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政治批判》之二:畫地為牢(愛國論) - - 逝者如水 - [東方博客2.0]

第二章 畫地為牢 烏鴉是一隻有趣的鳥。它說:「這樣罷,我一口氣能飛多遠,這多遠的地方就做我的 領土,我做一個王!」 ——《雪峰寓言》中國的圍牆堪稱世界之最。從鄉村圍到城市,從豪門圍到山莊,從遠古那沉重的木枷直圍到明亮的電子計算機機房。農家小茅屋,壘起土牆,把自己緊緊封閉在貧窮的窠臼中;帝王的宮殿,築起高大紅牆,將思維、視野限制在方寸之內。幾千年的「牆文化」延續至今,凡權益所在,無一不在圍牆的封閉之中。為什麼會有長城屹立?有了城防,對外可以抵擋游牧民族的劫掠,對內則產生一種凝聚力,把城內的人民壓向一個權力核心。因此,誰修了長城,誰好象就擁有了長城以內的土地、山河和人民,長城也就成了他家的院牆。將有形的,實實在在的圍牆融會貫通,國人的演繹能力無與倫比。中華民族素稱「銅牆鐵壁、堅如磐石」,但每一個國人都可以感覺到人際間總有那一堵一堵看不見而陌生的圍牆。形成於50年代現仍通行的戶籍制度不僅人為地在城市市民與農村農民之間划上一道鴻溝,而且這種畫地為牢式的管理,象圈在欄里的牲畜,將人口靜態地固定在一定地區。我國的流通體制,商業、物資、外貿部門「三分天下」。國內、國際貿易脫節,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流通割裂,地區封鎖,畫地為牢,各部門、各地區、各行業自成體系,分散管理,行行、層層設庫,中轉環節多,流而不通,諸侯割據,行業壟斷。如此等等,都可稱之「圍牆效應」。 這種「圍牆效應」的政治反映,就是國際政壇的畫地為牢。文化圈大腦是自由的,思想無國界。不敢說的事敢想,辦不到的事可以想到。有如空氣,頭腦不受國界的限制。 但是,作為政治生活中的人,作為世界任何一國的國民,他的頭腦不是空氣,而是水——不是海洋中的水,是江河裡的、池湖裡的、乃至自來水管里的水。人都是政治人,文化都是政治文化。「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轉引自《政治的智慧》伍天冀、杜紅衛編譯,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P39)統治階級推行一種信仰、一種意識形態,象自來水管里的水一樣灌輸給他們的臣民。年經月久,這樣的信仰、思想和意識演變成一國、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社會意識,猶如圈在堤壩里的水一樣,文化打上了界碑。宗教鏈宗教作為社會意識,千百年來對人類社會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哪裡有人,哪裡就有宗教。當今時代與歷史上任何時代一樣,宗教在政治領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有重要的政治衝突都源於宗教的紛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天主教徒和佛教徒,穆斯林和東正教徒、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穆斯林和猶太人之間的一系列衝突,都離不開宗教的因素。在諸多的宗教衝突中,與伊斯蘭教有關的衝突尤為突出。在斯里蘭卡,1992年1月印度教徒組成的「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陣線」因為宗教對立,企圖把伊斯蘭教徒趕出北部泰米爾人地區。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家。伊斯蘭教徒人數與伊朗、土耳其及埃及三國的伊斯蘭教徒人數之和不相上下。在80%的居民是基督教徒的東帝汶地區,1991年再次出現了要求獨立的問題。並終於在21世紀的鐘聲中跨入了聯合國的大門。在菲律賓,總人口的10%是伊斯蘭教徒,他們的游擊隊——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把據點設在棉蘭老島馬拉維,一直在從事反政府運動。在蘇丹,自60年代以來一直內戰不斷,占多數的穆斯林和佔少數的南部黑人基督徒之間存在嚴重問題。塞普勒斯被分成南北兩部分。南部是希臘基督徒,北部是土耳其族穆斯林,埋藏著衝突的種子,隨時可能爆發。 冷戰結束後,最危險的宗教對立有兩個。一個是阿以衝突,以色列是猶太教國家,它引起同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的衝突以及邊界爭端和巴勒斯坦人的騷亂。另一個是與阿以衝突同樣古老激烈的克什米爾衝突,克什米爾衝突過去曾經成為導致多次印巴戰爭的直接原因或間接原因。印度是個多宗教的國家,宗教矛盾一向非常尖銳,除了因克什米爾問題與鄰國巴基斯坦伊斯蘭教國家摩擦不斷外,在國內,「寺廟之爭」引起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長時間流血衝突。92年12月6日,聖城阿約提亞的巴布里清真寺被毀,從而再度引發有著300年歷史的寺廟之爭,衝突導致2000餘人死於非命,5500人受傷,自此,阿約提亞成為印度社會宗教對立的一個傷心的代名詞。2003年2月27日,一列滿載3000名印度教徒的火車,剛參加完在阿約提亞舉行的宗教儀式準備返鄉,突遭千餘名穆斯林的包圍並縱火襲擊,從而引發了一場印度近10年來最為嚴重的教派流血衝突。 海灣危機從表面看僅是一場同一宗教氛圍的阿拉伯世界的內部糾紛,其實這也是一場因宗教觀念不同而導致的新型戰爭。首先危機是因伊向科這個「異教徒(英國)劃定的國界,人為地製造的國家」提出奧斯曼帝國時代的領土要求而產生的。這裡包含著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因世界觀不同而導致「文化戰爭」的性質。其次這場海灣戰爭也是一場「石油戰爭」,這反映了伊斯蘭世界的民眾對新老石油基督教徒的不滿。最後,這場戰爭的主要背景因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阿拉伯民眾對英美依靠其實力扶植的以色列以及對此採取默認態度的聯合國一直心懷不滿。巴勒斯坦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迎合了要恢復伊斯蘭文化的阿拉伯民眾的心愿。 宗教紛爭與民族矛盾糾纏在一起。在很多情況下,宗教衝突表現為民族衝突,民族紛爭中一旦摻上宗教問題的因素,衝突更是剪不斷、理還亂。納一卡地區原是亞塞拜然境內的一個自治州。