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應IMF報告稱不良貸款率沒被低估,英國《衛報》對報告積極評價隻字未提

12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2017年中國金融穩定評估報告》,稱「中國金融體系日趨複雜,已經承受了威脅金融穩定的風險。」

對此,中國央行於7日早間在其官網發布回應。

央行在肯定IMF報告客觀、中立的情況下,對壓力測試的相關表述提出質疑,認為未能全面反映測試結果,「在IMF按國際通行做法針對中國開展的銀行業壓力測試中,極端情景假設下,占參試銀行總資產65%以上的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仍能保持在7%以上,我國金融體系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

同時,央行針對IMF所提出的「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也作出了澄清,稱「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和處置力度,是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2017年以來,包括國企在內的企業利潤大幅回升,許多地方政府債務也對應未來有現金收益的資產,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不大。」

明明IMF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金融體系健全以及監管措施發力都提出了表揚,只是指出中國目前金融系統存在著一些風險點,並提出了一些建議。央行在回應中除了勘正IMF報告中的兩處誤解,並評價IMF報告「客觀、中肯」,會在今後的改革中借鑒IMF所推薦的措施。

但依然有想要「搞事情」的外媒大肆鼓吹「中國金融崩潰論」。

英國《衛報》在7日發表的文章中稱,「IMF的報告發現,從國際標準來看,中國信貸水平已經非常高了,尤其是個人信貸規模,與此伴隨而來的,是將會是極大的財務困境可能性」,「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是世界非常重要的增長引擎,但這些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倚賴於公共支出的巨額投入和信貸規模的爆髮式增長」,「IMF的報告指出了中國金融系統內的各個部分都出現了『緊張』情況」,「信貸規模大幅擴大,導致企業債台高築,家庭負債增加」,「目前中國信貸膨脹,與十年前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美國有十分相似之處,目前風險已經從銀行蔓延至整個金融系統」。

除了誇大IMF報告的措辭以外,對於IMF報告對中國的積極評價,《衛報》所發文章全文隻字未提。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

據央行介紹,IMF和世界銀行所公布的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更新評估核心成果報告包括《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中國金融部門評估報告》、《關於中國遵守<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詳細評估報告》、《關於中國遵守<證券監管目標與原則>詳細評估報告》和《關於中國遵守<保險核心原則>詳細評估報告》。

而「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是IMF和世界銀行於1999年聯合推出的項目(世界銀行僅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進行評估),主要目的是評估成員經濟體的金融體系穩健性、監管框架質量以及金融體系對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促進作用。

2009-2011年,我國完成首次「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根據IMF對系統重要性經濟體每五年開展一次更新評估的要求,2015年10月,IMF和世界銀行啟動對我國的「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更新評估。兩年多來,央行及國務院多部委與評估團密切配合,使得本次更新評估順利完成。

如何評價中國金融體系?IMF:中國經濟保持了令人矚目的快速增長、中國的金融資產接近了總GDP的470%、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銀行和第二大規模的股市

央行在回應中稱,在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更新評估成果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充分肯定了我國近年來經濟和金融體系改革發展的成果。報告指出,自首次「金融部門評估規劃」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令人矚目的快速增長。

金融體系為經濟增長和降低貧困率提供了有力支持,金融業特別是資本市場不斷深化發展,金融服務可得性和質量不斷提升,普惠金融取得重大進展。

管理部門持續推進金融改革,在升級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立存款保險體系、落實巴塞爾協議Ⅲ監管框架、加強證券投資者保護及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立保險業增長的穩健性框架等方面成效顯著。

報告展現了對我國銀行、證券和保險業遵守國際標準和準則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的結論,認為我國金融監管高度符合國際標準。此外,報告對我國在完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法律和監管框架方面的進展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IMF在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正在開展必要但漫長的經濟和金融轉型。儘管金融體系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其規模和複雜性迅速提高,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體系之一,金融資產接近GDP的470%。

IMF指出的風險:持續信貸擴張、金融體系複雜性加劇、廣泛的隱性擔保

對於潛在的風險,IMF在報告中做了三點提示:

「首先,旨在支持就業和增長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近年來呈擴張性。」IMF稱,這致使無生存力的企業繼續經營,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金融的穩定性。結果是,「加快GDP增長所需的信貸引起了大幅信貸擴張,導致企業債務高企,居民部門債務迅速增加(儘管起點較低)」。

「其次,對高收益投資產品的需求以及對銀行部門監管的加強導致出現監管套利,日益複雜的投資渠道不斷增長。」結果是,給監管帶來巨大挑戰。

「第三,普遍的隱性擔保加劇了這些風險。」結果是,政府和金融機構承擔了過度的風險。

此外,報告指出,一方面要採取政策促進經濟和金融轉型,另一方面要緩解調整帶來的影響(主要是維持GDP增長和保護就業),這二者之間的矛盾尚未得到解決,可能造成金融穩定風險;金融科技顯著擴大,促進了金融包容性,建議中國政府進一步發展數字金融監管框架,實現創新與安全性和穩健性之間的平衡。

IMF認為可以改進的方面:系統性風險防控、跨部門監管合作、銀行資產水平、流動性緩衝、危機處理能力

央行在回應中還援引報告說法稱,儘管金融體系面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但中國當局高度重視並已著手採取有力措施防控風險、完善微觀審慎監管,並通過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

報告建議中國加強金融集團監管,從前瞻性角度進一步加強銀行資本監管,確保相似產品受到一致性監管,加強數據收集、信息共享和系統性風險監測,強化危機管理框架,增加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韌性,提升金融科技的監管框架,繼續構建更具普惠性的金融部門,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此外,據觀察者網梳理,針對剛性兌付,11月17日,一行三會聯合外管局發布了最新的《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要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基本上堵死了金融機構變相剛兌的可能性。

財政部則是於上月發布了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相關文件,並表示還將繼續出台規範PPP的相關政策。

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現金貸」規範整頓方案,要求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並同時明確下一步將展開對網路小額貸款的清理整頓工作。

據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超9000億元。黨中央和國家為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具體包括深入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規範房地產融資行為、嚴防銀行業資金進入房地產、堅決遏制政府隱形債務風險、進一步規範同業理財、繼續清理整治網貸及非法貸款、注重加強監管協調等。他還透露,今年按照計劃將修訂和制定18項有關監督職能制度。


推薦閱讀:

快轉給來英國看孩子,卻不懂英語的父母們!—寫給不懂英文的父母們,英航乘坐以及入境注意事項
一件衣服穿上百年,英國王室到底有多節約?
1958年的中國老照片:十五年趕上英國
英國單飛?你以為你還是日不落帝國啊!
關閉最後一個煤礦 煤炭工業退出英國歷史舞台

TAG:英國 | 貸款 | 不良貸款 | 積極 | 報告 | 不良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