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師幼互動——探索主體性策略
教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增強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能力的決定因素」。我們必須從人、自然、教育、社會四維空間上重新審視其目的與價值,作為人的一生髮展打基礎的幼兒教育也不例外,幼兒課程改革是幼教改革的核心,幼兒教育目標的調整勢必要求幼兒園課程隨之作出積極的應答,因此,開發園本課程已經是勢在必行。
一、研究背景:
背景一:
2001年9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頒布了。貫徹《綱要》,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成為擺在我們幼教工作者面前新的歷史任務。《綱要》總則第二、三條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機會」。《綱要》的每個部分都貫穿著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終身教育思想、開放教育思想、發展適宜性教育思想、合作教育思想。同時,《綱要》著眼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充分體現了對兒童權利、個性、學習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的尊重。
背景二:
馬公街道花園社區文化氛圍濃厚,周邊有常州市委黨校、江蘇石油化工學院、城建學校等高等院校,中小學更是市區重點。我園處與該社區中心,毗鄰常州文化宣傳基地——廣電中心。如何將學前教育工作置於社區大環境之中,以優異的保教質量,發揮自身優勢,為社區群眾提供幼兒家庭教育、衛生保健等方面的服務,傳播文明行為規範,成為我們必須深思和致力於探索的課題。
背景三:
近年來,我園的教科研呈良好的發展態勢,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於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中,「以科研為先導、科研興園」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全園上上下下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一大批課題研究脫穎而出,產生良好的實踐效應,如:「以兒童發展為本的小班化教育研究」、「新體驗需要的滿足給幼兒成長注入生機的研究」、「幼兒現代科技的研究」等。在多年的教科研實踐中,我園已形成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科研骨幹隊伍,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環境與基礎。
二、課題思考:
(一)、概念的分析
師幼互動:幼兒在先的情動和老師在後的促動,幼兒與教師互為主體、教育夥伴式的互動,是一種自動化的融通性互動。
主體性學習:就是要求教育者在觀念上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愛幼兒、尊重天性、啟迪靈性、激發興趣、激活潛能、鼓勵實踐、激勵創新,培養主動、全面、和諧發展的兒童;在行為上要轉變角色,減少顯性指令,滲透隱性指導,重視活動環境的創設,操作材料的提供以及探究性的設問、探索性的活動,注重幼兒對物質材料和學習內容的操作、探索、實踐,注重與人際環境的互動,廣泛開展同伴互動、啟發討論、實踐操作、自主創新等活動,在幼兒園各類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主動學習、自主探索。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戰略,是當今中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教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增強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能力的決定因素。」幼兒園課程,這個教育思想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橋樑和教育目的落實到幼兒身上的中介,只有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改革,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社會,並最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共享:將各類教育資源(包括幼兒園、家庭、社會)統一調配,共同使用,優勢互補,推動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研究內容:
改變教師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機制;建立教師學習化群體、確立終身教育理念。創建名師、名校工程。
研究幼兒主動學習的策略。在五大教育領域、課堂教學中(尤其在語言領域),讓孩子參與式、活動式、討論式、探究型、體驗型的運用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
建立幼兒自主型、活動型的遊戲活動——區域活動。
充分挖掘家庭和社會資源,使這些資源能更好的滲透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來,讓孩子生活與學習相聯繫;讓學習與社區相聯繫;讓家庭與幼兒園相聯繫。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採用教育現場觀察、實驗和行動研究法。在全園各年齡班開展實踐與研究。
四、研究措施:
(一)、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實施主題活動方案。
卓越的幼兒教育是要選擇和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和創造適合教育的兒童。我們從適合本園園情的目的出發,保留了一些成功的課程,增加了一些活動,確立了「交往式主題活動」。追求教育內容的預成性與生成性有機融合;追求教育資源的豐富性、多元性和教育性;追求教師角色的多樣性和高尚人格;追求教育過程的師幼相互影響,共生共長。我們課程改革的總目標由幼兒園課改小組以《綱要》提出的各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我園的教育教學特色,並選擇相應適合各年級開展的主題活動內容,制訂成主題活動總目錄。然後由各班教師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求來確定主題活動小目標,把原來由上至下,由目標到幼兒來制定計劃,轉向由下而上,從幼兒到目標來制定計劃,教師全面把握幼兒教育的總目標,同時保持對每個幼兒發展需要的敏感性。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班級特點來自主的選擇與主題相適應的各領域的活動。這樣,變剛性計劃為彈性計劃,變教師設計課程為師生共同構建課程,使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保留原有教育特色,探索教學園本化新路。
教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增強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能力的決定因素」。我們必須從人、自然、教育、社會四維空間上重新審視其目的與價值,作為人的一生髮展打基礎的幼兒教育也不例外,幼兒課程改革是幼教改革的核心,幼兒教育目標的調整勢必要求幼兒園課程隨之作出積極的應答,因此,開發園本課程已經是勢在必行。
