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扇·君子】蔡勇:一顆赤子之心揮寫花鳥畫人生
蔡勇,一九七零年生於北京,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西促會西部書畫院副院長。幼年時曾拜遇李苦禪先生,受寫意花鳥畫啟蒙,後轉益多師,先後問業於穆景雲、啟功、鄧錫良、高士尊、賈浩義、姚治華、沈鵬、趙寧安、郭石夫、霍春陽等先生。擅長大寫意花鳥,兼工筆花鳥、山水、書法、詩詞及美術史論研究,曾多次在國內舉辦個人畫展,畢業於北京畫院,中央美院高研班。一九九九年作品參加在聯合國舉辦的「99世界和平美術大展」,並獲「世界和平教育者獎章」。
其出版的《蔡勇書畫集》、《蔡勇中國畫名信片》、《蔡勇書畫精品集》、《蘊藏的美·蔡勇工筆畫集》 、《丹青豐碑·蔡勇卷》等作品追朔傳統文人畫風,感悟中國畫傳統內涵,流露出渾厚、洗鍊的氣質,即傳承古法,又具時代氣息。他的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釣魚台國賓館等單位收藏。
近年來,傳統文化漸漸地被國人所重視,注重傳統美學思想的寫意畫也倍受關注。蔡勇的畫以他流暢的筆法,表現出平淡天然,渾厚華滋的風格。他的花鳥畫以水墨為主,柔美圓潤,清新和諧、鋒芒內斂、清雅疏宕,體現了他的藝術思想和繪畫之外的諸多學識。他追求傳統文人畫沿襲而來淡泊寧靜的意境。「法古而出之以新奇」這是黃賓虹的藝術主張。只有「法古」,才能植根於傳統之中,才能結出碩果。
蔡勇的作品筆墨講究,設色雅淡。取法自然,演繹生命,樸實而真切的人生感懷。在他的畫風中追求高潔儒雅的氣息,即有高古之氣又能結合時代審美,這是他長期研習古人畫風是分不開的。在狀物抒情中,筆墨間流露出他心中的境界。
從蔡勇的花鳥畫中,既可看到他來自於明清兩代乃至民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家率意揮灑的筆墨情致,也能領略到他在工筆花鳥畫中所流露出的宋人院體畫,高雅明麗的色調風韻。他的行楷書於唐人嚴謹的結體中溶入宋人暢意的筆法,亦寫的風流蘊藉而頗見功力。偶爾以作書筆意所畫的山水小品則顯現出他對新安畫派的恰到理解和他對山水詩文境界的追求。這一切表現出他對書畫的學習和創作是建立在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較全面認識的基礎上的,體現了他個人所秉承的文人畫審美情趣。從他的作品中所散溢出的文雅、平和、端厚的氣息使他的藝術作品能不同於當今學院派畫風所形成的以主導教授面貌為主,唯形式至上並輔以多種製作手段而風行的「千人一面,嬌情造作」的所謂時尚風格,又不同於社會名家所盛行的將明清寫意派大師所開啟的個性化寫意概念偷換成:「一步入如來境的自欺欺人」,群體粗鄙化的偽傳統筆墨遊戲。他的畫風可以說是基本擺脫了因傳統文化斷裂而泛濫於今日畫壇的惡俗風氣。在當今大量青年書畫家為儘快實現名利目的而相互拼襲為模式的畫風中,蔡勇以他清新古雅畫風及嚴謹樸實的藝術創作態度,使人們看到一代青年畫家健康成長的趨向。
這些年來,他一直沉於自己的覓源廬中,靜心修鍊,苦其心志,勞其筆端,不聞窗外之事,遠離塵世、浮華,讀書、作畫、摹古,與窗前修竹為伴,筆底自多了一分淡定,心中更添了幾許蕭散自在,這是自覺地加強修為,嚴於律已,從而厚積薄發。我常說,學畫如登山,歷盡艱辛,上一層則見一層景象。一層為狀物,將所見之物再現紙上;二層是抒情,以所繪之物抒發感情,畫家即詩家;三層是造境,筆墨間透出浩然之氣,咫尺間有萬里之遙,非氣質高邁者不能及也。氣質高邁必定純粹、敞亮,表現在筆墨上就有果敢、率意。直到忘記筆墨,不知筆墨為何物。藝術家的貢獻就在於內心有種新的想法、新的衝動,而且能夠通過筆墨告訴別人。筆墨要能果斷、簡煉地表達其想法,就能開闢一個新的審美程式。
故在他的水墨作品中,注重凝鍊了文人畫所俱備的學養,從而在筆墨語言的追求中漸漸融匯了他的思考與理解。
在當今藝術界、藝術大師、書畫名家如過江之鯽,在職的忙陞官,在野的忙掙錢,所謂一片繁榮,而小蔡卻能於京郊翠華山下,靜神讀書,安心作畫,年青的蔡勇君何來如此定力……?蔡勇學畫應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其成長過程恰在當代社會改革開放的同步過程之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年藝術群體的思想解放運動興起到後來逐漸的因理想破滅而各奔前程,乃至於今天各類文化藝術利益集團的形成,整個過程及今天的種種文化現象,無不顯露出成功者的驕躁和失落者的焦躁。這種現象恰恰表明了由兩代藝術群體因傳統文化斷裂後而形成的集體無文化信仰狀態。而書畫家從事藝術創作的文化自信,說到底是由文化產生的快樂。藝術家在「心手雙暢」的藝術創作中進一步升華達到人格的境界化,這種境界所造成的是個人精神愉悅,它是中華文化得以延續的本意,是藝術家自由創作最終目的。
