不借錢,就沒有錢,你種地,種出來的是土豆,沒有錢,你就只能用雞蛋來交易,房產作為一種重要的放水機或抽水機,現在最大的 危機是,它存量太大而增量不足,便有從放水機轉向抽水機的風險。
世界需要全新的放水機制,以前是靠著美國放,現在擺明了美國在抽,去哪裡找一台非常好用的,像前些年的房產 一樣的放水機,特別抱歉,貓想破腦袋了沒有想出來。
推薦閱讀:
※樓市重磅!北京「商住」全面限購! 從此不再賣個人
※婚前必看 房產證「署名寶典」拿去不謝!
※七扇門丨產品功能系列之「介紹篇」
※家裝O2O巨頭說,土巴兔王國彬的「3+1」戰略
※富豪移民是為了房產套現
TAG: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