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成功學 0403
第三章 決定開啟潛能之道
不願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也不願肩負輕便的行囊。
我祈求堅毅的耐力,助我走過崎嶇山路。
給我勇氣,使我能夠攀登絕頂的高峰,並把每一塊絆腳石,轉變為踏腳石。
第一節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一 你的人生由自己決定
中國有一位智者,他以有先知能力而著稱。有一天,兩個年輕男子去找他。這兩個人想愚弄這位智者,於是想出了下面這個點子:他們中的一個在右手裡藏一隻雛鳥,然後問這位智者:「智慧的人啊,我的右手有一隻小鳥,請你告訴我這隻鳥是死的還是活的?」你想想,如果這位智者說:「鳥是活的」,那麼拿著小鳥的人不經意地將手一握,把小鳥弄死,用這種方式來愚弄智者。如果他說:「鳥是死的」,那麼這個人只需把手鬆開,小鳥就會振翅一飛。兩個人認為他們萬無一失,因為他們覺得問題只有這兩種答案。
在他們確信自己的計劃滴水不漏之後,就起程去了智者家,想跟他玩玩這個把戲。他們很快見到了智者,並提出了準備好的問題:「智慧的人啊,你認為我手裡的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其中一人問道。老人久久地看著他們,微笑起來,回答說:「我告訴你,我的朋友,這隻鳥是死是活完全取決於你的手!」這個古老寓言說明了一個真理: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你的人生的好壞也完全是由你自己決定,你就是作決定的人。
斯坦尼斯洛就是因為作出了決定,才逃出了納粹集中營。
只因為斯坦尼斯洛是個猶太人,納粹便不由分說地闖入他的家,將他的一家人逮捕並像牲畜般地趕上火車,一路開到了令人不寒而慄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他從未想到竟然會有一天目睹家人的死亡,他的孩子只不過去沖了個「淋浴」便失去了蹤影,而衣服卻穿在別的小孩身上,他怎麼受得了這種錐心之痛呢?然而他還是咬著牙熬過了。他知道有一天也得面對那躲也躲不掉的相同噩夢,只要在這座集中營多呆一天,就難有活命的可能。因此他作了個「決定」,就是一定得逃走,並且越快越好。雖然此刻還不知怎麼逃,但是他知道不逃是不行的。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他急切地向其他的人問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逃出這個可怕的地方?」可是得到的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別傻了,你這不是白費力氣嗎,哪有可能逃出這個地方。還是乖乖地幹活,求老天多多保佑才是!」這些話並沒使他泄氣,他可不是聽天由命的那種人,別人越那麼說就越激發他求生的意志。他依然時時刻刻心裡想著:「我得怎麼逃呢?總會有辦法的吧?今天我得怎麼做,才能平平安安逃出這個鬼地方呢?」雖然有時所想出來的逃生之道十分荒唐,可是他始終都不氣餒,仍然鍥而不捨地動腦筋。
安東尼·羅賓認為只要我們求得懇切,我們就必然會得到。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很可能是斯坦尼斯洛長久以來「熱切」探索逃亡這個問題,因而激發出內心潛藏的偉大力量,終於有一天他得到了答案。
這個逃生之道簡直是沒有人能夠想得出來的,就是藉助於腐屍的臭味。
這個方法是有可能的,因為在他做工數步之遠便是一堆要抬上車的死屍,裡面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都是在毒氣間被毒死的。他們嘴裡的金牙被拔掉了、身上的值錢珠寶被拿走了、連穿的衣服也被剝光了,這一切看在其他人的眼裡可能會興起納粹殘酷、天地不仁之嘆,然而對斯坦尼斯洛來說卻興起一個問題:「我得如何利用這個機會脫逃呢?」很快地他便得到了答案。
當那天要收工而眾人正忙著收拾工具時,斯坦尼斯洛趁著沒有人留意,便迅速躲在卡車之後脫下一切的衣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赤條條地趴在了那堆死屍之上,裝得就跟死人一模一樣。他屏住呼吸一動也不動,哪怕還有其他的死屍後來又堆在他的身上。
在他的四周此刻已堆了不少死屍,其中有些已散發出臭味和流出血水,這都未使斯坦尼斯洛移動分毫,唯恐被別人發現他的詐死,他只是靜靜地等待被搬上車,然後開走。終於他聽到卡車引擎發動的聲音,隨之便一顛一顛的上了路,雖然四周的氣味十分難聞,不過在他的心裡已然升起一絲活命的希望。不久卡車陡地停在一個大坑前面,傾卸下一件件令人不忍目睹的貨物,那是數十具死屍以及一個裝死的活人。在坑裡,斯坦尼斯洛仍然靜止不動,等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直到暮色降臨四周已無人,他才悄悄地攀上坑口,不顧身無寸縷,一口氣狂奔了七十公里,最後終於得以活命。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喪命的人不計其數,可是斯坦尼斯洛卻能活了下來,這其中的原因何在?不用說是有不少的原因,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做出了一個別人不敢做的決定並且不時地問自己這個問題,並且也迫切尋求它的答案,最後他的腦子終於給了他所要的,而這個答案就救了他的一條命。
斯坦尼斯洛能夠活命,可以說是他求生的決定和行動所致,否則怎能有這樣的結果?安樂尼·羅賓認為,我們之所以地位低賤,錯不在於我們的星宿,而出自於我們的內心。的確,我們的內心所作的決定會影響我們的行動、方向乃至於最終的命運,這一連串的影響可說是我們「思考」——腦子對人生所作「認定和創造意義」的過程——下的產物,所以如果我們想開創人生,就得作出決定。
(一)你是作決定的人
安東尼·羅賓在調查中發現,有百分之四十幾的人,都說目前他們正值事業「巔峰」或「輝煌」的階段。後來發現,想從某人的工作史去預測此人是否滿足其事業發展,是不可能的。比如受訪者中,當看守的克里斯和當自由詩人的戴斯蒙,他們兩個人都很滿意自己的事業選擇;可是身為資深護士的愛莉森和當記者的史帝芬,雖然他們擁有吸引人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卻仍相當不滿足。
若問那些正當事業得意的少數人:「為什麼你認為你目前的事業很成功?」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因為我現在從事的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唐恩(安全設備推銷員)把這一點解釋得很好:「我的父母本來盼望我進入較穩定的行業——比如銀行業,但是我天生喜歡和人接觸,喜歡地位、旅行、挑戰。壓力和新奇可以使我精神旺盛;單調重複的工作卻使我厭倦、退化、增胖以及精神鬱悶。所以我在大學畢業後,便決定謀求一個能讓人不斷活動、印象深刻、具有壓力、又富於社交性和國際性的角色。我覺得,銷售工作應是我最好的環境,而推銷防禦設備能滿足我所想要的聲望、報酬和旅行機會。
坦白說,我是實行家,而且盼望最高的地位,所以我在大學時代就參加了一個兼差——『防衛隊』,並且研讀銷售技巧;同時,我致力使自己個性更溫和、更讓人容易接納、容易相處,然後開始四處尋覓,最後終於在國防工業內找到了一個立足點。」唐恩的例子很令人欽羨。讓我們來仔細察看他為自己安排的方式。首先,他設法找出自己的動機,然後去找適合自己的特殊環境;接著,他運用全部的計謀和機智,尋求一個門路進入他選定的工作環境。唐恩的清晰頭腦和堅定毅力,實在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他一開始就必須面臨著違逆父母決定的困難。如今,他在一家大公司負責許多保全合同,覺得「非常滿意」;但是他也如此表示:「日後我可能會想再尋找新的挑戰。」唐恩的經歷,無異是對所謂的「成功」給予了一個詮釋,那就是他所追尋的,是一個可以應用自身的才能、可以給予自己刺激和報償的工作。像唐恩這類的人,就是全憑自己的決定尋找機會,自己「拋下架子」去尋求目標。
用本書的術語來形容,這種人是屬於「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至於那些自認為目前事業「不順利」的人又如何呢?從他們的訪問記錄看來,滿是抱怨!他們覺得自己是惡劣環境下的犧牲者,他們的願望和需求都未獲滿足,而他們也無法使心中的願望變成事實。他們的期望和需求,與他們實際所能完成的兩者間的鴻溝,變成了挫敗的來源,而這種挫敗感,又會轉變成一種幻滅和譏諷。
(二)肯定自我,全力以赴
事業失敗的故事證明,人有必要把潛能穩固地植基於現實當中。在安東尼·羅賓所作的調查中,蜜雪兒是最不快樂的一位事業人,她現年二十一歲,是一位與父母住在倫敦南區的女職員。她原本極盼望能夠成為女演員,結果卻一直沒有進入此行。她的房間塞滿了討論戲劇、劇場的畫報;牆上貼滿代表好萊塢的偉大傳奇人物的海報;對於閱讀有關明星生活的文章,其熱衷的程度自是不在話下。她說:「我痛恨辦公室工作,但我沒有別的選擇。我是失敗了,我徹頭徹尾都感到遭遇挫折!」蜜雪兒的父母和朋友,只把她的野心看成是瘋狂、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幻想。於是,她的文書工作,就變成她傾注生活中各種不滿的容器。她猜想,也許她樂於做個失敗者,並且在一無所成中找尋錯誤的滿足。這個例子當中具有意義的是,蜜雪兒自認她的事業「一敗塗地」,她一直沒有:
1.找出自己真正希望、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2.發掘自己真正的長處、短處和弱點。
3.有系統地發展她的長處。
4.努力克服弱點。
5.運用計策尋找機會。
6.全心全力追求成功。
7.協調希望與現實。
8.完全信賴自己的能力。
這項調查的資料強烈地顯示,凡是把自己的事業列為成績平平或不成功的人,都是早就把成功的理由,置於他們的控制力之外的人。結論十分明顯:這些人覺得他們是環境的犧牲者。這種「犧牲者」的心態,是關係不滿足事業的最常見因素。
人們給自己下定義的方式(我們稱之為「自我觀」),對於從個人角度去解釋「成」與「敗」非常重要。而人給自己下定義當然是很主觀的,各種態度差別極大;有的人根本上覺得自己積極自信,而有的人卻完全無法看重自己。「自我觀」對事業行為的各個層面有深刻的影響,它甚至影響身體的健康情形和社交關係。多數受訪者,好像都不清楚他們自我觀的特性,而自認為他們的價值觀和看法是全然客觀的。
這個關係人生至為要緊的因素便是「決定」,不妨想想看,你在人生中所面對的順境或逆境有那個不是跟決定有關?安東尼·羅賓指出,當你作出決定的那一刻,人生便已經註定,你此刻及今後每一天所作的決定,都將決定你21 世紀的人生。
過去的歲月里你可曾有過挫折打擊、傷心失望或無力無助的遭遇?多數人都曾經有過,如果你也有,請問你是如何面對的?你是因此退縮了呢,還是更加勇往直前?你當時所作的決定到今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二 不是環境創造人,而是人創造環境
安東尼·羅賓深信,決定我們人生的關鍵不在於所面對的環境,而在於我們決定要如何去面對。我們都曾聽說過一些偉人的故事,他們無視於所處的逆境,堅持所作的決定並一心向前,結果讓困頓的人生開出璀璨的花朵,他們努力奮鬥的事迹成為振奮人心、鼓舞后人效法的榜樣。
如果我們有心,也都可以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然而要怎麼去做呢?很簡單,那就是今天就下定決心,到底在未來的十年里或更長的日子裡要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如果你不打算作這樣的決定也沒關係,事實上你已經作了決定,就是甘心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環境,任由它來主宰。你整個人生的改變就在那一天的決定,如果你下定決心不再渾渾噩噩度日,而要作自己人生的主人,得到你所期望的未來。那天所作的決定看來簡單,可卻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
當你作出決定後可別把它看成兒戲,而要全力去達成才行,同時還得決定打算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得為自己擬訂更上一層樓的標準和對自己的期望,同時還得用頑強的毅力去達成這樣的標準,否則將永遠得不到所期望的人生。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從不這麼做,反而光是給自己找借口,不是家境不好、沒有背景,便是學歷不足、沒有機會,甚至於怪罪到自己的年紀太老或太小。
這些借口其實都不是理由,它只會限制個人潛能的發揮,甚而會毀掉他的一生。
果斷地作出決定,可以令你不再為自己找借口,在很短的時間裡讓自己徹頭徹尾地改變,不管是家庭、事業、心態、健康、收入乃至人際關係。我們可以說「決定」乃是一切改變的動力,它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國家和整個世界。
有些人經常抱怨他們的工作,當被問起為何還要去上班,他們的答案差不多全是千篇一律:「我不能不去工作。」難道這些人真是如此無奈嗎?事實上他們沒有這個必要,不必每天一成不變地去上班,不必十年如一日地做相同的事,只要他們敢於今天下個決定,從此要重新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就可以了。同樣地,此刻你也可以作個新的決定,只要你真心想這麼做,那麼就沒有什麼事能夠難倒你。如果你不喜歡目前的工作,換掉它;如果不喜歡目前的個性,改變它;如果不喜歡目前的體能狀況,鍛煉它。只要你對自己任何方面不滿意的話,都可以改變它,不過先得作出決定,這樣人生才能改變。
三 決定可以改變人生
當你作出一個嶄新、認真且不移的決定時,你的人生在那一刻便會改變。
有誰曾想到當年的印度聖雄甘地——一位溫和謙遜、主張和平的職業律師,憑著決定和膽識竟然能率領印度人民擺脫英帝國主義的統治,結果還引發了其他殖民地一連串的獨立,整個改變了國際強權的均勢。同樣的情形,就是因為有堅強的決定,所以馬丁路德·金博士才能侃侃而談,道出美國黑人所遭受的非人待遇,激發起美國的民權運動,引起全球矚目。「決定」是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慧星般崛起與殞落的主要原因,也是全壘打棒球明星貝比·魯斯被列入棒球名人的推動力量。有了決定就可以解決問題,有了決定便能帶來無窮的機會與快樂,它是一種能把幻夢化為實際的神奇力量,是使無形轉變為有形過程的催化劑。
當你明白了決定的真義,便會曉得這樣的力量、這樣的能力早就蘊藏在自己的身上,它不是少數那些有財有勢有背景的人的專利品,而屬於所有的人,不分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當你手握本書時就可以支取這個力量,只要你敢於拿出主見。請問你今天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未來作個決定?一個由衷的決定?讓我們來回想一位極令人敬佩的年輕女士,她的芳名是羅莎·派克斯。
一天,她在蒙哥馬利市搭乘公車,理直氣壯地不按該州法律規定讓位給一位白人。她這個不服從的舉動造成軒然大波,招來白人強烈的抨擊,然而卻也成為其他黑人效法的榜樣,結果掀起了隨後的民權運動,使美國人民的良知普遍覺醒,為平等、機會和正義重新界定出不分種族、信仰和性別的法律。
羅莎·派克斯當時拒絕讓位,可曾想過自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她是否有什麼能夠改變現有社會結構的高明計劃?誰能想到這個弱女子的決定,卻給後人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聽了上面這段事迹你或許會說:「我也希望能作那樣的決定,可是我的命運這麼悲慘,又能有什麼辦法?」如果你這麼自憐,那麼就再聽聽艾德·羅伯茲的例子。艾德是一個很「平凡」的人,14 歲時因感染小兒麻痹症致使頭部以下癱瘓,必須靠輪椅才能行動,然而他卻因此而有「不平凡」的成就。
他使用一個呼吸設備,白天得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晚上則有賴「鐵肺」。
得病之後他曾好幾度幾乎喪命,不過他可從不為自己的不幸傷心難過,反而自勉期望能有朝一日幫助相同的患者。
你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嗎?他決定教育社會大眾,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認為肢體殘疾的人無用,而應顧及他們生活中的不便處。在他過去十餘年中的推動下,社會終於注意到了殘疾人的權利,如今在美國各個公共設施都設有輪椅專用的上下斜道,有殘疾人專用的停車位,幫助殘疾人行動的扶手,這都是艾德的功勞。艾德·羅伯茲是第一個患有頸部以下癱瘓而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高材生,隨後他又任職加州州政府復建部門的主管,也是第一位擔任公職的嚴重殘疾人士。
艾德·羅伯茲的事迹是一個極佳的例子,說明了肢體上的不便並不能限制一個人的發展,重要的是他是否決定要結束這樣的不便。他的一切行動只不過源自於一個單純但有力量的決定,如果換成你,打算為自己的人生作出什麼樣的決定呢?有很多人或許會說:「好吧,我也願意為將來作個決定,問題是我不知道怎麼作?」只因為害怕不知道方法便不敢下決定,往往會失去實現美夢的機會,結果一生便過得平淡乏味、無聲無息。在此請你記住,不知道怎麼作決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決心找出一個辦法來,不管那是個什麼樣的辦法。
第二節 人生決定於作決定的那一刻
一位優秀的收音機播音員突然被老闆開除。他雖然傷心欲絕,卻仍然回家熱切的向太太宣布:「親愛的,我終於有了自立門戶的機會。」生命中那些最令人沮喪的事情往往是日後能突破現狀的原因。那位年輕的播音員真的採取積極步驟,自立了門戶。他創立了「風趣人物」節目。你可能也看過這位在50 年代和60 年代美國電視熒幕上的風雲人物——亞特先生。
亞特寫了一本書叫做《是的,你能夠!》他在書中便提到早年事業上的挫折如何成為他日後成功的跳板。這個原則同樣可以運用在我們大多數人身上。失敗和被拒會成全或毀滅我們的潛能,對那些真正有決心的人,失敗往往提供了爬上頂峰不可缺少的決心。
效法亞特,將失望轉變為決心,如此一來將幫助你爬上人生頂峰。
歌德說的好,一切開創性或先發性的行動都蘊含著一個基本真理,當真心去做時,上天的祝福也會隨之而至。過什麼樣的生活全在於你自己。你的工具一應俱全,所有資源在握,如何運用全賴你的決定——抉擇在你。而且,加入比賽,永不嫌晚。
想想瑪汀·威弗,一位天主教修女,多年前她開始參加運動——那年她55 歲。後來,她在各項運動中贏得了44 面金牌、銀牌及銅牌,包括5 千英尺競走、雪靴賽跑、快速及花樣滑冰、籃球罰球線跳投等項目。
在一般人開始競爭金牌的年紀,瑪汀修女已是洛礦山長青賽,及全美長青奧運會的成員。
「大家變得軟弱無力,」她說:「我並不僅指體能而言。任何逾越極限的事,大家都不想做。但除非你去嘗試,否則不會有任何結果。年齡絕不是全心投入及熱愛生活的絆腳石。最重要的是,要盡情享受生命全然的豐富與甘美。為他人做事,與他人共事,永遠不要畏懼延伸你的極限。要選擇在生命中獲勝!」如果說作決定是這麼地簡單卻又深具威力,那麼為何大家都不作呢?其中一個理由可能是大家不明白作決定的真正意義,不了解認真決定所會帶來的改變力量。之所以會這樣,全是因為長久以來大家濫用了「決定」這個字眼,扭曲了它真正的意思,使得原先表達做一件事情的堅定意志成為隨口說說而已。一個認真的決定,可不是隨口說說便算了的,它代表除了這麼做以外不作其他考慮,就像是說:「我決定戒煙。」就表示從此絕不再碰任何一根煙,任何情況下都不考慮破戒。
