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聽課評課的知識構建

[日期:2008-12-14]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陶永福 [字體:大中小]聽評課是幫助教師研究課堂教學、認識教學規律,更新教學觀念、交流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展示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教師的教學理念在聽評中升華,教科研能力在聽評中加強,教學技能技巧在聽評中產生,專業水平在聽評課中提高。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大力倡導校本教研的今天,聽評課已成為教師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怎樣構建新的聽評課範式,使聽評課真正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本課程圍繞教師在聽評課中出現的一些關鍵問題、熱點問題來構建課程的整體框架,採取遠程培訓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案例研究與理論指導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同伴互助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幫助一線教師廓清聽評課中存在的誤區,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搭建新平台,從而幫助教師構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聽評課知識體系。學習要求及評估:1.本課程採用網路遠程培訓和集中面試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現主講教師和培訓學員互動、學員與學員之間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點用發起主題討論的形式提出。2.在培訓中學員要經常登陸學習平台,及時關注培訓信息,踴躍參與討論。3.在培訓中學員要結合新課程理念關於聽評課要求,不斷進行反思,總結經驗,要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4.本課程成績採用百分制。其中學員按時上網學習討論佔20%;積极參与同伴互助活動佔20%,按時完成各環節作業佔20%,作業質量佔40%。培訓結束將評選優秀學員,頒發優秀學員證書。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聽課理論構建第一節 聽課概念及聽課的意義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導校本教研的今天,通過聽課研究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會不會聽課、能不能聽好課、怎樣去聽課關係到聽課的質量和能否抓好常規教學更關係到課程改革的持續有效的深入開展。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該如何聽課?一、什麼是聽課聽課是教師憑藉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從課堂情景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聽課是一種技能和方法,聽課者一方面應具備一定的教學修養和經驗,另一方面應掌握一定的聽課技術要領,需要以原有教育思想和類型經驗參與為基礎,以看、聽、想、記和談多種聽課活動協調為保證。聽課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教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徑。二、 聽課的意義(一)聽課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聽課不僅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經驗,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用別人的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更主要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研究,將一些聽課得到的感性認識歸納為理性的認識,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通過取長補短,相互交流,改進自己的教學,就可以共同提高。(二)聽課有利於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水平。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陣地,是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最基本的體現形式。反映教學質量和水平高低的方式很多,但課堂教學是基礎和前提,重視課堂教學的原因就在於此,授課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運用、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水平、教學中有什麼經驗和不足之處,通過聽課可以得到基本的評價。(三)聽課有利於總結和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學習提高和成長。通過聽課可以發現一部分教師優秀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等,經過思考分析及論證總結,就可以組織觀摩課等聽課學習活動,推廣其方法和經驗等。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想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這就需要培訓和學習,而最有效、最直接、最經濟的學習方式就是聽課。教師可以通過聽課活動學習到那些優秀和先進的理念、方法和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思考和吸收,促進自己的成長和提高。(四)聽課有利於學校良好教學風氣的形成,促進教學改革深人有第二節 新課程理念下聽課誤區一、教師思想上不夠重視。有些缺乏改革精神和教研教改意識,沒有充分認識到聽課對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把聽課當成一種應付學校檢查的任務來完成。以至於出現在聽課時馬虎應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當「記錄員」者有之。可想而知,以這樣的心態去聽課完全失去了聽課的效果,達不到聽課的目的。聽一節課如同讀一本好書,「開卷有益」同樣適合於聽課。二、聽課缺乏計劃有些教師聽課缺乏計劃,隨心所欲,高興或有時間就去聽,不高興或時間緊時就不去聽。聽課教師要在學校和教研組的統一要求下,結合自己的實際安排好聽課計劃。如聽哪些老師的課、安排什麼時候去聽、聽課目的等等都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話排進課表中去。三、沒有調整好聽課心態。一定要樹立學習經驗的心態,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聽課,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的選擇本來就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新課程要求教師聽課要做到五心:誠心、虛心、專心、細心、公心。四、聽課前不做任何聽課準備。有些教師認為聽課只要帶著耳朵進教室就行了,事先不做任何必要的聽課準備。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匆忙忙走進教室,糊裡糊塗地聽,不理解授課老師的教學意圖,不熟悉教材,不熟悉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穫。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聽課前做好學識準備、心理準備、情況準備和物質準備。五、聽課只關注授課教師的教。有些教師在聽課時關注的只是教師怎麼講,在課後評論的也是教師怎麼講,很少有人關注學生學得如何。新課程理念倡導的以人為本、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等教學原則,要求我們的聽課也必須在關注教師活動的同時關注學生活動,在關注教法的同時關注學法。六、聽課不能做到跨學科聽課。有些教師認為聽課就是聽與自己同學科的課,而從不跨學科聽課。跨學科聽課是新課程提出的要求。新課程的一個特點,就是打破學科界限,注重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繫,重視本學科知識解決其它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為全面的知識。跨學科聽課,無疑是重溫或掌握其它學科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跨學科聽課,有利於教師教學思維的拓展,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使不同的教學內容相互溝通,能從多種角度來審視課堂教學,領悟教學的普遍規律,並從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獲取改進自己所教學科教學的方法。七、聽課後不注意交流反思與評課。好些教師聽完課後一聽了之,不對課堂實況進行回顧反思,不會帶著聽課過程中的疑問與講課教師進行交流,不去進一步了解授課教師的設計思路和教學理念。其實通過交流,可以更清晰的地分析課堂中的成功與失敗,更好地借鑒教師的經驗和教訓。有些教師評課時要麼一味的說好話要麼挖苦諷刺,不能按照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去評課。八、聽課忽略細節要求。有些教師自己上課能夠做到人為師表,但聽課時忽略一些細節。比如聽課遲到,影響教師的講課、學生的學習,聽課不尊重老師的勞動,不注意場合,隨便和他人閑談亂扯。第三節 新課程對教師聽好課的要求一、新課程要求聽課教師態度要端正,要集中注意力。卓有成效的聽課總是聽課者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為前提。聽課者要想獲得理想的聽課效果,必須本著向別人學習的態度,進入課堂後就要自覺遵守課堂紀律,要求學生做到的,聽課者必須做到。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認真聽、仔細看、重點記、多思考,不要漫不經心,不要東張西望,不要思想開小差,不要隨意說話議論,不要干擾學生學習,不要干擾老師上課,更不要遲到、早退、衣冠不整或抽煙、喝水、干擾教學秩序等。如果聽課者心猿意馬,左顧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嗑睡,或嘀嘀咕咕相互講話,心思全然不在聽課上,這種聽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聽課是單調刺激,長時間的靜坐容易使人疲勞和睏倦,這就要求聽課者用意志來克制自己,使自己自始至終進入角色進入狀態,整個意識要隨著講課情境活動而活動,這樣才不容易走神。二、新課程要求聽課教師聽課前要了解有關學科的課改信息,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聽課要透過現象聽出本質,即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經驗,新的問題不斷地湧現,聽課者應不斷地關注和學習有關學科的新的理論、方法和經驗,獲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問題,從而提高聽課的品位,準確地發現教師課堂教學的優缺點,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當前新課程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做到如下轉變:由單純的知識傳授向知識探究轉變,樹立問題意識;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樹立訓練意識;由「師道尊嚴」向「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轉變,樹立情感意識;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由研究教師教什麼和怎樣教向研究學生學什麼和怎樣學轉變,樹立角色轉換意識等。