在該州18萬人口中,76%是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族裔,23%信仰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自1988年起,納一卡州就因亞族裔爭取脫離亞塞拜然不斷發生衝突,導致數以千計的人死亡。鄰國伊朗和土耳其積極介入,爭相對前蘇聯的伊斯蘭教國家施加影響。西方則對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寄予同情,更使爭端複雜化。波黑共和國436萬人中,穆斯林佔44%,塞族32%,克族17%。這三個民族分別信奉伊斯蘭教、東正教和天主教。不同的宗教信仰使民族關係變得更加複雜。而且除波黑境內民族矛盾外,塞、克兩國也都染指波黑,企圖把有共同信仰的本民族人聚居區納入自己的版圖。 宗教,作為世界文化的特殊一環,俘虜了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居民,而且正運用它巨大的魔力,悄無聲息地「腐蝕」著更多的心靈。「主義」在東歐消失了,宗教的幽靈肆虐街頭,與此相伴隨的是「火藥桶」遍地開花。意識形態鏈 政治領導人對一國進行統治、管理,必然以一定的意識形態為基準。在中國,「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就象《聖經》、《古蘭經》等宗教教義一樣,先人的各種理念、學說就是現代統治者的治國經典。 冷戰期間,最為典型的就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意識形態的對抗。雙方以此為界限,拉幫結派,劃分陣營,組成了以蘇聯為代表的東方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在營壘兩側僵持對峙、各不相讓。 而今,蘇聯的共產主義已倒台,西方攻克東方意識形態的最後堡壘就是共產主義巨人中國,導致中美之間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鬥爭再度尖銳化。美國為實現其全球戰略構想,加緊籌建冷戰後「世界新秩序」,以「民主和自由」為幌子,大力推進全球民主化進程,中國成了其重點對象,「人權問題」在美對華政策中一下子上升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成為改善中美關係的主要障礙。自尼克松70年代初打開對華關係大門以來,美歷屆政府把「人權」因素置於對華政策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地位。但出於「聯華制蘇」的戰略考慮,又一直擺在相對次要的位置上。80年代初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美國會和輿論界頻頻攻擊中國「侵犯人權」,宣稱中國的人權記錄將成為美中關係恢復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可以預料,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上的衝突將長期存在下去。 兩極體制,是冷戰期間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意識形態的總輪廓。具體而微的,在共產主義、資本主義體系內部,又各為營壘,各自為政。正如同為伊斯蘭教有遜尼派、什葉派之分,同為基督教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別,在共產主義世界,最突出的意識形態鬥爭表現在中蘇之間。回顧五、六十年代中蘇關係史,透過「最親密時期」的背後,從蘇共20大開始,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分歧,並由這種分歧發展到公開攤牌,兩黨關係完全破裂。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各國共產黨會議上,赫魯曉夫帶頭對中共進行圍攻。1963年7月中共代表團到莫斯科會談,以期消除分歧,反遭攻擊。中共為回應蘇共的挑戰,撕破臉面,從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連續發表9篇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1965年1月蘇共新領導在莫斯科召開有19個党參加的分裂會議,集體對中共施壓。此後,雙方拉開架式,擺出陣勢,惡言相向,展開意識形態論戰。以中共拒派代表參加1966年3月蘇共23大為標誌,中蘇兩大共產主義政黨分庭抗禮,走向分裂。種族圈 滑天下之大稽。不論你我他,不論白人、黑人、黃人,人人生而為人,為何要貼上「種族」的標籤?人是商品,分門別類?人是動植物,區別家豬、野豬?區別喬木、灌木? 據知,當今世界有三大人種2000多個民族分布在五大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同組成了一個語言不同、習俗相別、信仰不一、情感各異的大花園。假如彼此相安無事,和平共處倒也罷了。問題是因此而帶來的「種族病」:種族歧視、種族壓迫、種族隔離,甚至種族暴力、種族衝突無處不在,無日不休。種族歧視鏈 早在奴隸社會,古羅馬帝國就將日耳曼人和法蘭西人視作「劣等種族」和「野蠻人」,並強迫他們歸依羅馬帝國。此後,壓迫民族世代承襲,奉行這種種族歧視政策。其主要手段有剝奪選舉權、受教育權和其它權利;壓低工資收入;可任意逮捕、拷打或殺害;強行限制在「保留地」內居住等。 這是一項野蠻政策! 野蠻政策的市場偏偏就在視為世界文明樂園的西方。 在美國,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從公開的肉體上的襲擊、迫害到隱蔽的就業、升職、住房歧視都有。在中國大陸出生、1952年到美國深造的彭滋成博士,形容種族歧視是一種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玻璃罩」。 1992年4月29日晚,美國洛杉機市發生近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破壞性最嚴重的一次暴力事件。這一震驚世界的事件的最深刻的背景就是種族歧視。白人和黑人在美國政治、經濟和社會中的兩極分化。政治上,洛杉機市人口340萬,其中拉美移民達100多萬,加上黑人和亞裔移民,有色人種在這裡已佔多數。但白人在這裡的政治、經濟領域卻起著絕對的領導作用。