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標點符號和斷句識文的趣聞

關於標點符號和斷句識文的趣聞

默認分類 2010-03-31 19:04:28 閱讀114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標點符號在文章中能起到傳遞情感、確切表達意思以及讀者能夠充分理解語言的作用。如果忽視標點符號的運用,或者用法失當,極易引起誤會。輕則鬧出笑話留下話柄,重則惹上官司甚至性命不保。因此不可小視標點符號的作用。今有空閑時間,搜集整理二三十條標點趣聞,詼諧幽默,以饗讀者。希望來到我博客的客人能有所收穫。

一、只有標點符號的書信

1、著名作家雨果完成了《悲慘世界》的手稿後,將其寄給了出版社,好久不聞訊息,於是,他給出版社寫了一封信,內容只有一個標點符號「?」。出版社很快回了信,內容也只有一個標點符號「!」。不久,《悲慘世界》出版,轟動了整個歐洲文壇,而這「標點書信」的軼事也就流傳至今,膾炙人口了。

雨果和出版社之間的「標點書信」妙就妙在別出心裁,巧用問號和感嘆號的修辭功能來傳遞信息,「盡在不言中」,極其含蓄,耐人尋味。

2、形象生動的標點傳記

美國心理學家巴爾肯曾在一青年人的聚會上,叫與會者每人寫一篇簡短的自傳。有個年輕人滿臉沮喪地交給他一份自傳,上面只有三個標點:(———)(!)(。)。年輕人凄然地解釋,一陣橫衝直撞,落個傷心自嘆,到頭來只有完蛋。巴爾肯聽了,不以為然,立即在這個自傳上加了三個標點:(、)(……)(?)。他熱情地鼓勵這個自暴自棄的青年:青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

二、富翁與教書先生

版本1、曾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富翁生性吝嗇,聘請教書先生時,講明膳食供給很微薄。當時,這位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說無憑,寫了一張沒有加標點符號的合約:「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據自己主觀願望。理解為「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簽字。那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大喊大叫:「怎麼儘是素菜,沒有葷菜?我們不是約定了『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這個富翁哭笑不得。

版本2、有教書先生應聘家庭教師。老先生同主人家簽約如下:「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頓頓浠飯絕不可少不得薪金約」。先生學識淵博,教授有方;學童乖巧,勤奮好學。學童長進顯著,可就是供先生的伙食無「長進」。除了到任第一天外,接連幾天,先生的飯桌上是頓頓青菜羅卜浠飯。

先生不高興了。一天,他終於委婉地在主人面前提起待遇問題:按約,待遇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頓頓浠飯絕不可/少不得薪金/約」。你頓頓青菜羅卜浠飯打發我,不合適吧!

主人家回答:我沒有違約呀!你不是同我簽過「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頓頓浠飯絕不可少/不得薪金」之約嗎!

版本3、古時候,有個秀才要招收學生,他對窮子弟不收費,對富家子弟卻要很多報酬.他出了一則告示,這樣寫道:「無米面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窮家子弟來,他是一種讀法:富家子弟來,他又是一種讀法.請用不同的標點方法,指出他的這兩種讀法.

對窮人:無米面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

對富人:無米,面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

版本4、古有一聰明的窮秀才,擬入一大財主家教小孩讀書。該人家極吝嗇刻薄,遠近聞名,教師伙食極差又兼職許多雜役。故此前數名教師均被迫中途請辭,白白教了數月或半年拿不到工錢。應聘當日,老財主照例拿出一份合同文書讓秀才及中人簽約畫押,該合約寫到:教書一年十兩每日三餐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粗茶淡飯少不得干雜活工錢如故秀才看畢,隨手幾點,笑而畫押。

自開始教書,該秀才拒絕任何雜活,每日吵鬧要求雞鴨魚肉,索要每日工錢。

財主無奈將其告上衙門。縣官升堂問案,秀才拿出合同文書呈上。

只見文書上隻字未改,僅字旁有幾個標點,合約變成:

教書一年,十兩每日。三餐: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粗茶淡飯少,不得干雜活。工錢如故。白紙黑字,財主敗訴。秀才識文斷句,整了地主老財,此為俗例。兩例趣聞可見標點符號的重要。

三、奧多爾·馮達諾與標點符號

版本1、十九世紀德國有個著名奧多爾·馮達諾在柏林當編輯時,曾收到一個青年的作家寄來的幾首拙劣的詩,並附一信:「 對標點向來是不在乎的,請您用時自己填吧。」馮達諾很快給那個青年退了稿,並附信說:「我對詩向來是不在乎的,下次請您只寄些標點來,詩由我自己來填好了。

」 版本2、比如:德國詩人海涅辦了個詩刊。有一回,他收到了份詩稿。作者寫道:「編輯先生:我這個人不大拘於小節。只寫了詩,標點請您給我補上。」海涅馬上給他回了信:「親愛的先生:以後你要寫詩的時候,只需寄些標點來就行了,詩我們會寫。

