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肩墜肘松筋骨之松沉、柔順和神明動作與意境要領

本功法是在師傳功夫的基礎上進一步修鍊的結晶。

沉肩者,肩松沉也;墜肘者,肘下墜矣;松筋骨,即松筋松骨。

上肢三大關節為肩、肘、腕,要求先鬆開肩關節。肩關節能鬆開,手臂便能鬆柔靈活。沉肩指肩要松沉,肩鬆開下垂,即將兩肩井穴下沉,兩肩必須平齊,不可端起,反之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沉肩須將肩胛骨鬆開,使肩胛崗上、下窩出現一個低洼,能使手臂增加長度,增大麴伸纏繞的靈活性。

墜肘,就是肘要有往下松墜之意,墜肘的前提是沉肩,所以肘不能懸起,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肘關節是重點,肘與膝合又是外三合的重點;墜肘就是要使肘關節鬆開,上肢氣血更加流通。若能做到「肘不貼肋」,便有「鬆開我勁勿使屈」的強性和韌性。如白鶴亮翅,其手臂上舉雖然超過肩部,而肘尖仍然使其有下垂之意,若是肘尖向上抬,那就是挨打的架子。墜肘是肱二頭肌的輕度轉動,使尺骨與橈骨進行絞剪式運動,通過對血管的交替擠壓與放鬆,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循環系統的功能;肘要松垂,保持略低於腕的位置。沉肩墜肘能保護胸肋部的內臟要害部分,並使攻防兩宜。

沉肩墜肘是在松腰松膝、含胸拔背的同時,將兩肩井鬆開,肩胛骨鬆開下沉,兩肘隨之下墜,使胸腔空松,肺葉舒張,身體中正,周身骨節放鬆,心氣沉入丹田,內氣達到松腰開竅。在運動時,引動清陽之氣上升把百會打開,接通虛空之氣,濁氣下降至湧泉,全身貫通,氣達四梢。

在混元太極功法鍛煉中,沉肩墜肘首先要做到上虛下實中間靈,可以用六個字來代表:虛、領、頂和空、松、墜。「虛、領、頂」是對頭頂姿勢的要求,「空、松、墜」主要是指空胸(寬胸)、松肩、松腰、松胯和墜肘。怎樣才能做到呢?

第一,虛靈頂勁,把頸項鬆開,使大腦神經、血管暢通無阻。

第二,肩胛骨放鬆,能使心胸開闊,心氣沉入丹田。

第三,松腰松胯,氣沉丹田,虛實分清(參見後文)。

第四,肘尖下墜,氣不上浮,意氣至手至指。

在習練混元太極的功法和套路中,運動時以腰帶動,其根在腳,發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大小指帶動關節旋轉,肩、肘、腕、手掌、手指和胯、膝、踝、腳掌、腳趾一動無處不動,內氣充盈,經絡氣血通暢,意氣內斂,骨縫自開,周身上下混融一體。

不能用拙勁,若形體不放鬆,如左右肩不放鬆則關節旋轉不靈,上身僵硬,氣脈不通,則無法做到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比如,撥雲見日(左右單鞭),不沉肩墜肘,全身就無法松靜。初練者,大多數人都是勾手側肩高,頭前傾,立身不正。這樣不但無法虛靈頂勁,而且不能做到氣沉丹田,腰胯無法放鬆。如要練好單鞭,必須內外三合方可做到自然緊密協調,日久天長,功到自然成。

松筋骨,是在習練時形體要達到一定的放鬆程度,用意念來做動作,用意不用力,練至百脈通透。松筋骨,要鬆開四肢百骸、八段九節。筋骨不松,經絡受阻,意氣受滯,則功夫不但不長進,人到中年還會導至疾病緾身。所以習練混元太極特別重視松筋松骨,並且強調在松筋骨之中,松腰胯又是最主要的(參見後文)。沉肩墜肘與松腰松胯、虛靈頂勁是相匹配的。只有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才能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松腰松胯,虛實分明。總之,十大要領在混元太極里是互為一體的,在實踐中活學活用,使周身之勁合為一體,心靜體松,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以意引氣,纏綿不斷,一氣貫通,方顯太極之神妙。

習練混元太極一般有三個階段,即「松沉階段」、「柔順階段」和「神明階段」。以混元太極整體(功法和套路)的剛柔來說,就是積柔成剛、剛柔無跡、虛至虛靈。雖有三個階段,但又密不可分,待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升華。而在柔順階段,首先要解決的矛盾就是在去掉拙力僵勁的同時培養和建立柔順之勁,而解決這一矛盾應從「松沉」來入手。如果初學者一上來就求勁,則不僅不易去掉拙力僵勁,而且會更拘謹、更緊張;若專求松,還容易導致神意渙散,氣勢散漫而偏軟。而由松沉入手,不僅可以松化掉拙力僵勁,而且能松中有沉,這既有益於柔順的培養,又有益於漸入神明。

