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就是習慣,習慣就是成功

素質就是習慣,習慣就是成功

謹以此文獻給熱心子女教育的父母和教育界同行!

決定人一生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素質。

體現一個人的素質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習慣。

真正的習慣是什麼?是一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會忘記去做的事情;也是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難忘的一舉一動。另外,我們說一個人素質高,無非就是這個人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和社會習慣;通常我們說一個人素質不高,往往就是因為這個人有許多壞習慣。也就是說,素質就是習慣。

一個人形成良好的習慣靠什麼?教育。因為習慣形成的過程是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去做的過程。

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抓住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利用各種教育手段,養成一生中最重要的良好習慣。

葉聖陶老人家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再具體一點應該是:在孩子上小學前就應養成了較好的生活習慣;上小學後就應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到了中學就應開始注重培養學習方法,而且,思維習慣的培養應始終貫穿其中。這樣孩子大了以後就進入良性循環,所以就沒有必要費太多氣力去亡羊補牢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孩子們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地告訴我們一件事:在去上海的輪船上,一天晚餐過後,同行的同學們都上甲板觀風景玩去了,但其中一個玩的最瘋的孩子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有任何人要求,到了該做功課的時候獨自在船艙里拿出書本,若無旁人地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嘆到:「這就是習慣!」 學習習慣指的就是: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的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去學習。

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之時,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講明了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意義。

青少年研究專家孫雲曉最近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

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但是,並不是說3歲以前對孩子的習慣養成就不重要。實踐證明,3歲以前是孩子的歸屬感、依賴感和認同感得到固化的關鍵時期,而這種歸屬感、依賴感和認同感是孩子的優秀素質的源泉,是素質的根,所謂根深才能葉茂,正是有了這種歸屬感、依賴感和認同感,孩子才能夠認可父母的培養和教育,父母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意願才能得到實現。

在此強烈建議:父母在孩子3歲以前一定要想方設法和 孩子朝夕相處,耳濡目染,不然的話,孩子3歲以後,你所為孩子良好習慣的種種努力都會大打折扣。

孩子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的一些家長非常看重學習成績,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的外語、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視習慣的培養,這恐怕是我們現在一些家長最大的誤區。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關鍵在於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應以了解教育對象為前提。作為成熟的父母,應當善於與孩子溝通,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在幹什麼。當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是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是平心靜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經過這樣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的學習習慣大致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由於習慣實際上是指通過重複或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某種動作的一種需要,從生理機制上來說,習慣只是一種後天獲得的趨於穩定的動力定型。易言之,習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一定的刺激情景與個體的某些動作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穩固的暫時神經聯繫--條件反射連鎖系統。這樣,當個體在同樣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時,條件反射的連鎖系統就會自動地出現,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或自動地進行同樣的有關動作。

在培養習慣方面我們最大的感受是:

一、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一般的情況下,通過獎勵和懲罰(注意:絕不是體罰,「懲罰」孩子是一門藝術!)反覆幾次,一個好的習慣就可形成了。

二、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

我們只知道有認真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課的習慣、及時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練後反思的習慣、積極應考的習慣、閱讀自學的習慣、觀察的習慣、切磋琢磨的習慣、總結歸納的習慣等等。

實踐證明,下列習慣是在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必須養成的。

1.培養孩子在學習中勤于思考、敢於攻關破難的習慣。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遇難而退,或轉向教師或父母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或家長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是要用堅定的神色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敢攻克困難。此時,教師或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都可以使孩子產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還可以跟孩子講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使他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很重要的。就是說,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使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2. 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對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也有重要意義。有濃郁學習興趣的兒童能自覺學習,由學習興趣產生克服困難的決心的動力。要使學生明白,一個人在前進的路上會碰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失敗是成功之母,有志氣的人不會被困難嚇倒,應以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戰勝困難。

3. 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裡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例如,放學後應先寫作業後玩,或者在晚飯後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課。有關調查表明,學習好的學生,一般都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功課,這樣做主要是使學生形成一種時間定向,一到什麼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習的願望和情緒。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同時訓練學生的專註能力,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是學習時摸摸這兒、看看那兒或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中,有的在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寫著寫著就站了起來,或者說幾句閑話等等。這些孩子貌似學習,但實際上學習效果極低,既白白浪費了時光,又會養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緊張度降低,影響智力發展,使學業落後,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風,學習、工作都沒有效率。所以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滿足於孩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而要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專註,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幫助孩子學會控制干擾,訓練他們高度的專註能力。

4. 培養孩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師和家長不要埋怨孩子為什麼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責,要鼓勵孩子提出什麼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後積極啟發他們,幫助他們動腦筋,切忌煩躁、死記硬背或放下不管。

5.培養孩子養成複習舊課和預習新課的習慣。經常督促孩子按時複習當天課程,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是幫助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為第二天上好新課打下基礎的好辦法。如果當天所學的知識不鞏固,甚至沒有學會,日積月累,在學習上就會產生積重難返的大困難。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預習--聽講--複習--作業--總結的系統學習方法。