廣大黑人、拉美等外國移民幾乎完全處在受支配和受歧視的地位,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銳。1991年3月黑人司機羅德尼?金被洛杉機警察毒打,而白人警察卻被無罪開釋,更增加了黑人對白人的不滿。經濟上,表面看黑人已結束了在法律上被歧視的歷史。但在經濟上卻只能忍受二等公民的地位。據1990年美國的國情調查表明,黑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2.1%,但個人收入額卻僅佔全國個人收入總額的7.9%;白人兒童有15.1%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黑人兒童卻達44.8%。特別是洛杉機地區的貧富差距在全美國名列榜首。在這裡有的人腰纏萬貫,住著價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的別墅,然而就在這些人揮金如土的地方,數以百萬計的美國黑人和拉美移民卻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造成這次洛杉機市黑人暴動的背景正是由於黑人的處境悲慘。在社會方面,經濟的不景氣帶來社會動蕩和高失業率。1992年初美國的失業率為7.2%,而有些地區黑人的失業率竟高達50%,使大批黑人生活難以為繼。加上白人保守階層中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意識,導致社會積怨加深,黑人鋌而走險。美國社會學家雷諾德?李斯曼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美國,作為一個黑人意味著仍繼承了先輩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生活在美國的墨西哥族人,波多黎各人,印第安人,情況和黑人也差不多。」(《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好時光出版公司1976年版,P71—71) 附件一:美國種族分類情況簡表 附件二:近五十年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重大事件 此間馬德里《世界報》報道指出:"洛杉機反映了一種全球性趨向,白人越來越富,黑皮膚和黃皮膚的民眾則日復一日地日子不好過,變得更窮,並被推向絕望。」 洛杉機事件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照見了人類的種族歧視和因此產生的衝突中的黑暗的洞穴,揭示了一個無法迴避的長期存在的嚴峻事實:全世界存在形形色色的種族主義。 在加拿大城市多倫多,繼美國洛杉機事件後,92年5月4日晚,一場有組織的反種族主義抗議示威,突然演變成一場暴力事件。這是憤怒與失望的青少年的一次不滿情緒的大宣洩。參加暴力事件的多數黑人青年對加拿大的種族主義感到憤怒與失望。在多倫多這個擁有20多萬黑人的大都市裡,過去四年中已發生過8起白人警察向黑人開槍事件,其中4人喪生。黑人社會對此強烈不滿;黑人對目前的困苦處境感到憤怒。多倫多市有25萬失業者,黑人青年為自己前途無望、壓抑已久的心理不平衡終於找到機會發泄出來。 在英國。1991年7月間<星期日獨立報》發表的一項民意測驗表明,過半數的英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是種族主義的。79%的黑人、67%的白人和56%亞洲人認為英國是「非常種族主義」和「相當種族主義」的。1992年3月童子軍運動的奠基人巴登鮑威爾勛爵仍然認為作為男女童子軍的那些黑人只不過是些只能亂彈琴的無用之人。70年以前,這種論調不會有人予以置評,但在這文明的時代,有人竟還在說這樣的話,充分證明英國是一個種族主義社會。 在法國。1991年6月間公布的一份政府調查報告說,71%的法國人說在法國的阿拉伯人太多了,45%的人說黑人太多,94%的人說種族主義是「普遍的」。1992年5~6月間國際人權聯合會的報告指出,「法國警察中經常有種族主義行為發生,並且沒有受到處分」,種族主義行為最經常地表現在「預防性地」檢查身份的時候,尤其是隨後對被檢查者進行監視。在確定政治責任時,報告補充說,「上級給警察下達指示有時是有問題的,因為它導致警察在執行公務時附帶還執行歧視性任務」。1992年3月有一名重要的政客說法國「被移民的吵吵嚷嚷和惡臭搞得亂七八糟」,這個人不是法西斯分子讓—瑪麗·勒潘,恰恰是準備重返政壇的前總統希拉克。 在德國。柏林牆一倒,德國青年排外狂大發作。新納粹分子驅逐外國人的事件時有發生。 在義大利。種族事件司空見慣。1991年5月索馬利亞人在羅馬示威,抗議住房太擁擠、太破爛。根據1990年實施的嚴厲的移民法,義大利在1991年頭四個月里驅逐了6000多名非法移民。並在邊界擋回13435人。1991年7月舉行的一次全國性民意測驗表明,75%的人反對再吸收移民。1992年3月在佛羅倫薩,一輛公共汽車上的2名阿拉伯人被其他的乘客命令坐到后座,這兩個人就乖乖地唯命是從。一位衣著講究的婦女在有人問她和她的同胞為何這樣對待他們時,她的回答是:「因為所有的外國人都有難聞的氣味。」 西方被認為是人類的天堂,但「天堂」並不屬於居住在「天堂」里的所有的人們。 種族主義是一種全球性現象。由於差距懸殊,西方自然而然成了世人矚目的焦點。這就是說,世界的其它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受「種族病」的感染。 巴西可謂世界人種的大熔爐。白人、黑人、黃人、印第安人和各式各樣的混血人雜居於此。但在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占巴西人口總數43%的黑人及具有黑人血統的混血人在政治、經濟、文教和社會生活等方面至今得不到公正的待遇。種族歧視的幽靈依然在巴西的國土上徘徊,成為社會的痼疾。在巴西聯邦及州、市地方政府中,黑人就任高級職位者鳳毛麟角。據1993年8月統計,在聯邦眾議院503名議員中,黑人議員不足10人;在高級外交官及武裝部隊高級軍官的行列中幾乎沒有黑人;在全國357名天主教會主教中,只有5名是黑人,在7000名神父中,黑人只佔200人。在教育方面,受過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巴西白人超過具有同等學歷的黑人的8倍。黑人文盲率高達42%。在就業及勞動者收入方面,黑人大多從事艱苦繁重的體力勞動。50%的黑人勞動者無固定工作。白人比從事同種工作的黑人的工資平均高出114%。種族隔離鏈 有情人終成眷屬?