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滋補品中的一抹清涼——花旗參

  今天的日記中我這樣寫道:就像鍾情於古玩字畫的朋友那樣,必有幾件珍品愛不釋手,身為中醫人,在浩瀚的本草中,也總有幾味如數家珍。比如,大學的時候印象極深的是一位青年教師,他獨愛黃芪,因為補而不膩,甚至在他女兒出生前就取好了名字,叫做「潤芪」,寓意清潤又滋補。從老師對黃芪的厚愛中,剛上大學的我隱約看到了中醫藥寶庫中的「人才濟濟、熠熠生輝」。那時初學中草藥,最容易記住的都是那些極特別的種類,比如補氣葯中的清涼之品西洋參(花旗參)、所有花葉類中鮮有沉降作用旋復花、薄荷竟然能疏肝解郁。

  時光的沉澱給了我們記憶跳躍的資本,停筆的瞬間,思緒又拉回了現實,最近很多朋友會問起你們中醫是怎樣理解花旗參的,自己吃點好不好等等。說明大家越來越關注養生,追求健康,尋求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從這點上看,與中醫的精髓思想辨證論治不謀而合。

  立秋剛過,早晚微微感覺涼爽,可秋老虎還在,大家關注的花旗參是貨真價實的季節明星,清涼補氣,潤而不燥。閑暇之餘,我也翻看了一些關於西洋參(花旗參)的記載。

  西洋參又稱花旗參,因其原產國是美國和加拿大,產自美國的花旗參根據美國國旗的特點命名。我國應用西洋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早在清康熙33年《補圖本草備要》和清乾隆30年《本草綱要拾遺》中已有記載。中醫認為,西洋參性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腎經,有補肺降火,養胃生津之功。《本草從新》言其:「補肺降火,上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蔘而不受人蔘之溫者,皆可以此代之。」核心價值在於其補氣而不傷陰,區別於其他補氣品溫燥傷陰的特點,實為滋補品中的一抹清涼。

  說到「虛而有火」,部分朋友會產生疑問,上火了要去火道理誰都知道,怎麼能補呢?其實在中醫里,「火」分為實火和虛火,正常人的陰陽處於平衡狀態,所有的水分包括血液都屬於陰分,而新陳代謝的動力,也就是中醫講的「氣」屬陽,二者的關係如水火,平衡則健康,當血液和水分正常時,若屬火的動力過多,就會表現出我們平時說的「上火」的狀態,即「實火」,若因為體內水分和血液等陰分丟失,導致陰分少,正常的「火」相對多了,這就是「虛火」,特點是低熱,伴隨有乏力、氣虛等表現,比如現在高發的糖尿病,中醫病名「消渴」,就是典型的虛火傷陰表現。虛火是需要潤補的。所以在《本草從新》中對西洋參描述為虛而有火者尤為適宜。

  到這,大家的疑問又出現了,有人說:「我身體不虛,那就不能吃花旗參了?」針對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季節了,從季節上看,夏季炎熱,中醫認為熱為陽邪,易耗氣傷陰,大量出汗後感覺乏力氣虛,而秋季,以乾燥為主,燥也屬陽,容易傷陰,比如秋季肺燥而咳嗽。初秋的秋老虎氣勢不減,氣溫仍舊很高,熱和燥是這個季節的主要特點,平素健康的人都易耗氣傷陰。而花旗參補氣養陰,恰好對應夏秋季節特點,適合全民養生, 而發熱、出汗較多,容易「上火」的朋友更加適宜。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花旗參主要成份為人蔘甙類,含揮髮油、樹脂及18種氨基酸,有鎮靜大腦作用,對生命中樞有中度的興奮作用。凡虛煩燥火、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胃燥津傷、咽干口渴以及煙酒過多、食欲不振等,皆可用之。

  有趣的是,名為「西洋參」,而最青睞它的卻是亞洲人,尤其是在香港,每年消耗的西洋參數量竟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食法也多種多樣,炎炎夏日,燉上一煲花旗參雞湯,慢慢品嘗,可謂葯食相宜,為人間一大快事。

  如今時尚健康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主題,炎熱的夏季、乾燥的秋季,建議大家不妨換掉手中的咖啡杯,來一杯清涼的花旗參茶。


推薦閱讀:

花旗參燉白鴿的做法

TAG:補品 | 花旗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