如果聽課者不了解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審視課堂教學,就可能出現「聽不懂」的現象,甚至有可能產生錯誤的判斷。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了解有關學科的課改信息。三、新課程理念要求聽課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聽課中的關注點。(1)從偏重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師生互動、關注學生如何自主、主動學習。以前聽課,主要是聽老師講課,目光都集中在老師身上,看老師表演式的講授、提問、示範,看老師如何有條不紊地安排一節課的教學程序,看老師如何控制學生的活動,欣賞老師的板書設計等等。總之,聽課時偏重關注老師的教,而忽視注意學生的學。現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聽課的關注點也變了。教師要更多地觀察師生之間如何互動,更多地觀察全班的每一個學生是否都自主、主動地參與到發現、思維、探索、操作的學習過程中,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和態度的變化。(2)從偏重關注知識點的掌握轉向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一堂課是否達到教學目的,不能單純關注幾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更多應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轉向關注在這過程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情況。(3)從偏重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轉向關注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看出在孩子的身上蘊藏的學習潛能,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應受到保護。李政道說得好: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我們在課堂上就應當更多地培養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提問、質疑,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這方面應當成為教師在聽課和自身教學中關注的重點。(4)從偏重關注教科書內容的解讀轉向關注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關注聯繫社會科技和生活實際。傳統的教學重在教教材,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講深講細講透就行,甚至有的老師只憑一本教科書,兩根粉筆,就可以上講台。現在,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新教材呈現了新的特點,新教材具有開放性,它不僅呈現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而且重在引導教與學的方式上的改變,引導學生觀察、實踐、資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反思、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新教材關注並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強調聯繫社會、自然、科學和現實生活,努力克服學科中心主義傾向;新教材強調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聽課過程中,教師也要關照課堂上師生能否充分運用新教材提供的自由創造空間,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用好教材,應當成為聽課者關注的又一焦點。(5)從偏重關注單一化的教學手段轉向關注多種媒體的科學選擇和合理運用。現在一些觀摩課都較多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老師捨得下工夫花時間製作多媒體課件,採用電視、實物展示台等先進設備,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也應當克服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不要認為沒有採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就不是好課。 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能夠根據實際條件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落實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教學。(6)從偏重關注結果的評價轉向關注課堂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以往聽課時不太注重評價這個問題,以為評價是階段、單元測驗或者期中期末考試的事。在課堂上,最多也只是關注學生課堂練習或當堂小測的結果,總之,注意力較多集中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結果上。然而,新課程提倡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其主要特徵就是強調過程性評價,因此,課堂教學中能否發揮教師、學生各評價主體的能動作用,開展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情感態度的即時評價,發揮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導向、激勵以及診斷、反思提高作用,理所當然成為聽課應關注的重要方面。四、新課程要求教師掌握聽課的基本方法新課程要求教師掌握聽課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個字,即:聽、看、記、想、談,要做到聽、看、記、想、談有機的結合。(1)聽①聽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具體講就是聽上課老師是怎樣複習舊知識的?是怎樣引入新知識的?是怎樣講授新課的?是怎樣鞏固新課知識的?是怎樣結尾的?是怎樣布置作業的?還要聽學生是怎樣回答問題的?是怎樣提出問題的?是怎樣組織學生討論問題的?是怎樣啟發學生思維的?是怎樣進行學法指導的?只有這樣多問幾個為什麼,聽後對本節課的成功和失敗進行客觀分析,才能達到心中有數。而要做到這些,聽者在聽課之前必須有所準備。首先,要掌握《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其次,要了解上課教師的教學特點和聽課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聽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②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課堂教學活動多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傳遞信息的。因而要聽教師的語言是否科學準確、言簡意明;是否生動有趣、富有感染性;是否具有激勵性;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否到位以及課堂隨機應變的藝術等。③聽聽課學生的發言。通過聽學生的發言甄別教師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智慧的生成。(2)看看教師: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①看授課者在課堂教學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學思想,特別是與當前的課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要看教師關注的是自己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是關注少數學生,還是全體學生,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要看教師是否將學科新課程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能否體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落實;還要看教師的教學作風是否民主,學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構建和諧課堂等等。②看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教學效果是檢驗教師課堂有效教學和教學目標是否落實試金石。這裡不僅要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也不僅要看學生技能的培養和達成,更要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使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有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情感,收穫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品質,收穫的是終身發展的能力。③看授課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挖掘和處理,看教師的課程意識和整合,看教學重點難點的突出和突破,看教學時間的分配,看教學程序是否優化、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④看授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看教師的精神是否飽滿,教態是否自然親切,看教師板書是否合理,看教師運用教具,特別是現代化教學設備是否熟練,看教法的選擇是否得當,看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否得法,看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處理是否巧妙。看學生: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看學生的「學習」。這裡的「學習」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學,而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看整個課堂氣氛,是不是情緒飽滿,精神振奮;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看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學習,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看學生對教材的感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看各類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看學生與老師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學生能否主動提出問題,敢於發表自己意見,善於合作、樂於交流,是否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精神;還要看學生的思維品質的表現。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學生的課堂表現能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思想,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素質。