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原來這麼八卦:古代老百姓在小年這天幹什麼?(圖)

馬上就是小年了,今天就聊一下小年的話題。民間傳說中,小年就是灶王爺上天彙報老百姓一年工作的日子,也就是俗稱的辭灶。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一個信奉多神的國家。在我國古代人們信奉的眾多神靈中,灶神在民間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說的是每年的臘月二十四祭祀灶神。既然人們這麼信奉灶神,那在祭祀灶神的這一天大家都會忙些什麼呢?

灶神,也叫灶王、灶君、灶王爺、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是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起來的一種神祗崇拜。在晉朝以後就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然,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有關灶神的傳說也有很多,居民間傳誦,灶神的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灶神的起源是比較早的,早商朝時期民間就開始供奉灶神。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之所以灶神會受到人們的敬重,除了他可以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方便外,他還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員。所以受到人們特別的禮遇,讓老百姓對其頂禮膜拜。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是二十四,人們都會為灶王爺擺放好供品,供其享用。明代的百姓會在這一天擺上炒豆、糖餅、棗栗等食物祭祀灶神。優勢還會購買印製好圖案的灶馬或是灶神橋,方便讓灶君上天彙報人間每家每戶的生活情況。在祭祀的時候,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得高興,忘乎所以了。而麥芽糖是又甜又粘的,一來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可見老百姓已經把民間的這些人生經驗用在了對待神靈的身上了。宋代范成大在《祭灶詩》中寫道:「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豬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從中可以得知,祭祀神靈的過程似乎也是一個賄賂神靈的過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一天,朱元璋的母親正在做飯,突然有一隻喜鵲闖進來,叫道:「朱家天下萬萬年!朱家天下萬萬年!」朱母生氣道:「什麼萬萬年,不要開我們的玩笑。我看哪,有個276年就不錯了。」朱母一邊說,一邊生氣地用勺子敲打灶台,趕走喜鵲。這時,被朱母敲得鼻青臉腫的灶神現身了。他無奈地對朱母說:「老天爺讓你們朱家天下萬萬年就是萬萬年了,你幹嗎還生氣呀?現在好了,你說276年就只有276年咯。」 後來,明朝果然只存在了276年。雖然這只是一個供人玩笑的故事,但從中可以體現出灶王神與人們的生活是非常貼近的,並且時刻保佑著每家每戶的生活。

古時候祭祀灶神是不分身份的貴賤、高低的,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灶神是畢恭畢敬的。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都會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此來迎新年福禧。祭灶這天,坤寧宮還要設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燎爐、拜褥。和民間一樣,在灶君臨升天彙報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亂說話。祭灶時,皇帝要到坤寧宮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禮。禮畢,宮殿監再奏請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禮。人們從早期向神靈企求降福,到後來的躲災避禍,從中都清晰地反映出古代人對自己命運的不知所措,想要藉助神靈的力量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這種祭祀灶神的行為越來越少了,慢慢地遠離了我們的生活。
推薦閱讀:

【「握手」解析】中國古代是不吉利動作 與喪葬有關
陶東風: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中的異鄉與異客
如何評判古代美女?讓古詩詞來告訴你
詩人李清照的作品皆是多愁善感,那麼她的個人感情生活是怎樣的?
古代彈劾貪官污吏為何稱簠簋不飾

TAG:歷史 | 古代 | 老百姓 | 百姓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