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章| 剃頭挑子到理髮館(06.10.23)
07-20
剛剛解放的時候,北京的理髮業是理髮店和走街串巷的剃頭挑子並存的。理髮館一般開在比較繁華的街道兩邊,到理髮館理髮的人一般以年輕人為多,他們為了美,寧願多花一點錢到理髮館理出一個比較時尚的髮型。走街串巷的剃頭挑子服務的對象則主要是老人、小孩和為了節約一點理髮錢的青年人。當然剃頭挑子還有一個重要的服務對象,那就是身體有病行動不便的病人,他們可以在家中請理髮師傅給自己理髮,有些坐立都有困難的病人還可以躺在床上理髮、刮臉。 剛解放時走街串巷的剃頭挑子數量不小,剃頭師傅手裡拿著喚頭,一邊走著一邊使手裡的喚頭髮出「噌、噌」的聲音。人們或是把剃頭師傅叫到家中或是在街上便理起了頭髮。 北京有一句歇後語,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這是因為在挑子的一邊有一個小煤球爐子,在爐子上面放著一個黃銅的臉盆,用來把水燒熱,以便為理髮的人刮臉時用熱毛巾捂軟客人的鬍子;另外則是在理完髮後為客人洗頭洗臉。在銅盆的上方還有一處掛著備刀布的「刁斗旗杆」。據說「刁斗」「旗杆」是用來懸掛皇帝那「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聖旨用的。在剃頭挑子的另一頭,則是一個帶有幾個小抽屜的小凳。理髮人在理髮和洗頭時可坐在小凳子上,理髮師傅使用的推子、攏子、剃刀等則放在小抽屜中,可以隨時取出使用。 剃頭師傅們無論天多熱,都會穿得整整齊齊。因為他們要走街串巷,要登堂入室,穿戴整齊是他們自覺遵守的行規。您在赤日炎炎的夏天,絕對看不見一個一邊打著喚頭、一邊赤胸露背的理髮「膀兒爺」。 解放初期挑剃頭挑子的理髮師傅一般只會理男發,女發要到理髮館去理。那時這些剃頭匠大多繼承了老一輩師傅的技藝,在理髮時不僅要為顧客理髮、刮臉,還會剪耳毛、鼻毛、用剃刀把客人的眼皮刮乾淨。在理完髮後還會為客人捏、拿、捶、按一番。 這些走街串巷的剃頭師傅給小孩剃頭都很有功夫,他們能在小孩的哭鬧亂動中給孩子把頭剃好,那鋒利的剃刀可以不傷著小孩子的嬌嫩的皮膚。北京人有為嬰兒剃胎毛的習慣,因那時的孩子太小,不少家長不願抱著孩子跑到理髮館去理髮,當聽到門口傳來「喚頭」的聲音後,便會把理髮師傅請來為孩子剃胎毛。 在公私合營、合作化以後,小手工業者和手藝人都加入了合作社,理髮師傅也加入到了理髮館中,這樣在北京的街巷中便聽不到了那「噌、噌」響的喚頭聲了。 理髮館一般在店外設立一個紅藍相間、不停旋轉的燈作為幌子,告訴來往的行人這裡是理髮館,請大家來理髮。 那時的理髮店裡的設備比較簡單,一般有手推子、刮臉刀、備刀布、小抄子、攏子、剪子、刷子、耳挖勺等,另外就是一套洗臉、洗頭的衛生設備了。在最時髦的理髮館中則掛有一台用來電燙的電燙工具。當時還有一種理髮館中都備有、而現在早已看不見蹤影的東西,那就是「火剪」。「火剪」是用來給客人燙髮用的,把它放到煤爐中燒熱,再把它夾到客人的頭髮上,把頭髮燙出捲來。由於熱的作用,頭髮捲曲後便定下型來,在梳理後就能成為很漂亮的捲髮。那時不光女人有燙髮的,男人也有一些愛美者去燙髮。「火剪」燙髮比電燙價格要便宜一些。另外,「火燙」出的頭型比較結實,能保持較長時間,這也是人們願意採用的原因之一。 理髮館中還有一件必備的工具,那就是吹風機,用來為客人吹乾頭髮和將頭髮定型。在剛解放的時候,吹風機都是老式樣的,電機在工作時發出很響的嗡嗡聲,只要有一隻吹風機在工作,整個理髮館就都吵得慌。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中期,生產出一種叫「無聲吹風機」的吹風機,這種吵鬧現象得到改變,理髮館中變得安安靜靜的。 剛解放時理髮館還有項功能,那便是正骨。老北京的剃頭匠必須要掌握十六種技能:梳、編、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補。這些技能在滿清滅亡後在北京還有一些傳承,故老北京的理髮店還能正骨、按摩等,在北京剛解放的時候理髮館還有一份正骨的兼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海昏侯墓主棺清理髮掘
※女子理髮被剪耳垂,八字看「飛來橫禍」
※10句最精闢最現實的句子,富有哲理髮人深思
※14.理髮案例:理髮店老闆的生意經
TAG:理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