話只說對了一半。讀讀陸放翁的《釵頭鳳》,看看千古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生難成對惟有夢成雙。然而,有情人因為種族隔離難成眷屬的怕是不多。1991年南非總統德克勒克的兒子威廉和一位黑人血統的混血姑娘亞當斯宣布訂婚。在世界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承認種族隔離政策的國家中,總統的兒子和不同膚色的女子訂婚在南非上下引起轟動。可好景不長,1992年3月間,亞當斯小姐對記者說:「這樁婚事已經結束了」。輿論指稱,這對年輕人的關係告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德克勒克總統和夫人不同意他們的結合而不斷向他們施加壓力,終於迫使他們分手。 如果說在洛杉機白人居住區和「非白人」居住區之間,橫亘著一條確實存在但肉眼看不見的分界線,那麼在南非,這樣的分界線不僅確實存在,而且訴諸法律、明白無誤地承認種族隔離政策,其始作俑者當推馬蘭博士。在1948年的整個南非競選活動中,阿非里卡人的政黨(1951年後與國民黨合併)領導人馬蘭博士主張在國內實行「種族隔離」政策。正是在這個時候,「種族隔離」一詞才為國際上所通用。馬蘭競選獲勝就任總理(1948—1954),覺得自己為群眾潮流所擁戴,開始猛烈推行他的「種族隔離」綱領,迅速制訂一系列法律。如「關於警察鎮壓和政治統治的法律」,「旨在物質和文教方面進行種族隔離的法律」等。從1948年後有過三次大選(1953、1958、1961)換過三次內閣,在此期間甚至還改變了憲法,把一個王國改為共和國,但這種變化都未能使1948年確定的種族隔離政策有所改變。相反,每次大選產生的總理都不斷聲明他們絕對恪守種族隔離原則。因此,自1948年以來的種族隔離政策就象雪崩一樣愈益擴展。至此,南非所頒布的種族法律已達100多項,其中以《集團住區法》、《種族特定住區法》和《班圖自治法》等最為典型。這些法律規定,佔南非人口2/3的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種,必須從原居住地遷到佔南非總面積12%的貧瘠邊遠的「保留地」居住,不得在白人居住區佔有土地、房屋等財產,不得進入白人的居住區,不得與白人同時出入劇場、影院、餐廳等公共場所等。 附件一:南非有關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法律 附件二:南非消除種族隔離大事記 一提到種族隔離,我們很自然地想到好望角之端的那塊土地,而且一定認為它是南非所獨鍾,其實不然。南非的種族隔離只不過政策化、公開化罷了,有些雖無明目張胆的法律界定,但實際政治生活中仍不乏過去乃至現在依然奉行著種族隔離方針的國家。與南非不同,日本從沒有著力改善國內的種族隔離政策。日本人堅抱著獨尊民族想法,加上惟恐受外來血統玷污的憂慮,形成富有禮貌但毫無罪咎感的種族隔離政策。眼下日本擁有兩大批永久居留的少數民族,他們包括200~300萬名「部落民」和70~100萬韓裔人。「部落民」基於他們的祖先曾從事「不法」職業,因而成為被拒向外通婚,不能與社會同化並且遭受種族歧視,一個形同賤民的社團。韓裔人的處境怎樣呢?1952年日恢復獨立後,大戰期間曾享有的日本國籍隨即被取消,使他們象其他外國人一樣成為沒有公民權利的納稅人,沒法享受住房、兒童福利和其他援助,甚至在日出生的韓裔人也不能享有公民權。日本的種族隔離措施,是由官僚主義制度、輿論、法律和社會約束力形成的。但這並沒有遭到日本人的反對。種族衝突鏈 假如人類的字典中根本就不存在「種族」字眼,假如地球村的居民不存在「種族」的界限,世界將會怎樣?「種族」的存在到底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在人類生活中,種族主義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究竟是有益的力量,還是有害的力量? 1993年9月21日,30歲的黑人男子米爾頓·梅特卡夫在美國辛辛那提西北15公里處發現兩男一女因車故障滯留在路邊,便主動停車幫助,好心得到的回報是:遭到這三個白人的攻擊,黑人「雷鋒」被澆上汽油,點火燒死; 1990年12月,2名吉卜賽人在義大利博洛尼亞自己的露營地被殺害; 1991年4月,在德國德累斯頓,新納粹分子把一個莫三比克人從一輛行駛的車上推下摔死。5月間,他們侵入維滕貝格的一處公寓,迫使2名納米比亞人從四樓陽台跳下去,使他們重傷; 1991年8月,在倫敦東南部一個單調的高樓住宅區,一個名叫羅蘭德·亞當斯的黑人青少年,從一個鄰里俱樂部走出來,一幫白人衝上去用刀把他捅死。 這只是些偶發的、孤立的現象?不,這僅是世界種族衝突的一角一點。在世界各地區,由點到面的種族衝突,種族流血每天都在進行。 種族集團之間力圖獨立與征服的矛盾不斷引發武裝衝突。例如,歐洲南部和巴爾幹地區的種族集團——保加利亞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和土耳其人——謀求從多民族的奧斯曼帝國中獨立出來的努力耗費了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和20世紀的早期階段。種族事件觸發一戰,並且以戰勝國承認民族自決而告終。在兩次大戰的間隙,希特勒的德國以種族重新統一復興為由,實現了與奧地利的武力統一以及對捷的征服。二戰結束後,種族衝突仍攪得世界苦不堪言。繼印度從英國手中獲得獨立後,印度次大陸分割為巴、印;巴勒斯坦爭端使阿以爭鬥不休;殖民地國家為了民族解放而進行的歷史性鬥爭;加丹加省脫離剛果(現名扎伊爾)的努力;在希臘塞普勒斯人和土耳其塞普勒斯人這兩個強大的種族集團之間發生的塞普勒斯爭端;在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與異教徒之間,在加拿大的法語系和英語系人們之間,在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之間,以及在比利時的佛蘭德人和窩龍人之間一步步白熱化的爭端;西班牙國內的巴斯克分離主義運動;奈及利亞比夫拉人的衝突;孟加拉人同巴基斯坦的分裂;以及南非大量的種族和部族的動亂等。附:美國近三十年種族衝突簡史 現實的世界似乎稍事太平些,但隨著大國國際體系的終結,在關上兩強冷戰最後一道門的同時,打開了種族衝突的「潘多拉之匣」。 蘇聯帝國和俄羅斯聯邦的解體猶如一座突然復活的火山,從波羅的海國家到烏克蘭,從高加索到韃靼,種族衝突再次出現。從1986年12月阿拉木圖爆發大規模種族騷亂以來,蘇境內的族際糾紛和流血衝突一發而不可收。戈爾巴喬夫1990年曾提出警告蘇聯有實際面臨「黎巴嫩化」的危險,事實不幸言中。 