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花綠綠的紫砂壺,你認識么?

那些花花綠綠的紫砂壺,你認識么? 2015-01-29 更多精彩在這 中國茶網

  經常聽及茶友問到,為何紫砂壺會有花花綠綠不同的顏色?不同色彩的壺之間有何區別?鑒於茶友的諸多困惑,小編便整理出這篇小短文,希望茶友你下次看到成品壺時能認出其泥色,有「談資」哦!

  

  紫砂壺不同顏色是製作過程中選用不同泥料的呈現。而泥料是決定紫砂壺品質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一把紫砂壺品味的重要標尺。泥料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分為紅泥、紫泥、綠泥三大類,在大類中又包含有很多小類。

  * 紅泥

  紅泥礦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淡草綠色調,窯溫略低。紅泥根據原礦層的不同與風化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小紅泥,大紅泥。

  1、朱泥

  由於本原礦泥性較重,不易成砂,故需采自嫩泥礦中較堅硬的部份,再經繁複的練製程序後,才能製成陶!呈硃紅色,且具有綿密柔滑的砂感,泡茶時用熱水沖淋會立即展現其嬌嫩鮮紅的特色,且泡出的茶湯揚香聚柔。

  朱泥一般來說分三種:紅中略帶黃、黃中略帶紅、紅中略帶紫(高溫朱泥)。

  

  2、大紅泥

  大紅泥,石英含量高,屬於砂質岩。顆粒脈絡清楚,透氣性好,有泡養效果;大紅泥常見的是紅皮龍、降坡紅泥,但是相對來說礦料存世很少。

  

  3、小紅泥

  礦料土黃(有些是青黃、嫩黃),雖然屬於黏土類,但屬於泥質岩。燒結後磁化,沒天然顆粒感,不透氣,泡養效果微小。

  小紅泥常見的有黃龍山小紅泥、趙莊山小紅泥。

  

  * 紫泥

  呈紫棕色,是較常見的典型紫砂泥,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又分為原礦紫泥、清水泥、底槽清。

  1、清水泥

  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且長期使用後古樸、質雅味更濃,是明代制陶人最喜歡使用的泥料之一。泡茶輕鬆上手,日久呈紅潤包漿,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

  

  2、底槽清

  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台西礦。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3、原礦紫泥

  原礦調砂泥質地純凈,砂質均勻、色澤潤目怡人,青砂泥溫潤細膩。

  

  * 綠泥

  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齡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又分為段泥(芝麻段、黃金段)、綠泥(墨綠泥、本山綠)

  1、芝麻段

  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

  

  2、黃金段

  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

  

  3、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所制壺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產於黃龍山礦脈,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原礦色澤為青灰泛綠。

  

  4、墨綠泥

  泥色青藍略泛綠光,始稱"墨綠泥"。為優質泥礦,對窯溫要求高,煉製比較困難,溫度把控的好,色澤溫潤,反之枯燥。

  其泥色特異,青藍色中略泛綠光。稍微泡養,顏色會更溫潤。泡茶時易聚香。

  

  文章來源:中國茶葉博物館茶友會

推薦閱讀:

詳解如何使用紫砂壺泡茶?
養壺的過程,亦是修身養性的過程!
紫砂壺一定要有氣孔嗎?
紫砂壺包漿要靠養
紫砂壺收藏忌「土、老、色」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TAG:認識 | 紫砂壺 | 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