蔡勇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仍不斷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二年中,他的工筆畫作亦有新出,當下社會浮躁之時,能安心書屋、筆墨耕香實屬不易。他將宋人筆意融匯其中,加之他對詩詞歌賦的研究,使得工筆作品在文靜中顯現恬潤,柔美中見清純,更有他自身的藝術語言。在寄興抒情的同時,追求主觀情趣的表現,所作荷花游魚、國香牡丹等均不落俗人之眼,突現他深厚的書法功力,更反映了他孤潔的人品和深層的文化修養,可謂清而不凡,秀而雅淡。
蔡勇不驕不躁,正沿著傳統文人畫的道路不斷進取。中國畫包涵畫家的文學素養、情感寄託、意境表達、簡約的造型和書法筆墨精神。因此,齊白石,黃賓虹都在七十歲之後才將畢生追求的藝術推向高峰。要求年青人達到歷史上賢哲的藝術高度未免太為苛刻,但向著這一高度進取的年青人是未來的希望。年青的蔡勇正一步一步向著這一目標邁進。
星雲法師說:「是中華文化孕育了我們,成為中國人」。也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使我們感覺到做中國人的快樂,而當今,有多少藝術家能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快樂呢?又有多少藝術家是因為個人的快樂而創作呢?中國的藝術家已經失去這種快樂很久了……!
一百多年前的鴉片戰爭不但使我們主權喪失,疆土分裂,更打掉了中華士人幾千年來培養起來的文化自信及優雅的藝術情懷。從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的打倒孔老二,中國文化經歷了近百年的被改造及被革命的過程。具體到繪畫方面,應當怎麼畫?畫什麼?從技巧到形式,從內容到風格,由最先的科學不科學,到後來的革命不革命,等一系列藝術,政治標準逐漸的,徹底的造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斷裂,模糊了中華藝術審美情趣,使大部分當代藝術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基本上處於集體無意識狀態!
雖然那一特定時期也產生了一些特定的藝術作品,但一時所謂革命熱情產生的藝術能量,不足以支撐起我們整個民族的文化理念。所以當狂熱和虛幻的夢想破滅以後,造成建國後所成長起來的藝術群體茫然狀態,也是時代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現象。
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使中國藝術家開始回到以個人思想自由為藝術創作前提的起點,但是文化斷裂所造成的文化空白及審美意識的混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建國後成長起來的藝術家,完成不了當代文化藝術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以八十年代書法熱所興的,以摩崖漢磚石刻為依據,並追求奇異造型的流行書風為例,雖然不過是民國書風的延續,但最終因當時的一代書家傳統文化基礎的薄弱,審美情趣的混亂,不具備繼承發展民國書風的能力,而僅呈現出一種以殘破為美的病態書風而最終不生自滅。同樣今天的惡俗水墨畫風氣,正是在當年剛獲得思想自由的社會環境下,面對於來自東洋的「墨象藝術」及西洋的「抽象藝術」雙重的強烈視覺衝擊下,相當多的青年畫家產生獵奇衝動,並由此有了一定的所謂創新意識,這種意識不過是在當時整體藝術家由於精神及物質雙重貧乏狀態下,所需要的一時精神興奮劑而已。
近百年來文化革命的最大的破壞力使整個社會民眾斷裂了和傳統文化的關係,不單是書畫,從京劇、地方劇種、曲藝種種民俗文化及其深層的道德內涵,無不受到了文革的破壞!書法和繪畫、京劇,基本上失去了它長期固有的鑒賞和欣賞群體,這種社會民眾的失去,使傳統藝術失去了生長發展的社會基礎。這是中國傳統藝術復興乃至於中華文明振興的最大困難。所以在傳統虛無主義泛濫於文化界,而新的審美觀又未建立起來的大時代背景下,當代書畫界在結束了以藝術活動為革命運動的熱鬧景象後,陷入了長期相對沉悶的階段。是藝術市場的開放和發展,使書畫界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興起,在當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在舊的社會體制依然不變,又具有相對個人自由的特殊時期,使身居要位的書畫家有優先條件進入市場,快速致富,並因此引髮帶動了美術教育出版,及市場的「繁榮景象」。同樣,有相當多的企業和個人,以投資心態進入藝術市場。因投資者不具備鑒賞藝術品的常識,他們大多選擇當代藝術作品,進而造成當代名家書畫價格大漲的現象。因此,近幾年來以賣錢為目的,已成為全國大多數書畫家的首要任務。