如果你是一位具有這樣決定「水準」的人,相信必能體會上面所說的話。
一位酗酒的人便曉得,那怕是戒酒多年,只要他存心想試探自己的定力而痛飲一次,就有極大可能再度淪為酒鬼。當認真地作了個決定後,不管這個決定是經過幾番煎熬,大部分的人都會有如釋重負之感,內心再輕鬆不過了。
像這樣的決定能夠帶給人真正的力量,做出真正想要的結果來。遺憾的是,我們很少有人認真作出這樣的決定,這全因為太久沒作而自己不知怎麼去做,結果這種作決定的「肌肉」便因此萎縮了。
你可知道要如何使這種肌肉發達嗎?那就是經常地去鍛煉它,你鍛煉越勤,就越能作出好的決定。你要從每次所作的決定中吸取經驗,即使是短期內未能奏效的決定也一樣,它們可以給你提供寶貴的教訓,告訴你日後如何作出更好的判斷、作出更佳的決定。作決定就跟運用你的潛能一樣,你越常行使就越順手,越順手就越能掌握自己的人生。這樣你便敢於向未來挑戰,把它視為是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大好機會。
在此不能不強調各種新觀念——能啟發人的各種信息或知識——重要性及其價值,當其運用起來可以發揮無比的力量,故而一個認真的決定必定是以其為基礎。潛能學家羅賓之所以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完700 多本書、聽了無數錄音帶及上過許多訓練課,目的就是為了了解這些有用的新觀念,你很難體會出當羅賓學到這些時的興奮心情。你不要忘了「熟能生巧」這句話的哲理,當你能把所學到的新觀念不斷地用在作決定上,就能增加日後作出正確決定的比率,使你更容易達到所期望的人生。
一個人若是不能持續不斷地吸收新觀念,就很難保證未來能保持既有的成果,不論是身體上、財力上、事業上或人際關係上都是如此。
一 人生就決定於你作決定的那一刻
在任何時刻里,都有三個必須作決定的要素主宰著我的人生,它決定了日後我們的成就,這三個要素分別是:
①你要決定怎麼看;
②你要決定怎麼想;
③你要決定怎麼做。
在這三個主宰人生的要素里並不包括你現在及過去的遭遇,而取決於你對於自己的一切是採取什麼樣的看法、想法及做法。如果你知道有哪個人比你有更大的成就,不管這個成就是哪一方面的,定然是他在這三個要素上有和你不同的決定。艾德·羅伯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不像其他的癱瘓者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卻沒有看到可以改善癱瘓者,的生活世界。肢體上的不便,對他而言是能力與信念的考驗,而他所要做的事,便是如何使其他的癱瘓者過上方便的生活。基於上面三個觀點,艾德全心投入改善癱瘓者的生活環境,最後也終有所成。
二 作決定要未雨先綢繆
大部分人所作的大多數決定都不用心,尤其是上述所說的那三個決定要素,結果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對於這種現象的人生,安東尼·羅賓稱之為「尼亞加拉瀑布症」。人生就像是一條大河,大多數的人都未思索過自己的去向,便縱身跳進這條河裡,他們所能看見到的都是「眼前」的,如眼前的事情、眼前的恐懼、眼前的問題等,當到了岔口時他們依然沒決定好方向,只是隨著水流載浮載沉地一路漂去,完全放棄自我控制的能力。就這樣渾渾噩噩中不知漂流了有多久,直到有一天聽到萬馬奔騰的響聲,才警覺到原來已到了距尼亞加拉瀑布不及五尺之地。這時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船劃離這塊危險之地,可是卻又找不到船槳,結果帶著一臉的驚恐沖落淵底。這個瀑布在人生中可能是健康方面、可能是錢財方面、也可能是情感方面,當你不知不覺來到這個瀑布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若你在上游就能及早作出好的決定,這場悲劇便可避免。
如果你被擲進這條滾滾大河中該如何脫身呢?是要操著雙槳拚命劃向另一個方向呢,還是預先為前面的去向作好打算?決定好自己確實要去的目的地,同時備妥一份計劃及地圖,這可使你一路為前面各種到達目的地的決定。
也許你從未想到要怎麼做,不過你的腦子早已為你準備好了決定系統,這個系統彷彿一股無形的力量,在你人生的每一個時刻引導著你的思想、行動和感受。這個能幫助我們評估每件事的系統,大部分受控於我們的潛意識,那是長久以來被父母、師長、朋友、電視、廣告影響的結果,很少是我們苦心塑造的,從而一生就難以自己掌握。
安東尼·羅賓指出,決定系統是由五個部分所組成:一是你根本的信念,或可稱之為自發的信念;二是你的人生價值觀;三是你的學識和經驗;四是你習以為常的問題;五是你在任何時刻的情緒反應。這五個部分總合而成的力量,影響你是否採取行動;使你對未來的抱著期望或擔擾;感覺被人接受或拒絕;認清成功或快樂的程度;主宰你做或不做一件事。
你只要變動這五項中的任何一項,就可馬上使人生有很大的改觀,你不須再事後煩惱,而可未雨綢繆事先找出原因。就以常常吃得過量這個問題來說,癥結不在於食物本身,而在於你的價值觀或信念出了毛病。本書將一步步引導你去設定自己的決定系統,如何把它調整得與你所期望的相配合,而不再受制於先前不利地決定系統。當你擁有這樣的能力後,也可認清別人的決定系統,從而了解他們的想法。
我們無須讓過去所形成的決定系統來主宰我們的現在及未來,只要有心便可重建能作出更佳決定的價值觀及信念系統,將你導向所期望的人生方向。
三 不要害怕作錯決定
要想好好運用決定的力量尚得排除一個障礙,那就是你得克服「作錯決定」的恐懼。人生中沒有哪個人能不作錯決定,但不要因此就不再作決定,必須不管作了什麼樣的決定都要保持有彈性的心胸,看看它是否會有舒適的結果,然後從中汲取經驗,作為日後作出更多決定的參考。別忘了:成功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源於經驗,而經驗又源於錯誤的判斷。人生中那些看似錯誤或痛苦的經驗卻是最寶貴的,一個人當他成功時就容易得意,失敗時就會恐懼,我們必須用心地從所犯的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味自責,否則日後依然會重蹈覆轍。
一個人的親身經驗固然重要,然而若能找一個人作為「學習」的對象會更有價值,他可以指出你人生河流將面臨的急緩,可以提供你前面道路的地圖。像這樣的學習對象你可以選擇財務方面的、感情方面的、健康方面的、工作方面的乃至於其他任何方面的,只要你有心想去學,這可幫你省卻許多冤枉路,同時得以避開危險的瀑布。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人獨自在這條人生的河流上航行,此時我們不得不自行作一些重要的決定,這不見得是件不好的事,因為只要我們肯學習,不管是碰上多困難的事情,我們都能從中學到很寶貴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對未來作出更好的決定。任何一位成功的人士若要告訴我們他成功的秘決——他若是肯老實說的話——都必然會歸功於曾經作過太多太多的差勁決定所致。
參加研討會的學員經常會問羅賓這個問題:「你認為我得花多久時間,才能熟練地作出特別的決定?」羅賓會立刻回答:「那得看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的確,如果你一天練習十次(假設學習績效和練習時間成正比例的話),而別人一個月只練習一次,那麼你一天的學習績效就等於別人學習十個月,很快地學會這門技巧是必然的。不過令人氣憤的是,當我們學會之後,別人卻會認為我們不是天分好便是運氣好。
安東尼·羅賓同樣在這方面有過很好的經驗:「我之所以能成為一位極優秀的演說家,乃是儘可能一天安排三次演講的機會,而不是一個星期只有一次。我公司里的講師通常一年只排48 場,這個場數一般只夠我講兩個星期,所以我若講上一個月,就能擁有他們兩年的經驗,講上一年就能擁有他們10 年以上的成長經驗。我的同事常常羨慕我有演說的天分,可是我卻告訴他們這句話:熟練一種技巧的程度和所花的時間成正比。事實上我的演說技巧還並不算好,可是我很用心地從每次演說中汲取經驗並且不斷改進,直到今天能面對各行各業侃侃而談。」因此,不管你對人生有多少準備,我們敢向你保證一件事,就是在這條人生之河中你必然會碰上不少礁石。當你碰上了礁石可別一味自責「失敗」了,而要記得人生中並沒有「失敗」這一回事,而只有「結果」——如果你沒得到所想要的結果,那麼就從這個經驗中學習,好在未來能作出更好的決定。
四 作決定要有遠見
人生要想永遠快樂,你必須作一件重要的決定,就是善用人生所給你的一切,就是作決定要有遠見。如果你確實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標,如果你真願意奮力去做,如果你知道什麼方法有效,如果這時你能調整做法並好好運用上天給你的一切,那麼人生就沒有任何做不到的事。
任何一位發揮巨大潛能,終獲成功的人,都必然是遵循了上述的原則。
在這些成功的故事當中,最典型的一個便是本田宗一郎創辦本田汽車公司。
就跟其它所有的公司一樣,不管它的規模有多大,本田汽車公司的發跡也是因為本田先生的那一富有遠見的決定及不懈的努力所致。
1938 年本田還是一名學生時,就變賣了所有家當,全心投入研究製造心目中認為理想的汽車活塞環。他夜以繼日地工作,與油污為伍,累了倒頭就睡在工廠里,一心一意期望早日把產品製造出來,賣給豐田汽車公司。為了繼續這項工作,他甚至變賣妻子的首飾,最後產品終於製造出來並送到豐田公司去,但是被認為品質不合而打了回票。為了求取更多的知識,他重回學校苦修兩年,在這期間經常因為自己的設計而被老師或同學嘲笑,認為不切實際。
他無視一路上的痛苦,仍然咬緊牙關朝目標前進,終於在兩年之後取得了豐田公司的購買合約,完成他長久以來的心愿。他能如此,全因為清楚知道所追求的目標,作出決定拿出行動,密切注意成效。及時調整不當之處,乃至達到目標為止。此後一切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又碰上了新的問題。
當時因為軍國主義思想影響,日本政府發動殘害亞洲人民的二次世界大戰使物資吃緊,政府禁賣水泥給他建造工廠。本田是否就此放手了呢?他是否怨天尤人了呢?他是認為美夢碎了呢?一點都沒有。相反地,他決定另謀它途,和工作夥伴研究出新的水泥製造方法,建好了他們的工廠。戰爭期間,這座工廠遭美國空軍兩次轟炸,毀掉了大部分的製造設備,本田先生是怎麼個作法呢?他迅即召集了一些工人,去撿拾美軍飛機所丟棄的汽油桶,稱其為「杜魯門總統所送的禮物」,因為日本戰時各種物資都十分缺乏,而汽油桶剛好提供了本田工廠製造用的材料。在此之後他們又碰上了地震,整個工廠被夷為平地,這時本田先生不得不把製造活塞環的技術賣給了豐田公司。
本田先生實在是個了不起的人,他清楚知道邁向成功該怎麼走,除了要有好的製造技術,還得對所做的事深具信心與毅力,不斷嘗試並多次調整方向,雖然目標還不見蹤影,但他始終不屈不撓。
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遭逢嚴重的汽油短缺,本田甚至無法開著汽車出門購買家裡所需的食物。在極度沮喪下,他不得不試著把馬達裝在腳踏車上,他曉得如果成功,鄰居們一定會央求也給他們裝部摩托腳踏車,果不其然,他裝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馬達都用光了。他想到應該開一家工廠,專門生產所發明的摩托車,可惜的是他缺乏資金。
一如既往地,他決定無論如何要想出個辦法來,最後決定求助於國內1.8萬家腳踏車店。他給每一家用心寫了封言詞懇切的信,告訴他們如何借著他發明的產品,在振興日本經濟上扮演一個角色,結果說服了其中的5000 家,湊齊了所需的資金。然而當時他所生產的摩托車既大又笨重,只能賣給少數死硬派的摩托車迷,為了擴大市場,本田先生又把摩托車修改得更輕巧,一經推出便贏得滿堂彩,因而獲得了「天皇獎」。隨後他的摩托車出口到歐美,趕上了戰後的摩托車消費者,70 年代,本田公司便開始生產汽車並獲得佳評。
今天,本田汽車公司在日本及美國共雇有員工超過10 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之一,其在美國的銷售量僅次於豐田。本田汽車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光景,可說是本田宗一郎個人始終執著於自己的追求,憑藉頑強的毅力,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結果。
本田先生深知所作的決定或所採取的行動有時候只夠應付眼前的狀況,而要想成功就必須把眼光放遠。成功或失敗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累積的結果。決定給自己制訂更高的追求目標;決定掌握自我而不受控於環境;決定把眼光放遠;決定採取何種行動;決定繼續堅持下去,這種種決定作得好你便能成功,做得不好你便會失敗。把你的目光放遠大些,沒有哪個人或企業是因為目光短淺而成功的。
而同樣下列這些書都因賣得很成功而出名,可是在出版前,它們都曾遭到冷嘲熱諷的拒絕:
《動物農莊》,喬治·歐威爾著——在美國不可能有助於動物故事書的市場。
《安妮的日記》,安妮·法蘭克著——就此看來,這個女孩似乎並無使讀者對這本書感到好奇的能耐。
《蒼蠅王》,威廉·高汀著—一我們不認為你已經成功表達出了一個公認有可能的想法。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勞倫斯著——這是為你好,可別出版本書。
不僅圖書界如此,就美國當前的困境來看,也皆緣於未能看到先前所作決定的潛在影響,這些危機像是官商勾結貿易失衡、預算赤字、教育失敗及吸毒問題嚴重等都是決策短淺的結果。這就有如政府得了尼亞加拉瀑布症,在這條波濤滾滾的河流中,光看見不遠的礁石以防止碰撞,卻未考慮到如何避開更遠的致命瀑布。
就美國整個社會來看,一切都求速度,往往所拿出來的辦法只在應付眼前,卻未想到會帶來更長遠的問題。在學校里孩子無心聽課,成天把精神和時間放在電動玩具、電視節目或KTV 等這些能及時滿足快感的活動上。目前的胖孩子數目創了歷史的高峰,因為他們吃下太多太多的漢堡、薯條、可樂、布丁、蛋糕、糖果等高熱量的垃圾食物,嚴重影響這一代的健康。
至於美國企業的短視尤其嚴重,像艾克森石油公司旗下的油輪Valdez號在阿拉斯加的漏油事件曾引得輿論大嘩。原本這艘船想採用雙層船殼,以防止若是與其他船隻發生碰撞,結果因此而導致漏油,破壞了阿拉斯加的生態環境。為了收拾殘局,艾克森石油公司花了11 億美元作為對破壞阿拉斯加及其周圍海域生態環境的補償,至於日後的嚴重後果,恐怕就不是區區金錢之數所能計算得了的。
作長遠的打算遠勝過作短期的打算,這個決定跟你人生中作任何一個決定都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你的決定不當,不僅會使你蒙受金錢和名譽上的嚴重損失,同時還會賠上社會成本。
五 掌握作決定的秘訣
在此告訴諸位六個能很快掌握住作決定的秘訣,使之在人生中能發揮無比的威力。
(一)記住作決定的真正威力
當你有心想改變整個人生之際,別忘了作決定是你可以運用的一個工具,一旦你作了個新的決定,這個決定會給你帶來一連串新的方向、新的行動、新的結果、乃至於新的人生。每一個新的決定都會為你展開一頁新的人生,別忘了日後若是你心情很低落、不知何去何從或是倒霉臨頭,只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並作個決定,就可能會改變現狀。一個決定是不是有用,要看你有沒有以後的行動,如果沒有則表示你根本未作決定。
(二)不要貿然作決定
作決定永遠比以後的行動要來得困難,所以在作決定的時候要多用腦子,不過也不能太花時間,更別一味擔心怎麼去做或做了之後會有什麼後果。
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成功的人作決定都很快,那是因為他們早已清楚明白自己的人生觀以及人生所要追求的是什麼,調查另外還顯示,他們在作了決定後不會輕易更改。從另外一方面來看,通常失敗的人作決定多半很慢,可是改變主意又快得很,可說是優柔寡斷。要想成功,一定得具備快刀斬亂麻的果斷。「決定」本身就帶有行動的意味,所以當你作了一個決定時,記得後面跟著的就是有關的行動。切記:若是沒有想好實現結果的具體行動,就別貿然作決定。
(三)要經常作決定
你作的決定越多,就越能作出好的決定。這就好像身上的肌肉是越用越強壯,而作決定的「肌肉」也是如此。把選擇未作決定的那些事作個了斷吧,你將會發現所獲得的能力是何等大。
(四)從所作的決定中學習
有些時候不管你考慮得多周到,總難免會有失敗,這時可別為所作的決定懊惱,而應從其中汲取教訓。你不妨問問自己,「這到底對我有什麼好處?」「我能從其中學到什麼?」往往這樣的「失敗」可能是一個你預想不到的祝福,使你在未來中得以作出更好的決定。你可別只看一時的挫折,而應學習如何節省時間、金錢,少走冤枉路,讓自己擁有在未來中得以成功的能力。
(五)作決定要保持彈性
一旦你作好決定,可別死抱著一定的作法,那可能會害死你。經常有些人作好了決定,便死抱著自己認為是最好的作法,而聽不進去其他的建議。
在此切記,腦袋不要弄得太僵化,要學習怎樣保持彈性,聽聽其他善意的建議。
(六)享受作決定的樂趣
要知道我們任何時候所作的決定,都可能改變我們的整個人生,所以別輕易忽略了隊伍中排在我們後面的人,別忘了注意飛機上坐在我們旁邊的人,也許我們下一個所打的或所接的電話、下一部所看的電影、下一本所讀的書、甚至於本書的下一頁都有可能為我們開啟人生的機遇,我們過去一直所期待的種種也可能會豁然開朗。
如果我們真希望有個多彩多姿的人生,日常生活中就得對人生抱著有所期待的態度。
數年前安東尼·羅賓曾作了一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決定,結果卻大大地改變了他的人生。那次所作的決定是到丹佛市去上一堂課,沒想到卻遇見了一位名叫貝琪的女孩子,後來她改姓羅賓,是上天賜給了羅賓最好最好的禮物。在那次旅途中羅賓還決定出版第一本書,如今那本書已被譯成11 國文字。
有一次羅賓貿然地決定找了一位事業人合夥,事先根本沒有調查他的過去,結果在一年之中合伙人侵吞公款25 萬美元,同時還使公司欠了75.8 萬美元的債,這筆錢是羅賓主持200 場以上的研討會才能賺到的。這件事使羅賓損失慘重,大家都勸他宣布破產,然後東山再起,可是羅賓決定不這麼做,而是另謀它途,結果不但使公司起死回生,同時還大放異彩。
六 為決定身體力行
看了上面所說的,你可獲得什麼重要的啟示嗎?世界頂尖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認為,是我們的決定而不是我們的遭遇,主宰著我們的人生。我們從這本書中所看到的一切都不管用,我們從其它的書中所看到的;從錄音帶中所聽到的;從研討會中所學到的也都不管用,除非我們決定要好好去用,因為唯有真正的決定才能發揮改變人生的力量,這個力量任何時間都可支取,只要我們決定好要去用它。
為了證明我們的決心,此刻我們要把一兩件擱置許久的事作個決定,看看有什麼困難。如果決定好了就要立刻採取行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麼做可鍛煉你的「肌肉」,增強你改變人生的意志。
如果我們想脫離圍牆的羈絆,我們就可以攀越過去、可以鑿洞穿過去、可以挖地道過去或者找扇門走過去。不管一道牆立得多久,終究抵擋不住人們的決心和毅力,遲早是會倒的。人類的精神是難以壓制的,只要有心想贏、有心想成功、有心去塑造人生、有心去掌握人生,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沒有超越不了的障礙。當我們決定人生要自己來掌握,那麼日後的發展就不再受困於我們的遭遇,而正視我們的決定時,我們的人生將因此改變,而我們也就有能力去掌握..