(3)記就是記錄聽課時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內容。記聽課的日期、節數、班級、學科、執教者、課題、課型;記錄教學的主要過程,包括主要的板書要點;記錄學生在課上的活動情況;記本節課的教學思想和教材處理,了解課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個學生,在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顧「兩頭」(優秀生和基礎差的學生),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記錄對這堂課的簡要分析。記錄要有重點,詳細得當。教學過程可作簡明扼要的記錄,講課中符合教學規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問題可作較詳細記載,並加批註。(4)想聽課者在課堂上不僅要邊聽、邊看,還要邊想。就是想一想這堂課有什麼特色?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教學結構是否科學?教學思想是否端正?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注意點是否強調?板書是否合理?教態是否自然而親切?教學手段是否先進?教法是否靈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調動?寓德育、美育於教學之中是否恰到好處?教學效果是否好?「雙基」是否紮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否得到培養?有哪些突出的優點和較大的失誤?聽者聽後可設身處地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節課我該怎樣上」、「假如學生向我這樣質疑怎麼辦」、「為什麼她的學生聽課興趣這麼濃」等等。(5)談就是和授課老師談,和聽課學生交談。可先請上課老師談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與感受,請學生談對這節課的收穫與不足,統計學生對這節課的滿意情況和目標達成情況,然後再由聽課老師談自己對這節課的看法,談這節課的特色,談聽這節課受到的啟迪與所學到的經驗,談這節課的不足之處,談自己的思想與建議。交換意見時要抓住重點,做到明確的問題不含糊,吃不準的問題不迴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開河、滔滔不絕,夸夸其談。要突出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特別是教學效果方面,因為一堂課的優劣,最終還是體現在教學效果上。在新課程的環境下,如果聽課老師能做好一聽、二看、三記、四想、五談,那麼聽課老師肯定會有所收穫,這不但會促進聽課老師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提高聽課老師的授課水平,而且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利於教師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發展。第四節 新課程理念下的聽課類型聽課者盲目地去聽課,和帶著一定的目的性,有計劃地去聽課,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聽課,不是簡單的拿著聽課本,帶著耳朵進教室,為完成學校規定的聽課任務而聽課。要想真正發揮聽課的實效,讓聽課的教師通過聽課有所頓悟,帶著思考離開教室,帶著反思回味,那麼每個聽課者在聽課前都應首先明確聽課的目的任務,選好角度,突出重點,使每次聽課都有相對的針對性,解決一兩個主要問題。聽課目的也就是聽課的動機。不同的聽課目的,決定了不同的聽課類型,不同的聽課類型又決定了要採用不同的聽課方式。按照聽課目的劃分,可把聽課分為六種類型:學習取經型聽課、幫助指導型聽課、考查考核型聽課、總結推廣型聽課、調查研究型聽課、檢查評估型聽課。那麼,聽課者在聽課前必須明確聽課的目的,根據聽課目的決定聽課中應採取的方法。一、學習取經型聽課取經學習型聽課,是以了解學習兄弟學校或外地的教學改革動態、教學改革方法,用於指導本校、本人的教學工作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聽課類型。進行這種形式聽課,組織者一定要事先選擇好聽課的單位或教師,聽課前要組織聽課教師研究,明確取經學習的目的、內容,聽課後要認真總結,探索、總結出具有指導意義的規律性經驗,以便用以指導完善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聽課時,要做到以下幾點:(1)虛心好學。即抱著虛心的態度,堅持認真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並要儘可能做到,課上聽課,課下請教結合起來。(2)認真觀察。對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研究分析,以獲取系統的經驗。(3)正確對待。特別是在取經學習過程中,即使對方的教學出現某些失誤,也不應評頭論足,而要從中吸取教訓,以完善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二、幫助指導型聽課幫助指導型聽課,目的在於發現教師課堂教學問題,幫助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這是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課堂教學水平而進行的一種聽課形式。進行幫助指導性聽課時,要做到以下幾點:(1)聽課目的明確。聽課過程中,要明確幫助指導的目的和內容。比如,是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是幫助指導教師如何減輕學生負擔等,以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實質性問題。聽課前,要做好調查研究,認真分析診斷。制定計劃措施,確定具體方法。(2)聽課態度誠懇。聽課者要以誠心實意的態度投入到聽課的整個過程中去,特別要注意表達指導意見時的誠懇態度。不僅要善於發現被聽課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告訴教師在授課的每一個環節上應該怎麼做會更好,尤其對青年教師更應如此。(3)工作務實。聽課者在幫助指導教師過程中,要務實、求實。特別是為了以培養骨幹教師或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為目的的聽課,要從備課、上課、設計批改作業、課外輔導等教學全過程,對每一個環節都應該進行具體指導。三、考查考核型聽課考查考核型聽課,聽課目的是為了對教師在業務能力考核、優質課評選、升級考核、評定職稱等時候做出比較客觀的鑒定意見。這是為了比較深入、確切地了解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包括教態、語言、板書、課堂組織能力等)、教學能力(對教材的理解挖掘的程度和教育教學理論的應用程度)、教學特點及個人的教學風格而採取的一種聽課形式。聽這種課要按有關規定的條件,客觀、公正、不帶任何框框,評議要秉公而論,結論力求準確,最後還要將教者的全面情況,向有關單位提出儘可能客觀的書面的鑒定性意見,以供決策時參考。四、總結推廣型聽課總結推廣型聽課,目的是幫助有建樹的教師總結推廣他們的教學經驗。這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了某些教師的教學工作具有獨特性的值得推廣的經驗,或在教學實踐中提出了新的課題,通過試驗或大規模的實驗後總結出了教研或科研新成果,經有關單位審查通過,決定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大面積推廣而組織的聽課形式。總結、推廣、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是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這種性質的聽課,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1)是要善於發現典型。即被聽課的教師的教學經驗應該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先進性,推廣之後能起到示範作用。(2)是要善於發現幫助總結。通過聽課,不僅要起到幫助他們總結經驗的作用,而且要善於在聽課中發現問題,並以誠懇態度提出後進行商討,以使教學經驗更趨完善。(3)是要注意確定方向。對於所發現的典型,要根據教學改革的主體方向進行認定。如在總結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經驗,那麼就應該圍繞實施素質教育的方向,去研究、分析、總結。(4)要注意不能武斷決定。聽課時應邀請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優秀教師共同參與,以保證對經驗認定的準確程度,避免由於個人武斷而造成不必要的過失。(5)要注意聽課過程的完整性。不管對發現的典型經驗有什麼看法,也應該對其所具有的經驗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決定這個經驗的價值,避免因個人看法有異而半途而廢。特別是對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雖具有一定特點,但還不夠成熟,更應完整地去了解、認識、分析、總結,以幫助他們儘快總結出完整、實用且有推廣價值的教學經驗。五、調查研究型聽課調查研究性聽課,是上級主管部門或學校對教學工作或根據某一方面的問題,專題進行的以調查研究為目的的聽課。進行調查研究型聽課,在聽課前應做好周密安排,如聽課的時間,所調查研究問題的初步設想、估計,聽課的形式,選取的對象等。聽課後要進行認真總結,圍繞要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剖析。並要根據存在問題的程度,制定出改進工作的意見。若屬於對一個區域、一所學校教學工作的整體調查研究,應客觀地分析這個區域、學校教學的現狀、優勢、不足,為今後制定教學工作的決策從整體上提供有效證據。調查研究型聽課的聽課具有以下特點:(1)是針對性強。所組織的聽課,主要是圍繞一個問題或一個專題進行。(2)是涉及面大。進行調查研究性聽課,涉及的學校、教師、班級面要大,以便從整體上了解情況,掌握較多的第一手資料,為決策提供有效證據。(3)是形式靈活。可以是調查組幾個人同聽一節課,也可以是分散同時聽幾節課。六、檢查評估型聽課檢查評估型聽課,目的在於檢查學校或教師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情況,了解學校或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改革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教育教學的領導機構組織的對學校、教師或學校組織的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以檢查評估為目的的聽課活動。這種類型的聽課,因具體的檢查目的的不同,往往採用不同的聽課形式。(1)單一形式:這種形式適用於因學生對某些教師的教學工作反映強烈而採取的聽課形式。這種形式的聽課,目的在於檢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態度,督促其改進教學工作,因而可事先不通知教師本人。(2)集中形式:這種形式適用於對某一年級或某一學科進行教學檢查時的聽課,以便於進行同級或同學科教學情況的對比分析。(3)抽查形式:這種形式適用於上級部門對學校整體教學工作檢查性的聽課。抽查比例視具體情況而定,抽查方式可以是隨機抽查,也可以是由學校指定一定比例,檢查人員隨即抽查一定比例,抽查範圍應涉及所有年級的所有學科。(4)統一形式:這種形式使用於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教學檢查時的聽課,也適用於上級主管部門對一所學校進行的全面檢查時的聽課。無論是聽何種類型的課,在聽課前都應確定具體的目的和要求,聽課者也必須明確這些目的和要求,否則,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實的聽課信息,就達不到聽課的目的。第五節 新課程理念下聽課者的角色定位聽課要想聽出特點,抓住實質,評出水平,就需要聽課者依據自己不同的聽課目的和聽課任務,準確定位自己的聽課角色。新課程要求聽課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聽課的角色定位。一、進入「學生」的角色同是坐在教室里聽課,教師聽課與學生聽課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聽課的目的任務不同。