隱藏其他相似回答 (1) 四、書法家與標點符號

版本1、清朝末年,掌握朝政大權的慈禧太后讓一位書法家提扇。那位書法家寫了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的詩《出塞(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但那書法家一時疏忽,題詩時漏掉了一個「間」字。慈禧看後勃然大怒,認為是故意欺她沒有學識,要判那個書法家死罪。那個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說:「我這是用了王之渙詩意填的詞。」他便斷句吟誦: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聽後,無言答對,只好賜給書法家銀子來壓驚。 2.〈迎春條幅〉

版本2、明朝永樂年間,有人給永樂皇帝進貢了一把精美扇子,上面畫有一幅畫:天上白雲朵朵,地下一條大河,群峰陡峭,高聳入雲,一座城池顯得孤零零的,有個人在河岸楊柳樹旁邊吹著羌笛,神態專註。看了這幅畫,使人售貨置身其中,聽到了幽幽怨怨的笛聲,十分凄涼難耐。永樂皇帝挺喜歡這幅畫,派人請來了當朝名士、大才子解縉學士,命解縉依畫意題詩。

解縉接過扇子一看,原來扇子上的畫是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的意境。於是他不假思索,大筆一揮,當場在扇子上題寫了這首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可是,解縉一時疏忽,書寫時把「黃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給漏掉了。

永樂皇帝身邊有個大臣叫高煦,他發現了解縉這一失誤,馬上啟奏解縉犯了「欺君」之罪。永樂皇帝接過扇子一看,果然少了一個「間」字,大怒,也認為解縉是故意欺騙他沒有學識,要把解縉治以死罪。

解縉萬萬沒有想到寫丟一個字,竟招來殺身之禍。多虧當時寫文章都不用標點符號,靠讀者自己斷句。解縉急中生智,計上心來,對著高煦哈哈大笑起來。

永樂皇帝生氣地問:「你死到臨頭,還笑什麼?」解縉答道:「皇上息怒,我笑有的大臣無知,只會向聖上進讒言。我寫的根本不是王之渙的詩,我只是根據王之渙的詩,另外填寫了一首詞。詩和詞是有區別的,有那個『間』是一首七絕詩,沒有那個『間』才真正是一首詞呢。」解縉說到這裡,當場斷句吟首:

「黃河遠上,

白雲一片,

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風,

不度玉門關

五、留不留?

明朝有個才子叫徐文長,有次外出訪友,正是黃梅季節,碰上淫雨連綿,他只好住在朋友家裡。幾天過去了,朋友看徐文長毫無回家之意,想逐客又難以開口,於是就在客廳寫了一張字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朋友心裡想:你這個徐文長看了字條還好意思賴著不走嗎?不一會兒,徐文長信步來到客廳,抬頭看見了字條,心中默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朋友的用意,對這種使自己難堪的作法非常生氣。他見未有斷句,於是提筆加上斜線,「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成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字未變,意思卻完全相反,那朋友看到反而臉紅了。

六、輸贏

從前有個窮人名王勇,聰明勇敢。專門和地主老財作對。某財主為報復他,雇他做長工。一日,財主與夫人下棋。讓王勇猜輸贏,猜對了賞元寶一個,猜錯了20皮鞭伺候。王勇隨即寫了四個字「你贏她輸」。第一盤財主故意輸給老婆,正想打他,王勇將標點添上「你贏她?輸!」。財主無話可說。第二盤,財主贏了。王勇又將標點改成「你贏,她輸。」財主非但沒有能打王勇,反而還賠了元寶。

七、.〈祝枝山寫春聯〉

有個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的地主請祝枝山為他寫兩幅對聯,為人正直的祝枝山很想為百姓出口氣,便提筆寫來: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地主看後暴跳如雷,跑到縣裡告狀,說祝枝山辱罵他。祝枝山胸有成竹地對縣官說:「我寫的是吉利話,何曾罵人呢?」隨後,他把兩副對聯高聲地念了一遍,地主聽了無言對答,只好給祝枝山賠禮。原來,地主是這樣念的: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可是,祝枝山是這樣念的: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連少,有餘財。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

八、檢查作業

某人規定其子每天要記日記,晚上他要檢查兒子的日記。一日,他查完日記後,對兒子的母親大發雷霆。妻莫名其妙,丈夫曰:「有據可查!"他把兒子的日記攤在桌前,其上歪歪扭扭地寫著:「今日王叔叔來我家玩,我做完作業後,叔叔誇我做得好,叔叔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妻大怒,斥問小兒。小兒哭叫:"是我把標點點錯了,……應該是叔叔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

