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方議會裡的華裔面孔

【編者按】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英國2015年大選中,11位華裔候選人創下華裔參選人數新高,引起華人世界的高度關注。事實上,以勤奮實幹著稱的海外華人群體,還有另一個顯著特徵,即遇到困難常常選擇默默承受,很少發出聲音表達訴求。隨著海外新移民的增加,以及對自身權益要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華裔面孔出現在西方國家的政治舞台,他們選擇代表華裔乃至亞裔群體,發出爭取選民權益的聲音。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上議員王國忠:參政必須有遠大抱負

  「參政的最重要前提是,你必須有政治理念和遠大抱負,並靠這些理念和抱負去凝聚選民對你的認同,贏得他們對你的信心和支持,而不是單靠華人面孔,去爭取『華人選華人』的虛浮支持」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徐海靜發自堪培拉 2014年8月底的一天,正值冬季的悉尼下著雨,氣溫只有不到10攝氏度。悉尼唐人街,一位五十歲左右、身材健碩的華人將滿滿一桶冰塊及冰水從自己頭頂澆下,完成了當年最流行的「冰桶挑戰」,喚起人們對「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關注。 在悉尼、在新南威爾士州、甚至在整個澳大利亞範圍內,這位勇敢接受冰桶挑戰的華人都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不僅因為他熱心公益事業,活躍於華人社區,更因為他在澳大利亞的政壇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他就是新南威爾士州上議員王國忠。王國忠出生於香港,1979年在香港讀完高中後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從此便留在了這片南方大陸。棄醫從政勇敢發聲 留澳華人傾向於成為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靠努力學習,憑本事安身立命。王國忠也不例外,他在澳大利亞首先讀的就是醫科。如果不是波林·漢森的出現,也許王國忠就會成為澳大利亞眾多華人醫生中的一位。 1997年,漢森組建以反對亞洲移民為主要訴求的「單一民族黨」,其反亞言論嚴重地影響了澳大利亞所有亞裔移民的正常生活。包括原本兩耳不聞政治事的王國忠在內的整個在澳華人群體,突然被放置在一個十字路口:是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還是任由別人對你進行攻擊? 王國忠選擇了前者。他參加了主要以少數民族移民為背景的反對漢森「單一民族黨」的團結黨,代表該党參選寶活市議會2000年的選舉,並一舉當選寶活市議員,從此一隻腳踏入政壇。 之所以說是「一隻腳」踏入政壇,是因為市議員、甚至市長都是義務的,是在本職工作之餘從事的服務工作。寶活是一個華人居民較多的地區,在擔任寶活市議員期間,王國忠經常和選民打交道,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多數非英語背景移民都不懂得如何去爭取自己的權益。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他對政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15年從政經歷訴求未變 華人就屬於不願意發聲,或者不知道怎麼發聲的群體。怎麼才能讓華人社區發出最大聲音呢?2003年,王國忠曾經代表團結党參選新州上議員,但由於制度設計原因,儘管他贏得了數目可觀的選票,卻還是沒能當選,這也使得他意識到,只靠具有單一訴求(比如反對歧視)的小黨,是無法達成他的政治抱負的。也就是說,必須走進有全面的、完整的、專業的訴求並能真正左右政局的主流大黨。 2007年,在一位工黨資深議員的邀請下,王國忠成為工黨的一員。沒多久,他被安排進入州議會的州長辦公室,做起了州長的幕僚——政策顧問,而且先後服務過兩位州長。王國忠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政治上變得更加成熟,對主流大黨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後來,工黨在2011年的選舉中失利,他便進入工黨新州總部工作。在此期間,他對澳大利亞政黨的運作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和認識。2013年,他終於在工黨的支持下走進議會,成為新州上議院唯一的華裔上議員。2015年,他又被任命為新州反對黨領袖的影子助理廳長。 對於華人參政,王國忠說,華人參政不僅僅是送一個或幾個華人代表進入議會那麼簡單,而應該具有更宏大的意義。「我推崇的華人參政應該是這樣的——在澳生活的華人應該關注政治,而且要更緊密團結在一起,運用我們手中的選票,形成一種強大的聲音去倡議,讓澳洲的主流政黨能夠重視我們的聲音,接受我們的訴求,並改變他們的政策。」重視培養下一代華人參政意識 王國忠很重視培養下一代的參政意識。為此,他創辦了澳大利亞未來領袖研習所,並將於今年6月舉辦「2015第二屆澳大利亞青年領袖論壇」,旨在幫助華人青年一代了解澳大利亞的政治體系,培養未來澳政壇上的華人生力軍。 王國忠忠告那些有志於參政的華人,不能為了做議員、給自己鍍金才參政,這樣不會走多遠,也不會長久。「我認為,參政的最重要前提是,你必須有政治理念和遠大抱負,並靠這些理念和抱負去凝聚選民對你的認同,贏得他們對你的信心和支持,而不是單靠華人面孔,去爭取『華人選華人』的虛浮支持。」 「如果政治好比是一件華麗的衣服,你是想當一個穿衣服的人——服裝模特,還是一個做衣服的人——服裝設計師?服裝模特的職業生命是短暫的,而服裝設計師的生涯則是長久的。我的理想是,當一個做衣服的人,把政治這件衣服做成人人皆宜也穿得舒服的設計者。」