正是這種書畫作品交易所形成的各類市場,使相當一部份畫家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這就使得一些有志於獨立思考和創作的藝術家,有了能獨立進行個人藝術活動的基本生存條件,而掙脫了藝術體制對於藝術家的經濟約束。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藝術家為了生存不得不丟掉個人對藝術的追求,沒有公職就意味著不能生存。今天的藝術家是體會不到上一輩藝術家的艱難的。而蔡勇君這一代畫家從八十年代的個人思想自由,到今天各種學習材料齊備,乃至藝術市場的興起,從社會體制鬆動,到個人經濟來源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他們遇上了建國以來藝術學習和經濟生活條件的最佳時期,所以除了蔡勇君個人的藝術追求及努力勤奮之外,其社會大環境的改善,也是成就蔡勇君這些優秀書畫家的必要前提。
在歷經了二十年改革開放之後,已經有了個人藝術創作自由,傳統學習材料充分,相應的藝術市場條件具備,這是作為藝術家個人學習和創作的基本條件。但是,由文革所造成的社會民眾與傳統文化斷裂及社會藝術欣賞群體的缺位,是中國書畫藝術能否振興發展所缺失的重要社會條件。以京劇為例,只有大量不懂京劇的媒體、主持人及觀眾才能容忍,只會幾齣折子戲的名角居然能稱為京劇表演藝術家。相反因這些京劇藝術家對自己的傳統藝術一知半解,才可能面無愧色的接受這種稱號。
書畫和京劇一樣,改變目前狀況的前提必須由藝術家本人做起。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嚴肅的學習傳統,研究傳統,要在具備一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常識條件下,來學習書畫,當然我講的是有志於對傳統書畫進行研究和發揚的同好們。
歲月無情,人生有義。青年時代的一切付出,都會在你的成熟歲月給予回報,你對你所追求的藝術認識到什麼程度,也就理解到什麼程度,而理解是你把握藝術和表現藝術的開始。
進入書畫的門徑需要有志於這門藝術的人必須熟讀詩文,精通書法,通過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才能達到。舍此之外不入門徑,且不說歷代先賢,就是近百年凡夠得上名家的,也都初具以上條件,反過來當今美術界幾近於無大家可言,有歷史原因造成的缺憾,亦不排除個人認識藝術的觀點而不同。所以當今也只好以職務而論高低,這是現實,這也是藝術家和收藏界的整體悲哀。
中華民族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奮鬥之後,終於進入了相對安定的階段,西方物質文明已無處不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使我們的精神文明及文化生活卻顯得日漸貧乏。現階段的精神生活已經證明,我們在一百多年的社會改革及革命運動中,並沒有樹立起我們民族新的文明概念,是現實生活呼喚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傳統併產生出適合我們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文明,舍此別無出路,只有文化的強盛才是真正的強盛,唯有又明社會才能獲得世界尊重。而承擔著振興中華文明的藝術家的首要任務,唯有以重新認識傳統開始,具體到個人來說,應以個人獨立思考為前提,重新認識、學習、研究傳統文化。所幸的是,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藝術學習的一代人出現了這種跡象,而蔡勇君的成功正是這一代人中的代表者。
年青的蔡勇具有不追時尚、不求新奇、認真讀書的秉性。在學習之始,即能得到傳統文化藝術大家親授,並以他的誠厚樸實在全國各地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藝友,如他能將這種學習定力持之以恆,加以時代賦予的機遇,其藝術前程必大有發展,唯有時勢造英雄。這個時代使他可以以自己的本意好惡,來決定他所喜歡的藝術風格。更可貴的是因為歷史的教訓,使他這一年代的青年藝術家有了研究傳統的迫切願望。
因此,蔡勇這一代青年畫家,必將擔負起繼承和發揚中華書畫藝術的重任。因為文革以來,唯有這一代書畫家在青年時代就具備可以學習傳統文化的條件,而得以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本此以往當社會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日漸理解之日,也正是中華書畫振興之時,而蔡勇君可謂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大勢,而勢在必行。
推薦閱讀:
※現在你看到的我是純粹的
※琅琊榜 | 蕭景睿的赤子之心
※千古文人|屈原:忠肝義膽,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快樂之源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英文翻譯怎麼翻譯更合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