教師聽課在於學習教師的授課經驗,或者檢查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學生聽課則是為了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其次,從文化水平看有很大不同。如就對教材的掌握程度上說,聽課教師一般對教學內容已經掌握或了解,而學生對教學內容是無知或知之不多。再次,從心理水平的認識能力看,也有不同。單就思維能力說,教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都已發展成熟,而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在發展中。這幾種差異的存在,就要求聽課者必須有意識地收起自己的優越心態,放下架子,自覺地進入「學生」的角色。當聽課者進入學生的角色時,就能較多的關註: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极參与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等。由於教學是一種學習活動,本質是學而不是教;而且教師活動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而展開的,因此在關注教與學雙邊活動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活動。聽課者必須首先有意識地轉變角色,要使自己處於「學」的情境中,從學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師的教學是否兼顧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去看教師怎樣教或怎樣處理教學內容、怎樣引導、如何組織,學生才能聽得懂、能探究、能應用、會掌握。二、進入「教師」的角色僅僅進入學生角色是不夠的,聽課教師真正的角色畢竟不是學生,聽人家課也不是直接吸取知識,而是看人家是怎麼授課的,這樣就要根據講課的內容和進程,把自己引人授課教師的角色,使自己處於「教」的情境中。聽課者要設身處地地考慮:這堂課自己來上該怎樣上講?將講課者的教法與自己的構思進行比較。當聽課者進入教師的角色時,就能較多的關註: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目標在何時採用何種方式呈現;如何引導學生複習回顧、回顧什麼;新課如何導入,包括導入時候引導學生參與那些活動;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採取了哪些教學手段;設計那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何探究(設計活動步驟);設計怎樣的問題或情景引導學生對新課內容和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安排哪些練習題讓學生動手練,使所學知識得以遷移鞏固;課堂教學氛圍如何等等。進入教師角色要避免兩種態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長處,不理解講課者的良苦用心;二是低格調地同情、理解,看不到授課者的缺點和短處。三、進入「學習」者的角色聽課者在聽課中要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去發現授課者的長處,發現課堂教學的閃光點,以及對自己有啟迪的東西,做到取長補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們普通教師在聽課時應該是審美者而不是批評家,要多學習授課者的長處,閃光點,為我所用。從這個角度講,聽課教師不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授課者的儀態美、語言美、板書美、直觀教具美等外在的美;還要去領略授課者如何通過精巧的思維、嚴密的推理、嚴肅的實證來充分展示科學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體會授課者教學過程中的尊重、發現、合作與共享,這是更高境界的美,值得我們永遠去追求學習。四、進入「指導者」角色聽課是指導培養教師的一個重要途徑。聽課者如果從指導者的角度來聽課,首先是熟悉教材,掌握大綱。在課前就能同教師一起備課,分析教材,設計教案。其次,做到居於學術的高度,運用已有的教育理論素養和自身的教學經驗,能對課堂教學做出分析和判斷。既能抓住教者每一啟發性思想的閃光,教者的教學風格和長處,又能準確地發現教者的失當和不足。再次,要對課堂教學細心地觀察,敏銳地發現優點,以便評課時及時給以肯定,指導和扶植。第四,準確地發現講課者的不足,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上形成對授課者改進和提高的建議,為授課者做好指導性評議。五、進入「管理者」的角色聽課者如果將自己置於管理者的角度,就要履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監督、檢查、評估的職責。進入這種角色,首先要求聽課者要統觀全面,居高臨下,身在某一具體課堂上,通過授課教師的實際授課,抓住那些富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問題,以此作為學校決策的依據,並從教學系統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教師提出發揚、改進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其次,要根據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對教師的工作態度,責任心,乃至業務水平等諸方面做出分析,為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和搞好業務水平提高提供依據。無論聽課教師在聽課時將自己定位於何種角色,都應把自己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如果把聽課者定義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聽課前無充分準備、聽課過程中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信息,就無獲取學生全面的真實的課堂表現。只有有「備」而聽、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是指聽課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組織、輔導、答疑和交流),並儘可能以學生的身份(模擬學生的思路、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獲取第一手的材料,從而學習到授課教師的長處,閃光點,也為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堂課奠定基礎。第六節 新課程要求教師掌握的聽課方法新課程要求教師掌握聽課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個字,即:聽、看、記、想、談,要做到聽、看、記、想、談有機的結合。(1)聽①聽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具體講就是聽上課老師是怎樣複習舊知識的?是怎樣引入新知識的?是怎樣講授新課的?是怎樣鞏固新課知識的?是怎樣結尾的?是怎樣布置作業的?還要聽學生是怎樣回答問題的?是怎樣提出問題的?是怎樣組織學生討論問題的?是怎樣啟發學生思維的?是怎樣進行學法指導的?只有這樣多問幾個為什麼,聽後對本節課的成功和失敗進行客觀分析,才能達到心中有數。而要做到這些,聽者在聽課之前必須有所準備。首先,要掌握《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其次,要了解上課教師的教學特點和聽課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聽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②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課堂教學活動多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傳遞信息的。因而要聽教師的語言是否科學準確、言簡意明;是否生動有趣、富有感染性;是否具有激勵性;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否到位以及課堂隨機應變的藝術等。③聽聽課學生的發言。通過聽學生的發言甄別教師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智慧的生成。(2)看看教師: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①看授課者在課堂教學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學思想,特別是與當前的課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要看教師關注的是自己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是關注少數學生,還是全體學生,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要看教師是否將學科新課程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能否體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落實;。還要看教師的教學作風是否民主,學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構建和諧課堂等等。②看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教學效果是檢驗教師課堂有效教學和教學目標是否落實試金石。這裡不僅要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也不僅要看學生技能的培養和達成,更要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使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有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情感,收穫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品質,收穫的是終身發展的能力。③看授課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挖掘和處理,看教師的課程意識和整合,看教學重點難點的突出和突破,看教學時間的分配,看教學程序是否優化、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④看授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看教師的精神是否飽滿,教態是否自然親切,看教師板書是否合理,看教師運用教具,特別是現代化教學設備是否熟練,看教法的選擇是否得當,看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否得法,看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處理是否巧妙。看學生: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看學生的「學習」。這裡的「學習」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學,而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看整個課堂氣氛,是不是情緒飽滿,精神振奮;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看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學習,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看學生對教材的感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看各類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看學生與老師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學生能否主動提出問題,敢於發表自己意見,善於合作、樂於交流,是否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精神;還要看學生的思維品質的表現。