九、打工

有一個外地打工的兒子給他的父母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句中除了「。」以外沒有其他標點。母親拿起信讀道: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母親急得嚎啕大哭。父親拿起信讀道: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父親高興地跳了起來。當母親再讀給父親聽時父親也糊塗了,就因為句中沒加標點,所以弄得別人哭笑不得。

十、小便

有一個集鎮沒有公共廁所,人們便常常在街道的一個小巷子里大小便,兩側居民深惡之,於是請一名文士寫了一個條幅貼上,其條幅為「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結果無效。有一天抓住了一個正在小便的男士,便質問他,我們已經寫出公告「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你為什麼不聽勸阻執意在此大小便呢?男士說,上面明明白白寫著「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我正尿急呀!」

十一、打官司

版本1、從前,有一戶人家過年時請人寫了一條幅,原意是: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但寫字的人把字句都連著寫出,忽略斷句,語句之間既沒有標點,也沒有間隔。 初一,拜年的人一見條幅,忙問道:「你家遇到甚麼倒霉事啦?」主人怏怏不樂地說:「幹嘛一進門就說不吉利的話!」來人指著門上的條幅說:「你這兒不是寫著嗎?『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版本2、從前有一位秀才,寫了一則新年賀辭送與一位農夫,貼在門板上。賀辭為「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豬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釀酒缸缸好做醋罈壇酸」。第二天,別人念道「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豬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農夫一聽,急忙找秀才理論,秀才笑笑說,你會錯意了,應該這樣念「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豬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釀酒缸缸好,做醋罈壇酸。」農夫聽了,方才轉怒為喜,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版本3、夥計氣壞飯店老闆

  有一位飯店老闆,為招攬生意,於店門外掛了一副對聯﹕

  「釀酒缸缸好做醋罈壇酸養豬大如山老鼠只只亡」原意是指店內的酒質量好,醋很酸,所養的豬肥大如山,店內清潔,沒有老鼠,即「釀酒缸缸好,做醋罈壇酸,養豬大如山,老鼠只只亡」。然而,一位經常被他虐待的夥計,悄悄將對聯加工,變成﹕「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養豬大如山老鼠,只只亡」老闆看到氣得發抖,說不出話來。

十二、教師要求學生斷句。

有一天,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要學生上去斷句。這句話是「女人沒有她男人什麼也不是」,男生斷為「女人,沒有她男人,什麼也不是。」女生斷為「女人,沒有她,男人什麼也不是。」

第二天,老師在黑板上又寫了一句話,「女人沒有了男人將會一無所有」,結果男生斷為「女人,沒有了男人,將會一無所有。」女生則斷為 「女人沒有了,男人將會一無所有」。

第三天,老師在黑板上又寫了一句話,「如果世界上女人沒有了男人就不活了」,結果男生斷為「如果世界上女人沒有了男人,就不活了。」女生則斷為 「如果世界上女人沒有了,男人就不活了。」

十三、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在淪陷區搞「強化治安」,在大街的牆上寫了一條標語:「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標語的本意是: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企圖餓死八路軍,但寫標語的人沒加標點。第二天一早,這條標語加了一個逗號,變成了:有糧食不賣,給八路軍吃!給敵人的陰謀以沉重的打擊

十四、于謙斷案 標點遺囑

版本1.有一個姓張的富翁,到70歲才得一子,取名一非,平時只叫「張一」。富翁病重時,兒子才兩歲,想把家產留給兒子,又怕女兒、女婿謀財害命,於是寫了這樣的遺書:張一非我子也家產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女婿看了,大喜,就把家產據為己有,為什麼?他是這樣標點的:張一,非我子也,家產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張一長大後,也看到了這份遺囑,他就狀告姐夫。于謙審案時,反覆閱讀這份遺囑,決定把富翁的家產斷給張一。姐夫不服,于謙一拍驚堂木:「這不明明白白地寫著嘛:張一非,我子也,家產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執。」姐夫無話可說了。

版本2、曾有鄉間傳聞,一富翁愛義子不愛女婿,臨終寫下兩張遺囑讓二人各執一紙,文字相同,只是給女婿的一張沒有標點,「吾產盡與吾子婿外人不得爭奪」。及富翁死後,義子、女婿二人爭財產打官司,義子出示他的遺囑為,「吾產盡與吾子,婿、外人不得爭奪。」因義子手中的遺囑有標點無歧義當然以此為準。

 版本3、有位老人臨終前立下遺囑,內容是﹕「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財產完全付給女婿外人不干涉」。老人的兒子和女婿,都認為自己是繼承人,兩人最終對簿公堂。主審官命他們提出理由,女婿便搶先念道﹕「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財產,完全付給女婿,外人不得干涉。」接著,兒子說﹕「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財產,完全付給,女婿外人,不得干涉。」主審官一聽,感到為難,無從斷案。

