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虐待,和孩子進行平等和諧積極有效的溝通
07-20
最近網上的某些熱點話題看了感覺不是很舒服。這些年頻出的幼兒園體罰、虐待兒童事件,可以說是觸目驚心、令人髮指的。在震驚與憤怒之餘,大家也難免會產生很多相關聯想。 據中國少兒文藝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髮布的數據,2016年媒體公開報道的14歲以下兒童性侵案件為433起,專家估計,上游大量沒被披露的事件,實際數字要高出5倍以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北大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74.8%的中國兒童(16歲前)遭受過不同形式的虐待。更可怕的是,據有關方面調查,對兒童進行性犯罪的嫌疑人中,90%是兒童認識的人。 心理學專家指出,孩子在7歲以前形成基本人格,孩子的幼年所有經歷,都會極大地影響他們一生。這期間如果被虐待,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安全感,甚至造成他們懦弱,討好,也可能會變得暴戾。更嚴重的,可能會人格分裂、自閉、抑鬱,甚至自殺…… 毫不誇張地說,被虐待甚至摧殘對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作為家長,必須理性分析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來防止此類案件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 對於普通家長來說,很難察覺到自己孩子正在家庭之外遭受虐待。因為很多孩子對此感到焦慮或恐懼,不願說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他們的身上往往不會產生傳統虐待行為中的「明顯」標誌。 為了及早發現孩子被虐待,及時採取措施,避免更大的傷害,和孩子進行平等和諧積極有效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有效保護孩子,父母要學會善於與孩子溝通,善於發現孩子在想什麼,在幹什麼。當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不要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是應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為是否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為什麼? 父母應積極地、有耐性地聽完孩子所要訴說的經歷,而不應該在孩子開一開口時,就憑著自己的經驗、了解來下定論。當孩子受了委屈而哭泣的時候,不要訓斥孩子,而應該對她說:「先不要哭,告訴媽媽是怎麼回事?」 孩子的話,不管多麼幼稚,家長都要耐心傾聽。傾聽之後,分析孩子的願望、要求,判斷可能存在的需要家長協助或解決的問題。當孩子表現出不安情緒,希望向你訴說時,不管多麼忙,都一定要抽出事件,而不是置之不理。最好立刻放下手頭的活,坐下來認真地聽他(她)訴說。發現孩子眼中充滿驚恐和疑慮,出現莫名的衝動、神色慌張時,一定要耐心誘導。 孩子自我表達的能力需要隨著成長而提升,學會引導孩子進行表達,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引導孩子去表達他在幼兒園裡和老師都做了什麼的時候,最好的問法是:「寶貝,今天在幼兒園,老師跟你玩了什麼遊戲啊?」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更好地去表達他跟老師在一起共同做的事情,如果他遭遇過什麼不堪,他會因為老師引導過這是一個遊戲,所以會盡量用語言和動作模仿和表達出來。 每個孩子都應該享有安全健康溫馨快樂的成長環境,遠離不必要的傷害,這需要全社會尤其是父母的共同努力。而父母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從柏拉圖到馬克思(五)——為什麼說有利於弱勢群體的「不平等」才是公正?
※平等是什麼?——反思建國以來的一些問題根源
※婦女節哦不對女生節也不對那就女性節快樂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 第四卷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