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學生的課堂表現能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思想,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素質。(3)記就是記錄聽課時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內容。記聽課的日期、節數、班級、學科、執教者、課題、課型;記錄教學的主要過程,包括主要的板書要點;記錄學生在課上的活動情況;記本節課的教學思想和教材處理,了解課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個學生,在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顧「兩頭」(優秀生和基礎差的學生),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記錄對這堂課的簡要分析。記錄要有重點,詳細得當。教學過程可作簡明扼要的記錄,講課中符合教學規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問題可作較詳細記載,並加批註。(4)想聽課者在課堂上不僅要邊聽、邊看,還要邊想。就是想一想這堂課有什麼特色?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教學結構是否科學?教學思想是否端正?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注意點是否強調?板書是否合理?教態是否自然而親切?教學手段是否先進?教法是否靈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調動?寓德育、美育於教學之中是否恰到好處?教學效果是否好?「雙基」是否紮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否得到培養?有哪些突出的優點和較大的失誤?聽者聽後可設身處地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節課我該怎樣上」、「假如學生向我這樣質疑怎麼辦」、「為什麼她的學生聽課興趣這麼濃」等等。(5)談就是和授課老師談,和聽課學生交談。可先請上課老師談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與感受,請學生談對這節課的收穫與不足,統計學生對這節課的滿意情況和目標達成情況,然後再由聽課老師談自己對這節課的看法,談這節課的特色,談聽這節課受到的啟迪與所學到的經驗,談這節課的不足之處,談自己的思想與建議。交換意見時要抓住重點,做到明確的問題不含糊,吃不準的問題不迴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開河、滔滔不絕,夸夸其談。要突出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特別是教學效果方面,因為一堂課的優劣,最終還是體現在教學效果上。在新課程的環境下,如果聽課老師能做好一聽、二看、三記、四想、五談,那麼聽課老師肯定會有所收穫,這不但會促進聽課老師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提高聽課老師的授課水平,而且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利於教師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發展。第七節 新課程理念下的聽課反思一節課聽完了,其優劣得失盡收眼中、耳底,其過程細節也皆記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當然不是!我們聽課的目的是為了借其長為我所用,見其短以之為鑒。因此,聽課後,要重視課後反思,每次聽過課後都要對聽課內容進行及時的反思。課後反思就是聽課教師在聽課後自覺地對自己的聽課內容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聽課方式下,聽課者重點反思的是別人,很少主動結合自我的教學實踐進行系統反思。新課程下的課後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和研究時的基本手段,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手段,無疑會獲得自己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工具。一、新課程理念對聽課反思的要求一些聽課老師即使有了明確的需要反思的問題,也常常苦惱於無處著手,覺得沒什麼內容好反思,導致聽課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水平,不得要領,難以深入。這樣的聽課反思就難以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手段。(1)把新課程理念作為聽課後反思的著眼點新課程倡導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從生活實際中選取合適的素材供學生學習,又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的生活與實際的生活狀態相一致,應該說是當今教學中仍沒有解決好的問題。聽課教師在撰寫聽課反思時,應對照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考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還需要反思如果自己來上這節課,又將如何落實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理念。這樣的反思會使得新課程的理念逐步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和落實。(2)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聽課後反思的重要參照進行聽課反思時,並不見得只是就問題而談問題,在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思考時,需要回憶、整合原有的經驗,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論來分析。在反思時聯繫自己以往授課的經歷,並且把有關教育專家關於課堂教學的論述作為反思的基本參照,使聽課反思成為聯繫聽課教師以往經驗與現有做法的橋樑,成為貫通既定理論與實踐的中介。這樣的反思擺脫了純粹經驗的說教,是對課堂實際行為的有效提升。(3) 把整體反思與局部反思相結合聽課後反思,既可以是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整體思考,也可以是對課堂教學某個環節的局部思考。有的時候需要從整體層面來反思,有的時候需要「就其一點而不及其餘」。兩種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許的,視具體情況而定。兩者的結合,使聽課反思在整體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上認識整體。(4) 把聽課反思貫穿授課教師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我們常常說教學反思要體現在教學的始終,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但可能缺乏有益的直觀經驗。聽課前的反思集中在授課教師德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方法上,聽課中的反思集中在授課教師的課堂動態生成的事件上,聽課後的反思集中在反思授課教師教學效果與設計意圖是否一致上。如果反思能成為引導教學的基本手段,成為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那麼也就成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和源泉。(5) 把聽課後反思的結果運用於自身教學實踐、改進自身教學實踐聽課後的反思不是事不關己的坐而論道的玄思,需要將反思得到的啟示、體會、對策轉化成為聽課教師改進和提高自身教學實踐的具體舉措。二、聽課後反思的基本內容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要求,聽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課後反思,應該著重圍繞以下十個方面進行反思。(1)從教學目標、內容、重點、方法等的協同程度方面反思反思教學的目標是否明確,主要看師生是否都明確各自的教與學的目標;反思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主要看是否把握了知識規律和應用知識的規律的教學,是否遵循了同化、順應的規律,是否講清了理解知識的關鍵點;反思教學方法組合是否得當,主要看所採用的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組合的原則,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等;教學目標是統領性的,是教學展開的依據和核心,它只有與內容、重點、方法相互協調,才能最終落到實處。(2)從課堂教學結構的適宜程度方面反思課堂教學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展開的,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步驟,表現為若干個不同的環節。這些環節安排的適宜程度直接涉及到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反思課堂教學結構的適宜程度,主要是看課堂教學程序的展開是否符合學生認知的一般規律,是否符合既定學生認知的特點。(3)從師生關係中「兩主」作用是否協調方面反思主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對學習任務的表達、解釋與順序安排是否適於既定的學習者;學生對教材和教師指導的理解是否透徹;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動機是否強烈;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出現的,師生互動是如何展開的,互動的類型有哪些;學生有沒有主動發言、提問的機會,有沒有表達自己情感和觀點的機會等。(4)從教材的示範作用是否得到發揮方面反思教材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交往的媒介,教師並不能一味講授課程標準以及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或者說「二度加工」,主要看授課教師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5)從時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適中方面反思時量分配主要看重點、難點的教學與教學高潮的呈現是否一致;各教學環節的時量與教學任務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學生活動時間。容量主要看教學是否做到有張有馳;知識呈現是否有密有疏。(6)從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適當方面反思教學手段要服務於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主要看在當時當地條件下,是否充分運用了能夠運用的教學手段,效果是否儘可能最好。(7)從反饋矯正的實施是否有效方面反思主要看教師收集學生學習成效的反饋信息的意識是否強烈,教師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是否及時;矯正應盡量避免雷同,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教材,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打不同的比喻,列舉不同的例子,教學同一知識內容。(8)從訓練是否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方面反思主要看課堂教學是否始終在進行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核心)的訓練。