加拿大聯邦國會議員黃陳小萍:讓選民慢慢熟悉我  許多加拿大尚未擔任公職但謀求參選的政治人士都會採取這種紮根社區、「讓選民慢慢熟悉我」的自我「推銷」路線。這是一種看似累且見效慢、但「很紮實」的「笨辦法」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陶短房發自溫哥華 如今在加拿大,尤其在華裔聚居的大溫哥華、大多倫多等地,在三級(聯邦、省、市鎮)選舉中,華裔參政、參選已司空見慣。筆者的朋友中也有好幾位或曾經「試水」參選、或充當過華裔候選人競選團隊的核心成員。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僅接觸過幾次的一位華裔政治家、聯邦保守黨籍的黃陳小萍女士。「或許能幫得上忙」的人 記得第一次跟黃陳小萍接觸是在2007年夏天,那時筆者剛定居加拿大不久,住在華裔人口比例全北美最高的大溫都會區所屬城鎮列治文市。當事筆者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搞了個義務向當地出生的華人孩子普及中華文化知識的「中華文化學校」,由於某些複雜的原因,接下來的新學年教學場地難以為繼,可學生報名已經結束。「抓瞎」之際,一個前屆學生的家長突然打來電話,說「有個人或許能幫得上忙」。 這個「或許能幫得上忙」的人正是黃陳小萍女士,那時她已公開宣布將參選列治文選區聯邦國會議員,對手是連續勝選4次的另一位港裔華人政客、近日因與程慕陽的特殊關係受到輿論關注的陳卓愉。 約定的某工作日下午,筆者來到列治文公共圖書館,在一間活動室見到了黃陳女士。她是香港人(1947年出生於香港,上世紀80年代赴加拿大),普通話自然帶有粵語口音,但較其他「港胞」標準得多。對於我們的嘗試,她表示很支持,答應幫忙聯繫幾家社區中心,看能否解決場地,並鼓勵我們「不要怕難」,說自己家境並不好,當年做教師,後來在加拿大發展,都碰上過很多困難,「往前走總會有辦法」。 後來,她果然幫忙聯繫了幾家社區活動中心,並在另一個城鎮找到一間隔周可用一次的教室,我們又托他人找到另一間教室,這樣單雙周輪換,總算撐過了接下來的一個學年。爭取選民不遺餘力 談罷我們的事,她便邀請我旁聽「恰好」馬上就要進行的聯邦保守黨政綱推介活動,推介活動的參與者除了黃陳女士和那位認識的義工朋友,還有十多位大陸新移民,其中大多已認識黃陳女士,不少人私下交談時稱「接受過她的社區服務幫助」。 義工朋友告訴我,加拿大聯邦籍選舉,未入籍但持「楓葉卡」的合法移民雖無權投票,但聯邦級政黨可吸收這些非公民黨員,他們可以在黨內選候選人時投票,而且未來入籍後就有選舉權,因此許多政治家都很注重爭取這些「未來公民」。 不過,那些新移民朋友對加拿大政治生活有些陌生,只有一位當場填表入黨,其他都表示「回去想想」。黃陳女士在談話中多次提到聯邦保守黨為「人頭稅」道歉(人頭稅是加拿大曾實行的針對華裔的歧視性政策,始於1885年,結束於1947年,直至2006年6月22日才由聯邦保守黨籍總理哈珀公開向華人社區道歉),並將之作為宣傳自己和聯邦保守黨的頭號「賣點」。寄明信片至今「一定會有迴音的」 事實上,許多加拿大尚未擔任公職但謀求參選的政治人士都會採取這種紮根社區、「讓選民慢慢熟悉我」的自我「推銷」路線。黃陳女士在一次活動中坦承,她也曾像某些華裔候選人那樣「空降」到陌生選區參選,結果「輸得很慘」,最終還是選擇了這種看似累且見效慢、但「很紮實」的「笨辦法」。  2008年大選前,當時華人「老僑」大多支持聯邦自由黨,都認為聯邦自由黨的候選人陳卓愉肯定能當選,而我和一位媒體朋友則認為黃陳女士「有可能贏」,理由很簡單——陳卓愉當選後很少回社區,而黃陳女士則幾乎每周都在選區里活動。不久,聯邦選舉開鑼,黃陳女士果然大爆冷門,以不小的優勢將「大熱」陳卓愉「封殺出局」。 聯邦議員是要去首都渥太華「上班」的,因此能見到黃陳女士的機會就少了許多。儘管如此,每年我都能在信箱收到「聯邦國會議員黃陳小萍辦公室」寄來的明信片,一般都是國會休會、她返回選區前寄的,通知選民自己在選區時的工作時間表,以方便選民找她辦事。那位媒體朋友介紹說,這種做法是許多老資格議員的常態,但不是每個人都如此。 她在2011年不僅連任,而且就任聯邦退休事務部長,成為加拿大歷史上首位華裔女性閣員。雖然她的工作更加繁忙,但列治文的朋友稱,每年仍能收到「聯邦國會議員黃陳小萍辦公室」寫有其在選區工作時間表的明信片,照著明信片所寫工作時間約談,是一定會有迴音的。