種族衝突的「熱戰」打得最厲害的要算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圍繞納一卡自治州的歸屬問題而進行的「不宣而戰的戰爭」。從1988年2月起至1993年初,已有3000多人死亡。一向比較平靜的中亞地區,1990年連續發生大規模的種族衝突。如6月4日至12日在吉爾吉斯為分建私房用地而發生的吉爾吉斯族和烏茲別克族之間的武鬥,共有170多人死亡,近千人受傷。1989年6月在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地區發生了烏茲別克人與梅斯赫特土耳其族居民之間的衝突,造成人員傷亡,極端分子還提出「把烏茲別克還給烏茲別克人」「絞死土耳其、俄羅斯人」等口號。在哈薩克的新烏津市極端分子要求把所有高加索各族居民遷出該市,同高加索族人發生毆鬥,造成人員傷亡。1992年3月28日摩爾多瓦總統斯涅古爾宣布在全國實行緊急狀態,此前以講俄語居民為主體,謀求脫離摩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已於2月16日宣布在該地區實行緊急狀態,由此導致種族紛爭。 東歐:矛盾與衝突。柏林牆的倒塌給歐洲帶來了喜悅,同時也在歐洲東部留下了巨大的戰略窟窿,歐洲種族主義老魔鬼便毫無顧忌地爬出這個窟窿,把這塊近十億人口的土地折騰得死去活來。由種族矛盾發展到聯邦危機,捷克斯洛伐克在1993年新年的鐘聲中,捷克族與斯洛伐克族正式分家。在羅馬尼亞,羅西北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住著300萬匈族人,自1989年來羅匈兩族矛盾加劇,導致1990年3月發生流血衝突。此外還有同德意志人、烏克蘭人、保加利亞人的少數民族問題。多布羅加(其南部1940年歸屬保加利亞)是傳統的衝突地區。在保加利亞,除和羅馬尼亞的多布羅加問題外,還有100萬異己的土耳其人。阿爾巴尼亞同塞爾維亞的矛盾最為尖銳,緣由就是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200萬人中90%是阿爾巴尼亞人。在匈牙利,同鄰國的矛盾,如斯洛伐克人,烏克蘭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的關係也頗多齲齬,匈羅關係更是劍拔弩張。至於南斯拉夫,1991年6月起,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馬其頓族、斯洛維尼亞族以及波黑流血戰不斷,不得不一分為五。特別是波黑,克塞兩族及穆斯林之間屢戰屢和,屢和屢戰。國家圈 在朝鮮半島上,以北緯38度線劃分為臨時軍事分界線。這條分界線長213公里,寬4公里,這就是形成於50年代初期戰爭結束以後著名的「三八線」。這條神秘的「三八線」告訴了我們些什麼呢?一是國家的分裂。「三八線」一砍,朝鮮半島闢為兩半:南韓和北韓這樣兩個國際社會的主權國家;二是造成這種分裂局面是外界權勢作用的結果,是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人為地劃分勢力範圍的產物。 一砍就是40年。同為大韓民族互為怨仇的40年! 40年,就是為了這種對抗,不知白白耗費了多少民族的寶貴的軍備、錢財乃至生命!而且至今依然如故! 大韓民族的悲哀! 人類世界,實在太多這樣的悲哀!獨立鏈 荒唐可笑嗎?我的家鄉蓮塘村,中國浙江金華郊外一塊巴掌大、僅數百號人的地方,竟鬧起了獨立運動,搞什麼「蓮塘共和國」,村委會煞有介事地通過了一系列獨立建國綱領。 也是的,當今獨立自決風潮方興未艾,小國寡民竟成時髦。各幫各派,各種各族,或全民公決,或揭竿而起。紛紛另立山頭,畫地為牢,世界重又回到原始洪荒時代。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如我家鄉象上面虛構的那樣欲脫離中國而去,搞國中之國,許是「總有那麼一天」。看看蘇俄的情況,就明白這不是白日夢(一笑)。 90年代初的蘇聯大地,獨立風潮風起雲湧,波瀾壯闊。在短短的2~3年時間內,先後颳起三股勁風。一股來自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各共和國用「主權宣言」搞獨立王國。1990年3月11日加盟國之一的立陶宛,帶頭宣布脫離蘇獨立,同時改換了國名,廢除了蘇憲法在其領土上的效力。這一決定當即被蘇當局視為「非法的和無效的」。但立陶宛新當局仍執意「獨立進程」。爾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步其後塵。這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共和國在爭取脫離蘇這點上抱成一團,結成「命運共同體」,他們相互間簽訂政、經協定;制訂與蘇憲法和法律相悖的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改國名國旗國徽國歌,建立本共和國的海關、警察和民族軍隊。緊隨波羅地海三國的還有摩爾多瓦、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它們同樣聲明不參加制定和簽署新聯盟條約。特別是1990年6月12日俄聯邦議會率先通過「國家主權宣言」後,在短暫的半年時間內,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和亞塞拜然紛紛颳起主權風。面對這種勢不可擋的獨立風潮,蘇於1991年3月9日公布的新聯盟條約草案不得不明確寫上「各加盟共和國有權按規定程序自由退出聯盟」條款。在這般強勁的主權風和獨立風的侵蝕下,蘇聯名存實亡。另一股來自各自治共和國。它包括10多個自治共和國,「主權宣言」都要求升格,表示決不當「二等客體」。如俄聯邦的韃靼自治共和國宣布只在俄聯邦選總統的同一天選舉自己的總統。在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曾一度宣布既脫離亞塞拜然又脫離蘇聯。車臣一印古什在政變軍人杜達耶夫將軍的策反下,1991年11月2日宣布成立獨立的車臣共和國。喬治亞西部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近年來一直要求獨立。1992年7月阿議會宣布恢復1925年憲法,實即宣布獨立,儘管與喬治亞武力衝突,阿領導人堅決要求脫離喬治亞。1990年8月摩爾多瓦境內的約20萬加告茲人宣布成立獨立的加告茲共和國。9月住在摩爾多瓦東部講俄語的居民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並於1991年8月決定退出摩。