第三節 正確的抉擇能開發無限潛能
一 正確的抉擇能使你發揮無限潛能
安東尼·羅賓說得好:「人生實在奇怪,只要你能選擇好的,往往都能如願。」多年前,有一位男孩願意犧牲一切,只為了成為一名歌劇演員。他的父母花錢讓他上課,就像如今的父母,花錢讓小孩上音樂課、舞蹈課一樣。但是經過幾年的練習之後,他的老師對他是否能成為職業演唱家,不抱任何希望。「孩子,」老師告訴他,「你的聲音聽起來就像風吹著百葉窗!」然而,男孩的母親相信她的孩子。因為她曾經熱切參與他的演唱會,每天在房間里傾聽他認真練習。因此,她送他到另一位更有經驗的老師那兒學習。為了支付兒子的學費,她沒錢買新鞋——有時甚至挨餓。這名男孩就是卡羅素,後來他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男高音——因為他的母親傾聽他的心聲,引導他發展天賦。
在卡羅素之後許多年,又出現了一名會唱歌的孩子。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職業演唱家,而母親則希望他能夠找一個穩定的職業。為了取悅雙親,他同時進入兩種領域。在義大利摩丹那成長過程中,他修習聲樂課程,同時在師範學院上課。
畢業前夕,他就未來職業請教於父親:「爸爸,我該當個老師,還是個演唱家呢?」他的父親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兩張椅子,你就會兩頭落空。
一生中,人只能選擇一張椅子。」你的才能就是你的天職。你能做什麼?這是時代的質問。如果一個人位置不當,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工作的話,他就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反之,如果選擇長處來工作的話,則會發揮無限潛能因而成功,以下就有幾個典型故事印證了這一點:「瓦特!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像你這樣懶的年輕人。」瓦特的祖母說,「念書去吧,這樣你會有用些。我看你有半個小時一個字也沒念了。你這些時間都在幹什麼?把茶壺蓋拿走又蓋上,蓋上又拿走幹什麼?用茶盤壓住蒸汽,還加上勺子,忙忙碌碌。浪費時間玩這些東西,你不覺得羞恥嗎?」幸虧這位老夫人的勸說失敗了,全世界都從她的失敗中受益不淺。
伽利略是被送去學醫的。但當他被迫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的時候,他學習著歐幾里德幾何學和阿基米德數學,偷偷地研究複雜的數學問題。當他從比薩教堂的鐘擺上發現鐘擺原理的時候,他才18 歲。
英國著名將領兼政治家威靈頓小的時候,連他母親都認為他是低能兒。
他幾乎是學校里最差的學生,別人都說他遲鈍、呆笨又懶散,好像他什麼都不行。他沒有什麼特長,而且想都沒想過要入伍參軍。在父母和教師的眼裡,他的刻苦和毅力是唯一可取的優點。但是在46 歲時,他打敗了當時世界上除了他以外最偉大的將軍拿破崙。
再也沒有比一個人的事業使他受益更大的了。這事業磨練其肌體,增強其體質,促進其血液循環,敏銳其心智,糾正其判斷,喚醒其潛在的才能,迸發其智慧,使其投入生活的競賽中。
從這些典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出:在選擇職業時,你不要考慮怎樣賺錢最多、怎樣最能成名,你應該選擇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工作,應該選擇能使你的品格發展得最堅強和最善團結人的工作,應該選擇最能讓你發揮無限潛能的工作。
安東尼·羅賓指出,史蒂芬遜、布朗等發揮潛能而作出偉大成就的人正是這樣做的。
蒸汽機車的發明者史蒂芬遜有八個兄弟姐妹,小時候窮得全家都擠住在一個房間里。史蒂芬遜只好去給鄰居放牛。但一有時間,他就用粘土、用空心樹枝做管子,製造蒸汽機模型。17 歲時,他真的裝成了一部蒸汽機,還讓他父親幫他燒火做試驗。史蒂芬遜沒有機會讀書,機器就是他的老師,而他是機器非常用功的學生。當同齡人在假期遊玩、逛酒吧間的時候,他卻在洗機器、研究和做實驗。當他作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和蒸汽機的改進者聞名於世的時候,那些遊手好閒的人又都羨慕他了。
美國著名的廢奴主義者布朗也同樣如此。他小時候為了到書店買一本書,連夜趕了30 公里的路。書店老闆盯著這個頭髮蓬亂、衣衫不整的牧童,很奇怪這個鄉下孩子怎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於是,老闆就和眾人一起開始嘲弄他。這時進來一位大學教授,當他知道布朗的要求後說:「這樣吧,如果你能念出這本書的一行詩句,而且把它翻譯出來,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你。」人們驚訝地看到,這孩子從容自若地接連念完並且譯出好幾行詩句。於是,他自豪地拿到了自己應得的獎品。他是在放牧的時候學好了希臘文和拉丁文的,這給他賴以成名的豐富學識打下了基礎。
如果普通人這樣做,也能給自己帶來一番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美國南方的一間小木屋裡,曾經住著一個窮苦的黑人婦女。她有三個男孩,但她窮得只能給他們三個做一條褲子。為了使他們能受到一點教育,她送他們輪流上學校。老師——一位北方的姑娘注意到,三個小孩中每次都只有一個到校,而且都穿著那條褲子。這可憐的黑人母親為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後來,他們中的一個成了南方一所大學的教授;一個成了醫生;一個成了牧師。這對那些為自己浪費時間而辯護的人,是多麼好的教育呵!「當我發現我是黑人時,」法國劇作家大仲馬說,「我決心像一個白人那樣去生活,迫使他們承認我。」在生活中,無論怎麼說,賣報這個職業都不是很理想的工作。對一般人來說,賣報頂多能指望維持生活就是了。可是,在美國最受尊敬的人當中,愛迪生正就是報童出身。他在只有15 歲的時候,就開始做化學試驗,而且自己裝備了一個流動實驗室。有一天,當他正在火車上做實驗時,火車急拐彎,他的亞硫酸瓶摔破了,於是產生了些奇怪的氣味和亂七八糟的反應。那位很有耐性的乘務長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把這年輕人趕了出去,並且給了我們的科學家一記耳光。
頒布奴隸解放令的美國第16 任總統——林肯,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借著爐子的火光來學習數學和語法,曾經為買一些書走70 公里的路。他既沒有得到過什麼遺產,也沒有碰到過什麼特別的好運氣。他之所以有出色的前途和作為,正是因為他有那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正直的氣質。
美國第17 任總統——約翰遜,小時候是裁縫店的學徒,從來都沒有上過學。但正是這樣一個生在小木屋、沒有讀過書、沒有良好境遇的孩子,在美國內戰期間擔任了總統。他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贏得了全世界的讚揚,切實解放了400 萬的奴隸。
在世界最偉大的英雄和功臣中,有許多出身貧寒,他們一如既往地與命運作鬥爭,積累了自己的才能。每一個青年,無論他出身貧賤還是高貴,如果他有一個堅定正確的目標,穩步前進,那麼,無論是人還是魔鬼,都不能阻止他的前進。
二 如何進行抉擇
人生歧路實在太多,讓我們不知道怎樣選擇。在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幾種面臨選擇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尊重常識
圓鑿而方柄是絕對行不通的。事實上,許多人東試西試,最後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美國畫家惠斯勒最初想做軍人,後來因為化學不及格,從軍官學校退學。他說:「如果硅是一種氣體,我應該已是少將了。」司各脫原想當詩人,但他的詩比不上拜倫,於是他就改寫小說。要檢討自己,在想像你的目標時多用點心思,不要妄想。
(二)不要以個人利益為抉擇的動機
著名的大政治家葛拉德士吞有一次正困於這種兩難之間。在他年輕時候——年輕總是氣盛而武斷的——他對愛爾蘭與教育的關係,有一種堅決的主張。後來他在庇爾當政時成為閣員之一的時候,卻很贊成庇爾的主張,與他以前的主張大相徑庭。如果他公然地擁護庇爾的政策,則他必須收回自己以前的主張,而別人便會罵他因為政治利益的緣故而改變自己。他必須設法使別人曉得,他之所以改變,不是為個人利益,乃是為政策的本身對與不對,而後才能收回以前的主張。他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呢?他辭去了閣員之職——在政治上自殺——而後極力擁護政府的主張。他因主義而把個人的利益犧牲,這樣證明他改變主張乃是極誠懇的。他證明了他之所以改變主張,乃是因為主義本身,而不是為個人利益。他這種主張,雖然使他失掉了自己的利益,但別人卻因此不會疑心他的誠懇,而一致擁護他。他這種行動,獲得了許多人的同情。
如果你在兩難之中,要選定一方的時候,你要當心不可墜入為你自己利益的那方。如果你不小心自持,你就很容易以個人的利益為抉擇的動機。但是我們不喜歡承認我們的決定是自私的,而舉出許多原因來使我們的決定外表看來是不自私的。這種外表的原因大半不過是借口,用以袒護這種完全個人自私的決定。
(三)寧可矛盾不可將錯就錯
如果你想前後一致,這種一致是因為有事實根據,還是因為要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呢?你何以一定要一致呢?是否因為虛榮心呢?是否因為承認以前的錯誤就覺得羞恥呢?要虛榮而堅持錯誤是容易的。你以前的判斷難免有錯誤,如果你堅持這種錯誤,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你以前是這樣判定的。那麼,要「救你的面子」,你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只有那些頑固不化的人才堅持著永遠的前後一致,所以你應當以對與不對為標準,而不可頑固地堅持一致。
1912 年美國總統初選時,在新澤西一個小小的城市裡有一個集會,在那裡羅斯福在對鄉民演講。在演講中,羅斯福提及女子選舉權的好處。當時聽眾中有一個粗大的聲音從後面喊著說:「大佐呀,五年之前你並不是這樣主張的呀!」羅斯福的答覆就足以表現出他這個人的人格了。他說:「是的,那時我的學識還不夠,我錯了。現在我進步了。」他並不說什麼「但是」、「假若」或是其他逃遁之詞,而是發表了一個堅強有頭腦的人直率勇敢的自白,表現了他能與時代俱進的精神,勇敢直率地承認他是增長進步了。
許多統治者有時以為他們必須專制才能使下級的職員接受他們的統治,這種權威對手下無能的職員或許是必須的,因為這種無能的人遇事需要別人替他們作主張。不過像這樣的情形,統治者不可把自己所說的錯話硬以為是對的。他或許可用專制的方法以掩飾他欺騙民眾的行為,以原諒他的錯誤,但是如果他是聰明人的話,絕不會同時也來欺騙自己。
紐約《太陽報》的老闆德那有一種習慣,就是在凡是他認為重要而必須刊登的文章上面批一個「必」字。凡是批有「必」字的文章,排字間的人都不敢刪掉。但是有一天晚上,有個年輕的編輯密西爾看見批了「必」字的文章中有一段是這樣的:「我們很感謝訂閱者萊特瓦爾特先生送給我們一個極大、極紅、極神秘的蘋果。這是一個很怪異的蘋果,其原因不止一個。這個蘋果又大,又好看,但是如果有人切下來吃,那就會倒霉。因為蘋果皮上顯出很清楚的白字,是本報編輯的名字,於是我們不得不驚訝這種人工培植之驚奇而令我們不可理解了。」密西爾曉得有許多關於自然界魔術的兒童書籍,告訴兒童如何當蘋果還是青色時用紙剪成字母貼在蘋果皮上,所以其它部分因陽光都變為紅色之後,而紙遮的那部分仍舊是青色。他不願主編對公眾承認這種小小的把戲是「驚奇而令人不可理解了」,於是密西爾扣留了這篇文章而沒有發表。
第二天早上德那先生來的時候,便馬上追問:「那篇批上『必』字、有關蘋果的文章,哪裡去了呢?」密西爾戰慄著解釋他何以把這篇文章扣留了,而德那先生的回答正足以表現他那種真正偉大的地方:「如果有一個像那樣好的原因,不要怕把我的『必』字取消。你不必呈請法官或陪審員通過就可以判其死刑了。」密西爾何以知道他取消這篇文章是做得對的呢?這就是因為他採用的是不將錯就錯的原則,他對此有十足的把握。他取消這篇文章對他個人並沒有什麼利益,反而使他有冒犯德那先生的危險。當然,最後他所得到的好處是不少的,正如葛拉德士吞犧牲祿位以維護他的主張而後來得到勝利一樣。不過他的判定並不是因眼前利益慾望的動機,否則恐怕馬上就會被炒魷魚了。
凡是一種斷定的結果使你個人得到利益的,就應當懷疑此種決定是否正確。
(四)你必須自己思考,並付諸行動
即使做出的決定未能如願以償,但採取行動能夠增加採取更多行動的可能性;而什麼也不做只能增加下一次有所選擇的可能性,到時候你肯定又會隨波逐流的。
隨波逐流是輕鬆的,尤其在面臨的選擇是轉入逆水行舟時,它可能是很有誘惑力的。可愛的斯堪的那維亞作家依莎卡·迪尼森動了手術在康復中,她會堅持寫完她當時正在寫的書嗎?她只能平直地仰卧在床上,通過秘書口授寫作。迪尼森真的完成了她的著作,在那之後她又寫了一本。她說:「經驗告訴我,當你從事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作時,有些事情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每次干一點,每天干一點,突然這項工作自己就完成了。」那些成功者,那些做出充滿艱險的決定而又能持之以恆的人是怎樣做的呢?最有說服力的是他們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麼?當有人問一個人怎麼有勇氣離開他在紐約市一家公司那舒適的職位,而到新罕布希爾經營自己的小生意時,他回答的是一系列自問:「我希望開始我自己的生意,那樣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可能失敗,可能傾家蕩產。如果我傾家蕩產,可能發生最壞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將不得不幹任何我能得到的工作。那樣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又會厭惡這種工作,因為我不喜歡受雇於別人。於是,我會再找一條路子去經營我自己的生意。然後呢?第二次我將會獲得成功,因為我知道如何避免失敗了。」
(五)對你的生活負責,就要尊重自己的意志
一個80 歲的朋友,她對自己是呆在原住處還是進療養院而再三考慮。她的年齡是個事實。她每況愈下的健康也是個事實。權衡這些事實,選擇安全的療養院該是多麼明智!然而令人叫絕的是,她沒有理會這些事實,留在了原來的地方,一直到現在。如今,她已經86 歲了,並不需要朋友們很多的幫助,自如地應付著一切,幸福地過著愉快的獨立生活。
另一個老朋友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她說:「我累了,我現在需要被照顧了。」她的要求得到了滿足。她被供養起來,被放在床上,被挪來挪去。她現在對此厭惡了。
做出選擇時一定要慎重——你可能會自食其果的。
艱苦的選擇,如同艱苦的實踐一樣,會使你全力以赴,會使你更有力量。
躲避和隨波逐流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識到:隨波逐流也是一種選擇——但決不是最好的一種。
你的生活不是試跑,也不是正式比賽前的準備活動。生活就是生活。不要讓生活因為你的不負責任而白白流逝。要記住,你所有的歲月最終都會過去的,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你才配說你已經度過了這些歲月。
三 選擇最好的
關於選擇,安東尼·羅賓講過以下兩個故事:車禍發生時,他正騎著一輛摩托車以一百公里以上的時速飛馳在公路上,只偏頭看了路邊一眼,就恢復原來的坐姿。沒想到就在他偏頭之際,原先在前頭的大卡車出人意外地剎住了。他只有一秒鐘應變,情況萬分危急。
為了保命,他閃電似地扳下摩托車把手,側倒滑進卡車之下,此刻油箱蓋蹦跳開來,悲劇就此發生。箱里的汽油濺出來並被火花引燃。待他蘇醒過來時,已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全身灼痛不能動彈,呼吸困難。四分之三的皮膚三級灼傷。但他沒有放棄生的意志,掙扎著活過來並重振自己的事業。不料他又遭到另一次打擊:所乘坐飛機失事,自腰部以下終身癱瘓。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必會有一次重大的挑戰,在那時刻整個人徹頭徹尾地接受著考驗,彷彿上天虧待了我們。那時刻我們的信仰、信心、耐心、同情心、毅力被逼到幾乎放棄或根本放棄的地步。有些人通過了這等考驗,成為勇者,另外一些人卻任其毀滅。不知你可曾想過,當人們面對人生的挑戰時,是什麼讓大家有不同的反應?人們曾苦思,想找出某些人異於他人的原因。是什麼造就出一位領導者?一位成功者?為何有許多人能無視各種困境,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過著快樂的人生?而又有另外一些人終日過著絕望、憤世、沮喪的生活?下面跟各位談談另一個人的故事,這位老兄的情況似乎非常光彩。他是一位腰纏萬貫,才華橫溢的藝人,擁有廣大的崇拜者。22 歲時,他就躋身於著名的紐約第二市立劇團,是最年輕的成員。沒多久,他就成為劇團中的支柱。很快地,他在紐約一次重要的演出中一炮走紅,成為70 年代最偉大的電視演員之一,進而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影視紅星。同時他又跨入了歌唱界,亦享有盛名。他有很多名人朋友、美滿的婚姻、華麗的住宅。幾乎人所渴望的,他一樣都不缺。
試問,上面提到了這兩種人生讓你挑,你選哪一個?很難想像會有人捨棄後者而選前者。
不要輕易抉擇,還是看看後來吧。前者是最活躍、堅強、成功的人士之一,他的名字叫做米契爾,目前還活得好好的,住在科羅拉多州。自從那次車禍之後,他體驗到了成功與喜悅,遠超過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經歷。如今,他結交了許多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事業成功使他成為百萬富翁,甚至於他不顧臉上的恐怖疤痕,還去角逐國會席位。你可知他的競選口號?「將我送入國會,我不會是另一張俊臉!」後來,他擁有了一位不尋常的紅粉知己,並且他還興緻勃勃地競選了1986 年科州的副州長。
後者是一位各位熟悉的人物,曾帶給人們無數的歡樂時光。他的名字是約翰·貝路希,當代美國最著名的名星之一,他的故事是70 年代娛樂界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他豐富了無數人的生活,但卻不包括自己。在36 歲時,他死於「古柯齡和海洛因的急性中毒」。當噩耗傳來,大家都不敢相信他已變成了一個全身浮腫、藥物濫用到無法自拔的人,老得跟他的年齡毫不相稱。的確,他在外表上,是應有盡有;但在內心裡,已經空虛多年。
在我們周圍經常會看到類似的例子。你可能聽過彼特·史杜德維克其人。
他天生沒有雙手雙腳,但卻成為了一位馬拉松的選手,至今共跑了四萬公里。
相信你也一定知道海倫·凱勒克服盲聾啞,而學有所成的事迹。再看看肯迪萊特娜,女兒被一位酒後駕車者輾過致死,她強忍內心痛苦,呼籲成立了「反對酒後駕駛媽媽協會」,每年避免成百上千的人士失掉生命。但在相對的一端,像瑪麗蓮·夢露及海明威,生前掌聲無數,結果卻以自殺了卻了一生。
讓我們再重申一遍,如果你選擇最好的,往往都能如願。
四 小心扯你後腿的人
假定你對幾個朋友說:「有朝一日我會變成一家大公司的副董事長。」這時將會怎樣呢?這些朋友可能會認為你在開玩笑,只是隨便說說而已。他們一旦相信你說的話,可能會挖苦你:「真可憐!你得從頭學習才辦得到呢!」也可能在背地裡懷疑你有沒有當副董事長的資格。
假定你對你的董事長這麼說,又會怎樣呢?可以確信,他絕不會一笑了之,他會細細地打量你。那是因為所有的大人物都不會輕視任何一個偉大的創見。