我園在語言、音樂、美術、數學、區域活動等領域都頗有研究,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對全區姐妹園起到了指導性作用,我們對這些領域作進一步的研究,保留成功的經驗,吸收新的理念,形成園本化課程,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園始終處於一個能動的發展狀態之中,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社會。
(三)、確立終身教育理念,建立教師學習化群體。
未來競爭日趨激烈,是人才競爭和學習力的競爭。作為一名教師,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尤為重要。教師的成長和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體,只有教師持續不斷地發展才能不斷地為幼兒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為了幼兒,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
1、學習。
為了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了解周邊地區先進的課改經驗,我們分別組織教師到上海、南京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幼兒園參觀環境,觀摩教育教學活動、課改彙報活動;參觀名園、特色園以及常州地區的姐妹園的園舍園貌。利用暑假組織青年教師100%的參加培訓,遠到北京、浙江杭州、近到上海、南京、蘇州、常州等,共花費了2萬多元。定期聘請上海專家來園做語言教學的培訓。還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各地區課改先進經驗,掌握第一手資料,分別為教師配備了海南出版社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新編》、南師大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和課程指導》、南京太平巷幼兒園的《田野課程》以及台灣吉得堡教學機構的課程等從中吸取經驗。使教師進一步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形成了一支熱心愛教、文明執教、優質施教、廉正從教的科研隊伍。
2、反思。
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反思通常有兩種結果:一是教師行為是適宜的,二是教師行為是不適宜的。適宜的教育行為中有些是屬於非自覺的、下意識的行為,通過反思這類行為將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對於不適宜的教育行為,通過反思使我們明白了為什麼不適宜,從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引發教師向更新的知識和更高的水平邁進。實踐——反思——實踐的改進——進一步的反思——實踐的進一步改進……就是在這個不斷循環反覆、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教師獲得了成長,教育實踐得到了改進。正如教師們平時做的那樣,一旦發現自己的言行不利於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就自行糾正。將「說給我聽」變為「我們大家來說說」,將「按我教的做」變為「大家來試試看」「誰還有更好的辦法」。
3、研討。
研討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時教師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心得,有時組織教師進行辯論活動,有時進行徵文比賽「如何使老教材煥發新的活力」、「如何保證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如何實施彈性活動方案」「瑞吉歐教學在中國」……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每個教師自己能夠大膽剖析,勇於提出新思路,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當「發展」成為教師自身需要時,教師才能主動提高、主動成長。
(四)、完善師幼互動機制,實施幼兒主體性活動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問題,不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而是建立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問題。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如何使教學獲得成功,一個關鍵性的重要因素,就是是否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
1、區域活動中的互動展現幼兒主體性。
素質教育只有在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才能實現,而區域活動以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形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幼兒園中繼續開展了區域活動,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在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在有意無意地關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於來自同伴的激勵和啟發往往比教師的說教更能激起幼兒求知和探索的慾望。因此,每個幼兒都能通過夥伴之間的相互交流不斷地產生新的思想火花,進而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之間的相互觀摩、學習、啟發和激勵,這已經成為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2、早期閱讀中的互動展現幼兒主體性。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我們擯棄過去由教師講,幼兒聽的傳統教育模式,引導幼兒自主閱讀圖書。我們為幼兒提供數量充足、內容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圖書,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圖書,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驅使幼兒產生積极參与活動的情志;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情況,提出問題,讓幼兒產生認知衝突,帶著尋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識的閱讀圖書;幼兒閱讀完畢,則鼓勵幼兒大膽的對尚未理解的內容進行討論,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同時,我們扭轉「統一要求」、「同一提問」的傾向,在提供閱讀材料、提問設計,提高互動頻率等方面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幼兒的主體性,給他們量力而行的機會,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更主動自主的投入閱讀活動。
3、戶外活動中的互動展現幼兒的主體性。