第三股來自一些民族自治州。喬治亞境內的18萬人口的南奧塞梯自治州,1990年9月宣布脫離格,成立蘇維埃民主共和國。屬亞塞拜然一個自治州的納一卡這個僅18萬人口的地區,1991年9月2日宣布脫離阿,成立共和國。在俄聯邦,州、邊疆區和一些自治體單方面宣布升格為共和國的動向不斷擴大。1993年7月初,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議會宣布建立「烏拉爾共和國」,沃洛格達和車裡雅賓斯克兩州以及濱海邊疆區均已宣布成為共和國。此外,克拉斯諾爾斯克、伊爾庫茨克和加里予格勒等州,也正在研究宣布成為共和國,赤塔州計劃舉行關於升格為共和國的公民投票。它們的共同點都宣布本共和國法律「至高無上」,以盡量擴大自己許可權。用戈爾巴喬夫的話說,現在「主權風」已達到荒謬的地步,連一些市和區也都在爭主權,搞「分封的公國」。 蘇聯的分崩離析是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的一大熱點。 當今世界熱點之二:南斯拉夫的分離運動。南斯拉夫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宣布「獨立」並脫離南聯邦。南聯邦政府26日晨聲明,這個單方面的決定是「非法的和無效的」。繼斯、克分離之後,1991年9月上旬馬其頓也舉行公民投票,74%的人贊成「馬其頓作為獨立和主權國家」。藉助這一獨立風潮,波黑共和國總統、穆斯林民主行動黨主席伊澤特貝戈維奇不顧境內塞族人的強烈反對,堅持獨立主張,並於1992年4月6日後相繼獲得歐共體和美國的認可。與此同時,波黑境內的塞族人眼見大勢已去,便聯合1992年秋成立的5個塞族自治區合併為「塞爾維亞波黑共和國」,宣布脫離波黑獨立。在原南最大的塞爾維亞方面,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科索沃自治省也躍躍欲試,另立山頭,投入鄰國阿爾巴尼亞的懷抱。 熱點之三:在世界的其他地區,分離現象席捲亞非拉歐等幾乎世界各個角落。亞洲。頭號大國中國,整個國家曾一分為四:葡萄牙佔領下的澳門,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共產黨的大陸和國民黨盤踞的台灣。尤其是海峽兩岸數十年來一直各自為政,互為敵手。1992年5月雖然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廢除與大陸敵對的「戰亂時期」條款,但如「行政院長」赫柏村所說「兩岸仍處交戰狀態」。不僅如此,近年來台島內外「台獨」勢力甚囂塵上,「兩個中國」呼聲不絕於耳。在中國大陸,達賴集團與國際上分裂勢力相勾結,精心炮製「西藏問題」,謀求西藏的主權獨立。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斯里蘭卡的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以及印尼的東帝汶地區(已獨立),分離主義運動始終沒有停止過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努力。彈丸之地不丹,1988年起開始排斥與不丹族人對立的尼泊爾族居民,因為後者發起獨立運動。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布干維爾革命軍仍在進行已長達三年之久的獨立戰爭。中東的庫爾德人一直聯合在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境內的居民,謀求成立獨立的庫爾德國家。歐洲,受蘇解體和南分裂的影響,獨立風暴波及英國,出現了蘇格蘭以及威爾士要求獨立的呼聲,搞得梅傑政府心中犯痛,1992年2月22日梅傑發表談話,把蘇格蘭的獨立浪潮喻作老虎,「老虎如果不被關在籠子里,就會毀掉(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聯盟」。南斯拉夫危機也喚起了法國的科西嘉地區和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的獨立意識。對此法國總統密特朗曾不無憂慮地發問:「如果每一種族部分都想有一國地位,那麼明天歐洲將由多少國家組成?」非洲。1991年5月衣索比亞門格斯圖的馬克思主義政權被反叛力量傾覆,受游擊隊控制的埃北部厄利垂亞地區1991年宣布獨立。這件事轟動了整個非洲。1991年7月埃臨時政府承認國內各民族有實行獨立的權利,並允許厄獨立。觀察家指出,如果民族獨立的浪潮蔓延,有900個民族的非洲就會重新劃界。美洲。從加拿大講法語的魁北克省,不時傳出獨立的呼聲。權勢鏈據說,獅子往往以能傳至8公里遠的吼聲來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野雞每天在日出之前「咯咯」啼叫,以表示保護自己的「領地」。用不著大驚小怪。90年代初,在任一方的「父母官」們,紛紛壘牆築堰,設置關卡,實行地區封鎖。例如在湘鄂贛邊界的一些縣市,為了啟動和保護本地市場,競相採取封疆自保手段。表現在:商品銷售排擠刁難「外貨」,資源分配強調「肥水不流外人田」,資金流動只進不出,生產布局趨向「大而全」等。甚至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即受案法院在處理經濟糾紛中,偏離司法工作原則,不顧事實法律,不顧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推行地方保護主義。這些「父母官」們為什麼得以割據一方呢?原因就在於他們是這一方水土上有權有勢的「獅子」和「野雞」。與中國的地方保護主義一樣,國際政治舞台也不乏這樣的「野雞」。1945年4月斯大林曾對南斯拉夫領導人說:「這次戰爭(二戰)和以往戰爭不同,誰解放領土,誰就把自己的社會制度推行到他的軍隊所到之處,決不可能不是這樣。」的確如此。蘇聯把東南歐看成其勢力範圍,干涉它們的內政,佔有他們的領土,強制推行蘇聯模式,要按照蘇的需要執行外交政策等。蘇聯委派波蘭出身的蘇聯人羅科索夫斯基任波蘭的國防部長。對堅持走自己道路的南斯拉夫,蘇採取了從撤走專家、組織圍攻、直至「革出教門」的壓制措施。美英解放了被伊侵佔的科威特,圍繞戰爭結束後的權益問題的主導權之爭隨即展開。英美人士強調「行使武力與市場權益」的關係。在英國國內,認為「應由最積極地參加這次戰爭的國家來掌管戰後(科威特)振興事業的主導權」那些對恢復秩序做出了貢獻的國家理所當然應得到相應報答。有人主張不能把這一地區的經濟利益分給沒有積極參戰的日本。