英國史上首位華裔下議院議員麥大粒:勵志「英國夢」的典型  華裔候選人能獲得黨內提名青睞,一方面要靠其個人努力及黨內活躍度,另一方面,其參政之路也的確不可與華裔少數民族身份完全撇開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劉佳發自倫敦 依據5月上旬的2015年英國大選結果,5月18日,新一屆威斯敏斯特議會的工作就此拉開序幕。在新老英國國會議員中,有兩張東亞面孔格外引人注意。一位便是英國史上第三位受封貴族、2010年被任命為上議院議員的保守黨政治家韋鳴恩男爵。另一位就是首次踏入英國最高立法機關、新當選的英國史上首位華裔下議院議員艾倫·麥(中文名麥大粒)。16歲入黨,黨齡長達15年  上世紀60年代,麥的父母移民英國,在約克郡經營一家中餐外賣店謀生。根據麥早前公開言論及其個人網站的資料,他出生於英國一對來自中國廣東農村的華人家庭。麥在約克郡出生,小時候居住在店鋪樓上,常幫父母打理生意。談及往事,麥說,他的從商經曆始於10歲。  在約克當地的公立學校讀書期間,憑藉優異的考試成績,家境不寬裕的麥獲得了由撒切爾夫人推動設立的專門資助來自貧困家庭優秀學生的獎學金,進入約克郡著名的私立學校聖彼得中學就讀。  麥在個人競選網站上說,這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麥成了家裡第一位大學生,進入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學士。之後,他在牛津大學獲得法律與商業碩士學位,期間還獲得牛津領導力獎的亞軍。  頂級學府畢業後,麥進入倫敦金融城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工作。他還擔任多家企業的投資人和非執行董事,其中包括一家科技創新公司,為像他父母的外賣店一樣的獨立店鋪提供網上銷售服務。  這樣的個人履歷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勵志「英國夢」的典型故事。雖然只有31歲,但麥早在16歲時就加入保守黨,黨齡長達15年,參政經驗可謂豐富。談到從政原因,他曾對媒體說:「我喜歡政治,因為我喜歡與人打交道,傾聽他們說話。」麥還是慈善組織魔術早餐(Magic Breakfast)的主席兼董事。魔術早餐為餓著肚子上學的學生提供免費、健康的早餐。麥不知疲倦地宣傳這個慈善組織、為它募集資金,並親自動手每天早上為他當地一所小學內的25個孩子準備早餐,他說因為他也有小時候餓肚子上學的經歷。經過麥的努力,這一組織為英國250所小學超過1.7萬名貧困學生提供早餐。2012年,因為在魔術早餐中的出色工作,麥被推舉為倫敦奧運會火炬手。  麥自稱父母是他最大靈感的來源,在競選中經常提到父母在英國打拚的歷史。「他們(我的父母)聽說在英國只要努力工作並遵守規則,就可以過上好的生活,他們真的這樣做了。在做過服務員、廚房搬運工、酒吧招待後,我的父親和母親一道在約克開了一家小店鋪,並經營了20多年,」麥在文章中說。最終,代表保守黨在漢普郡哈文特選區參選的麥,獲得該地區13920張選票,以31.1%的多數票成功獲選成為英國史上首位直接選舉產生的華裔國會議員。