(9)從教學效果是否顯著上反思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高漲;學生答問和練習的正確率高不高;師生的情感體驗是否愉悅、歡暢。(10)從教師的基本功是否紮實方面反思主要看教師的導入、講解、課堂教學語言、提問、板書、變化、反應、反饋、演示、結束等教學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發揮。三、聽課後的反思要處理好的幾個問題(1)聽課後要儘可能及時地同被聽者進行交流聽課後,聽課教師要抱著虛心、誠懇的態度,要儘可能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流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最好先聽授課教師講自己的授課體會,然後再有針對性的提出自己的存疑問題。例如,對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不要把存在的問題講得太多,應有重點地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並以建議的形式提出,要儘可能挖掘他們教學中的閃光點,讓他們多一些成功的感覺;對有經驗的教師,要實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們認識到還有改進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間,讓他們繼續努力,向專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這種交流雖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進的地方,但交換意見時要抓住重點,多談優點和經驗,明確的問題不含糊,存在的問題不迴避,要儘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語氣,以鼓勵為主,在通常情況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評價。(2)虛心學習他人課中的閃光之點有位哲人曾說,世上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善於發現別人長處,並能學習別人長處,最終使其變為自己的長處的人。可是每次聽過課後,總有人會說,這節課哪兒不怎麼樣,哪兒還沒有誰講得好,如果我們聽課時,只抱著這樣一種挑刺的態度去聽課,那就很難讓我們有所長進了。可以說,每一節公開課,哪怕從整體上來看是失敗的,只要我們認真去捕捉,至少都會有一兩個閃光點。因此,我們在聽課時,一定要首先抱著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要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眼光,善於去發現人家課堂上的每一點閃光之處,然後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再將其拿到自己的課堂上去實踐印證,這樣久而久之,自然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3)正確對待他人課中出現的問題白璧無瑕之玉總是少見,實踐中的每一節課絕非是盡善盡美。針對他人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該持什麼態度呢?是發出他這一點還不如我的感慨,還是做出這一點究竟該怎樣處理才會完美的反思呢?答案不言而喻。要想使我們自己在聽課中真正得到提高,就不要去無視、輕視、蔑視甚至是嘲笑人家課堂上的疏漏之處,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思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課堂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以後在實踐中針對這一問題應該怎樣去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站在前人失敗的肩膀上去獲取成功。(4)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每個教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法。聽課的老師就要善於進行比較,研究、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的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三節 新課程對評好課的要求一、評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評課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以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評課要從有利於對教學的診斷和正確的導向出發課堂教學是一個準備——實施——目標達成的完整過程,是一個複雜多變的系統,要全面反映這個過程需要考查相當多的因素。正確評價一堂課,既要著眼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對體現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查,以便於在評價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診斷,確保正確的導向。三、評課要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把評課的重點放在「評學」上面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的落實最終是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傳統的以「評教」為重點的現象,把評價的重點轉到「評學」上面,以此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要把評課的關注點,從教師傳遞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方向上面,轉到如何針對學生差異進行因人施教,如何把過多的統一講授,轉變為以指導學生分組學習討論和統一答疑、點撥為主要活動方式的課堂,轉變為以適當的統一講解與有指導的自學或自由選擇條件下的探究、研討,查詢相結合的課堂。轉變評課的著眼點:評價課堂教學不能僅僅著眼於學生學習的質量及效果,尤其不能僅僅關心學生的學業考評分數,而應該更多關心教師在創設有效教學活動的環境與氣氛上,關心教師對學習者的指導、幫助是否切實有效。四、評課要提倡創新,培育個性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科、學生、教師、教學條件諸方面的不同,使課堂教學情況千變萬化。正確地評價一堂課時,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徵,又要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五、評課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想當然課堂教學評價要符合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的標準是期待實第四節 新課程背景下評好課的有效途徑評好課,會評課,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教師提高自身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徑。那麼,教師在新課程下如何評好一節課?我們從以下幾個有效途徑進行闡述:一、明確評課目標當我們把教學活動關注的重點從教師傳遞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知識以後,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標準,應是學習者能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課,是好課;讓大多數甚至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相當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課,是最好的課;而不能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或不能讓大多數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課,則是不好的課,是失掉了課堂教學價值的課。在這裡,我們把能否讓更多的學生在更大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作為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而不去簡單地評價教師的講授水平,也不一味追求學校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這樣做,並不是否認教師的講解或教育資源的豐富多樣對實現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作用,而是因為講解也罷,多媒體課件或教學儀器設備也罷,都僅僅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形成條件,而能否實現有效學習,關鍵是我們要明確有效學習的評價目標。一般來說,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有效學習形成的條件和標準有以下五項,即學習內容要適切,學習環境應力求寬鬆,學習形式應多樣,學習組織過程要科學與學習活動評價應有較強的包容性,因此,我們評課的目標也應從這五個方面來考查。(1) 學習內容要適切,是指教師組織學習者學習的內容應該適應學習者身心發展與時代發展的特點,切合大多數學習者的實際需要。(2) 學習環境應寬鬆,是指教師要努力使學校課堂變成學習者的樂園,要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和諧、安全、溫馨的學習環境。在以知識傳承和技能訓練為宗旨的課堂里,教師需要營造的是一種緊張高效、嚴肅有序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努力排除各種干擾,抑制學生的個別需求與隨機活動,儘力把他們的注意力與行為統一到計劃中的學習要求上去,要通過種種獎懲手段來維持紀律。在以學習者的知識的主動建構與情意的積極發展為目標的課堂里,教師的根本責任是讓每個學習者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讓每個學習者都能從自身的實際與需要出發,在45分鐘的課堂里真正學到東西,真正獲得益處。(3) 學習形式應多樣,是指教師要努力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其他種種技術、組織手段,讓學習者有可能利用各種學習方式,通過多種感知途徑,在集體與個別學習中,在思辨、操作、爭論、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有效的學習。(4) 教學組織過程要科學,主要是指教師應該針對學習者身心發展特點,有序而靈活地組織教學,實施教學計劃。(5) 學習評價的包容性,是指應該堅持發展性評價的原則,強調課堂教學評價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創造有利於學習者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服務。強調發展性評價原則,強調評價的包容性,是為了解放學生、解放教師,讓他們有可能在寬鬆和諧、較少壓力的條件下展開教學。正如我們強調教學內容的適切、教學形式的多樣與教學環境的寬鬆、教學組織過程的科學一樣,都是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形成條件,也是一節好課的基本標準。做到了以上要求,學生就有可能實現有效學習,課堂教學就有希望成為好課;違背上述要求,就無法實現多數學生的有效學習,也就不能成為一節好課。當然,一節好課、一次成功的教學,不一定會在所有五個方面都同等程度符合上述要求;比較符合上述要求的課堂,也不一定會對班級內的每位學習者都具有同樣的意義、同樣的價值。