如果你對一群普通朋友透露:「計劃買一棟五萬美元的豪華住宅」。他們會嘲笑你,因為他們認為你辦不到。但如果你告訴一個住在五萬美元房子里的朋友,他就不會驚奇,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不可能的事,他自己就做到了。
請你記住:說你辦不成某事的人,都是無法成功的人。也就是說他個人的成就,頂多普普通通而已。因此,這種人的意見,對你有害無益。
請你多多防範那些說你辦不到的人吧,只能把他們的警告看成「證明你一定能辦得到」的挑戰,僅此而已。
此外還要特別防範態度消極的人破壞你邁向成功的計劃,這種人隨處可見,他們似乎專門破壞別人的進步與努力。大衛·史華茲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念大學的時候,一連好幾個學期都和W 先生在一起。他是個好人,是在你缺錢的時候借點小錢,或者幫點小忙的那種人。雖然他有這種美德,但是他對自己的生活、前途和各種機會卻尖酸刻薄,吹毛求疵。
「每當談到如何出人頭地時,這位老兄就說他的發財之道。他是這麼說的:『大衛,目前只有三個方法可以名利雙收:第一個就是跟一個富婆結婚,第二個就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去搶劫;第三個就是想盡所有的方法拉關係,以便有機會多認識一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他時常舉例說明他的發財之道如何管用。他會從報紙上挑出一個社會新聞來證實他的看法。例如一個非常著名的勞工領袖居然把所有的基金捲走潛逃。他還會一邊張大眼睛看那『水果小販跟富婆結婚』的花邊新聞,一面故意大聲念給我聽。此外,他還知道有一個傢伙利用第三者的關係輾轉認識了一個『大人物』,因而爭取到一筆大買賣,發了大財。
「我不知不覺受到消極觀念的影響,陷入了『放棄成功的基本信念』的漩渦。
「好在一天晚上跟這位老兄長談一番後,我恍然大悟,發覺自己正在傾聽失敗的論調。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把這位老兄看成是一個試驗品,再也不相信他的話,只是分析這個人而已。
「往後十一年我一直沒有再見過他,但是有一個我們都認識的朋友幾個月以前見到了他——他在華盛頓當繪圖員,收入很低。我問這位朋友:『他的作風有沒有改變呢?』「『沒有!還是老樣子。如果一定要說他有點改變的話,那就是變得比以前更消極而已。我們都知道他確實很有頭腦,如果肯動動腦筋的話,可以賺到5 倍的收入。只是他不會用。』」消極的人隨處可見。有些消極的人——就像上面那位幾乎使大衛·史華茲受到影響的人便是。另外還有一些消極的人,自己不知上進,還想把別人也拖下水,他們自己沒有什麼作為,所以想使別人也一事無成。
千萬要小心那些消極的人,千萬不要讓他們破壞你的成功計劃。
當你有任何困難時,要找第一流的人物來幫你出主意才好。如果向一個失敗者請教,就跟想請算命先生來治癒癌症一樣可笑。
五 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大衛·史華茲夫婦跟另外五對夫婦曾應邀到一個百貨公司經理的家裡參加宴會。宴會結束後他們多留了一會兒,以便有機會問主人一個他整個晚上都想不通的問題。主人跟他很要好,因此大衛才敢打破砂鍋問到底。「今天晚上過得很愉快」大衛說,「但是有一件事我想不通。我以為今天晚上只會碰到許多單位主管,沒想到你的客人各行各業都有,有作家、有醫生、有工程師和教師。」主人微笑著說:「是啊,我們時常招待百貨業的朋友。不過我太太海倫和我都發現,跟別的行業的人士常常聚會的話,會更新鮮、更好玩。我擔心把交往的對象局限於興趣相同的人以後,就會固步自封,沒有什麼進步了。」「何況,」他繼續說,「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是做生意的對象,每天都有幾千人來照顧我們的生意。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越多(包括各種創見、興趣與觀念),越能把我的服務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下面這些方法可以幫你擴大社交圈,並且進入第一流的社交生活。
(一)參加各種團體
如果你的社交圈局限在一個小團體,你很快就會厭煩,而且你要記住「你必須了解群眾心理才能成功」。如果想靠研究一個小團體而學會觀察術,就像閱讀一本小書就會精通高等數學一樣不切實際。
隨時認識一些新朋友,參加新的社團組織,同時擴展自己的社交範圍。
職業不同的人就像不同的東西一樣,可以增加你的生活情趣,也可以擴大你的生活領域,因此,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精神生活。
(二)新朋友的見解跟你不同才好
現代這個文明社會,心胸狹窄的人沒有多大出息,重要的職位通常都會落在熟悉人情世故的人身上。因此如果你是個共和黨員,一定要有幾個民主黨員的朋友才好,反之亦然。你也要認識幾個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以及做事方法與眾不同的人,但是你一定要先確定他們很有發展潛力才行。
(三)選個好的朋友
那些非常注意他的住房面積、家用器具或者思想談吐都不如你的人,都是思想瑣碎的人。這種人不值得交往。多找注意你的心理環境、喜歡積極事物、真心希望你成功的人來當朋友。儘力找些鼓勵你的計劃與理想的人當你的良師益友。如果你不這樣做,反而找些思想消沉落伍的人來當朋友,你也會漸漸消沉下去。
我們都對麻醉毒品很敏感,一直避免中毒事件。但還有一種毒素不可輕視,那就是思想的毒素,也有人叫它「閑話」,即關於別人的消極性的談話。
思想的毒素與身體的毒素不同,思想的毒素不會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卻會影響大腦的思考功能。同時因為它不可捉摸,因此許多思想有毒的人自己並沒有感覺。
說閑話不是婦女的專利,有許多男士也在其中生活。每天有幾千句閑話是男士開的頭,話題離不開下面幾種:「關於老闆的婚姻財務問題」、「約翰調職的可能性」、「湯姆得寵的種種原因」以及「為什麼要任用那位新人」等等。
這種毒素的受害人起先以為自己很對,因而沾沾自喜。他似乎由於挑撥是非而獲得了某種快樂,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正越來越惹人討厭,越來越低賤了。
有一次大衛跟幾個朋友談論富蘭克林時,有個有思想毒素的人突然不請自來,這位老兄知道大衛他們談什麼以後,立刻把他所知道的馬路消息統統抖了出來,又以一種挖苦的口氣大肆渲染一番。
也許富蘭克林在某些方面的確如他所說,這位老兄如果也生在十八世紀,很可能利用這些「醜聞」使他無聊的雜誌大發其財。但是富蘭克林的私生活跟他們當時談論的主題毫不相干。他們實在無法忍受,因為大衛他們多少對自己討論的人物有所認識。
第四章 善於利用時間
時間是無法挽留的,就像那東逝之水,只可流去,不可流回,當一天結束時,時間不會留作明天待用。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學會有效地安排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
第一節 即時生活
如何對付人生遇到的各種不幸?安東尼·羅賓提出的忠告就是:把苦惱、不幸、痛苦等認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你遇到不幸時,你得抬起頭來,嚴肅對待,並且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它不可能打敗我。」其後,你得不斷向自己重複使人愉快高興的話:「這一切都會過去。」面對遇到的巨大不幸,要自己寬容自己,這也許是最難對付的人生挑戰。
大多數人認為:寬恕他人比寬恕自己做起來要容易得多。沒有任何一種懲罰比自我責備更為痛苦的了。請看下列一些例子:「以前我對我男朋友關心太不夠了,現在每當他遇到我,就故意不理我,我羞愧得簡直想去死。」「當著婆婆的面我扔掉了擦碟子的毛巾,她一定要我幫她擦碟子,我發火了。現在我十分痛恨自己。」「今天在考歷史時,我因作弊被人發現,同學們都知道了這事,我感到太丟人了。」至於上述事例,應給的忠告仍然是: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因為你無法去改變它了。記住: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只要你吸取教訓,你便能從中得益。
一 拋卻過去
過去的已經過去,「那時」發生的一切絕不再來,你絕不可能回到過去,這一事實太顯然了,以致沒有必要提及。如果你因過去的事情耗盡現在的時光,而一蹶不振,那麼拋棄過去的第一步便是放棄這樣的態度。這裡面包括改變自己對待現在的態度,而不是人為地努力消除過去確實發生的事情。
比如,你愛人剛剛謝世,自然,你會短暫地感到悲傷。這一損失給你帶來的痛苦無法用語言表達,你明白生與死截然不同,這一點不容忽視。此時此刻你必定會感到喪偶之痛,如果沒有這種感覺,也就不是人了,或者說你的心理已遭毀滅。
但是,如果你無限地陷於這一悲痛之中,不讓自己擺脫悲痛,回到現實中來,那麼你正在使自己永遠處於過去之中,或者說強制性地自焚。悲傷並不能從九泉之下召回你的愛人。
另一方面,如果你認識到自己在某一場合舉止不端,粗心或不必要地傷及他人,你可以衷心地道歉,表示自己對這一舉止的內疚。要是你無休止地陷入對過去事情的內疚和不安之中,不能自拔,那你就是在毫無生機中行事。
內疚不會使你的生活有半點的改善。你可以從錯誤中獲得教益,可以發誓不再舊態複發,然後致力於現在的生活。
二 為今天喝彩
人的心態常常處在無休止的矛盾之中。自己擁有的東西,無論別人多麼羨慕,總覺得平淡無奇;自己沒有的卻以為重要;而擁有的一旦失去,才想起當初應當珍惜。
「今天」是最容易得到的,就像空氣和陽光一樣,因而,沒有多少人給予它特別的關注。人們往往寧願沉浸在對昨天的追憶和對明天的憧憬之中而漠視「今天」的存在。「今天」又是最容易失去的。好比青春和美麗。人們對其價值的真正理解總是在它悄悄地流逝之後。
人們或許都曾在錢鍾書先生描繪的「圍城」內外思進想出。在多數情況下,經過幾番折騰,你就會大徹大悟,懂得甘苦與艱辛,明白珍惜與留戀。
因而,失去的愛情可以追回,荒廢的事業可以重振,創傷的心靈可以撫平..唯有時光不會倒流,過去的會永遠成為過去,今天的會不斷地淪為昨天。
比起昨天和明天,今天才是真正重要的。
昨天的輝煌並不能證明今天的價值,明天的燦爛也無法減輕今天的痛苦。一味沉浸在昨天影子中的人,未來必定不會屬於他們;而把全部幸福和希望都寄托在明天的人,明天將永遠只能是明天。
我們所需要的是永遠地抓住今天,把全部的熱情與心血都傾注到現在。
無論是陽光燦爛還是陰雨連綿,無論是瑞雪紛飛,還是狂風呼嘯,該享受時則盡情地享受,該拼搏時則奮力地拼搏,該犧牲時則無畏地犧牲。這樣,你方能無愧於昨天,也無愧於明天。
三 你只能把握「現在」
「時間」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愈來愈重要了。因為它十分寶貴,同時不能積存。
假使把今天的時間虛度過去,那麼就永遠失去了這個日子。你應該記住,它就是昨天我們想做各種事情的「明天」。
有句話說得好:昨天是一張已註銷的支票,明天是一張期票,今天是手上的現金。因此要認清今天是我們唯一能利用的時間,去善加利用吧。
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再去管它;將來則還沒有來到,也不要去管它;重要的是現在,正在一分一秒地走過。只要你把握住了現在,那麼所有的時間都將被充分地利用,一點一滴也沒有浪費掉。
由無數個充實的「現在」組成的歷史,是你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發揮潛能的秘訣就是:抓住現在,不要沉湎於過去。
第一代人都會哀嘆他們那一代生活在歷史上最困苦的環境下,他們只要抱怨這個殘酷的世界,並且把頭埋在沙中,就永遠不需要捲起袖子來解決屬於他們自己的問題了。他們可以把問題歸咎於長輩或政府,然後大玩美國現在最流行的新遊戲——「捉迷藏」。在這種遊戲中,每個人都要拚命奔跑並且躲藏起來,被捉到的人只好當倒霉「鬼」,然後再去找另一個人來代替他。
拿破崙·希爾對年輕朋友發表演講時,總要對這些明天的領袖說:「所謂『美好的古老時光』就是今天,因為這才是我們生活的日子,也是我們在歷史上唯一生存的一段時間。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我不曾向你們描繪美好的一面,也不曾向你們訴說悲慘的一面。我不會向你們灌輸過度的樂觀思想,只是要告訴你們,生活中的變化是無法避免的。」那麼如何抓住今天呢?我們要心存這樣的信念:
就在今天,我要開始工作
就在今天,我要擬訂目標和計劃
就在今天,我要考慮只活今天
就在今天,我要鍛煉好身體
就在今天,我要健全心理
就在今天,我要讓心休息
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恐懼憂慮
就在今天,我要讓人喜歡
就在今天,我要讓她幸福
就在今天,我要走向成功卓越
四 即時生活
生命必須回到現在。
我們的生命非常脆弱,不管是不是我們有意選擇,我們隨時都可能突然夭折,甚至連一秒的預兆都沒有。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車禍。你的朋友或親戚可能突然卧床不起,死於心臟病,或者患了絕症,「已經宣布」只剩下了六個月的生命。有些人看起來應該洪福齊天,卻出乎意料地早走了一步,令人心酸。
如果生命真向我們提供了什麼,使我們珍視即時生活,那麼這便是以上所有人生命的脆弱性與似乎賦予整個人類的生存本能的對照。正如結果所表明的那樣,人類的生存本能似乎取決於那些在生命遭到威脅時能夠完全地生活於現在的人。
特倫斯·德普雷在《倖存者:死亡營中的生活剖析》一書中,記敘了人類經受的某些駭人聽聞的遭遇——二次世界大戰中猶太人在納粹滅絕人性的集中營的境況。(當然,我們日常所遇到的問題是非常實在的,通常不必遭受生理折磨或心理蹂躪,使我們放棄一切希望。)進入這樣的集中營,幾乎誰也難保性命,但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人活了下來,從這些勇敢的人們中,我們的確能夠學到即時生活的某些東西。
德普雷在書中總結了少數人是怎樣活下來的:只有從根本上勇敢地回復到最根本的生活,才能使他們在黑暗的地獄中繼續生存,一分又一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時間停滯了(月經周期消失了),地點的意義失去了,心理的自我防禦也封閉了。
當你面臨生存的考驗時,你就會本能地、自發地把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用在同處境的較量上,過去和將來不復存在,存在是你生存的唯一基礎。德普雷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災難的倖存者,他們像牲口被趕往屠宰場似地長年忍受屈辱。
倖存者之所以倖存,是因為他掌握了某種生存能力,他把自己看作是毫無條理的原生動物,奮力地掙脫大海。他忍受了一切。當他從根本上回復到生命的生物起點時,他發覺生命是美好的。他在必需的奮鬥中度過了生命的分分秒秒,他把心神全部傾注於眼前呈現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一隻攙扶跌倒者的手、一件送給他人的從穿著兩件外衣的人身上脫下的外衣、一隻魚頭、一碗豆湯、清晨點名時在野草葉片上閃爍的陽光斑點、一次大便、一個煙蒂頭、在路邊的小憩。這些不是什麼神奇的安慰劑,也不是什麼生存者的禪術,而是長期瘋狂中的即刻理智,漫漫黑夜裡的點滴光明。
看來有些人之所以在活路依然存在時不能倖免,是因為他們不能回復到完全的現在狀態,沒能發現生命的美好,也沒能繼續選擇生命。
五 置身
即時生活的最後階段便是付諸實施即置身。法國存在主義用engage 一詞來表示,其含義是自己越是深入地投身於這件事情,對這種事的追求就越有積極主動性,自己「從事此事」所運用的內在資源也越多,自己也就更加即時生活。
在你每天投入主要精力的活動中,「即時生活」通常(並非總是)是你達到激發潛能的關鍵,這種活動就是你的工作、事業、職業、差事、或者你可以另起一個名字。換句話說,如果你找不到一種途徑使自己滿足於自己的職業,那麼,你就會厭煩、受挫折、消沉。下班時間的消閑活動,如業餘愛好、自願的兼職工作,雖然不同於你的職業,但你從中得到了樂趣或滿足,找到了志向、意義,並置身於自己的角色之中,這時可以說你找到了一種途徑「彌補」八小時工作的乏味。本世紀偉大的無限度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表達了把愛好與職業融為一體的思想,這種內容的作品,其中有這樣一篇:我的生活目標乃是融合。
我的愛好與職業,猶如我的雙目齊舉並視。
將愛好與需要合一,工作將如娛樂激奮人心,創立每一項業績奉獻給上帝和未來。
顯然,目前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你可能喜愛動物而希望成為獸醫的幫手,但方圓50 里所有的獸醫都雇滿了幫手。這時,你至少得暫時「安頓」在別的差事上。難道你就因此無所事事地抱怨自己的差事,並惦念有朝一日獲得真正想要的工作嗎?當然不!可喜的是,愛好與職業的結合以及置身於工作所產生的成就不僅取決於你有多大的能力,同時也取決於你有多大的能力做你所喜愛的事情。如果你充分地培養了即時生活的藝術,那麼你就能從任何工作中找到意義、魅力和滿足。
一位清潔工態度粗暴,猛烈地敲打垃圾桶,陰溝里的垃圾照留不誤,而另一位則總是顯得輕鬆愉快、乾淨利落,並且跟你說:「人們所扔的東西令人著迷,過了一千年,考古學家挖掘到這些垃圾時,一定會興趣盎然地猜測這些廢物到底都是些什麼玩意兒。」或者說:「你看,與這兒相隔幾個單元的地方又有一個瓶罐回收處理中心開工使用。」為什麼兩位清潔工會有如此的不同?對他們而言,垃圾、垃圾車、工資、工頭並無兩樣,所以我想請你解釋一下,為什麼一個高興、積極而另一個則沮喪、消極。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置身於職業是即時生活的關鍵,並且使得許多人超越了年齡的界限,創造出最偉大的藝術作品,獲得了最巨大的科學發現,成為傑出的人道主義者。能發揮潛能的人則能夠完全置身於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小至修鞋大至登月。
為說明日常生活中置身確實具有的威力,我們不妨舉一個例子。你因得了感冒而咳嗽不止、噴嚏不斷,流涕不休,與此同時卻又有非常緊要的事情要做。這時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在置身於你的事情時,你的身體將控制住感冒。或許你得作一次重要的演講,或許你在進行首次帶氧潛水作業,或參加一次日程不能更改的考試。
你結束置身後,感冒又捲土重來,鼻涕眼淚奔流不息,不可收拾。當強烈地置身於你所做的事情時,感冒便霍然而止。為什麼呢?你可曾注意到,在做不樂意做的事情時是如何的疲倦,而精神百倍地致力於令人振奮的工作時又是如何地忘掉了勞累?你能夠通宵達旦地布置房間、撰寫重要論著、學習駕駛飛機或遊覽激動人心的新地方,而很少產生倦意。但當你面對一項令你厭煩的任務時,卻會顯得疲憊不堪。為什麼呢?事實上,答案非常簡單:當積極主動地投身於生活時,你就根本沒有時間用於生病或勞累。同理,如果你勁頭百倍地度過你現在的時光,時間將一閃而過,顯然不會有沮喪或憂慮的時刻。在從事心理諮詢時,心理醫生不可避免地會碰上抑鬱症患者,並發覺最佳藥方便是某些充實的活動。繁忙的人很少有時間表露自己的情緒問題。當然,過於繁忙本身也可能是一種病症,但這裡所持基本思想是,對於情緒騷擾或抑鬱症而言,積極地投身於現在便是迄今最為有效的藥方。即時生活的能力其實是一種姿態性技能,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我們必須培養這種技能。
例如,你在加油站排長隊加油,對石油私有制憤憤不平,對中東地區的阿拉伯酋長、石油公司的伎倆、無能的華盛頓官僚機構越想越氣,這樣你便選擇了無用的自我束縛的途徑來消耗此時的現在。如果你作這樣的選擇,那麼你仍將呆在加油站發泄你的不滿,當然你決定該怎麼做完全取決於你自己。難道你不能富有成效地利用這些時間,如寫信,看小說,或與排隊的其他人交談,設想別的生活,以免遭石油經營人員的刁難?難道你不能找到另一途徑使這一處境對你有利而不是不利?
