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山水寫生與人物畫創作
李愛國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畫馬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
被中國文聯評為「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牌獎;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第十屆全國美展特別獎(「關山月」美術基金獎);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第二屆中國工筆畫大展一等獎等。
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等收藏。
出版個人畫集二十四本。發表論文等六十餘篇。
山水寫生與人物畫創作
文/李愛國
山水寫生的一大益處是培養作畫者造型的準確。下筆有力、果斷。中國畫各畫科(山水、人物、花鳥)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一個整體,為了避免在學習上研究的不精,缺少深度,故分為山水、人物、花鳥三科。但其中最為核心的,仍是造型能力的培養。如同一位講授某家書體臨貼的先生,如自己都臨不像而自圓其說為在意臨或是追求氣韻,必是誤人子弟。
古人講「以形寫神」才能「形神兼備」。形是基礎,無形則一切無從談起。「氣韻」不應成為缺乏造型能力的遮羞布!人物畫的精確造型與深入觀察最利於山水寫生,而山水寫生的意境又最利於人物畫的拓展。
山水必將使得人物畫背景更加豐富、感人,而人物畫的形象塑造又使背景更加抒情和動人。
《潮》(1998年1月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主辦的「中國首屆國畫家學術邀請展」獲國畫家獎)
《果實》(1991年1月參加第二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 獲一等獎)
恰當地選擇材料。絹是適用於純工筆的渲染,尤其是選用好的顏色及嚴謹的作畫程序會顯現其細膩、柔美的特質;生宣對水分極為敏感的特點決定了它勾線的難度,但一經掌握並能夠駕馭它則會出現厚重、蒼渾、富有力度的效;熟宣對顏色的質量要求不高,設色程序較為簡便、快捷,但經不起絹那樣的反覆的擦洗;皮紙類包括圓書紙、雲龍紙屬半生,最利於展現線條的豐富與變化,但質地較為粗糙經不起像好的生宣那樣可以承受反覆的皴檫和渲染,通常經過三至五遍墨以後深入就較為困難了。熟練地掌握各自的材質,才能更好地發揮利用其性能。就像三十米內的目標使用手槍,百十米內用衝鋒槍,千米以內用狙擊步槍,幾十、幾百、幾千公里則選用不同類型的導彈。
任何人都無法絕對地畫出他所看到的景物。如一棵樹有成千上萬的葉子,當你一個不差地把它們都畫出來時,不僅你已經背離了繪畫,而且距離真實是更加遙遠了!因為當對形體的刻畫超越了一定的「度」,作品質量就開始走向反面。在「度」的把握上,希臘的雕塑已經留給了我們最好的典範。而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特別是文藝復興三傑在「度」的把握上尤為出色!所謂的「度」就是即有細節,同時又得體。「度」即是對分寸感的把握和掌控。
《心游》(2015年9月24日至10月16日作品入選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南方的山多靈秀,因雨水侵燭所致。北方的山多厚重,因激流沖刷所為。因此造就南北畫風的不是畫家,而是山川本身。不同地域的畫家必須清楚他應該做什麼,這樣才容易取得成功!畫家應該到那些能夠獲取泉源的地方去挖掘,而不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塞尚畫聖維可多山,似地質學專家把地殼下的岩漿,它上面的岩石及地表的植被,甚至各部分的溫度都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思考物體的結構和永恆性。不同的知識結構及對事物的理解力的不同,會影響我們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沒有哪一種知識可以絕對地說是沒有用的。
寫渾厚山水重在不求筆墨之變化,而是整個層次、整張作品的連貫、力度、統一、變化。畫性靈山水旨在筆筆之不同,力求整個畫面虛空、輕鬆、靈動、洒脫。
《輝煌》(2008年8月參加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寫生是能夠使自己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大提升的最有效途徑。有什麼樣質量的寫生就有什麼樣質量的創作!沒有哪一位大藝術家是不能畫寫生的,除非不是真正的藝術家。
在寫生時,我從不刻意強調錶現。應該將你的全部注意力放在準確地捕捉圖形以及由此引發的特殊感覺並努力把它強調出來,這時表現就已經存在其中了。
寫生時,每一幅畫都應該有著自己的追求和表現意圖。意圖越清晰、明確,畫面就越有特點。優秀的畫家應該把它畫出來,而不是說出來。就像海明威所說的:小說應該是起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一樣。
畫結構就是要練就僅憑線條就能夠表現各種複雜空間的能力,線條是一種更高級的表現手段。一個人,即使沒有掌握其他的表現手段,而僅憑著能夠熟練地駕馭線條的能力就可以成為優秀的畫家。
花卉都能夠準確地捕捉到它最顯著的特徵時,預示著他必須使自己頭腦中原有的習慣圖形全部作廢,而面對新的圖形做全新的掃描和計算,這種方式的不斷運用會使畫家獲得造型能力的迅速拉升。
長期的山水畫寫生,每天面對岩石,以至睡覺前閉上眼睛,腦海里常常會浮現山水畫的面貌。有岩石的結構,有皴法,有個性。它像航標一樣指引著未來的方向。
《于謙保衛北京城》(2013年9月「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國國家美術館收藏)
有人感嘆:「你還在畫寫生,畫素描,真不容易啊。」請問,如果一個畫家不畫寫生、不畫素描,還能稱其為畫家嗎?我沒有聽說過哪一位音樂家從不拉琴或彈琴的。人們以為莫扎特是天才,可他說:沒有哪一位音樂家像我這樣如此辛苦!幾乎把所有音樂大師的作品都研究過了!