對華裔身份影響「淡化處理」

  不過,在就任首位華裔下議院議員前後,麥接受幾家媒體採訪時都「淡化」了自己華裔身份與其參選的聯繫以及影響。他認為自己的成功當選更多是個人因素,與華裔背景並無多少關係。當記者問到他成為首名華裔下議院議員對華人社區有何感言時,他表示,他首先應該是代表哈文特的選民。但在英國政壇,各種出類拔萃的行業精英絕不在少數,熟悉英國政治的各位難免不惑:保守黨為何將哈文特這個藍營(保守黨代表色為藍色)的「安全席位」交給了一個剛過三十的80後年輕人。真的和他的「少數民族背景」沒有關係?  其實,華裔議員候選人在這次五月大選中頗受注目,總共有11名華裔代表參選國會議員,包括保守黨5名、工黨2名、自由民主黨3名,還有1位代表綠黨的候選人,創下了英國歷屆華人少數民族參選史之最。  11人中,除了出生於英國本土的華裔移民後代,還有兩位保守党參選人,分別是在威爾士南部小鎮亞伯拉昂和曼徹斯特參選的29歲的何易和34歲的王鑫,是出生在中國大陸成年後移居英國的「移一代」英國華人。  筆者曾在2014年英國歐洲議會大選期間追蹤隨訪整個大選過程。事實上,很多選民選的是「黨」,而不是代表自己中意黨派的候選人。大多數選民甚至在競選前與自己地區的代表素未謀面。即使是鐵杆「黨粉」,有的也甚至連自己選的黨代表的名字都沒弄清楚。  某種程度上,在保守黨傳統強勢選區,只要能被提名為該區候選人,不出太大意外基本都能順利過關。因此,除了個人努力及其在黨內的活躍度,黨內提名青睞與華裔少數民族身份,都是推動華裔參政的重要因素。