這就等於說,是我們英美佔領了這座山頭,這個山頭就該屬於我們。這同樣是斯大林邏輯的翻版。畫地為牢,分割勢力範圍的另一種形式是依仗自己的勢力,將國際政治、軍事、經濟集團化。(詳見《爭權奪利·拉幫結派》章)。1949年4月4日,美國聯合西北歐共12國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希臘、土耳其、西德和西班牙以後加入共16國)。北約組織從成立之日起,就受美國長期操縱和控制,實際上是顯示美國勢力的工具。與此相對應,蘇聯在東西歐之間切上一刀,將保、捷、匈、波、羅、東德和阿爾巴尼亞等東歐國家收在其保護傘下,於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華沙締結《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華約規定:「如在歐洲發生了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每一締約國應……以一切它認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裝部隊立即對遭受這種進攻的某一國或幾個國家給予援助」。另外1948年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簽訂的《美洲國家組織憲章》也如出一轍。通過這一紙協議,美洲劃入美國的地盤。1949年4月正式成立的「經互會」一直為蘇聯所壟斷,是其經濟上的勢力範圍。愛國鏈「先有國家後有小家」。對於普通的公民,「家」是其生身之地,立足之本,家是你的。那麼,「國」是誰的?也是屬於所有的普通臣民的嗎?當喬治亞全民公決執意獨立的時候,蘇聯是他們的嗎?當阿布哈茲人決意建國的時候,喬治亞是他們的嗎?當波黑的塞爾維亞族分離運動如火如荼的時候,波黑是他們的嗎?南斯拉夫是他們的嗎?再看德國的情況。光明日報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大洋彼岸—當代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現狀》(P17-18),在這本由「權威」學者著作的別字連篇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1989年10月18日克倫茨在國內外局勢的壓力下一錯再錯,於11月9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忙作出全面開放東西德邊界和柏林牆的決定。這固然為那些渴望家族團聚的公民提供了方便,但更為東西德反社會主義勢力的勾結,為西德吞併東德打開了大門。克倫茨的這一錯誤決定,使整個東德局勢急轉直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這裡,一邊是東西德「那些渴望家族團聚的公民」,一邊是統治者為政治鬥爭壘築的橫亘在柏林城當中的戒備森嚴的柏林牆,為防止「反社會主義勢力的勾結」而緊鎖的邊界;一方面既然開放柏林牆為民眾的骨肉團圓「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則又將它斥之為「錯誤的決定」。這說明了什麼?東德是誰的在此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民意難違,違則亡。「不可收拾」的不是東德的子民,而是民心向背的那個東德專制政權。國家並不屬於所有的臣民,國家往往容易為統治者所篡奪!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社會的全部歷史,就是一部強者爭雄、王權爭霸的歷史,一部血淋淋的人斗人、人殺人、人吃人的歷史,人類常常為動物界的弱肉強食、小魚大吞蹉嘆唏噓,並諷之為「獸性」。殊不知,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宇宙間最野蠻、最絕情的莫過於人類,尤其是那些自詡為「天下父母」的統治者!縱觀歷史,從中國古代的諸侯爭戰到本世紀的二次大戰;橫看現實,從黨派紛爭到弒君篡位,無不為了奪權奪天下。他們一旦取得政權,就拉幫結派,排斥異己,任用親信,搞家天下;就父萌子蔭,夫貴妻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封鎖輿論,壓制民主、自我粉飾、自我標榜;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等級森嚴;就畫地為牢、偏安一隅或侵略擴張、連年征戰。「可是,當你們一旦取得了人民本不應付託給你們的政權,你們就厚顏無恥地告訴人民說,這個政權是你們的私有財產,它永遠屬於你們和你們的子子孫孫的,你們並且用嚴刑峻法禁止人民不論在任何時候商議罷免你們的事,甚至還借口你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許人民過問你們如何行駛政權!」(《皮佑文集》P18)而臣民呢?被驅使到戰場上充當炮灰的總是他們!死於饑寒交迫、悲觀絕望之中的總是他們!在地球上每一角落裡當牛做馬的總是他們!在這裡,國家是統治者的,不是那些手無寸鐵的臣民的。統治者佔有國家就如強盜佔有山頭,他們實質上是一夥更大範圍、更大意義上的竊國篡位的「合法」的強盜!他們的哲學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佔山為王!義大利政治家莫斯卡這樣說過:「在所有一切社會裡——從很不發達剛在文明肇始時期的社會,直到發達最強有力的社會,只有兩個階級的人——一個是統治階級,另一個是被統治階級。第一個階級人數總是較少,完成一切政治職能,壟斷權力並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而第二個階級人數眾多,受第一個階級的指揮和控制,他們為統治者提供生活資料,提供為了維持國家所必須的工具。」(埃塔諾·莫斯卡《統治階級》,紐約麥格芬—希爾公司1939年版P50,轉引自《當代世界政治理論》P78)《共產黨宣言》的作者也曾提出:「至今有過的一切社會,都是建立在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的對抗上面的。」順民者昌,逆民者亡.普通民眾是容易滿足的,當統治階級順乎民心、在享受權力帶來好處的同時幸分得老百姓一杯羹,民眾表現出熱情,矛盾得以緩解,社會得以發展,國家得以強盛。反之,當統治階級或草菅人命、橫徵暴斂;或驕奢淫逸、不理國事;或只顧爭權奪利,不顧民怨鼎沸,被統治階級就衝破控制,揭竿而起,推翻統治階級的政權。