山水寫生使我在使用毛筆上學會了懸腕懸肘,對寫意畫家本不是難事,但對工筆畫家就不那麼容易了。懸肘勾線使我能夠在遠距離作畫,便於更好地把握全局,同時線條更有力度、更流暢連貫。
我的山水寫生吸收了許多西畫的成分,如造型、調子、光影等。但我是用它來表現我的東方式的感受籍以豐富中國畫的表現、物體的質感和厚度。洋為中用,體現中國畫的內涵。
學山水畫的從人物迂迴,學人物的從山水包抄,是以少的、短時間的投入獲得大的收益率的有效途徑!這是我從事人物畫創作而專註山水寫生的目的所在。
《天路》(2013年9月24日至10月16日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天開》(2009年12月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 2010年5月《天開》參加上海世博會中日美術作品展 特邀作品展)
金河口是我的福地!這不足兩百米的溪流滋養了我對中國畫的畫理、筆墨的認識,而它兩側堅硬的花崗岩則成為建築自己繪畫結構的堅實基礎。我至今仍說不全中國的全部皴法,但從自然中領悟到了灕江、雲台山、金河口幾處皴法的不同。自然是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中國古代繪畫大師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直接師法自然,即「師造化」。藝術的規律,奧秘都潛藏在其中。當你靜靜地與自然面對、思考、遐想,當你感覺自己已經成為山的一部分,你就會獲得豐厚的回報。誰能夠最早、最多地從中發現真理,誰就能幸運地走向成功。古人云:萬物皆在靜中得,身即山川而取之。
武術大師欲向徒弟傳授武藝,多是先讓其從雜役做起,苦其心志,強其筋骨。若筋骨不強,無過人氣力,即使傳授其再好的武藝也終不能成其大事。當楚霸王項羽年青時以拔山之力舉起千斤鼎時,就已向世人昭示了其蓋世無雙的武藝。
繪畫創作多取決於造型基本功。基本功不過關而從事創作,必終身為其所累!且只能沿一條狹窄的低谷前行,一旦遇上大的阻礙則難以行進。繪畫基本功如同武術中的氣力。
《霜天》(2017年9月24日至10月16日作品入選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白毛風》(2004年12月作品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 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特別獎—關山月美術基金獎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北京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
藝術感覺是最為珍貴的。它包含畫家對客觀事物的敏銳觀察,在一般的事物中發現那些帶有特殊的、本質的東西;且能夠敏銳判斷作品在進行過程中所處的狀況,並迅速發現、糾正那些潛在的問題,從而使作品的質量穩定地向前推進。
藝術感覺不是天生的,它主要源於作畫實踐以及對美術作品的優、劣之處快速的、準確的判斷能力。
修養對藝術感覺無疑也會產生影響,但作用遠不如上述兩條。例如修養會隨著一個人的年齡、閱歷的增加而增加,但我們不難發現這種現象,畫家伴隨著修養的增加卻畫不出他年輕時的作品質量,那時他的修養卻又遠不及現在那般深厚;而許多修養深厚的畫出來的畫卻讓人感覺那麼稚拙和不盡人意,其根本原因是藝術感覺的退化,或是不具備。
修養與學問有著某些相似之處,但修養還具有某些諸如舉止、自我控制能力的含義。當學問由對事物的敘述、查找、解答而向著解決問題的方向轉化,即成為方法時,學問才具有了它的意義。
對於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是指導繪畫創作的關鍵。沒有它的指引,任何對自然的觀察將都是徒勞的,他只會白白耗費掉寶貴的經歷和時間。
《滄茫時刻》(1989年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作品的感染力源於畫面的整體性。它似一種無形的力量把畫面空間中的各個部分,明暗的各種變化緊緊地抓在了一起。在統一中有變化,寓簡潔中見豐富。
一張畫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如何把創作時間的總數縮短,是我急需面臨解決的問題。作品《蒙古人》畫了兩年有餘,《雪龍》畫了八個月,《天路》畫了三個月。在2015年以山水筆法入人物畫的草原系列,《守望》畫了二十天,《陪你一起看草原》十天,《陽光》六天。