十五、媒婆善辯

版本1、某生適婚配之年,其父母托媒婆說媒。有待字型大小某,年過二八,尚未出閣。其父母急於嫁女。媒婆討過生庚八字,送到男家。申言:「人才十分醜陋並無一雙好腳」。那還是婦女要裹腳的時代。以腳似「三寸金蓮」為美。在人前,大腳婦女往往靠近板凳坐立,盡量以板凳腳遮大腳之「丑」。民間謂之曰「靠板凳」是也。某生之父乃熟讀詩書之儒者。聽過媒說之言,沉思良久,搖頭晃腦地吟頌道:「人才十分/醜陋並無/一雙好腳」。連聲說好。隨即訂下這門婚事。大喜之日。新娘落轎,現出一雙大腳!新郎家不高興了;洞房花燭夜,揭下新娘的蓋頭,新郎呆了:一個麻面新娘!新郎家以媒婆欺騙為由,拉媒婆到茶館說理。媒婆理直氣壯地對調解人說:我向他家說得明明白白:那姑娘「人才十分醜陋/並無一雙好腳」。他家自己要訂下這門子親事,我有啥辦法呢!

版本2、以前,有一位闊少爺,常希望找個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來的提親信,並描述那女子的樣貌﹕「此人漆黑頭髮無有麻子金蓮不大小身段可以」。闊少爺認為自己將會娶到一位「此人漆黑頭髮,無有麻子,金蓮不大,小身段,可以。」的美人,非常高興。拜堂之日,闊少爺發現其妻屬醜女,便找媒人算帳。媒人說﹕「我沒有說謊,一早就告訴你,這女子 「此人漆黑,頭髮無,有麻子,金蓮不大小,身段可以。」是你自己斷錯句,怎可怪我呢?」

十六、巧該唐詩《清明》

版本1、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律詩《清明》,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人把標點一改,變成了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還有人就《清明》一詩,不增減一字,只加標點,變成了電影的一個鏡頭,時間、地點、場景、對話皆有: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版本2、清明將至,一日,乾隆忽想起那首著名的詠清明的詩,遂吟頌: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問紀曉嵐,都說你是天下第一才子,此詩你看如何?

紀曉嵐略一沉思,立刻答道:臣可將此詩讀成一詞,意境不減。遂吟:

清明時節雨,

紛紛路上行人,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

有牧童遙指:

杏花村。

紀曉嵐才思敏捷,斷詩為詞,盡顯才華,此為雅例。

版本3、杜牧唐詩《寒食》,是有名的佳作,原文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只要改動詩中的標點符號,就變成一首小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使其意思變為向酒家掌柜打聽哪兒有牧童。,

  十七、沙皇亞歷山大

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妻子瑪利亞·菲奧多雷娜偶然看到一份文件,是她丈夫簽署的命令,是批准將一囚徒流放到西伯利亞,在當時情況下,去了必死無疑。其批語是:「釋放不得,押送西伯利亞。」瑪利亞將逗號改動了一下,批語變為:「釋放,不得押送西伯利亞。」一個逗號的變換位置救了一條人命。

十八、魯迅

20世紀30年代,上海有家書局,以稿子按實際字數算稿費,標點符號不肯計算在內。於是,魯迅先生有一次給這個書局寄去的稿子,既沒劃分段落,更無一個標點,書局無可奈何只得寫信給魯迅:「請先生分一分章節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標點符號。」魯迅回信說:「既要作者分段加標點,可見標點和空格還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標點和空格也算字數。」書局只好認輸。

十九、手錶

上世紀80年代,四川從廣州進口一批手錶,計劃在春節前供應市場,貨到之日銷售旺季已過,於是四川方面要求退貨。廣州回電報「手錶不要退回」六字,四川收電後立即退貨,後雙方對簿法庭。廣州的本意是「手錶,不要退回」,而四川理解為「手錶不要,退回」。最後廣州一方因為沒使用標點者輸了官司。

二十、《論語》

在重大學術問題上也存在這樣的事例。《論語》中有句很有名的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只能役使他們,不能讓他們有知識。但清代的康有為卻主張這樣標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標點意思就變了:「如果民眾適合(役使),就任其去行動;如果不適合(役使),那就要教育他們。」前者是愚民政策,後者是主張智民教民,相差何啻(chi,只,僅)萬里。

二十一、算命

算命先生為問壽者批曰:「父在子先亡。」古代文章不使用標點,這句話既可理解為「父親在兒子前邊死了」,又可理解為「父親仍在,兒子先死了」,不管父子二人誰先死,算命先生都可說自己算得准。我們反對算命,但又不能不佩服算命先生解決矛盾方式的巧妙。


推薦閱讀:

英文標點符號(中英對照)用法大全
標點符號用法教案
標點符號的運用
標點符號用法及常見差錯辨析
標點符號正確使用方法大全

TAG:標點符號 | 趣聞 | 符號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