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野里的中國模式
世界視野里的中國模式
張建君
21世紀,西方社會並不看好的中國轉型經濟,不但成就了向市場經濟平穩轉型的奇蹟,而且開創了30年持續9.8%的經濟增長率。中國經濟成為世界視野中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奇蹟,儘管西方社會所謂的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社會危機論等論調不絕於耳,但中國模式的提法也在世界視野中不斷地得到重視和廣泛關注,國際社會對中國和平崛起的預期普遍增強。中國模式成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中,實現中國和平崛起的轉型經驗和發展道路的概括。這種觀念的轉變有其客觀的原因。一方面,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才重新回歸經濟全球化進程,時間較短;另一方面,在影響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事件經濟轉型方面,西方慣於按照「華盛頓共識」和「後華盛頓共識」的西方市場經濟標準評價中國道路,在很長一個時期內對中國經驗並不重視。
在中國經濟改革和轉型初期,國外對中國經驗的研究更為強調向西方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制度的靠攏,更為側重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影響,對中國經驗並不重視(張建君,2008)。一些比較有影響的成果,如約·斯蒂格利茨(2001,2004)的研究和科勒德克(2003)的研究,前者從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平等的國際地位出發,批評了發達國家對轉型國家的轉型誤導,強調了漸進轉型道路在市場經濟制度建設方面的有效性;後者則從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環境出發,預測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趨勢。上述研究成果儘管並未專門探討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模式的問題,但他們所研究的轉型模式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是形成中國模式最為重要的問題,無疑給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模式問題的探討提供了很好的理論視角。
「北京共識」掀起了中國模式的研究熱潮,使得中國模式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價值和意義得以凸現。必須承認,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模式選題研究方面,雷默(2004)「北京共識」的理論觀點是影響最大的國外研究成果。「北京共識」的提出,將中國的發展模式看作是尋求公正與高質量增長的發展思路,往往被作為等同於「中國模式」提法確立的重大學術事件。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發展道路研究方面,雷默認為中國向世界提供了一條全球化的新路,一方面根據當地適應性的需求融合全球思想;另一方面向其他國家提供其自身發展的觀念。中國正成為吸引其他國家的模式,雷默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全球化」。可以說,「北京共識」是立足中國經濟成就對中國發展模式所做出的積極評價,超越了西方社會「華盛頓共識」和「後華盛頓共識」為代表的狹隘轉型理論視野,凸現出了客觀解說中國模式的理論價值。經過近30年的快速經濟增長,中國的世界形象正在悄悄地發生改變,恰如英國媒體所敏銳指出的: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表明,在現存的資本主義世界體制內,中國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行性的發展路向,將成為後發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模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斯彭斯(2005)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獨一無二。但在美國2004年新出版的《轉型時期的中國:全球化、轉軌和發展》一書中,他們所關心的仍然是中國究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社會主義還是官僚市場混合型經濟的陳舊話題。由此不難看出,中國模式要取得世界認可,不但要有持續的經濟增長,還需要實實在在的理論支持。在這方面,除了敵意中國發展的觀點之外,一些國外的研究者也對中國模式持謹慎態度。德國學者托馬斯·海貝勒(2005)就明確指出,所謂的「中國模式」並不存在。因為中國正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這一轉型期將伴隨著急劇的社會變革和政治改革,這一過程是漸進的、增量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談論「中國模式」還為時過早。但是中國模式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面臨的難題與挑戰同樣與日俱增,檢點中國模式的經驗和教訓,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理論課題。
目前,中國模式的話題在國外再次升溫,有肯定、有批評、有建議。在美國左翼學者馬丁·哈特-蘭茲伯格和保羅·伯克特(2005)看來,中國後改革時代的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許多進步主義者視中國為一種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經驗表明,在現存世界的資本主義的制度下,存在一種可行的、可資選擇的經濟發展模式。如瑞士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維為(2008)更是認為中國模式的相對成功,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話語權。中國崛起帶來的可能是一種全新的思維、一種深層次的範式變化、一種西方現存理論和話語還無法解釋的新認知。當然,中國模式的前途並非一勞永逸。美國學者羅奇(2008)指出,作為當代歷史上最為開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模式正面臨著艱巨的全球挑戰。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正在衝擊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發展模式,中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也遭遇較大壓力,美國自己引發的全球危機,卻不斷通過指責中國模式來轉移矛盾,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默不作聲。中國的發展帶給了世界什麼?價廉物美的商品福利遭到傾銷惡名的詆毀,精打細算的儲蓄美德成為美國過度消費的借口,和諧穩定的社會架構一再受到專制暴政的批評,勤儉吃苦的勞動品質成為沒有宗教意識的惡習;在西方社會主導的全球化進程面前,中國似乎百口莫辯。全球金融危機前景的撲朔迷離,表明世界經濟需要一個新的、更為穩定的發展方向,中國做好準備了嗎?中國還需要很長時間來韜光養晦,發展自己;但全球化的浪潮已經今非昔比,在指責、詆毀和挑戰中成就的中國模式重任在肩。恰如經合組織秘書長古利亞(2008)所指出的,全球化是中國實現2020年發展目標無法迴避的大背景,中國可以通過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交流經驗,一起來處理這些挑戰,取得和諧發展。中國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不可能孤立發展,這就需要對中國的發展道路做出科學的闡述,揚長避短,採取更為成熟、穩健的發展措施,尋求穩定框架下的中國全球化進程。
推薦閱讀:
※一個人,如何與整個世界對抗?|一周書單
※中國正力圖在世界人才競爭中佔有利地位
※墨西哥被美國強佔了2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當年的世界大國比清朝還慘
※全世界最會扎頭髮的女人又出新髮型!
※中國護照何時才能免簽通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