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並不意味著教師退後二線成為旁觀者或提醒者,教師的積极參与能更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興趣和質量。案例分析:有一次,一群孩子對向前滾圈追跑的玩法失去了興趣,圍坐在台階上閑聊。這時,教師故意在他們面前將手腕一勾,拋出竹圈,孩子們驚奇的發現竹圈會自己滾回來,他們一下來了興趣,在幾次嘗試過程中,孩子們又「發明」了正轉圈、反轉圈、拋圈等多種新玩法,活動情緒又趨高漲,當一個孩子想出與眾不同的玩法時,教師就說:「真好玩,我來向你學吧!」以鼓勵幼兒不斷創造出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動中我們還發現孩子們更易接受自己或同伴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評價時,教師適時的讓幼兒參與,引導他們就玩了什麼?怎樣玩?心情怎樣?遇到什麼困難?發現了什麼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想想、說說,再請幼兒共同討論。讓幼兒參與評價,促使他們學習獨立的對事物做出合理判斷,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五)、挖掘社區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
1、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
幼兒教育是多層面、多元化的綜合系統工程,幼兒良好素質的培養單靠幼兒園,靠老師的教育而得不到家長、社區的切實配合將流於形式,成為空談。因此,重視家長工作,密切家園、社區聯繫,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可靠保證。為此,我們開展活動時盡量考慮社區、家庭的因素,經常召開家長會,請家長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為我們的活動獻計獻策;請專家進行家庭教育講座、舉行家教沙龍、「實話實說」的方式讓專家、教師、家長面對面共同討論商議教育熱點問題。我們也經常參與到社區舉辦的各類活動,鍛煉幼兒的能力。
如:我們開展的「幼兒播評社會新聞消息嘗試活動」。設計者和活動者一起參與,在親自實踐、直接體驗中,達到鍛煉人、完善人的目的。在準備新聞播評活動的過程中,各班教師與幼兒、家長一起動手,共同收集新聞素材。孩子們一改過去關注動畫片的熱情,主動要求收看新聞節目,家長也時常將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報紙、圖片、錄像、網上資料等提供給自己的孩子。為了使「剛性」的新聞播報生動起來,我們老師和孩子一起動手,將收集到的新聞材料布置成了三塊色彩明快,內容豐富的展板:有展示家鄉新面貌的「新常州、新住宅、新生活」;有展示我們國腳精神的「我們出線了」;有中國與世界的最新報道「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在活動中,老師、家長不再是操縱者、主持者,而是忠實的傾聽者,足智多謀的策劃者,充滿情趣的引導者,實實在在的體驗者。通過這一活動不僅使孩子初步學會了多渠道、全方位獲取新聞信息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多元表達能力及主動學習的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家長與孩子的共同發展、共同提升。
再如:大班幼兒結合11、9消防日開展的「我是小小消防員」運動會。事先教師和幼兒就發動各種資源收集關於「消防日」的各類宣傳材料,各班有選擇的布置消防知識宣傳板,進行消防安全的前期知識準備。並提前邀請消防中隊戰士來園對幼兒進行隊列訓練,讓幼兒無論在知識上還是體能上都做了較好的準備。在活動當天,孩子邀請消防中隊的全體指戰員官兵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參與活動。活動中既有指戰員官兵、幼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同層次情趣盎然的隊列訓練,又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園同樂遊戲活動,幼兒儼然一個個「小小消防員」,在活動中既了解了消防知識又鍛煉了自我保護能力。
2、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
社會資源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補充,是幼兒社會化的另一課堂。社區中有豐富的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物產資源,所以我們常常帶幼兒走出園門,挖掘利用社會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幼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生動形象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熟悉社會。例如:每逢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們帶孩子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把敬老院布置的漂漂亮亮、熱熱鬧鬧的。同時,孩子們親手製作的小禮物、精彩的文藝表演、歡樂的娛樂遊戲以及童言無忌的悄悄話,都使老人與孩子體會到濃濃的親情,讓孩子在與老人們的交往中,懂得尊重、關心別人。再如:秋天帶領孩子們到果園摘草莓,體驗收穫的喜悅;冬天帶領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做冰燈,感受白色的純潔;春天帶領孩子們捉蝌蚪、放風箏、踏青,感受田野的氣息;夏天……。
3、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
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請他們到幼兒園進課堂當「老師」,給孩子講解或演示,會使孩子感到新鮮,增強學習興趣,豐富知識與感受,同時也豐富班級的教育內容。如:大班徐乙江幼兒的媽媽是一位電台主持人——彩虹,曾獲得全國「金話筒」獎,還曾當過教師,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教學經驗。我們請她為孩子們上了一節語言活動《城裡來了大恐龍》,她那純正流利的普通話、惟妙惟肖的表演,開放自主的提問,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參與興趣,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如:大班金大中幼兒有一位酷愛運動的爸爸,常常利用休息時間來園教孩子們溜滑板,他那矯健的身姿和粗獷豪放的男子氣概,使長期只接觸女教師的孩子們興奮不已。再如:幼兒園由於教師人手較少,經常採用「家長志願者」形式,邀請家長來園參與幼兒活動。既方便了幼兒園的工作,又增強了家長的參與性,還促進了積極的家園互動。
⊙歡迎分享、轉載,轉發請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聲明。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中幼網編輯整理,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從主體性到他者性
※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
※具身交互主體性:神經現象學的審視
※【書法藝術】書法審美主體性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