所謂「松沉」,就是放鬆之中有沉墜的意思。放鬆是使全身內外、四肢百骸、皮肉筋脈骨儘可能地鬆弛;鬆開就是身肢放長、抻筋拔骨、肌腱拉長、筋肉離骨、骨節開張,使經脈舒順通暢、絲毫無滯。比如地下之溝渠,不塞而水行;輸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體之經絡,不閉而氣通。

如何運用呢?運用在心意,心意放鬆,則全身內外無不放鬆;心意鬆開,則筋肉骨節無不鬆開。運用的訣竅在於意氣貫注經穴。經絡猶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間之河流;經穴則猶如城鎮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達。經穴是內氣流行最活躍、最敏感之處,位於骨節之處的經穴謂節竅。如意想肩的節竅(肩井穴)肩鎖關節鬆開,久之則肩關節自然放鬆;意想肘的節竅(曲池穴)鬆開,久之則肘關節自然放鬆;意想胯的節竅(環跳穴)鬆開,久之則胯關節自然放鬆等等。依此類推,以意想竅,循竅而行,日日貫注,晝夜貫輸,骨節自然開張,達到放鬆的效果。因為「意為氣頭,氣隨意行」,所以在意想節竅放鬆的同時,內氣由節竅入於骨髓之中,節節貫注,而又出於骨縫,充於肌膚,通於經絡,達於四梢,則放鬆之中有沉著,久之便能達到松沉的效果。

另外,周身內外上下除虛靈頂勁、舌抵上齶和會陰上提外,其餘各部位都要有向下放鬆沉墜之意,如沉肩墜肘、胸空腹實、塌腰、斂臀、坐胯屈膝、氣沉丹田、上虛下實等等。不論是站庄、定式,還是在周身運動時,都要想著鬆開、沉墜,例如兩手領臂向上松虛掤領時,手臂各節要有向下沉墜的意思。如此功行日久,不僅拙力僵勁自去,柔順之勁亦會油然而生。

所謂「柔順」,即周身內外和順柔韌的意思,非柔軟之謂。和者,心內中和之氣;順者,流暢貫通無滯無背之意;柔者,相對剛而言,非軟非硬,非輕非重,其質如水,故在五行中屬水;韌者,軟而有彈性。柔順之勁即以心內中和之氣,行如柔水,流暢貫通周身內外,盤繞迴旋,緩緩流淌,無停無滯,無間無斷,日積月累,年復一年,而成太極柔韌之勁。柔中而有沉著,則外形似柔而內有剛,功行日久,剛從柔中生出。所以,由松沉入手,可使初練太極者去掉拙力僵勁,進入柔順階段,這也正是培養太極柔韌內勁的關鍵和方法。

所謂「神明」,是混元太極心、神、意、氣、形(精)的整體練法。《太極拳解》說:「身雖動,心歸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心,是人的本性,萬事從心發,心靜修無為;神,乃心中之神,是明覺,是意念的發軔點;意,是念頭,是思想,是內氣(能量)催動姿勢的統帥;氣,乃是腎中之氣,是旗幟,是生命活動的源動力;形(精)是心、神、意、氣整體形態的表現,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人體生存的根源。

習練混元太極必須從內功入手,由太極功至太極架(套路)直至太極道之境界,要求心靜體松,以意引氣,意氣相合,以氣運身,形神合一。內氣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引氣行,如渠引水而流。若沒有一定的水量,何以引水成流?有了充足的內氣,才能以意引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勁自成。混元太極以培養氣、凝聚氣為基礎,以調動氣、運行氣、運用氣為準則,以精盈、氣滿、神靈、混元一氣為宗旨。所以要求練拳先練功,奧妙在其中。

領悟:混混沌沌培養氣,陰陽開合運行氣,胸腹摺疊運化氣,螺旋纏絲混元氣。做到:拿住丹田練內功,神氣形合百脈通;上下內外旋太極,開合升降妙無窮。如今功法、套路流派很多,真正習練內功者卻少,一般都習練外形,結果以本能倚強欺弱,以快制慢,以力大打敗力小。這是人的先天自然能力,絕不是練拳先練功,功德圓滿的太極上乘境界。

混元太極總結了傳統太極之精髓,並汲取形意、八卦等內家拳術之心訣,融混元場、八卦步、太極手為一體,以意引氣,以氣運形,先松腰後開竅,拳打卧牛之地,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內功在運用之中,練至深厚,以弱勝強,以慢制快,以柔克剛,達到四兩撥千斤。在混元太極習練中,要求形神相合,動靜如一,內外兼修;動作連綿不斷,如行雲流水,似蛟龍旋舞,千變萬化,剛柔相濟,攻防並用,來去自如。


推薦閱讀:

[養生精選]每天做一動作 竟能祛病延壽十年
已婚女人,喜歡用這3個「小動作來事」,那是想跟你示愛了!
9個簡單動作練去腿部贅肉
一個動作讓你天寒腿不寒!
出賣身體為生的小女孩,平均不到10歲,動作卻非常老練

TAG:動作 | 意境 | 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