教育孩子養成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做作業時一般都是整體知覺在發揮作用,不少孩子只顧趕進度、出思路,很少顧及到一些細節問題:在作業中常常出現差錯,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運算符號或者少做了習題;做完作業之後,應該教孩子及時從整體知覺調整到部分知覺,從細微處檢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長、教師最好教會孩子檢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題、漏答、漏單位等,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來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學習習慣與一般習慣的根本區別。因為,相對於其它習慣而言,不良學習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將是十分困難的,不利於學生的成長。

拿破崙·希爾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一句話,習慣就是成功。

一般學習行為習慣的內容及培養年段要求:

幼兒階段:

1.聽故事:聚精會神,每天定時。

2.用筆畫畫:每天畫一頁畫。

3.觀察說話:每天觀察一兩件東西或一兩個事情,能簡要說出。

4.用語言表達要求而不是手勢或哼哼。

5.講述簡單圖書,複述簡單故事,說一些兒歌。

6.正確握筆:訓練正確的握書寫姿勢。

7.喜愛圖書:不撕毀,不摺疊,不亂扔,很珍惜。

8.整理學慣用品:擺放整齊,有序,會分類。

小學階段

9.愛書:學會包書皮,在合適地方寫名字,不磨損、折皺書角,不在書皮、書中亂塗亂畫,常到書店購買新書。

10.寫字:握筆姿勢正確,坐的姿勢正確,不折皺本角,書寫整齊,力求美觀。

11.聽課: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與聽講無關的事,積極回答問題,有問題向老師請教。

12.作業:獨立思考,書寫整齊、規範,按時完成。

13.思考: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力求知道原因。

14.用工具書:會用老師推薦的工具書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難。

15.記筆記:凡讀書讀報、聽課、聽講話都動筆記錄,能抓要點,力求記原話。

16.寫日記:堅持天天做,學會揀重要的記,力求有新意。

17.提問:每天向老師或同學提一個問題。

18.和同學爭論(討論)問題,既能正確理解對方觀點,又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19.讀報刊:每天讀,成為必做的事。

20.積累:摘錄、剪集好句子、好語段、好文章、好例題、裝釘自己的報刊。

21.建立作業規範:各科作業的書寫格式規範。

22.參加課外活動(含課外班):參加文體活動、聽報告、看演出、看比賽、投稿、競賽等,總之,應是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或技能。

23.預習:建立預習常規,根據各科特點決定。

24.複習:遵循記憶規律,掌握各科複習方法。

初中階段

25.制訂學習計劃:對一學期學習任務、目標、措施、時間和學習內容等作出安排。

26.自學:按照計劃,自主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檢測。

27.質疑:學須有疑,於無疑處生疑,帶著問題查找資料,詢問老師和同學。

28.探究:有對疑難問題尋根究底的習慣,有打破沙罐紋(問)到底的習慣。

29.思考:每天有一段時間靜靜地思考一點問題。平時學習先思考,以求自行解決,解決不了的,再向。

30.專心: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毅力,堅持專一地做下去,不要心有旁鶩。

31.講效率:心中有時間觀念,做事力求快速準確,力避拖拉。

32.求實:講求實際,追求實效,不弄虛作假,尤其是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

33.反思:有自己的錯題本,並學會整理。

高中階段

34.構建:學會構建學科知識網路。

35.理解:深刻透徹理解每個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36.熟悉:熟知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各種途徑。

37.篩選:選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8.思維:養成全面思維和逆向思維,學會換位思考。

39.應試:掌握應對各種考試的技能。

40.度假:假期是超越對手的佳期。

41.積累: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和考試經驗。

「素質就是習慣」要求我們把抽象的觀點具體化為一個個具體的行為,「習慣就是成功」敦促我們用自己的智慧不斷找出適合孩子的好習慣,只要能使孩子成功的習慣就是好習慣。而且,好的習慣不應該變成孩子的一種枷鎖、一種負擔,而應該是對孩子的解放。

所以說,與其整天仰望天空空喊「提高國民素質」,不如腳踏實地地「培養娃娃習慣」,讓孩子從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中解放出來。

還需要敬告各位家長的是: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和個性的因素中家庭固然重要,社會的作用也同樣不可忽視,而影響孩子的社會因素中最關鍵、最直接的是孩子的朋友,畢竟,家庭在塑造一個孩子性格的因素中之所以至關重要是因為它是孩子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最直接來源,而朋友影響孩子的最大特點是它的速度,它的速度之快往往令我們措手不及。

推薦閱讀:

卓越領導的四大共有素質
素質問題
女性素質決定民族未來?
旺夫是一種素質 - Qzone日誌
媽媽素質對寶寶智力的影響

TAG:習慣 | 素質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