第二節 生活需要效率,生活也需要休息
一 該休息,就休息
每個人的體力與耐力都是有限的,到了該休息的時候,就應該毫不遲疑地放下工作,否則就會和下面這個故事的女主角一樣。
數年前,美國IMG 公司聘用了一位精力充沛的女業務員,負責在高爾夫球場及網球場上的新人當中,發掘明日之星。美國西岸有位網球選手,特別受她賞識,她決定招攬對方加盟IMG 公司。
從此,縱使每天在紐約的辦公室忙上12 小時,她依然不忘時時打電話到加州,關心這個選手受訓的情形。他到歐洲比賽時,她也會趁著出差之際,抽空去探望探望,為他打理打理。有好幾次,她居然連續一周都未合眼,忙著飛來飛去,追蹤這個選手的進步狀況,偏偏手邊還有一大堆積壓已久的報告。
可悲的事終於在法國公開賽上發生了。照原訂日程,這位女業務代表不必出席這項比賽,但是她說服主管,為了維持與那位年輕選手的關係,她要求到場。主管勉強應允,但條件是,她得在出發前把一些緊急公務處理完畢,結果她又幾個晚上沒合眼。
最後,她終於乘上了飛往巴黎的飛機,但時差及重大賽事產生的壓力感隨之而來,這位非常積極能幹的女士,到最後已是大腦空空,她尚未覺悟到「事倍功半」的道理。
抵達巴黎當天,在一個為選手、新聞界與特別來賓舉行的宴會上,她依舊盯著那位美國選手,並且時時為他引見一些要人。當時是瑞典名將柏格獨領風騷的年代,他剛好又是IMG 公司的客戶,也是那位年輕選手的偶像,自然她就介紹了他倆認識,然而,令人難堪的事卻發生了。柏格正在房間與一些歐洲體育記者閑聊,她與年輕選手迎上前去。
對方望向這邊時,她說:「柏格,容我介紹這位..」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這位球員的姓名!她實在是精疲力竭,過度疲勞使她大腦剎那間一片空白。好在柏格有風度,儘力設法打圓場,解決了尷尬場面,可是這位年輕選手卻面紅耳赤、張口結舌,心中更是難過得不得了。從此他再也不相信IMG 的業務代表是真心對他了。
可悲的是,她一片苦心,卻由於疲勞過度這單純的因素,而造成無可挽回的失誤。她發掘的這位選手後來果真打入世界排名前十名,卻從此再也不是IMG 公司的客戶了。
事實上,我們應該:
(一)小睡片刻又何妨
中午小睡一小時有神奇效果,甚至只是15 分鐘,完全放鬆自己,閉上眼睛,讓腦中一片空白也好。
有人稱此為靜坐,也有人稱之為求生之道。通常人都比較同意後一種。
大多數人在午餐後會有一段精神低潮時期。假定你經常清晨5 點起床,晚上又有應酬,那就該選擇一天中步調最平衡的中午時分輕鬆一下,絕對是利多於弊。
解決精神不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抗拒這種生理現象,否則只會失去更多寶貴的精力。乾脆就投降,休息一下吧!別緊張,別自責,閉上眼,即使一分鐘也好。然後用冷水洗把臉,慢慢地再加速,一直恢復到全速。這麼做,保證使你有精神持續下半天的工作。
IMG 公司有位主管最近到中國大陸拜訪一家規模在全球數一數二的紡織廠。過去他們只出口絲織品,現在打算自製成衣出售。於是他們以代工方式大量生產運動服,由一位IMG 的客戶負責促銷。
以西方觀念來看,這位主管訪問北京的行程並不緊湊,廠方給他一整天時間,歡迎他隨時光臨。不巧的是,這位主管偏偏在下午1 點30 分抵達。只見那裡廠房佔地甚廣,偌大的磚造樓房一一矗立,卻聽不到一絲人聲、吵雜聲。
隨汽車司機走入一棟建筑後,他立刻恍然大悟,因為一眼他就看見接待員躺在地面的墊子上,呼呼大睡!「啊,午睡時間!」司機說著,領著訪客躡手躡腳地穿過走廊,兩旁是辦公室、設計室與茶水間休息室。朝一些未關門的房間望去,也是員工們一一躺著熟睡的景象。
最後終於來到廠長室——一間簡樸的套房。廠長和助理正好夢方酣,鼾聲驚人。再從半掩的房門望進去,廠長以手帕蒙眼,也躺在沙發上與周公打交道。
司機輕聲說:「請稍候,午睡時間就快過去了。」這位訪客就坐在一張絲質椅套的座椅上,隨著四周一片寂靜的氣氛,自己也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兩點正,鈴聲響起,幾個婦女四處奔走,遞茶送水。3 分鐘後,廠長把這位主管請入房內,神清氣明、滔滔不絕地談論起來,彷彿現在才早上9 點。
午睡之後,他已有充分的體力作110%的衝刺!會談之後,廠長帶著訪客四處參觀。事後這位主管說:「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生氣蓬勃的工作場所,人人都那麼積極,那麼專註。」西方效率專家一定會為因午睡而損失的工時頻呼可惜,但是基於顯而易見的效果,我們不得不相信休息時間是人力資源上非常值得的投資。
(二)效率的真諦:適可而止
有一位公司的多年的特約文案撰稿人深諳此道,從不延誤交稿時間,或是無故失約,可是也不曾看他忙得焦頭爛額——雖然他經常同時有半打案子在進行。他自己承認,很少在9 點以前起床,更甭說開始工作。他的生活雖不富裕,卻也衣食不缺。在每天工作不超過4 小時的情況下,他依然與文案這一行保持密切聯繫,而且有接不完的案子。顯然,此人確實最懂得如何善用時間,以獲取最大的收益。
也有人每天孜孜不倦地苦幹10 余小時,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據說,米開朗基羅雕刻大理石的速度快過一般石匠——誰說創作的過程一定是緩慢而折磨人的?人應該知道適可而止,只可惜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何其多。一件工作完成了,就是完成了;可是有些人明明知道無法再作任何有意義的修正和改進,卻依然要喋喋不休地說長道短。如果一件事還有2%的改進餘地,但必須多費上兩日、甚至兩周的工夫,這樣看來還是放棄為好。因為顧客根本不會感覺出這2%的差別,即使有,他們也不一定會在意。
二 重視業餘生活
今天的美國主管都了解,員工在周末和上班以外的時間的各種情形,都會直接影響他上班期間的工作表現。一個有建設性業餘生活的人,幾乎都比沉悶無聊地呆在家裡的人有成就。
下面我們來看看約翰和美爾頓怎樣度過周末,同時也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約翰先生周末的活動大致如下:有一個晚上跟一些經過選擇的朋友一起度過,另一個晚上可能外出,可能看一場電影,可能參加市民或社區的專案計劃,或到朋友家裡做客。
他每個周六早上致力於童子軍的各項活動,下午則做一些家庭雜務。他也時常計劃一些比較特殊的工作,比如最近想在後院里開闢一個天井。
星期六他還跟家人一起安排些特別的活動。最近曾一起去爬山,另一個星期六則去參觀博物館。偶爾他們也去附近的鄉村逛逛,因為不久的將來他打算買一些房地產。
星期六晚上他會在家裡安靜地度過,有時利用這段時間看一本新書,以便趕上新知識與新潮流。
總之,約翰先生的周末是經過安排的,那些活動可以幫他振作精神,恢復體力,可以超脫俗務,得到相當豐富的心理滋養。
美爾頓的業餘生活跟約翰先生的大不相同。他的周末從來沒有計劃。星期五的晚上他相當疲倦,但仍舊打起精神固定地問他太太:「周末有什麼計劃呢?」不過說歸說,這些計劃不是沒有下文,就是說了不做,沒有什麼作用。他跟他太太很少輕鬆一下,也很少應邀赴宴。星期六早上他很晚起床;下午處理那些永遠處理不完的雜務;晚上偶爾跟家人看一場電影或在家看電視(我們懷疑他們除了這兩件事外沒有別的事可做)。星期天早上睡大覺,下午去拜訪畢爾與瑪麗這對夫婦,或是畢爾夫婦來看他們。(畢爾與瑪麗是美爾頓夫婦定期拜訪的唯一對象)美爾頓先生的整個周末都很無聊,星期六晚上來到以前,全家人彷彿被關得太久而神情緊張,當然並沒有什麼真的爭執,但是經常有一連幾小時的冷戰。
美爾頓先生的周末都在令人厭煩的情況下度過,他根本得不到任何心理上的滋養。
現在看看這兩種不同的環境對他們兩個人有什麼影響呢?如果是一兩個星期,還不至於怎樣,如果長此以往,結果就相當不同了。
約翰先生的環境使他興緻勃勃,神采奕奕,經常有許多創意,他像一位享受牛排大餐的明星運動員一樣生龍活虎,充滿生氣。
美爾頓先生的環境則使他的精神食糧非常貧乏,他的反應多少有點遲鈍,彷彿一位正在吃餅乾、喝啤酒的二流運動員。
約翰和美爾頓的職位今天可能相同,但是幾個月以後,他們之間的差距將會愈來愈大,約翰的身份和地位可能要領先得多。
旁觀者可能會說:「喔!約翰比美爾頓更有前途,更值得信賴與器重。」了解真相的人會意識到:這種工作成績的重大差異,是由於他們所吸收的精神食糧不同所致。
美國玉米生產區的每一個農夫都知道,如果肥料充足,收成就比較好。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思想也需要許多營養,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思想結晶。
三 和家人共享星期天早晨
當我們拋開管理的模式,從領導的角度看事情,也許會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新的契機。以下所說的故事是個蠻好的例子:有位仁兄和妻子倆人每個星期都會騰出時間和孩子們坐下來,協調接送、上課和一些家庭瑣事,這樣實行了好一陣子,他們發現這是一個把領導和管理結合在一起的好機會。
現在,他們每周開家庭會議時,瑣事先放一邊,專心討論專屬於他們的家庭信念,確立家庭的意義。討論的內容包括每個家庭成員可以做些什麼,以便讓這個家庭更像個家,並且不時地評估努力的成果,提醒彼此所在乎的價值觀和原則。父母會幫著孩子制定一些目標,大一點的孩子稍微難一點,較小的孩子的目標則較容易達成,因為有榜樣供他們學習,事後也會彼此討論。
他們家的冰箱門上每個星期都會有一張嶄新的行事日曆,每個人都會騰出時間一起完成目標,或是共同參與活動,比方說全家人一起出遊、讓爸媽倆人重溫婚前約會的甜蜜。
總之,把家人的事視為首要任務。剛開始並不那麼容易做到,但是,他們慢慢地明白,全家人在一起真的可以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每個家庭的做法也許各有不同,但是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了解共同努力的目標、一起決定如何達成,這樣的過程便是授權,因此,拿出時間做家庭計劃,將成為一段有意義的分享和交流的時刻。
我們經常忘記自己可以在家庭里扮演領導的角色。請你嘗試這麼做一回,看看你所獲得的回饋!我們能留給孩子最好的影響,便是教導他們找到人生的目標、為正確的原則負責。
第三節 先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一 先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傳統的時間管理一味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做很多事,卻忽略了依照自己對事情的重視程度來安排時間順序,因此,忘掉牆上的鬧鐘,學會認清急迫性與事情的重要程度,遵循心中的羅盤行事,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史蒂芬說,我女兒瑪莉亞最近剛生了老三,有一次我們在聊天,她說:「爸,我好煩,你知道我很愛這個小孩,但是她幾乎佔去了我所有的時間。
我什麼事都沒法做,偏偏有些事又非我不可。」史蒂芬可以理解女兒的挫折感。瑪莉亞既聰明又能幹,生活非常充實,手中總有忙不完的事。
談到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她的挫折感根本是源於期望過高。事實上,現在她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好好享受生兒育女的喜悅。史蒂芬建議她:「儘管放鬆心情,享受與小孩的共處,同時要讓她感受到你為人母的喜悅,因為全世界只有你能為她付出最深的愛與心力。而與這種天倫之樂相比較,任何事都顯得微不足道了。」瑪莉亞也了解,在短期內自己的生活一定會失衡,而她是不應該有怨言的。俗語說:「萬物皆有發展的時序」,何必以人力勉強扭轉事情的本來順序?瑪莉亞也知道等小孩長大一些,她就能夠去追求自己的目標,貢獻心力。
最後史蒂芬對女兒說:「把心裡的時間表忘掉,計劃未來;如果會讓你覺得有罪惡感,那就不要制定任何計劃。目前,小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儘管去享受為人母的樂趣,沒什麼好煩惱的。記住,你應該遵循的是心裡那個羅盤,而不是掛在牆上的時鐘。」很多人心裡的羅盤常與時鐘有很大的時差,也就是說,我們並不是依照自己對事情的重視程度來安排時間順序的。傳統的時間管理一味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做最多的事,結果不但無補於時差的拉近,反而欲速則不達。
假設某人一揮魔杖,能讓你做事的效率驟然提高15%到20%(這正是傳統時間管理的目標),從此,你的時間便能得到最完美的運用了嗎?剛開始你也許覺得很興奮,到後來你可能會和我們碰到的多數人一樣,發現這是提高效率但無法解決面臨的挑戰。
人總是無時無刻不面對「時間運用」的問題,無論是面對重大的人生轉折或芝麻綠豆的生活瑣事,難免要做一番抉擇,而且必須自己承擔抉擇的後果。當然,結局不一定都是甜美的,尤其是在時間的安排無法符合內心的羅盤時。
你的生活非常緊張,開會、電話、看文件、見客戶,整天忙個不停。你把精力發揮到極限,回到家筋疲力盡,倒頭就睡,隔天一大早就起來,然後又開始忙碌的一天。你的效率驚人,每天都可以做一大堆事。但有時候心裡不免自問:「所為何來?這樣忙碌的意義究竟何在?」真的連你自己都沒有答案。
你覺得自己好像快被撕成兩半。家庭對你而言很重要,但工作也不能忽視。費盡心力想要兩頭兼顧,心裡總是矛盾得不得了。人,真的能做到家庭事業兩全嗎?時間根本不夠用。公司股價節節下降,董事會和股東像一群蜜蜂一樣叮得你滿頭是包。同事們爭權奪利,你總是擔任和事佬的角色。另一方面,負責公司的品質提升計劃,也讓你倍感壓力。偏偏屬下士氣低落,你又因為沒有時間傾聽他們的心聲而感到愧疚。更糟糕的是,家人總是看不到你的人,幾乎把你登報作廢。
你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生活。當你擬訂目標,逐步完成自認為重要的事時,你的老闆、同事、老婆卻不斷地插手,結果是你的計劃總是受制於別人的要求。別人的價值觀反客為主,你的價值觀反而被淹沒了。
人人都說你很成功。你辛辛苦苦地工作、犧牲個人生活,才爬到今天的地位,但你並不快樂。內心深處總有一股空虛感,就像有首歌的歌詞:「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嗎?」多半時候你根本無法享受人生。每做一件事情,你都會想到另外還有十件事沒做,因而愧疚不已。每天面對眾多事情,你必須很快決定做哪一件,這對你幾乎構成一種長期的壓力。你如何知道哪件事最重要?知道後又應如何著手去做?如何能進而追求快樂工作的境界?你必須自覺對人生有些規劃。把確實重要的事情寫下來,並制定目標以逐步實現。但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目標卻漸漸模糊。究竟要如何才能使理想落實?「把最重要的事視為當務之急」是人生一大課題。每個人幾乎都會被理想、責任、別人的期望撕扯得痛苦不堪。每一天每一刻,我們都必須面對「如何善用時間」的挑戰。
如果時間的運用只須在「好」「壞」之間選擇其一,問題當然很簡單。
我們很容易辨別某些事情是浪費生命、麻醉心靈,甚至自甘墮落。然而,時間的運用往往不是在好壞之間取捨,而是好與最好的抉擇。「最好」的敵人,常常便是滿足於「好」的心態。
某人受聘擔任某大學商學院院長。他一上任先研究商學院的大概情形,發現當前最迫切需要的是資金。他知道自己募款能力很強,於是很明確地將募款列為首要任務。
這時問題便產生了。過去的院長都是以院內的日常事務為工作重心,而這個新院長卻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因為他正在全國巡迴募款,以充實院內的研究費、獎學金等。但在日常事務方面,他便不如前任院長那麼事必躬親。
教授們有事找他,必須通過他的行政助理,這樣一來不免覺得身價低了一截。
教授們對他愈來愈不滿,終於派代表去見校長,要求院長徹底改變領導方式,或是更換院長。但校長明白新院長的作為,便說:「別把事情看得太嚴重。院長不是有個很不錯的行政助理嗎?再給他一些時間吧。」沒多久,外界的捐款開始源源不斷湧進來,教授們才了解院長的遠見。
之後,他們每次看到院長都會說:「你忙你的去吧,待在這裡幹什麼?儘管去募款吧!你的行政助理能幹得很。」這位院長後來說,他的確犯了幾項錯誤,例如沒有好好凝聚團隊精神,在募款之前沒有好好地對同仁解釋和教育。如果從頭來過,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也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啟示,即人必須不斷地自問:「目前最迫切要做的是什麼?我最大的本領和才華在什麼地方?」如果這位院長一心只想迎合旁人最迫切的期望,反而比較容易,而且必然能夠擁有錦繡前程。但如果他對當前的情勢看得不夠遠,不了解自己的特長,無法制定有遠見的目標,最後的結果對他自己、教授們、商學院而言,便不可能是「最好」的。
你的「最佳選擇」是什麼?你為什麼沒有傾注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最佳選擇」上?是因為時間、精力都花在其它「不錯」的選擇上了嗎?很多人正因如此而常覺得沒有把最重要的事情視為當務之急,自然難免煩躁不安。
(一)時鐘與羅盤
時鐘與羅盤是我們生活中兩個重要的指引工具,兩者的對立正可說明如何把最重要的事情視為當務之急這一問題。時鐘代表的是我們的承諾、時間表、目標,也就是我們為要做的事所採取的方法與時間管理。羅盤則代表遠見、價值、原則、信念、良知、方向等,也就是我們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
當我們感受到時鐘與羅盤之間存有時差時,問題便產生了,這表示我們沒有對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付出應有的心力。
對某些人而言,這種時差是很痛苦的。那是一種「只能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無力感。彷彿老是被其他人或事所局限、控制,因而只能被動地應付突髮狀況。一個永遠為瑣事所困的人,只能擔任救火隊隊長,絕對無法有大作為。這種人的生命是為別人而活的。
對多數人而言,這種時差造成的是模糊與不安。在理想、現實與責任之間永遠找不到平衡點,只能在其中進退兩難,對於未完成的事愧疚難安,對正在著手的事卻又無法樂在其中。
有些人不免會產生空虛感。人們向來對發揮潛能的定義就是功成名就,然而成功卻未能帶給我們預期的滿足感。我們辛辛苦苦一級一級爬上成功的階梯(學歷、加班、升遷是墊腳石),沒想到爬到梯子最頂端才發現付出的代價是破碎的人際關係,錯失了生命中最美好豐富的經驗。因為在往上爬的競賽中,我們根本無暇停下來想一想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些人則是渾渾噩噩的,渾然不知生活的意義何在。人生成了機械地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只是偶爾不禁懷疑自己所做的到底有什麼意義。
有些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經失衡,但對選擇其它的生活方式又沒有把握,或是認為改變的代價太高,或根本沒有改變的勇氣。維持失衡的現狀總是比較容易。
(二)警醒
我們可能會在一場巨變後,才警覺問題的存在。比如說至愛的人突然去世,我們才發現過去自己忙於攀爬成功的階梯,對於一份深摯的情感竟疏於呵護與珍惜。
又或者我們突然發現正值青少年的兒子吸毒,於是腦海里浮起一幅幅情境——過去幾年來原本可以花更多時間與兒子共處共享的——只因為我們忙於工作、忙於營造人際關係,甚至忙於看報紙。
又或者公司要裁員,你的飯碗岌岌不保;或醫生告訴你只剩幾個月的生命;或是婚姻面臨破碎邊緣。往往在某種危機出現時,我們才警覺到對時間的安排與自己真正的價值觀多麼不符。
麗蓓嘉就對此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幾年前我在醫院看到一個年輕的婦人,她只有23 歲,家裡有兩個年幼的小孩。那時她剛得知自己得了不治的癌症。我記得我握著她的手,心想怎麼安慰她才好,她哭著說:『只要我有機會回家幫小孩換尿布,我什麼都肯做。』「我回味她的話,又想到自己帶小孩的經驗,想到有多少次我幫小孩換尿布時,都是匆匆忙忙在盡一份責任而已,甚至會因為忙碌而覺得不耐煩,卻不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片刻情感,這片刻一旦消逝,誰知道還能不能再擁有?」在警鐘未響之前,多數人跟那年輕的婦人一樣根本沒有意識到生命的危機。因此,我們不懂得找尋長期的病根,一有疼痛寧可用OK 繃帶或阿斯匹林,只求短暫的止痛,接著又為了各種「不錯」的構想忙得昏頭轉向,卻永遠無法停下腳步來問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二 尋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羅傑有個朋友是企管顧問,幾年前他要搬新家,決定請一個女性朋友幫他做庭院設計。這個設計師是園藝學博士,學問好又聰明。
這個主人自己有很多構想,因為他很忙,又經常遠行,所以一再向她強調,庭園的設計一定要讓他不用經常維護,自動混水裝置等省力的設計便非常重要。總之,他一直設法減少需要花在維護庭園上的時間。
最後她忍不住對他說:「我懂你的意思。但有個道理你應該事先明白,沒有園丁,就不可能有花園。」其實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如果花園(甚至生活)能有自動維護設備,不必去理會,結果卻繁花似錦,彷彿經年累月有人在細心照應一般,那該有多好。
可惜人生不是如此。我們不能撒幾顆種籽,什麼都不管就走開去做別的事,卻期待回來時能看到花團錦簇,然後悠閑地去采一籃子的花生、玉米、馬鈴薯、蘿蔔。唯有平常不斷地灌溉、栽培、除草,才可能享受豐收的快樂。
當然,無為而治是可以生活,花園中總會長出點什麼。不同的是辛勤的園丁會有美麗的園圃,散漫放任的結果必然是荒草蔓生。
在這裡要告訴你的,就是要找出最重要的花草,全力去栽培。而且播種、灌溉、除草,每個關節都不能忽略,也就是將人生的圓滿建立在「重要性」的觀念架構上。每周只需花費30 分鐘,你就能得到數倍的效果。而且不管你目前的生活品質如何,運用以下方法就能立竿見影。訂定四大需求的實現計劃,發揮潛能以追求符合自然原則的圓滿人生。
我們的建議另有一層裨益,是讓你將實現需求的計劃融入日常生活中。
而且在實現的過程中,你將更信守承諾,也更能以均衡、合乎自然原則的方法把最重要的事列為當務之急。
我們建議你仔細看看下面提到的六個步驟,最好用筆記下來。投入的心力愈多,效果愈明顯。
你不妨利用計劃表來安排下周的生活。
我們的計劃表與一般表不同的地方是以周為單位,而非以天為單位。以周為單位的好處是可以有整體感。你可能在電視上看過一種廣告,隨著鏡頭的移動,我們彷彿看到山巒起伏的近距離特寫。但是又不能確定那突起的是不是某處波浪狀的荒原,或是遙遠沙漠的沙丘。一會兒鏡頭慢慢拉開,於是我們看到了全景。原來剛剛看到的高山低谷竟是一個橘子的表皮!一日型計劃表會使人目光狹隘,因為鏡頭近得讓我們只看得到眼前。於是我們只問事情急不急,多快可以完成,卻不問重不重要,能做得多完美。
反之,以周為單位,我們會有更寬廣的視野。拉遠了鏡頭,我們才能「見山不是山」,也才能以相對重要性的觀點來評論每日的生活。
(一)結合夢想和信念
當你開始為下周生活做安排時,第一步應探討你整個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你的人生意義何在?要想得到答案,你必須先對下面問題有明確的期許:
1.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2.你的人生意義何在?
