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胃脘痛中醫治療根治針灸方

胃炎胃脘痛中醫治療根治針灸方 胃炎,系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胃粘膜的炎性改變。屬祖國醫學「胃脘痛」範疇。臨床上一般分為急性胃炎(包括單純性胃炎,腐蝕性胃炎,感染性胃炎,化膿性胃炎和急性出血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兩大類。是臨床常見多發病。男女皆可發病,尤以中老年人居多。城鎮多於農村。【病因】多因長期飲食不規則——饑飽失常,飲食不節,多吃辛辣,過食生冷,損傷脾胃;或因精神刺激,情志不暢,氣機逆亂,肝氣犯胃;或外邪內侵,勞累受寒,克犯脾胃等。每遇過度勞累,飲食失節,精神緊張或氣候變化而反覆發作,遷延不愈或疼痛加劇。【癥狀】胃脘部(上腹部)疼痛,脹痛或隱痛,過飢過飽則痛劇。或伴有神疲乏力、嘔吐清水;或痛及兩肋、噯氣吞酸、口苦等。證型不同、兼證亦異。在背部從膈俞至胃部之間的相應部位可出現壓痛點。【療法】取穴方一 中脘、神闕。方法: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主治:胃脘痛效果:多年使用,療效滿意。對寒性胃痛和虛寒性胃痛尤佳。一般急性1-2次,慢性5-10次即可見效或痊癒。|附記:若能節飲食、忌生冷和辛辣食物,避免寒涼、勤鍛煉,慎起居、免惱怒、心情舒暢,則有利於鞏固療效取穴方二 中脘、足三里。肝氣犯胃型配肝俞、期門、梁丘;食滯型配內關、梁門、梁丘;虛寒型配下脘、天樞。方法:採用針刺後拔罐法。先用毫針作輕中刺激,食滯型留針10-20分鐘起針,虛寒型針後加灸。然後進行拔罐,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主治:胃脘痛。效果:屢用效佳。附記:引自《外治匯要》。取穴方三 中脘、內關、足三里。寒邪犯胃型配陰陵泉、梁丘;濕熱中阻型配內庭、期門、陽陵泉;脾胃虛寒型配脾俞、胃俞、章門;胃熱陰虛型配三陰交、太溪。方法:隨證選用罐法。寒邪犯胃型用單純拔罐法或閃罐法。濕熱中阻型用刺絡拔罐法。飲食停滯型和肝鬱氣滯型均用刺絡拔罐法,或針刺後拔罐法。脾胃虛寒型用單純拔罐法,或留針拔罐法,罐後加灸法。胃熱陰虛型用針刺後拔罐,或水罐法,以上均留罐15-20分鐘。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2-3日1次。10次為1療程。6i[[*r, 百拇醫藥主治:胃脘痛。效果:屢用多效。附記:高淥紋經驗。取穴方四 分2組,一為中脘、神厥、足三里;二為上脘、下脘、胃俞。方法:採用拔藥罐法(葯煮罐或貯藥罐)。每次選1組穴。留罐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胃脘痛。效果:臨床屢用,每收良效。附記:引自《外治心悟》。藥方為,高良姜、制香附各30克,元胡20克,赤芍、甘草各15克。虛寒型加乾薑、桂枝各10克;痛甚者加白芍30克。水煎成藥液,備用。取穴方五 中脘、脊柱兩側取壓痛點。方法:採用梅花針叩刺拔罐法。先用梅花針在應拔部位叩刺至皮膚微出血為度,然後在中脘穴拔罐,留罐15-20分鐘,在脊椎兩側壓痛點用走罐法至皮膚紫紅色為度。3日1次。6i[[*r, 百拇醫藥主治:胃脘痛。效果:屢用皆效。附記:若屬寒邪犯胃和脾胃工業基礎寒型胃痛,可用單純拔罐法,留罐25分鐘,缺後加隔姜灸中脘穴。每日1次,效佳。取穴方六 分2組,一為風池、大杼、膈俞、脾俞、足三里;二為天柱、肩井、肝俞、胃俞、三焦俞、上巨虛。方法:採用針刺後拔罐法。每次選1組穴。先用毫針作輕刺激,然後拔罐,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主治:胃潰瘍。效果:堅持治療有良效。"附記:引自《外治匯要》。若每日配服雲南參三七1.5-3克(用開水磨服),療效更好。"取穴方七 分2組,一為巨厥、中脘、梁門、足三里、三陰交;二為上脘、下脘、足三里、,內庭、膈俞、肝俞。嘔吐配內關、公孫(均只針刺,用瀉法,留針20-30分鐘)。便秘配次"、天樞、支溝;腹瀉配氣海、脾俞、會陽。"方法:採用針刺後拔罐法。脾胃虛寒型取1組穴,氣血郁滯型用2組穴。先針刺,前者用補法,後者用平補平瀉法。針後拔罐,留罐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效果:屢用效佳,但必須治療。"附記:引自《外治心悟》。筆者對胃下垂、慢性胃炎引起的疼痛,加用藥物外敷(三棱、莪術各15克,肉桂10克,陳艾40克,木香、草果、公丁香各10克,水仙子、紅花各15克,高良姜、元胡各12克,砂仁6克。共研細末,用1米白布折兩層,內鋪一層薄藥棉,將藥粉放在棉花中間,用線縫好,以防葯末漏出,日夜兜在胃脘部)。術時取下,術後兜上。1個月換藥1次,療效甚佳。"取穴方八"胃脘(即上脘、中脘、下脘)、鳩尾、巨闕。"方法:採用單純拔罐法。先在胃脘用較大口徑的火罐拔罐5分鐘。如兼有嘔吐者,再在鳩尾、巨闕穴上拔罐5-10分鐘。每日1次。"主治:胃脘痛。"效果:止痛效果很好。"附記:引自《百病中醫民間療法》。"取穴方九中脘、天樞(雙)、關元。"方法:採用閃罐法。先在各穴上閃罐20-30下,然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癥狀緩解後改隔日或隔2日治療1次。"主治:各型胃脘痛。"效果:屢用效佳。附記:引自《百病中醫民間療法》。"取穴方十"膈俞、肝俞、膽俞、胃俞、中脘、骼後上棘下數厘米的壓痛點。"方法:採用單純拔罐法。每次選用2-3個穴位拔罐,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 癥狀明顯緩解後改隔日1次主治:胃脘痛。"效果:屢用皆效。"附記:引自《百病中醫民間療法》。"取穴方十一 分2組,一為天柱、大杼、肺俞、肝俞;二為脾俞、中脘、天樞、足三里。"方法:採用針灸罐法。每次選1組穴。先用毫針作中強刺激,針後拔罐,留罐15-20分鐘,罐後用艾條灸治之。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胃酸過多症。"效果:臨床屢用,效果良好。"附記:引自《外治心悟》。注意飲食有節,避免一切冷食,調節情志,腹背保溫,有利於鞏固療效。
推薦閱讀:

青光眼治療,青光眼中醫治療
白塞氏綜合征的不常見病因及中醫治療
外陰神經纖維瘤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衰敗的真實原因,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西醫化!(4)
中醫治療白血病醫案—功虧一簣的水果

TAG:中醫 | 針灸 | 中醫治療 | 治療 | 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