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包含多種隨機變化,在相當程度上要依靠經驗、依靠感悟與直覺的工作,只有深入實際,反覆嘗試,才會作出比較切合實標的判斷,在這裡,多一點細心與耐心,是有好處的。二、把握評課內容評課既有研討式評課、診斷式評課,也有鑒定或評判式評課等等。在實際操作中,根據聽課的目的或聽課的對象不同合理把握評課內容,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否則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都談,結果什麼都沒談,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與效果。(一)評教學思想教學思想是教學行為的靈魂,支配教學活動,它是教學價值觀的體現。教學思想,不僅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還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現代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謀求的是教學相長。我們反對「填鴨式」、灌輸式教學;重知識、輕能力、忽視德育的教學。老師在評課時應當聯繫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現代教育的價值取向和相關的教學理論,結合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實際問題,有根據地進行評析。這一方面是宣傳正確的教學思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讓講課人心服口服,達到評課的實際效果。(二)評教學態度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那麼教學態度就決定著教學行為的努力程度。教學態度是否嚴謹認真,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對教材、課標及學情是否研究透徹、把握準確。如果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具體,過高或過低,重、難點把握不準,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結構不清楚,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那麼首先就是一個教學態度問題,是教師課外的工夫下得不夠造成的。二是課前準備是否充分。對教案不熟悉,課堂表現慌亂,上課時丟三落四,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這就屬於課前準備不充分。(三)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尺度之一。所以,評課首先要評教學目標。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標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四)評教材處理評析老師一節課上得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授課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得是否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要看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教學重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教學難點是否把握準確並得到突破。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五)評教學程序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因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作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看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我們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能不能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聽課,有時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要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2.看課堂結構安排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教學思路,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則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的授課重點。(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問分配:要看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4)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學困生活動時問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5)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六)評教學方法和手段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靈活運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我們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上下一番工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4.看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化教育手段。「一枝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的教學手段直該有聽改變: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是否適時、適切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七)評教師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我們評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標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錶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的熟練程度。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是否得當,是否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準確.並達到良好效果。(八)評學法指導(1) 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2) 看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付諸實施。(九)評能力培養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是否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是否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是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十)評師生關係(1)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十一)評教學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好的課堂效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教學效果的好壞,還要算算時間賬:教學效果好,但課堂容量小,屬整體教學效率不高;弄簡成繁,枝節問題糾纏不休,表現明顯的徒勞無功,屬局部教學效率不高。二是學生受益面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的增長、情感的陶冶、學習方法的獲得、能力素質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習品德的升華、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培養、思想情操目標的達成等,這是課堂教學的實質所在。三是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第五節 新課程要求評課關注的重點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是一種主體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課堂,應以主體發展為價值取向。所以.新課程評課應從傳統的以教評教向以學評教轉變。一堂課的優劣不僅要看教師的發揮,更要看學生,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處於中心地位,看課堂上學生的個性、能力等有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應把「教」與「學」的雙方納入到評價的視野之中.既要評課堂上教師教的情況,又要評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情況。一、從教師」教」的方面,我們應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看教師是否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提倡主體性教學,學生在教學中處於主體地位,而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就是其學習主體性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儘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善於引導學生.鼓勵和激勵他們主動進行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在一堂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教師一直是注意引導和調動學生,儘力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二)看教師是否注重引導學生直接參与教學活動。過去我們曾經認為一堂好課,就是教師講得好,或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得好。現在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一堂好課,教師的講授和演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活動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如何,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一堂課的或功與否。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很注重學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積极參与,採取多種方式。使學生投入其中,直接參与教學活動,積極與教師配合,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學生的參與.是全體學生的參與,而不只是個別學生的參與。(三)看教師是否注重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新編的課程標準中。