3.你希望成為什麼或完成什麼?
很多人會把答案寫下來,作為個人的信念或使命。其中包含的不只是你對生命的期望,也透露出這期望背後的原則。你對上述問題一定要有清楚的答案,因為你的目標、每一次抉擇、觀念架構、時間安排,一切一切都會受到影響。前面我們曾以爬樓梯作為例子,我們可以說這份信念將決定你的梯子通往何處。
正因為信念是一切的基礎,自然應列為第二象限的第一步驟。如果一件事情對實現你的願望毫無幫助,又何必去安排?你必須對自己的信念有深切了解,才能建立以重要性為依據的觀念結構。這對於第二象限的實踐也有很深的影響。比如說你的信念包含個人的成長、家庭的親密關係、存在的意義、助人等,你每次深思這些信念,心中的「最重要的事」便會有更明確的定義。
在下列步驟中,這種信念的強化會幫助你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決策架構。
如果現在你還沒有明確的個人信念,不妨通過下面的方法獲知究竟什麼事情對你最重要:
4.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四件事。
5.想想你有什麼長期目標?
6.想想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什麼?
7.想想看,你最希望有什麼貢獻?
8.重新思索你最希望得到的感受是什麼,是和平、信心、快樂、意義,還是有所貢獻?
9.假設你只有六個月的壽命,想想看,這個星期你要做些什麼?好好思索下面問題,你就能了解個人信念的重要性:
10.假如你對自己的原則、價值觀、終極目標有清楚的認識,這對你如何安排時間有什麼影響?
11.如果你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你對生命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12.如果你把人生的意義寫下來,對你有什麼價值?這會影響你如何安排時間與精力的運用嗎?
13.如果你每天檢討一遍這樣的書面信念,是否會影響你在這一天中所做的事?
如果你已經有這樣一篇書面信念,在你還沒有計劃未來一天怎麼過以前,現在就拿出來檢討,反省你內心覺得最重要的事。如果現在還沒有把你的信念寫下來,請花一點時間查看內在的軟盤,想想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
(二)認清角色
生活其實就是各種角色的串連,這裡所說的角色當然不是虛假或演戲的意思,而是指我們選擇去擔當什麼。我們可能在工作上、家庭、社區等各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角色代表的是責任、人際關係以及貢獻心力。
人生有很多痛苦,常是因為我們自知雖然成功地扮演某一角色,卻犧牲了另一個可能更重要的角色。比如你可能是某家公司的副總裁,而且做得有聲有色,但卻不是一個好爸爸或好丈夫。你可能善於滿足客戶的需求,卻常無法滿足個人發展與成長的需求。
如果你對各個角色間的關係有清楚的認識,生活自然能維持秩序與均衡。而清楚的信念可自然衍生各個角色的定位。要在不同角色間取得均衡,並不是指花在每個角色的時間要均等,而是指這些不同的角色能共同促進個人信念的實現。
現在我們只要你以最自然的方式,列出你所想到的各種角色。第一次不必太急於把每個角色都說對,可能要幾周以後你才會覺得真正抓住生活中的每個層面。角色的定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兩個人做完全一樣的事,所定義出來的角色也可能不一樣。此外,角色也會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你可能會換工作、加入某個社團、結婚、生子、當祖父母等等。
比如說,你可能將你在家庭中的角色簡單定義為「家庭成員」。但你也可能身兼二職,如「丈夫兼父親」「妻子兼母親」「女兒兼姐妹」等。工作上的角色也可能是多重的,如涵蓋行政、行銷、人事、長期規劃等。此外,你也可能定義一個與個人發展有關的角色。
一個產品研發主管可能會做如下的角色定義:角色1.丈夫——父親;角色2.經理——新產品;角色3.經理——研究;角色4.經理——員工培訓角色;角色5.經理——行政;角色6.經理——社團主持人。
一個兼職的房地產銷售員則可能列出下面幾種角色:角色1.家庭管理;角色2.母親;角色3.家長會副會長;角色4.銷售——開發客戶;角色5.銷售——財務、行政;角色6.銷售——房地產;角色7...根據研究顯示,人腦一次至多只能處理7 類事物,超過7 類以上則效率較差。因此我們建議你把類似的合併在一起,例如行政與財務、人事與團隊精神的建立,如此有助於讓我們凝聚注意力於同一範圍。但這並不表示你一定要想出7 種角色,5 個、6 個都無妨,7 只是代表人腦輕鬆運作的上限。
角色的定義能讓我們對人生的圓滿有整體觀,我們會知道生命中不只是工作或家庭或某種情感,而是全部的綜合。此外,角色的定義也可突出我們所忽略的「重要但不急迫」的範圍。
除了你自己定義的角色以外,我們另外建議一套所謂「利器」型的基礎角色。之所以特別把這套角色分開來看有兩個理由:①這是每個人都有的;②這是扮演好其它角色的基礎。你可以在一個周計劃表的左上角看到這四大類型的角色。
所謂的「利器」是形容人必須投資心力,以提升物質、社會、心理、精神四方面的能力。我們常常忙於呈現具體的成果,卻忘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儲備了足夠的能力,將來才可能繼續有成果出現。我們可能忽略了運動的重要(物質),或荒廢了重要人際關係的建立(社會/情感),對自己的領域不夠精(心理),或是不確知什麼是重要和有意義的事(精神)。
如果我們無法增進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很快便會「鈍化」,並因此失去均衡而筋疲力竭,結果自然無法扮演好其它角色。
我們都聽說過奧林匹克運動選手賽前經過了多少年的苦練和準備。
可以說實際比賽的情形他們早已在心中預演過無數次了。如此培養出一股力量,才能在比賽中有精彩的表現。如果他們平常只是輕鬆愉快地練習,到時則不可能奢望僥倖獲得勝利。同樣,如果我們平常不好好培養生命的潛能,也不會有享受生命的能力。
上述的「利器」型角色可能與你自己定義的個人發展角色相重疊,這沒什麼關係。真正重要的是怎麼做最適合你。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的角色並不是要把生活分割成許多部分,再硬生生塞入計劃表的每一格,而是彼此形成密切的整體。同時也是要通過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人生,尋求均衡與和諧。總之,我們應該從事物的重要性、相互關係性來建立觀念架構。
現在請把你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寫下來。
接著思索下面的問題:
(1)你是否常感覺被一、二種角色所吞蝕,因而無法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經營其他角色?
(2)在你花最多時間精力去經營的角色中,是否已涵蓋所有「最重要的事」?
(3)所列出的這些角色是否有助於實現你的信念?
(4)如果你每周就這些角色檢討一次,以使一周的活動維持均衡,是否有助於追求圓滿的人生?
(三)找出每周角色中的第二象限目標
現在你已經明白了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請思索下面這個問題:這一周內當你扮演每一種角色時,有哪件最重要的事能產生最大的效果?思索這個問題時,你應該同時聽從理性和感性的聲音。什麼事情對你所扮演的角色有重大影響?比如說什麼事會影響你扮演妻子、朋友、父母、員工角色?你應該利用羅盤來幫助你尋找答案,而不是時鐘,仔細傾聽你的良知,答案的關鍵是重要性而非緊迫性。
比如說你的某個角色與個人發展有關,你的目標很可能包括安排個人內省時間、明白信念、收集速讀班的信息等。假如你的角色是為人父母,你的目標可能是安排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如果你已結婚,你的目標可能是安排與配偶約會。至於工作上的目標則包括做長期規劃、訓練部屬、拜訪客戶、增進與老闆的共識等。
在「利器」型領域,物質目標可能是定期運動與適當的飲食;精神方面可選擇冥想、祈禱或研讀有啟發性的書籍;心理方面不妨制定目標去上課或自修;至於社會性發展方面,可在「與人互賴」的原則上下功夫,比如培養用心傾聽的習慣、誠實、無條件接受人的能力等。總之,關鍵在於持續加強這幾方面的修養,使自己更有能力去愛、生活、學習與發揮影響力。每天只要花一小時「利其器」,你就能擁有建立內在的成就,從而充實外在成就的能力。
你可能認為在每個角色中都有好幾個目標要完成,不過你最好把範圍限定在一兩個最重要的目標中。內在羅盤可能也會告訴你,不宜在一周內設定每個角色的目標。第二象限的特色就是非常有彈性,你大可依照內在羅盤的指示,決定最重要的是哪件事。
現在請在一周計劃表的目標欄中填上你的目標。
如果你考慮得夠周詳,所選定的目標應該都是你認為有助於角色實現的。
現在請你思索下面問題:
(1)如果你在下星期完成這些目標,會有什麼結果?
(2)你對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3)如果你只完成部分目標,結果又如何?
(4)會對你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嗎?
(5)如果你持續每周都這麼做,會有什麼結果?
(6)會比現在過得更好嗎?
(四)確立一周的決策依據
要有效地實現第二象限的積極目標,首先必須確立一套決策的依據。多數人的生活因第一、三象限的事務而擁擠不堪,卻又不斷想擠出一點時間來完成,無非是要為「最重要的事」挪出一些時間。其實根本解決方法不是把時間都排滿了再來騰挪,而是先確定輕重緩急,再安排時間。
下面是一位時間專家和大家分享的一段經驗:「我參加過一場討論會,課題是《時間》。講到一個段落時,講師說:『下面我們來一段問答時間。』他從桌下拿出一個寬口罐子放在桌上,旁邊有一個盤子,盤子上放了拳頭大小的石頭。他問大家:『你們認為可以放進去多少石頭?』「大家猜完以後,他說:『好,我們看看誰猜得對。』他拿起一個石頭放進罐子里,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我不記得他放了幾個,總之最後放滿了。
「他問:『這個罐子是不是放滿了?』「每個人看了看罐子都答『是』。
「他說:『是嗎?』他從桌下拿出一小桶小石子,把一些倒進罐子里,搖了搖,小石子紛紛跑到大石塊之間的空隙。他笑了笑又問大家:『現在罐子滿了嗎?』「這次我們都不敢大意了,『不一定』。
「『很好』,說著,他從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倒進罐子里,沙紛紛跑進大小石塊的空隙。他再一次望著大家問:『罐子滿了嗎?』「大家齊聲大喊:『沒有!』「他說:『好極了。』說完拿出一瓶水來倒進罐子里。然後他說:『我這麼做是什麼意思?』「有人回答:『意思是我們總能找到空隙,只要肯用心,生活中總可以填進更多東西。』「他說:『不,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你沒有先放那些大石塊,你會放小石子、沙子和水嗎?』「如果我們的觀念是『做愈多愈好』,我們永遠都想在一段時間內填入更多的事。但如果你填入的不是最重要的事,做再多又有什麼意義?』」第二象限的目標就好比那些大石塊。如果我們先擺其它的東西(水、沙和小石子),然後再擺大石塊,結果不但無法填滿,過程中很可能會搞得一團糟。
但如果我們知道大石塊在那裡,而能夠先擺進去,不但可以放進非常多的石塊,更可以在空隙間填進無數的小石子、沙和水。不管其它東西放進多少,大石塊(即第二象限的目標)先放進去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再來看你的一周計劃表,把你的第二象限目標填進去。你會發現表上的每日行事曆有兩種空欄,一種是依據時間分配的,一種則是要列出當天的最重要事項。你應該在一天中設定一個時間來實現第二象限目標,或者把它列為當日重要事項。
具體的計劃通常是最有效的。比如說,你認為一周中最重要的目標是做長期規劃、運動、準備一項大型提案,這時應該針對這些目標確實安排時間來做。除了要加以規劃外,還應將其它活動排開。如果屆時有事無法實現,應立刻安排別的時間。
有些目標則不適宜安排在一天中的特定時間,而將其列為重要事項效果較佳。比如說你的目標是要改善與女兒的關係,你應該知道改善關係的適當時機是很難預測的。因此與其列出一個特定時間,不如只把女兒的名字寫在「其它重要事項」最上面,然後靜候時機到來。比如說你在星期一寫下來,但時機一直沒有到來,你可以畫個箭頭拉到星期二,如果仍然沒有適當機會,再延到星期三。如此,這件重要事項會一直在你腦海,同時你也可以觀察你們之間的關係在這周內的變化。
於是在星期三晚上,當你在看報紙時,女兒走進來想和你說話,你便有足夠的動機推開報紙,而不是推開你女兒。
當然安排與子女從事共同的活動也很重要,親人間最自然的交流通常都是發生在打保齡球、看電影時。你必須對你的目標有深切的認識,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如果你是一邊閱讀本書一邊做一周計劃,現在不妨花點時間列出你的第二象限目標。
要把最重要的事擺在第一位。安排時間實現第二象限目標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不先排定第二象限的活動,一周的時間會很容易被第一、三象限的事情填滿,因為這些事情總是不斷吸引我們的注意力,這時候重要的第二象限活動反而很難再找空隙填入。
但如果先把大石塊擺進去,結果便會完全不一樣。我們不但可以把心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更可循隙填入其它事項。
等大石塊都填入後,你就可以安心安排別的活動了。安排一項活動時最好先思考這活動究竟屬於哪一個象限。有些事乍看之下似乎很緊急,實際上是否只因別人對你造成壓力,所以才產生急迫感?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或者因為感覺急需處理才以為它很重要?前面已說過,如果你是個習慣處理緊急狀況的人,很可能會誤以為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屬於第一象限,仔細分析後可能發現很多時間其實都是花在第三象限上。如果你苦於找不到時間投資在第二象限,最值得改善的地方應該是第三象限。
一旦你開始投資的時間在第二象限,在其它象限所花的時間會大量減少。當你傾注更多心力在計劃、準備、建立人際關係、享受建設性休閑中,你將不再急於收拾第一象限的爛攤子,或是為了第三象限中別人的緊急需求而忙得不可開交。你應該朝著減少三、四象限的目標努力。方法是盡量多花時間在一、二象限,而慢慢地把重心移向第二象限的準備、預防、充實自我等。
安排一周計劃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排得太滿,要預留彈性空間。
當然你要儘力安排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但不要忘了,不管安排得多周詳,真實的生活絕不可能像計劃表那樣有規律和一成不變。如果你忽略了生活的不可預測(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必然會喪失機會、變化和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
學習第二象限的時間安排,並不是為了設計一套嚴密無缺點的行事曆,而是要建立一種基本態度,讓你在每時每刻的選擇都能以事情的重要性為原則。
如果你正在作一周計劃表,可以第二象限的目標為主,再將其他重要活動列入特定時間或編入「其他重要事項」。
這樣的每周計劃對你有意義嗎?你不妨先思索下面的問題:(1)做完計劃後,你對這樣的一周生活有何感受?(2)如果你每周都計劃好每一種角色的第二象限目標,並確實實行,對生活會產生什麼影響?(3)你是否認同「先放大石塊」的道理?這個道理如何幫助你完成重要的事情?
(五)在每一刻發揮誠信原則
當你將重要的第二象限目標都安排好後,接下來每天要做的就是面對不可預測的機會和挑戰,同時把握住「急所當急」的原則。所謂發揮的誠信原則,也主要是以自信、泰然的心態,將你的信念貫注於每一刻。具體的方法可能因人而異,比如說你可能偏重計劃的實踐,或依據良知去改變生活。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建議的每個步驟都是為了提升你的個性、能力、判斷力,使你在面臨抉擇時更能夠審視內在的羅盤。
每天都要先做三件事,你將更能夠把重要的事列為當務之急。
1.省思一日的生活
這與傳統時間管理的「一日規則」大不相同。這是要你在一天開始時花點時間檢討行程,看清楚方向,審視內在軟盤,調整心態以應付未可知的機會和挑戰。有些人喜歡在行事曆上多留一點空間來做這個工作。
2.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
首先你應該認清所要做的事情究竟屬於第一或第二象限,這樣才能確保第三象限的事情不會以偽裝的姿態溜進時間表,同時也能幫助你從時間的品質或羅盤的觀點來看待一日行程,並且強化「重要性」的原則,讓你更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如果你需要進一步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可就一、二象限的每項活動做一記號。比如說依重要性記上甲、乙、丙的記號,然後把重心放在標記為「甲」的事情上,而有的人則喜歡詳細分類後以數字標記。
不管你用哪一種標記方式,我們都非常希望你能把最重要的事項特別標出來。如果你在這一天中安排了兩項第二象限的活動,便須在二者間選擇一項。如此,即使你當天別的事都沒做成,知道自己完成了最重要的事,也就值得安慰了。
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時,不要忘了某些事情是無法安排的,比如意料之外的機會或挑戰。如果你對自己的角色與目標做過周詳的考慮,你的一周計劃自然能反映出你的用心。但人究竟無法未卜先知,有時候突發事情的確比計劃中的任何事情都重要,這時候,你必須參考內在的羅盤,如此才能信守重要的事優先處理的原則,而不是拘泥於計劃表。
3.利用T 形一日計劃表
所謂T 形一日計劃表是指左邊列出具體時間性的活動,右邊則列出一日中隨時可做的事。如此不但在時間的安排上較有效率,又可兼顧真正重要的事。一周計劃表則是將這二類分列上下欄。
所謂具體時間性的事情,是指這件事必須在特定時間完成才有價值。比如說去大醫院看病,安排在早上比晚上有價值。但這並不表示特定時間一到,你就應該放下所有事情去做。如果你剛好在忙一件更重要的事,原來那件事當然應該另外安排時間。關鍵在於你必須能分辨當時兩件事情孰輕孰重。
一天中一定會發生很多事情迫使你重新評估計劃的可行性,比如老闆突然要開會、朋友送你兩張音樂會的票、女兒在學校意外骨折、客戶突然取消約會等等。
通過第二象限組織法,你才能根據重要性的原則做最佳時間的安排,而不是繞著急迫的事團團轉。當發生突發變化時,你應該停下來請示內在的羅盤,以決定時間與精力如何安排最恰當。如果突髮狀況不如你計劃中的事情重要,第二象限的原則能幫助你堅持原訂計劃。反之,也可讓你毫不猶豫地因時制宜,因為你知道自己所做的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六)評估
完整的第二象限組織法最後必須有一個完美的句號,亦即利用這一周的經驗為基礎,使下一周的生活更圓滿。如果我們無法從生活中取得教訓,又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遭遇同樣的問題呢?一周結束前,你應該先探討以下問題,再開始下周的信念檢討與生活安排:
1.我完成了哪些目標?