英國地方選區保守黨候選人黃精明:競選是項「力氣活」  從參選材料準備到實地挨家挨戶向選民派發宣傳資料,各地區發表演技、參與公開辯論等一系列活動,競選也是一項非常耗精力與體力的「力氣活」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劉佳發自倫敦 今年早些時候,筆者在英國議會與《紙牌屋》作者、曾任撒切爾夫人幕僚長、現任英國上議院議員的邁克爾·道布斯的一次會面時,巧遇後來代表利物浦河邊選區參選的保守黨候選人黃精明。道布斯很肯定黃精明的能力與參政熱情,更是把黃精明盛讚為保守黨的「明日之星」。從政純屬「被動」  在道布斯看來,隨著華裔移民的不斷增加,英國的華人少數民族人口也相應在提高。「華裔英國人也應該有能代表他們利益的華裔議員。」他告訴記者。英國2011年的人口調查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及威爾士地區的華裔人數為43萬人,約佔總人口的0.7%,是英國總人口中排名第四的亞裔少數民族。  在英國議會中,不乏印度裔、巴基斯坦裔英國人憑藉自己少數民族身份成功被選舉為下議院議員的案例。很多時候在一些少數民族聚集的區域,政黨為吸引少數民族選民的選票甚至有意安排提攜具有相關背景的候選人出任該區參選代表,或是邀請資歷高的華裔專業人士從政。  就在本次大選的前一夜,在作競選最後衝刺的黃精明與記者進行了一次電話訪談。  1983年出生在英國的黃精明更願意把自己比作「移民2.5代」。父親是新加坡華人,母親是成長在荷蘭的印尼華人。因為父親工作調動,少年時期曾在多國生活學習。  在幾十分鐘的採訪中,黃精明提到華人在英國的現狀時,提得最多的就是華裔家庭最注重的教育及敬業。他也承認自己的職業選擇受家庭的影響很深,尤其是父親對工作的認真敬業精神。  大學選擇了學習法律的他,畢業後成為一名職業律師。  他的從政純屬「被動」。因四年前的一個偶然機會,他結識了長期投身社會工作的上議院議員韋鳴恩。後者邀請黃精明到上議院擔任他的政治顧問。之後,他又受邀擔任英國保守黨「華人之友」董事,還擔任英國國會中英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的特別顧問,致力於推動中英雙邊交往。

把微博微信作為競選工具  為了更好地聯繫當地華人圈,向華裔英國人介紹保守黨,黃精明先是自己開通了微博,之後還協助保守黨倫敦市長鮑里斯開通了他的官方微博,之後還幫鮑里斯作更新維護。  「現在日常聯繫,除了電話、郵件、微博,我還常用微信。」他向記者介紹競選傳播工具時說道。  黃精明透露稱,他平時的本職與參政工作基本是一半一半安排。除了政治工作,他還是英國一家律所的合伙人並從事創業工作。  但競選期間,他每天四分之三左右的時間都花在了競選事務。除了三餐及睡眠,以及內部會議、日常郵件回復等,每天大部分時間基本都在外備選。  從參選材料準備到實地挨家挨戶向選民派發宣傳資料,各地區發表演講、參與公開辯論等一系列活動,競選也是一項非常耗精力與體力的「力氣活」。  「我參選的地區,過去十年來都是工黨佔有絕對優勢,是工黨的『安全區』。保守黨該區獲勝的概率比較低,但我還是想盡全力向選民展示我們(保守黨)的政策,以及對他們未來生活的影響。」  雖然最終落選未能代表利物浦出任國會議員,但黃精明表示自己的從政之路仍將繼續。  「我希望作為代表,為我們選區的所有居民爭取更多更好的利益。英國的華裔人口在不斷增加,我也希望能夠代表華人爭取在英國工作生活的利益。」他表示。


推薦閱讀:

西方哲學,一個講了兩千年的笑話
美媒:被遺忘的西方品牌在中國重生
為什麼西方古典油畫里女性都偏胖?
【重磅】「聖人」沒有墜落,西方世界真的看錯了緬甸的昂山素季!
川普在美國大選中獲得那麼多支持是否意味著西方主流社會有右轉的傾向?

TAG:華裔 | 西方 | 議會 | 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