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是一切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據報道,九十年代初,無極縣陳村農民邱滿囤配製「邱氏鼠藥」享譽國內外,27個國家來信求購其技術、配方,美商人提出用270萬美金聘其到美。香港商人託人到邱處說合,花30萬元請他到港辦鼠藥廠。邱毫不所動,堅定地說,「中國鼠害嚴重。我是中國人,要為中國人民服務。」明白人啞然失笑!鼠無國度,鼠害無國度.據粗略框算,全世界有60億隻耗子,吃掉世界糧食產量的5~10%,還能傳染20多種疾病。鼠害如同大氣污染,臭氧層變薄、生態滅絕一樣,都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課題。邱氏此舉體現了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在西方國家,這樣的民族主義常被統治者用來對其臣民進行政治動員的工具。埃里奇·弗里姆曾將它描繪為近代人的宗教,近代人的「血族相奸」,近代人的「神經不健全」。(《神志清醒的社會》P58,轉引自《當代世界政治理論》P423)還有人把民族主義描述為一種空洞無物的意識形態,(政治學家吉爾·德拉努瓦《1992年的思考》,1992年5月劉桂蘭譯)這種意識形態非常富有彈性,能為極其矛盾的客觀目標服務。既可以用於肢解國家,又可以用於建立國家。既可以用於建立一種普救說,又可以用於激發地方主義。政治統治者利用它,作為他們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政治動員手段,並且幾乎無往而不勝。在進行這種動員時,每個國家的統治者都咒罵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而認為自己的特殊的民族主義牌號是可貴的和高尚的,即具有強烈的排外性。伯恩斯指出,「通達人情的哲學家必須有理由回憶這一可悲的事實,即在整個所謂文明世界裡,人們都認為自己是某一特定國家的公民而幾乎從沒有想到自己是人類的成員。對於千百萬人來說,愛國主義已經變成狂熱地依附自己的國家的同義語,並且通常都同仇恨和猜疑外部世界的情緒結合在一起。」([美]愛·麥·伯恩斯《當代世界政治理論》P423)在我文明古國,自「愛國」一詞誕生以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將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攪在一起,以致一提起愛國主義就似乎有著一種固定的模式。即弘揚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遺產。我們從小就熟知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人類的驕傲;專制的象徵長城是世界奇蹟;祖沖之是歷史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的數學家;僧一行是世界上最早測量子午線的天文學家。一直到中國從十年「文革」的噩夢中醒來,真正看到了那個日新月異的外部世界為止,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人家都在水深火熱之中。愛國主義成為一種工具,進步政府執政闡釋愛國主義的內涵。反動政府奪權又推行他們劃定的愛國主義主張。對前者愛國主義無可非議,且應積極倡導,因為它代表了國家的利益,人類的利益;但在後者,統治者叫嚷愛國主義無非是要臣民愛他們的政權。然而,政權並不完全代表國家,它僅是國家的要素之一。地球是一個廣義的村落。「它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民而不是政府或國家」。(《當代世界政治理論》P453)政府或國家只是人類強者捏造出來的產物,是舊封建制度的遺產。「把愛國主義作為一種宗教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它缺乏普遍性,它所注重的利益只不過是自己民族的利益。而不是一切人類的利益。」人文主義者羅素進一步闡釋說,「一個充滿了愛國者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鬥爭的世界。一個民族信仰它的愛國主義越深,越會變得發狂似的漠視其他民族所遭受的損害。人一旦學得了把自己的利益服從一個更大的整體的利益,就沒有堅強的理由可以終止人類的綿延。因為民族驕傲的摻入,所以實際上很容易使人們對於犧牲的衝動只限於自己的國境為止;就是這個摻入毒害了愛國主義,使它作為一種宗教比其他以拯救整個人類為目標的信仰,顯得低級了。」(《社會改造原理》P31)羅素的論述是精闢的,羅素的理想也是許多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從18世紀哲學家康德的世界公民到19世紀詩人歌德的「人類高於一切國家」,再到20世紀的宇宙公民,都表達了一個共同信念:一個人不僅是某一國家的公民,而且是整個世界的公民!愛國,同時愛世界!這種建築在人類觀、世界觀的愛國主義正是我中華民族的襟懷。「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車,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第80章)老夫子的這一希望把歷史車輪拉回到原始公社時代的空想,被人們批判為開歷史倒車。但是現實是無情的。冷戰結束,馬克思的世界大同陷入了低潮。昔日的黎巴嫩,昨天的阿富汗和九十年代的波黑,歷史被拉回到部族與宗教戰爭時代,世界重回「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境地。老夫子的空想在2000年後的整個人類的星球上得以兌現。夫子,你可以瞑目了。你能瞑目嗎?
推薦閱讀:

波爾布特的柬共【紅色高棉】三年多的獨裁恐怖統制下柬埔寨死了幾百萬人
【當代|第21期】俄羅斯黑海區域綜合戰略利益考察(簡報)
朴槿惠遭彈劾後 韓國政局新一輪遊戲開始
為什麼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會主動放手哈薩克等中亞五國獨立?
【時代札記】難民

TAG:政治 | 國際政治 | 愛國 | 博客 | 國際 | 批判 | 方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