2.我遭遇過哪些挑戰?
3.我作過哪些決定?
4.作每項決定時,我是否把最重要的事列為當務之急了?
做完最後一周評估的步驟後,第二象限組織法便成為生活與學習的完整過程,使個人成長更上一層樓。
假設未來一年中,你每周都將花30 分鐘來實行上述步驟,再假設你所設定的第二象限目標只完成了一半,將來你會比現在花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上嗎?多多少?如果你真的投入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上,這對你的生活和事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三 不要臨時抱佛腳
要了解客觀原則的存在,最理想的角度是從「農場法則」切入。在農業上,我們很容易看到耕作時序與收穫多寡深受自然法則的影響。但在談到社會或企業文化時,我們卻自以為可以無視自然法則,欺騙組織,最後還能獲得勝利。而且很多證據似乎也支持這樣的看法。比如說你有沒有臨時抱佛腳的經驗?整個學期都在混日子,大考前熬夜想把整學期要學的知識都塞到腦子裡?史帝芬:「說來慚愧,但我一直到大學都是用臨時抱佛腳方式念書,而且還自以為很聰明。我學會了分析我們的教育系統,以及每個老師的要求是什麼。這個老師是怎麼打分數的?主要看上課表現?好極了,那教科書就不用看得太仔細。另外這個老師呢?要考課本?沒問題,趕快去找參考書看一看就成了。也就是說,我想要得高分,但又不肯花功夫改變生活習慣。
「後來我進了研究所,那裡的環境完全不同。我進去頭三個月都在猛啃書,拚命想彌補大學四年的空白,結果落得結腸潰瘍住院。萬事都有一定的發展進度。我後來發現刻意去扭轉終究是沒有用的。過去我的價值觀根本不符合自然原則,後來我光為了彌補年少時的愚昧就耗費了好幾年的時間。」你能想像農耕時「臨時抱佛腳」會有什麼後果嗎?假設春天忘了播種,夏天又瞎混過去,到了秋天才想努力趕上,翻土、播種、澆水、灌溉,但你能預期一夜之間就滿園豐收嗎?像農耕這樣的自然體系是不能靠臨時抱佛腳的。這也是社會體系與自然體系的根本區別。社會體系建構在價值觀之上,自然體系則是建構在原則之上。在社會體系中,短期內也許可以靠臨時抱佛腳。只要技巧得當,下一番猛葯表面上往往會有立竿見影之效。
但到頭來生活的每個層次還是要受農場法則所主宰。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曾懊悔在學校時臨時抱佛腳?即使拿到了學位,卻沒有真正受到教育。我們終究會發現,學校社會體系中所認可的成功,與真正的心靈發展是有別的,後者代表我們能擁有分析、創造、高度抽象的思考能力,能夠以語言或文字與別人溝通,能夠跨越障礙,處理事情時能拋棄陳規,尋求較好的解決方法。
個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很難「臨時抱佛腳」後立刻改頭換面,變成一個正直、勇敢、富有同情心的人。體能也一樣。如果你多年來都是吃馬鈴薯片、巧克力,又從來不運動,總不能今天在健身房運動一個晚上,就希望明天可以參加馬拉松比賽。
婚姻也是一樣。主宰婚姻的究竟是學校法則還是農場法則,要看你希望婚姻能夠維持多久。很多人結了婚以後完全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這種人可稱之為已婚的單身漢。他們不想花時間培養共同的想法、對彼此無私的關愛,等到荒草滿園時卻又無法置信。他們可能想採用社會體系的惡補法來挽救婚姻,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婚姻是受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則主宰的。
親子關係何嘗不是如此。有些人可能會想走捷徑,畢竟我們比小孩子聰明、成熟,又有權威。無論是靠說理、威脅或強迫,我們都能佔優勢。而且我們可以把教養小孩的責任推給學校、教會、託兒所。但這樣的方法能教養出聰明、負責、有愛心的成人嗎?將來小孩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保有親密的親子關係,甚至與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嗎?安東尼·羅賓指出,短期間內我們也許能夠靠走捷徑得到表面的成功。
儘管我們可以讓人印象深刻,甚至討人喜歡;我們可以學會察言觀色,八面玲瓏,知道說什麼話會得到什麼效果,但是收穫是無法偽造的。誠如布瑞姆博士在《阿波羅精神》一書所說的:「自然自有其均衡,這是人力所無法破壞的,因為我們知道因果律是自然界最無情而又報應不爽的。然而,無論是國家或個人常常不知自己的均衡點,這是因為我們仍然執迷不悟,不知道我們的人生與社會一定躲不過自然的規律:怎麼栽種,必怎麼收穫。」註:第一象限活動是指急迫的且重要的事;第二象限活動是指不急迫的但重要的事;第三象限活動是指急迫的不重要的事;第四象限活動是指既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
第四節 科學化時間活用法
你可能沒有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天分,或是莫札特的音樂天賦;你可能也不像保羅·蓋蒂之類的富豪那般富有。但是有樣東西,你擁有的和別人一樣多,那就是時間。
你的一天,和莎士比亞或愛因斯坦的一天,同樣是24 小時。善用你的時間,莫蹉跎。因為這一分鐘過去了,就永遠過去,不再回頭。
如何善用你的時間呢?開始要先學習如何說:「不!」培養一種能力,禮貌地拒絕那些你沒有時間、缺乏天分,或沒有真正興趣的活動,這點非常重要。
每一個人都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但即使擁有充分的時間,卻無法將它有效運用,也是枉然。善於利用時間的人,常能在短時間內比別人完成較多的工作。
處在現今知識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人們常因繁重的工作而緊張忙碌。
如果想調劑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學會善於利用時間。無論是在工作或學習方面,若能以最短的時間,做更多的事,那麼剩下的時間就可以挪作他用了。
因此,善於利用時間,不僅可以完成許多事情,更能擁有輕鬆自在的生活。
我們也許會對於社會上那些著名的企業家、政治家感到懷疑:他們每天有那麼多事情要處理,卻還能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不但能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籍,以休閑娛樂來調劑身心,並且還有時間每年帶著全家出國旅行好幾次。難道他們一天不是24 小時嗎?正確答案是:他們比別人更善於利用時間。
其實他們也並不是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和旁人不同的只是——他們非常重視時間,並將之有效運用。換句話說,他們不認為時間是「量」,而認為它是「質」。在現今競爭激烈、分秒必爭的有限時間內,「質」的充實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們有效使用時間的不二法則。
那麼,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呢?安東尼·羅賓提出了一些科學化時間活用法,以供大家參考。
一 起床時間的使用方法
(一)利用音樂提高一天的效率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起床時心情如何,對一整天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有不少人即使鬧鐘響了,卻還賴在床上,早晨對這些人而言實在是頭痛的時間。
倘若在前一天睡前,先將自己喜歡的音樂錄音帶放入錄音機中,再安置好定時開關,起床時間一到,音樂自然傳出來。
如此一來,彷彿在睡夢中聽到輕快的音樂,自然醒來之後,心情也會隨之愉快起來。
錄音機具有各種功能,連音響都是高性能的。買一台放在寢室內,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聽,其實是非常簡單的。
對於不喜歡鬧鐘鈴聲的人,或者即使在床頭擺了好幾個鬧鐘卻仍然叫不醒的人,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如果一大早從帕瓦羅蒂的《四季》中醒來,想必今天的心情一定會很好,工作效率也不錯吧!這個方法也可以當作是一種睡眠學習法,例如學習外國語言的人,可以選擇外語課程錄音帶,又兼具了學習的功效。
(二)起床前先想好今天應做的事
從醒來之後,開始起床、洗臉、吃早餐、到出門上班為止,這是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時間。
再加上無法提早起床,這段時間是很難悠閑度過的。
首先將上班前的這段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醒來到起床,一部分是從起床到出門為止。
這樣分法是為了在每一個時段內,安排不同的使用目的。
先是從醒來到起床的這段時間,醒來之後不必立刻起床。躺在床上,將一天的工作先做好安排,或者思考一些疑難問題的處理方法。等到將所想的事情都整理妥善之後,再起床。
換句話說,一天內要做的事情在床上已經都做好了安排。
這個方法有以下的幾個優點:第一、在寢室中沒有任何妨礙思考的聲音或事物,可以安靜地思考問題。
而且這時在寢室中只有自己一人,不會受到干擾。
第二、躺在床上這個姿勢使人非常舒適,很容易就想出好點子。工作上如果發生什麼行不通的地方,利用早上這段時間,很容易找到解決的對策。
但是,有一種人如果醒了不立刻起床,躺在床上問題還沒有想出答案,瞌睡蟲卻又跑出來了。這種人最好不要讓自己賴在床上。
第三、利用早晨的「雜用時間」與小孩溝通。
從起床到出門的這段時間稱為「雜用時間」。
這個時段要做的事包括洗臉、換衣服、吃早餐。上班族大多必須花很長的時間來通車,出門前這段時間不夠用時,往往只好犧牲早餐。
懂得善用時間的人不應只將這個時段用來處理雜事,還應用來和小孩共處、溝通。當然無法刻意地挪出時間,只是和小孩一起刷牙、或吃飯,聽聽孩子說話,就足以建立親子之間的感情了。
一起刷牙、換衣服,還可以談談天,實在是節省時間的好方法。
如果你每天都必須加班,回到家已經是深夜,孩子們都已睡了,找不到談話的機會,你不妨找一個適當的時間,從辦公室撥電話回家,利用電話和孩子長談一番。
電話也是一個溝通效果很好的工具。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很難得有時間來陪陪小孩,可以試著活用早上的「雜用時間」,或者在夜間使用電話作戰。
二 攜帶物品的管理方法
(一)將攜帶物品放進一個袋子內,統一管理
為了合理地使用時間,最好能將所要攜帶的物品,放置在最容易取得到的地方。
經常看到很多人喜歡提著很多個皮包或紙袋,不僅提起來不方便,而且很容易放了就忘記帶走。有好幾個袋子在找東西時也非常麻煩。
一般人每天必帶的東西包括工作用的文件、筆記、小錢包、地圖、眼鏡、雨傘、備忘錄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時因地不同,尤其以出外旅行時所攜的東西最多。
無論所攜東西的多寡,最好都只裝在一個袋子內,而不要同時提好幾個袋子,費時又費事。
將所有東西都裝在一隻袋子內,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時,攜帶會非常方便。
例如突然被派遣到外地或國外出差時,袋子一提,就可以出發了,一定不會有手忙腳亂的情形發生。而且,只提這個袋子,不用再帶別的東西,就不可能半路掉了東西。
(二)步行到車站有益健康
因為現在交通太方便,很多人往往一走出家門,伸手就要招計程車,連多走一步路都不願意。其實步行是最有益健康的運動,效果甚至比慢跑或打球更好。
雖然說運動應該到公園散步,作體操,但是對上班族而言,花這樣的時間活動太奢侈了,在這段時間內所做到的單單只有運動而已。
以步行的方式上班則不同了,不但能達到上班的目的,還兼具運動的效果。實在是節省時間的好方法。如果你住的地方距離辦公室非常遠,至少每天也要花十分鐘走到車站。
太花時間的運動,例如高爾夫球之類,對上班族而言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參與。為了健康著想,與其每周、或每月特意花一、兩小時來做激烈運動,不如每天早上步行十分鐘。
(三)提早一個小時出門,有效運用通車時間
大多數的上班族每天早上都必須花費一段不算短的通車時間。如果家住得較遠,或者遇到路上塞車,往往一個多小時必須擠在公車裡。這一個多小時如果用來看書或看報,不知可以吸收多少知識呢!因此最好避開高峰時間,搭乘一輛比較空的車子。
如果有座位的話,可以看報紙、或讀書,雖然同樣是花一個小時的通車時間,但是所獲得的效果卻大不相同。
一般高峰時間大多在8 點到9 點,7 點以前的車子就比較空了。提早一個小時出門,就可以得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而一年累積下來,這個差別就相當可觀了。
(四)多花一點通車時間,選擇換車較少的行程
當我們計劃外出,而前往目的地的路程不只一種時,通常我們會選擇所花時間最短的行程。
但是上班通車時就不一定是最短時間的行程最好了。多繞一點路,如果能夠更有效利用車內的時間,收穫會更多。
例如,前一站是公車的起站,如果在起站上車的話,一定會有位子坐。
你不妨試著往回走,到前一站去搭車,雖然多花了一點時間,但是效果卻不差。
如果必須換車的話,盡量選擇換車少的行程;換車次數太多時,讀書常常遭到打斷,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五)在車內準備一張厚紙板來書寫
如果是提公事箱上班的人,坐在公車上無論看書、或寫點字都非常方便。
但是如果是使用手提包的人,想要將它放在膝蓋上寫字就非常不方便了,所以最好隨身帶一張厚紙板,必要時可以墊著寫字。
厚紙板質地堅硬,大小適中,墊在筆記薄上非常好用。如果在車上突然想到什麼值得記錄下來的點子,立刻可以拿出來寫,非常方便。
除了厚紙板和筆記簿之外,袋子內還要隨時放置一支筆,否則也無法將臨時想到的東西記錄下來。
上班族難免會遇到演講、開會等必須準備講稿或報告的機會,但是實在很難抽出時間來執筆,以下介紹一種利用通車時間整理講稿的方法。
第一、在汽車中如果有座位的話,就可以拿筆記出來整理。
在汽車中沒有人和你交談,也沒有電話的干擾,是最適合思考和整理的時間。
第二、在汽車中寫東西時,即使是想到非常片面的,或者不完整的,也要將它記錄下來;事後再加以修改、削減、或整理,就可以變成一篇好文章了。
如果一開始就想要完整地寫好一篇文章,最後一定很難再繼續下去。
第三、一邊走也可以一邊作文章,當然不可能邊走邊寫,而是要用錄音機錄下來。
例如每天早上從家裡走到車站,左手拿著皮包,右手拿著小型錄音機,想到的文章就可以立刻錄進去。
現在的電器不僅價格便宜,功能也非常精良,錄音、停止、倒轉、重錄只要用拇指輕輕一按就可以了。
到了辦公室之後,再將錄音帶交給秘書,請他幫忙用文字處理機、或打字機列印出來。
結束一天的工作,坐在回家的公車上時,再將它過目一次,需要修改的地方再訂正一下。
這個方法並不限於在上班的途中,出差時坐在汽車或飛機上也可以說是一個節省時間的好辦法。
(六)養成在通車時間看備忘錄的習慣
在一天的早晨將當天的行程確定出來後,這一天才能過得充實而有收穫。
確定好開會、約會的時間,安排工作的順序,考慮好應指示部下的工作,如此一天的業務才能順利進行。這些工作都可以利用通車時間。
在公車上將備忘錄的日程表過目一遍。如果是早上,就安排一天的日程;如果是晚上,就檢討一下當天未完成的工作,作為第二天工作的參考。
雖然每天只花5 分鐘的時間,但是對工作效率的影響卻非常大。
(七)在車內讀書時,先裝好鬧鐘
坐在公車內,如果太過專心看書的話,很容易就坐過頭了。但是如果老是在意著下車時間的話,又無法集中注意力來看書。
所以不論是在車上讀書、看資料、或寫稿,先將手錶的鬧鐘調到下車前一點點的時間。
如此一來,搭車的短短10 分、20 分之內也可以安心地讀書,而且如果太疲倦的話也可以安心地睡一下。
除此之外手錶還有許多的功用,當然你必須先擁有一個多功能的手錶,例如具有簡單計算的功能。
對於上班族而言,實在有必要買一個實用性的手錶。
一般女性戴手錶都喜歡將數字盤戴在手腕的內側,不但在車內看書時可以用餘光瞄一眼;在與人商量事情時,也可趁對方不留意之際,偷偷看一下時間。
三 工作的安排方法
(一)講求效率,也兼顧人情味
有人誤解效率的真諦,以為講求效率就是廢話少說、公事公辦,毫無人情味可言。和這種人打交道根本談不上意見交流,充其量只是交換信息而已。
喜好此道的人頗以「專業作風」自詡。在他們心目中,關心別人的子女或是休閑度假,是白白浪費生命。
其實,這麼做非常不符合時間的經濟原則。少談私事或許真能節省更多時間辦正事,但可能留下一種印象:你是個不值得共事的朋友。
對事可講效率,對人可不可講效率呢?有個年輕人,一度對追求效率十分著迷,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相當緊湊。
到後來,日程表居然已細分到以分鐘為單位。記得有那麼一天,諸事順利,他依計劃洗車、借書..但到了「與女友分手」這一項,事先的計劃完全被打破。
原本他只安排了10 至15 分鐘打電話,向女友解釋一切。沒想到,解釋了一個半小時,還難以收場,因為女友實在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此事證明,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才可如此,對人講效率要看某一行為是否有效。
(二)避免無謂的電話捉迷藏
但願別人在電話「捉迷藏」上浪費一分鐘,你就能收入一分鐘,那麼不出一年,你就能像英國女王一樣富可敵國。有太多時候,你打電話找某人,可是對方卻:
·不在辦公室里
·正在開會
·正在上洗手間
·走開了不在位子上這就是電話捉迷藏。
這種事在所難免,因為人不可能拴在辦公桌前分秒不離。但是有兩個最起碼的原則,可以避免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追蹤遊戲。
一、如果是對方的助理、秘書(或家人、室友)接的電話,務必打聽何時可以聯絡到此人。
二、留話時別忘了請對方在某個時刻或某個期間回話,如果暫時聯絡不到你,也告訴接電話的人一聲。
(三)效率也具有感染性
有效運用時間必須靠群策群力。
就算是為時間而競爭,也需要群體的合作。就以時間競爭最顯著的例子——賽跑來說。
在跑道上,為突出領先群雄的選手,必須有某種形式的團體合作加以配合。首先,有人必須在起跑之後就一馬當先,這算得上是一種難得的犧牲,因為除了短跑,在其它賽跑項目中一馬當先的,通常都不會第一個抵達終點。
比賽期間,又需要有人亦步亦趨的跟著最後奪標的選手,使他不敢稍有懈怠。
到最後衝刺階段,更需要有人給他威脅,激發他更深層的潛能與意志,奮力向前,最終贏得冠軍。
即使是世界級的選手,如果沒有勢均力敵的競爭者在場,也跑不出傑出的成績。
運動場上的狀態,也可應用在日常辦公室中的運作中。有些公司一開始步調就放得很慢,不論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造成的,在此種環境中,怎能有效率可言?相比之下,有些公司卻一味追求效率,毫不鬆懈,不論是否面臨特殊狀況,永遠處在備戰狀態中。
假如現在請秘書過來,交給她一堆文件複印,她卻看到身為主管的你斜倚著椅背,雙腿搭在辦公桌上,手裡還把玩著魔術方塊。想想看,她免不了也是把文件往桌上一堆,就徑自喝起咖啡,然後先打幾個私人電話再說。
她為什麼要認真努力呢?老闆都如此散漫,秘書何必拚命呢?部屬當然是追隨上司的作風。
但是,如果秘書走進來,發現你已經在擬下一個指示,自然就不敢怠慢。
因為她知道還有更多工作要處理,容不得拖延。想當然就會採取不同的態度,說不定會立刻快步奔向複印室。
當然,這其中帶有爭口氣的成份,不過那是同心協力的「爭」,彼此目標是一致的。等過完一整天,你可以對著已完成的工作,誠實地對秘書說:「今天我們的表現都不錯。」這樣的結果,是她激勵你更積極,而你激發她更有效率。
這種相互影響的狀況隨時發生在生活的各個層面當中,無怪乎打哈欠或是蹺腳都具有傳染性。或有意或無意,人都有模仿與善變的心性,時時度量著、附和著同伴的步調與節拍。
(四)作決定寧可慢,不可輕率
遲緩的決定總比草率的決定更恰當;不作決定比作錯誤的決定要好得多。可惜大多數人寧可求快不要慢,寧可犯錯也不願有所保留。
如果發覺這其中有衝突矛盾之處,那就對了。在這追求速度的時代,人人都是速度至上、效率第一。想要迅速有效地作決定,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凡是可以緩一緩的決定,就該緩一緩;人必須極力抑制自己的衝動、草率。
可惜許多人辦不到,或因為缺乏耐心、等不及,或由於其他原因,總之是要求立見分曉,於是我們被迫作出匆匆的決定,被迫不假思索地回答對方草率提出的問題。如此行事十分危險。