「過程與方法」已成為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其意義並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如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關鍵是為了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圍繞著學生的認識而展開。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的實際(包括課程、教材、班級、學生和教師的實際)選擇最適當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而不是刻意模仿和簡單借用某些方法,這樣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特別要指出的是,教師要很注重自己教的方法與學生學的方法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同時,現代化的教學不僅體現在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而且體現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運用多媒體技術也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運用多媒體技術應與課堂講授緊密配合,使師生的活動與技術的支持成為一種同步的過程,而不是分離的過程。(四)看教師是否注重對問題的探究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不僅是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還要使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逐步形成對相關問題的正確認識,並掌握認識問題的科學方法。這就需要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性、參與性、體驗性和實踐性.給學生機會,引導他們進行獨立的、自主的學習與探究。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行表達交流。(五)看教師是否注意麵向全體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不少老師無視學生在認知水平上的差異,教學內容一鍋煮,教學要求一刀切,必然會導致相當數量的學生遊離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之外,致使其形成學習障礙,滋生厭學情緒。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著眼於幫助和指導全體學生按照適合於自身特點的方式獲得最優發展。改革課堂教學,確保教學對象的全體性,通過我們的教學讓所有的教學對象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六)看教師是否能夠全面把握教學任務教學任務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表述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任務即教學目標無論怎樣劃分,都是整體目標的具體體現,都不應該忽視某一個方面。在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要防止出現輕視基礎知識的傾向而忽略對具體知識的傳授。如果學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識,教學活動就難以深入,學生和教師都處於尷尬的被動狀態。所以,我們在推進教學改革的同時,要注意避免對教學目標整體把握上的缺失,要全面和正確地理解教學的任務。(七)看教師是否能夠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一堂課的時間有限,需要選定重點內容,組織重點活動,而重點活動是應該圍繞著重點內容來設計的。教學沒有重點,就不能帶動全面,就沒有突破,也就難以給人以深刻印象。而選錯了重點,也就選錯了方向。確定一堂課的重點內容、重點問題、重點活動,是教師在備課時的一個重要的方向,需要認真地考慮分析。二、從學生「學」的角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一)看學生的情緒狀態學生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如,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是否飽滿,學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注意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學生熱情是否高漲等。如果一堂課中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熱情,那麼,這堂課中師生之間必能形成良哿的氛圍,情感雙向和諧交流,從而達到教學共振。(二)看學生的活動廣度學生的活動廣度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指學生的每一種感官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一堂課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他們的瀆、寫、算能力,還有觀察能力、情感體驗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是指學生的參與廣度,如學生舉手答題率達到80%以上;學生圍繞問題舉手答題率佔總共答題60%以上;學生小組活動率達90%以上等。(三)看學生的活動時問學生的活動時問即看一堂課屬於學生自己的時間究竟有多少。傳統的教學是「灌輸式」的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內容,很難有自己發揮的空間,而以主體發展為價值取向的課堂則恰恰相反,它鼓勵學生擁有較多的自主學習,這樣就可以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助於小組學習的開展和合作學習的實施。(四)看學生的參與方式看學生的參與方式是否多樣。如,獨立學習、集體討論、小組學習、動手操作等。一堂課學生的參與方式可以是獨立學習,可以是小組學習,也可能是多種的混合。這樣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又可以促進學生的多種能力的協調發展。(五)看學生的參與品質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品質是極其重要的,它是價值觀的顯現。具體表現如下:學生是否善於傾聽,理解他人的發言,並能及時抓住重點;學生能否很好地與他人溝通;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能質疑發問,發表不同意見;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等。(六)看學生的活動認知水平評價一堂課的成功,一項重要的標準是看學生的認知活動水平。傳統的課堂是接受式、再現式的認知活動,是低水平的認知活動;現在的課堂應該是高水平的認知活動,即發現式、探索式的。(七)看學生的參與效果教學效果是評課的最有力的一點,具體看教學效果應從以下幾點來看:95%以上的學生通過努力達到合格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學習,是否形成了能力發展趨向,是否得到了學會學習能力的發展;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等。新課程評課是依據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在一定觀念指導下,對課堂教學活動狀態和價值所進行的判斷。理念是判斷標準的內核,標準則是理念的外顯,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因此,在評價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評價者首先要有對評價理念的體悟和認同,否則,即使是同樣的評價標準,不同的理念也會產生迥異的評價結果。當然,這裡要特別指出,在新課程評課的具體實施中,也有一個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問題,面對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師,在進行評課時,應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萬不可削足適履,搞一刀切。正因如此,我認為,正確的理念是實施新課程評課的前提和關鍵,這也是在本文中對評價理念層面給予更多關注的原因所在。第六節 新課程理念下評課的八大原則評課要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課堂教學水平為目的,倡導交流研討式評課。在評課時教師要掌握一定的評課原則,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教師書評課時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1.激勵性原則。評課要從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出發,要善於發現教師教學過程的閃光點,要給教師理論上指導,方法上點撥,過程上反饋,使教師在評課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受到教益。2.層次性原則。評課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評課對象區分對待。對於骨幹教師評課的標準要適當高一些,對於新任教師標準適當可以低一點,要逐步提高標準要求。要根據「優質課」、「研討課」、「彙報課」的不同要求區分對待。3.針對性原則。評課要講究效果,不要空話、大話、好話連篇,面面俱到,不深入實際。要抓住關鍵和要害,突出重點,講究針對性,要提倡「一課一得」的課堂教學評價。4.客觀性原則。評課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要一分為二,堅持兩點論,不能走向極端。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因此,課堂教學是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要不斷創新,不斷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的要求。5.及時性原則。一堂課結束就要馬上評課,如果越往後聽課者就會對課堂教學的細小環節遺忘了,從而達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6.「心理零距離」原則。評課者要站在執教者與幫助促進者的角度去分析考慮問題,給執教者一個中肯的指導意見,特別是要用一種十分誠懇的態度去評課。讓別人特別是執教者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在充滿「輕鬆"的心理狀態下感覺到你的善意,容易接受你的意見,這樣才有助於執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助於教師教學水準的提高。7.實話實說原則。實話實說對於聽評課教師來講,是一種很重要的責任心問題。它是執教者與其他與會者學習借鑒的一個機會。只有本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精神,評課才有實在的意義。這裡面可能會出現「話重」的情況,所以實話實說也要講究方法與策略,講究談話的藝術。8.藝術性原則。評課也要講究藝術,要掌握心理學理論,掌握「談話的策略,不以成敗論英雄,而且要注意評議的尺度,從幫助、教育、促進的角度去考慮,把課評足,少議論人。
推薦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背誦古詩詞複習歸納
《基礎班課程·如何做功課》第二課
易醫必修課程
JT叔叔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6(上)
噶舉祈願法會 | 了義炬課程 . <上師相應法>開示連載(第2堂課)

TAG:知識 | 課程 | 背景 | 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