經過幾年的寫生,雖然我的山水畫較過去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尚沒有達到駕馭大幅山水畫的能力。因此在沒有徹底改變這一狀況之前,我不打算做此類的攻堅,只做一些可控的、且具表現特徵的嘗試,如作品《冰山》。
二戰時,德國飛行員必須保持飛行五千個小時數才允許直接參戰,因此,創下了擊落敵機一百架以上的飛行員達一百多位的最高記錄,創下了一人擊落敵機三百四十多架的世界紀錄。
在畫面上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平均的使用。有的地方是反覆多遍,甚至是超過七八遍,而有的地方一次性完成。所以,有刻意處,有放鬆處一次形成畫面的。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一樣的石頭,每一幅畫都應該具備特殊性,特殊的是石頭的形象和細節。小說《狼圖騰》的作者姜戎先生曾經跟我說過,他在小說《狼圖騰》里,如關於狼的故事,他一共是收集了或者是親身經歷了二百多匹狼的故事,而小說中情節用了一百一十多匹狼的故事,其中沒有一個故事是一樣的。
這種對細節的把握能力恰恰是藝術家把握作品整體力量的關鍵所在。
《一個女人和一個半男人》(1989年9月參加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銅牌獎 1987年5月獲首次中國連環畫十佳作品獎)
每個人的眼睛所獲得的視覺都是有細微差異的,它受經驗、知識、情感的制約。所以,每個畫家都應該畫出不同於其他的人的畫。
成功的越多,失敗的也就越多。作品質量始終是沿著螺旋狀上升的。每一次進步之前都會伴隨著焦慮、煩躁之感。這是個關鍵的時刻,常常再堅持一下就會看到新的曙光,所以,不怕失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並再一次地崛起。名家就是這樣煉成的!
2015年所畫的草原題材有了全新的面貌,作品更加概括、強烈,用筆更加有力,且一改以前起稿的做法,而是放筆直取。作畫前推算出大概的位置,以毛筆直接從眼睛畫起,然後是五官及全身。不僅生動感有了明顯增加,還大大地提高了作畫速度。如作品《陪你一起看草原》、《陽光》等。
前蘇聯影片《夏伯陽》有這樣的描述,當睡夢中的夏伯陽被偷襲之敵的槍聲驚醒,作為最優秀的指揮員,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一面派人向旅主力報信,一面和警衛員向存有機槍的倉庫飛奔……畫家面對創作應該像上述那樣。「利用工事」應該始終牢記機槍存放的位置,應該清楚自己繪畫的長處在哪,並最大限度地把它發揮出來,且順利地解決眼前的問題,「知人者智,自知則明」。
朱可夫元帥曾談到,蘇軍是花了高昂的學費,從德國人那裡學會的作戰而改變了戰爭之初相差極大的戰損率。原來的正面進攻縱使取得勝利,但殲敵數量不多,而採用了德軍的兩翼迂迴包抄的戰法,戰損率則徹底改變了。
在一個時期內,只能使用一種材料,只畫一個題材,只保持一種畫風,甚至只畫一種尺寸,並實施連續突擊,一旦取得突破口,就將你能夠控制的時間、精力成倍地投放進去是迅速取得成績的重要法則。
簡潔地描述出一件事物和一件美術作品的特質的能力是極為重要的。作品出現的問題常常是在最基本、最基礎、最簡單的,且一出便是大問題,是畫面的致命傷。例如一幅畫一旦大的構圖、結構出現了問題,即使畫家具備了再好的筆墨處理及刻畫能力、也回天無力。
在選擇了正確藝術道路的情況下,持續的用功就成了造就藝術家的決定性因素,它表現為不取決於畫家幾晝夜的投入、而是計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平均作畫的小時數量。二戰中,蘇軍憑著高於德國幾倍的軍火產量成為贏得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它的作用遠比斯大林格勒的勝利更為重要!
《蒙古人》159×689cm 2010年
《雪龍》200×460cm 2012年
無論是在咋暖的春雨中,還是在濕寒的秋風裡,我將在溪流旁、在山崖邊、在河灘上、在屋檐下、在樹叢中、在弄巷裡作畫!
我憑藉的是雙腿和眼睛,依賴的是毛筆與紙張,信仰的是刻苦與勤奮,因為它們是連接生活與自然的唯一橋樑。
李愛國·山水寫生系列:
推薦閱讀:
※四個買菜的男人(中)
※王昱珩:右眼幾近失明,卻是「最強大腦」視力最好的選手
※【免摳PNG】古典人物素材
※與陳曉關係曖昧的C姓女星真實身份是誰?是陳妍希嗎?
※陳泉永:在故鄉月光下蓋一棟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