安東尼·羅賓指出,延緩決策過程的訣竅在於,要相信不作決定或不能作決定,其實並不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美國醫生或處理預約挂號的美國護理人員,最擅於此道。你急著找醫生時,打電話去,結果如何?你根本不會直接找到醫生,一定是護士先來接聽,問個相關的問題,然後告訴你最快也要兩周後才能輪到你就診。
她會問:「要上午來還是下午?」很平靜的又把決定權推回給你。
說穿了,護士所問的是:你是否寧可討人厭煩非立刻來看醫生不可?還是可以等上兩星期,到時候病痛可能早已不治而愈?醫生都知道,病人大部分的不舒服都還不到必須立即處理的地步,所以也最懂得拖到更多癥狀時再作決定。
這個辦法太棒了。醫生可藉此依自己的步調來處理問題,不必受制於病人。這個原則在十之八九的情況下都適用。
商場上也有同樣的例子。曾擔任《時代》周刊主編八年的卡夫說過,每周部屬所提出來的問題,有半數他都任其懸而不決。但這並不表示他優柔寡斷,主編的工作絕對是「決策密集」的。他每天要面對不下數十個疑難雜症,這可不是該先給誰打電話、該給哪些人回話、或到哪裡午餐之類芝麻綠豆的小事;他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一群遍布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
一旦他決定要報導某個主題,就會引起一大群記者、編輯、撰稿人員及攝影記者一連串的動作,同時也會引發一系列其它的決定。在主題決定後,他還得決定由誰執筆,篇幅多長,要配合哪些照片及由誰來拍攝。雜誌中的每一頁都有許多細節要處理,每周六的截稿時間又一分一秒地逼近。辦公室人來人往,都是拿問題來請示他的。
最後,為了維持判斷力,為了不受雜事干擾,也為了控制預算,他乾脆順其自然,不作決定。以目前世界情勢與新聞事件瞬息萬變的狀況,不出所料,這些所謂迫在眉睫的問題多半會自然而然地消失,要不就換個方式又出現。且不論是哪一種結果,當初若下了決定,此刻也已失去意義。
卡夫舉例說明:「如果有人極力推薦某個題材,但是我沒有把握,就先擱一邊涼一涼,寧願晚一天再著手,也比指派某人去做以後才發現錯誤,又必須重來要好得多。」
(五)洞悉對方的「陽謀」
第二個延緩決定的訣竅是:好好了解為什麼對方老是逼著你快快下判斷。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倍受業績壓力的業務人員。在一月或一季結束之前,業務人員的業績總是最好,因為他們總會運用各種策略逼迫客戶快些點頭,包括降價、給予各種優惠或來個清倉大拍賣。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顧客反而更要猶豫不決,逼得業務人員不得不作更多讓步,才算精明。
當有人逼著我們當機立斷時,我們會感受到那種壓力。但有時候對方手法高明,絲毫不露痕迹,就很難察覺其動機。
IMG(美國國際顧問管理公司)總裁麥考梅克手下就有這麼一位主管,無論是對外作公關或與新聞界打交道,絕對是一把好手。他最有興趣的就是安排麥考梅克上電視或接受報紙專訪,打打知名度。
可惜麥考梅克素來不喜接受訪問,也沒有太多時間耗在這上面。這位主管卻不斷催著麥考梅克把一項項訪問排入日程表,有時甚至幾個月前就要排定。麥考梅克不願那麼早就被時間綁得緊緊的,可是這位主管總說,這是為公司、為客戶好,說起來彷彿他幫了公司大忙。
過了好一段時間麥考梅克才發現,其實是麥考梅克在幫他。不斷安排麥考梅克曝光可使他在新聞界面前顯得很有辦法。麥考梅克決定得愈快就愈顯得他有能耐。換言之,他犧牲麥考梅克的時間來爭取個人在新聞界的地位。
一旦覺悟到這一點,以後再要延後或拒絕訪問時,麥考梅克心中就不再覺得歉疚。
近年來,又出現第三種因素,迫使決策的速度必須加快,那就是高科技。
文字處理機使各種文件充斥,造成一種信息相當充分的錯覺。
傳真機使得再細微末節的事,也顯得十分緊急。
快遞服務也使人不得不立即反應,當機立斷。
華盛頓在英法北美殖民地戰爭期間,與手下將領有過一段快速反應的歷史。
當西部邊境發生拓荒者集體被殺的慘案時,消息往往要數周或數月才傳到華盛頓耳中。華盛頓接到通報後必然萬分震怒,氣得拍桌子,並且要求立即還以顏色。他火速發出命令,要求立即增兵,往西部支援。
但是以1780 年的通迅技術與交通工具,軍令移動的速度如同牛步。待人員集合好、裝備好、訓練完畢,已是數月後的事了。那時華盛頓的氣已消,原來十萬火急的事也不那麼急。國家有限的資源應運用在更有價值的用途上。
這一切不禁令人懷疑,新式的辦公室科技,是否正驅使我們對於應該三思而行的決定,反而草率從事。
(六)上班前將一天的工作安排好可提高效率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比別人早一個小時起床,早一個小時出門,到了上班時間為止,你就能悠悠哉哉地多看了五、六張報紙了。如此一來,你就能比別人先獲得最新情報,對工作幫助頗多。
而且早一點出門上班,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安排一天的行程。
無論是什麼工作,如果沒有適當的安排,一定無法獲得太好的結果。因此早上早一點出門,就會有一段空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安排工作,使工作進行更順利。
安排工作雖然很花時間,但是會提高效率,結果所花的時間反而更短。
(七)詳細列下該做的工作,並決定工作順序
在安排工作時,不必安排得太詳細,如此可使工作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進行起來比較順利。
有的人習慣將工作時間安排得很緊湊,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看起來似乎很合理,實際上卻是非常沒有效率的方法,因為這種作法會讓人覺得束手束腳的。如果工作未完成時時間就到了,勢必要將工作中斷;如果提早將工作做完了,就只好乾瞪著辦公桌了。
以下介紹一種安排工作的方法。
首先將一天應做的工作全部寫在筆記簿上,如果前一天有未完成的工作,當然也要加上去。寫完之後,再從頭到尾仔細看一次,並決定出工作順序。
但是排定的工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邊做的時候可以一邊修改。
例如,假設中午有一個約會,不一定要先吃過飯再去碰面,可以和對方相約一起吃飯,邊吃邊談事情。
這樣就可以同時做兩件事,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做別的事情。
(八)將工作分類
所有的工作應先分類為「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工作」和「他人也可替代的工作」。
在安排工作的先後順序時,一定要緊緊記住這個原則:只有自己能勝任的工作委託給他人,或者可以交付他人的工作由自己親手來做,都是一種損失,工作效率也會因此而無法提高。
如果是主管級的人可能會擁有私人秘書,幫助整理一些非常繁瑣的工作,也就能更有效地運用時間。但是一般職員請不起秘書,只好將工作委託給部下、同事,或家人來代勞。
剪報、整理檔案之類的工作連小孩子都會做,儘可能交給別人,自己應該做更重要的工作。
(九)事前的熱身工作最好能與工作本身有關
為了使一天的工作能順利地進行,無論如何一定要先做好事前的熱身工作。
有的人喜歡在工作前先看一遍當天的報紙,這也算是一種熱身工作。
但是,倘若事前的熱身工作與工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往往會對工作有幫助。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為了使工作的進行更有效率,最好是儘可能早一點進入工作狀況。
例如,一大疊非讀不可的會議記錄擺在眼前時,不妨先看一遍目錄。
如此一來,在實際開始閱讀正文時,效率一定會大大地提高。
如果該做的工作太多,不知從何下手才好時,先將工作逐條列於紙上,然後再來仔細挑選。
(十)需要對方儘快回應的工作最先處理
每天早上,開始上班的第一件工作最好是先整理需要對方回應的事,早一點聯絡以防對方回應太遲。
早上聯絡的事情,往往到中午才有回應;倘若中午才聯絡的事情,恐怕要拖到第二天才有回應了。雖然只差二、三小時,往往卻遲了一整天。
為了防範這個損失,聯絡工作就變成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事項了。
另一件事情是指示要委託部下的工作。
如果忘了指示就開始自己的工作,等到察覺時再說,部下一定會認為這是不重要,而且不急的工作。為了避免因此而造成太大的損失,上班之後應該立刻進行指示工作。
先決定好哪些工作是要委託別人的,然後再來安排自己的工作的先後順序,有效而靈活地運用時間。
(十一)事情委託他人時應說明做法及意圖
舊式的管理方法注重權威,上司在對部下發號施令的時候往往只說:「你去做××吧!」省略了前後的說明。這種做法很難傳達命令的意圖,因此很容易出錯,產生令人不滿意的結果。在委託別人幫忙時,一定要將做法和意圖說明清楚。
例如,請秘書代為購買飛機票時,不要說:「請買某月某日某時到紐約的機票。」最好改說:「我想要在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抵達紐約某飯店,請你幫我買一張機票。」前者說法萬一那一班機客滿,秘書買不到機票,也只好無功而退了。但是後者將意圖表達得非常清楚,即使沒有最恰當的班機,他也可以非常有彈性地購買前一班機的機票。如此將目的和意圖說明清楚,可以減少失誤,並且增加效率。
(十二)若希望儘早獲得工作報告應事先說明
現在不只是「等待指示型」的人很多,「等待催促型」的人更多。
如果將工作交代清楚之後,就靜待結果的人,始終是等不到部屬的工作報告,開始加以催促之後,所得到的答案竟是「我還沒開始呢!」或者是「我以為這件事不急。」雖然延遲報告是不對的,但是指示者也有不當之處。
為了防止這種「失誤」再度發生,儘早知道工作結果,在交待工作時應先說明清楚,如此一來,部下也非常希望將工作早一點結束,可以向上司報告工作結果,就不用再苦苦地焦急等待了。
只差短短的一兩句話,就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精疲力竭的時候是難以妥善處理事情的。
約會則安排在下午比較恰當。
通常與人約會要比在辦公桌上辦公少花一點頭腦,不太容易疲倦。
看過的信件就登記在人事資料之中,例如收到搬家、更換地址、結婚、生日、死亡通知等,告知各種變化的信件時,都應轉記於人事資料之中。
這些信件雖然看過了,但不應立即丟棄,最好能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保存一定的期限之後再丟棄。
如果立刻將原始資料丟棄,一旦發生事實誤差或轉讓錯誤時,想要確認就非常困難了。
整理信件無論是在家裡、或在辦公室,腳邊最好先放一個廢紙簍,不要的東西隨手就丟,可以省去再檢查一次的時間。
四 敢於說「不」
若要集中精力於緊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務的牽絆,此時需要有說「不」的勇氣。
有位夫人曾被選為社區活動的主席,可是既放不下許多更重要的事,又不好意思拒絕,只好勉為其難地接受。後來她請一位好友接下這個擔子,對方卻委婉拒絕了。這位夫人大失所望地說:「但願我也能拒絕。」這並不是說社區活動或社會服務不重要,而是人各有志,各有優先事務。
必要時,應該不卑不亢的拒絕別人,在急迫與重要之間取捨。
麥考梅克任職大學時,曾聘用了一位極有才華又獨立自主的撰稿員。有一天,麥考梅克有件急事想拜託他。
他說:「你要我做什麼都可以,不過請先了解目前的狀況。」他指著牆壁上的工作計劃表,顯示超過20 個計劃正在進行,這都是早已安排下來的。
然後他說:「這件急事至少佔去幾天時間,你希望我放下或取消哪個計劃來空出時間?」他的工作效率一流,這也是為什麼一有急事麥考梅克就會找上他的原因。但麥考梅克無法要求他放下手邊的工作,因為比較起來,正在進行的計劃更為重要,麥考梅克只有另請高明了。
麥考梅克訓練課程十分強調分辨輕重緩急以及按部就班行事。他常問受訓人員,你的缺點究竟在於以下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
(一)無法辨別事情重要與否;
(二)無力或不願有條不紊地行事;
(三)缺乏堅持以上原則的自制力。
答案多半是缺乏自制力。事實上,卻不是這樣,而是「確立目標」的功夫還不到家,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輕重緩急」的觀念,自然就容易半途而廢。
這種人十分普遍,他們能夠掌握重點,也有足夠的自制力,卻不是以原則為生活重心,又缺乏個人使命宣言。由於欠缺適當的指引,他們不知究竟所為何來。
五 就寢時間的使用方法
(一)不可剝奪睡眠時間
經常聽人誇口說:「我可以通宵熬夜,一、兩天不睡也無所謂。」這句話令人感到懷疑,當然不是懷疑能不能通宵熬夜的問題,值得懷疑的是他真的「無所謂」嗎?通宵熬夜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驗,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第二天還能用相同的精力來工作呢?結果必然是效率一落千丈。
中學生在準備聯考時,常常會減少睡眠時間,結果讀書效率反而降低;因為一直沒睡好,大腦昏昏沉沉,平常只需要四個小時就可以全部做完的數學習題,變成得花六個小時了。原以為可以節省睡眠時間,沒想到卻反而浪費了第二天的時間。
長距離賽跑,尤其是馬拉松跑,最重要的是速度的分配。如果想要在希望的時間跑完全程,不可以靠一時的衝動跑得太快,必須控制自己,守著一定的規律,按部就班地向前跑。
對於我們每天持續不斷的工作或學習,很少會在短程內就看得見目標,重要的是要依照自己的速度,循序漸進地努力。如果跑得太快,損害了健康反而會使速度降低。
所以,即使工作再忙碌,也不能任意剝奪睡眠時間。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是最具效率的好方法。
(二)將心事用筆寫出來
夜晚睡覺的時候,將電燈關掉之後,各式各樣的想法會一一浮現在腦海中。如果這是在白天就已經察覺的事情的話,反覆浮現在腦海中,就會使人難以成眠。
例如,想到白天被上司斥責的事情,想到明天必須安排一項會議,突然間著急、不安都會蜂擁而來。這樣的經驗每一個人都曾有過。
一旦這樣的念頭佔據了心頭,想揮都揮不走了。
這時最好試著將問題理出一個頭緒。
到底煩惱在哪裡?例如,白天受到上司斥責的話,究竟錯在哪裡?如果為明天的會議感到不安的話,其原因何在?將問題或理由簡單羅列出來,即使當場無法想出具體的解決方法,至少也使問題客觀化了,會比較放心些,然後將解決方案交由意識去思考就可以了。如果這個時候能發現具體的方法,當然是最好的。
但是,這個方法發現了之後,最好立刻寫下來。寫下除了備忘之外,同時也是叫自己不要再去想它了。將處理方法記錄下來,如果安心感由此產生的話,就不要再胡思亂想,而擾亂了睡眠。最好能一覺到天亮,醒來之後以全副精神去面對一天的工作。
不只是掛心的事情突然想出好方法之後,要立刻提筆記錄下來,想到別的事情時也應該記錄,所以身旁最好擺著備忘用具。
就寢前的狀態是最適合思考的。但是為了不影響睡眠,在忘記之前先記錄下來,記錄了之後就立刻將它拋到腦後,安心地休息。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三)利用睡眠學習機來學習
一般人總認為學習外語就是要上外語補習班,或者用心製造單字卡;其實這些方法只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不但引不起興趣,反而會對學習產生不良作用。
「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英語教室上課。」「每天下班回家都累得動彈不得,哪有力氣再去看教科書!」許多人在開始學習語言之前都因為這兩個原因駐足,總之,光有學習的意志是不夠的。學習語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躺在床上學。利用睡眠學習機,在就寢前聽聽音樂或語言的錄音帶。
雖然上下班時間、或休假日也經常聽,但是學習量還是不夠,所以睡覺時也應持續這種聽力的練習。
睡眠學習機是在空中自修的人非常強而有力的「秘密武器」,而且可以輕鬆愉快地學習。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每天累積的功夫,因此輕鬆愉快、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就更加不容忽視了。而且,即使身體和眼睛再疲倦,也不會妨礙聽力的學習。當一件事做得太久,想變換一下情緒時,也可以拿錄音帶來聽聽。如此一來,可以一邊休息一邊學習,時間的利用更有效率了。
六 選人煙稀少的路走
這句話是斯科特·派克的書名,摘錄自羅伯特·弗羅斯特於1916 年出版的詩《無人之徑》。
樹林中有兩條岔路,我選擇人煙稀少的那一條路走,因此有了全然不同的境遇。
安東尼·羅賓認為,有時候從高速公路下來,改走旁邊的道路,或許會有全然不同的感受,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其它的情況。走旁邊的路也許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但是你會發現在高速公路上從來都不會發現的東西。你可以在晚上、周末或假日從事這種意外之旅,這都是漫遊的最好時機;也可以在工作日中做意外之旅,這些路可能會帶你到圖書館看看好玩的書、去高爾夫球場——前提是,高爾夫球不是你的日常活動。你要做的是異於平常所做的事情,避免你生活中的陳詞濫調,試試新鮮的東西:新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廣播電台、不一樣的早餐。偶爾打破你的舊習,嘗試新的衣著風格、不同的嗜好或度假地點。
走人煙稀少的路可以當成是在緊張忙碌的事件之後,自我獎賞的報酬,或是在重要事件之前的放鬆方式。
曾經連續贏得六次足球大賽的喬治亞工學院的名教練博比·多德相當了解這個技巧的潛力。當其它球隊的教練每天兩次嚴格訓練他們的隊員,使隊員受傷、疲倦時,博比·多德的球隊也一樣做訓練和練習,但是他們有放鬆的時間,他們輕鬆地玩橄欖球,享受在新奧爾良、傑森維爾、邁阿密的球場玩球的樂趣。這種想法管用嗎?當然,他們贏得了六連冠。
漫長的人生道路要能產生一些奇妙的意外。海耶克華在成為美國加州參議員之前,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大學校長、作家;他的著作《思想與行動的語言》銷售數萬本,並且已印製了許多的版本。有人問當時80 多歲的參議員,他希望別人如何紀念他,他作了下面精彩的回答:「我希望他們說:『他的確沒有白走一遭。』我的興趣廣泛,我對政治有興趣,我對語言學有興趣,我對學術生涯有興趣,我曾經非常喜歡心理學..我拿到了人類學和爵士音樂史的文憑,我學過潛水。這個未知的世界持續不斷地激勵著我。
「我認為人們說:『我是製造工具者』、『我是牙醫』、『我是教授』就是詛咒自己提早入土。當他們要你退休的時候,你再也不是工具製造者、牙醫、教授了,此時除了死亡還有什麼可做的?如果這是你看待自己的態度,你真的是詛咒自己死亡。
「以我來說,我不知道我是什麼..我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是我想要在死之前經歷許多的事情。生命非常非常的短暫,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活著。你問我希望歷史學家在死後怎麼形容我,我希望他們說:『嗯,他沒有白走一遭。』」
七 在長假中盡情玩樂
有許多人每天為了工作而疲於奔命,即使有一段長期的休假,仍然想利用這個機會來整理未完成的工作,或者再著手於遲遲沒有進展的研究。
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不能算是錯誤;但是卻不是最正確而有效的使用休閑時間的方法。
休假是為了要使自己離開原來的工作,讓疲憊的身心獲得放鬆的機會。
因此,與其關在家裡繼續工作或讀書,不如去旅行,過一個積極而快樂的休假。
上班族的生活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積壓了過去的壓力,如果再不找一個適當的發泄機會,很快就會像一個吹得太大的氣球,隨時都有可能會爆炸。
而且,即使絲毫沒有感覺壓力的存在,休假日繼續工作或研究的話,效率也往往無法提高,休假之後更不可能會拿出最好的精神來工作。因此,休假時盡量放鬆自己,使身心都能獲得恢復,休假後則必須更努力地工作。
若你是個怎樣也無法放下工作和學習來玩樂的人,不妨利用休假的第一天來做整理的工作,然後再愉快地度過其餘的休假日。
總之,好好利用長期休假,盡情玩樂,舒展身心,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