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兩日:中道而反游孝陵
這是明孝陵的欞星門。 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下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它建於1383年,距今已經600多年了。 明孝陵分兩大部分,一是陵園,二是神道。 我們先去看的神道。
進入欞星門,就可以看到分列在神道兩側的文臣武將。
手拿笏板的人物應該是文臣了,造型古樸,神態生動,儀錶莊重,只是經歷了600多年的風雨侵蝕,石像已經有些斑駁,更加顯得滄桑。
據資料介紹,神道上分別列著4對身著盔甲和朝服的文臣武將。雖然有些殘缺,依然不不失為明代石刻的藝術珍品。
神道長約1800米。
石像又叫翁仲,共四組八尊,相對而立,高約4米,身軀魁梧,武將身披甲胄,文臣頭戴朝冠。
這是手持金盾的武將。資料上說武將手持的是金盾,我怎麼看都像是王剛主持鑒寶節目上使用的「護寶錘」。
有文臣武將的這段路是神道的第二段,這段路叫翁仲路神道。翁仲,歷史上確有其人,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該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異常,因此秦始皇令他駐守臨洮,從而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便把他的形象 鑄成銅像,立在咸陽宮司馬門外。 離開南京後,翻閱買的的書,我又一次發現,我們在明孝陵再一次走反了,像在紹興柯岩一樣,走的又是「後門」。
很多遊人都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撫摸一下這些年代久遠的石像,似乎只有皮膚與石頭的接觸,才能感受到歷史那厚重的質感。
為什麼旅遊,可能沒有人會說出一個完整的答案,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 說俗一點兒,就是一個「玩」字,因為玩會讓人開心。說得有「格」一些,就是「陶冶情操」,除了傻乎乎的開心之外,獲得層次更高一點兒精神享受。
南京與紹興相比,是孑然不同的兩種文化,同樣的厚重。不同的是,南京與北京一樣,屬於帝王文化,紹興則是文人文化。 兩相比較,我還是喜歡紹興多一些。
神道上的石馬。 馬是明代朝會儀式上皇帝儀衛隊上的一個組成部分,陵前自然不能缺少。石馬形體健碩,精神抖擻,似在炫耀帝王生前的功績。
「文明旅遊」,依然是一個短時期未能結束的話題,依然是一個任重道遠的目標。 一對年輕情侶,旁若無人地坐在石馬上。 他們可能缺少太多的教養,但是未必不認識文明二字。
這個抱孩子的母親,正在瞧著那坐在石獸上的年輕情侶。
麒麟。 麒麟是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集虎、龍、獅、牛為一體。為帝王仁德才出現的祥瑞之物,是只有帝陵才能放置的御用品。
石象。 明孝陵神道的6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每隻重達80噸。 石像造型簡潔生動,形態逼真,十分傳神。在東漢時,帝陵就有石象的位置,明代繼續沿用。
與馬、駱駝等石獸一樣,石象除了站立的,也有跪姿。 有石獸的這段路,是神道的第一段,名為「石象路神道」,長615米。
神道上的石獸成雙成對,一左一右,像是恭迎天南地北的旅遊者。
駱駝。 帝陵前放置駱駝,是明孝陵首創,象徵西域安寧,國家繁榮。
獬豸。 該石獸也是傳說中的神獸,頭生一角,如遇二人相爭,必以角觸不正之人。把它放在陵前,取其「正直不阿」之意。
石獅。 石獅是獸中之王,被佛教尊為護法的靈獸。陵前放置石獅,以顯示帝王無上的威嚴和勢力的強大。
石獅細部。
明孝陵的櫻桃園。
園內的花木生長得很茂盛。
離開神道,去參觀明太祖的陵墓。 前面不遠處,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
此時看了看時間,發現距去紹興的動車開車時間僅余兩個多小時了,所以只好匆匆拍了兩張照片,因車票已經事先買好,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中道而反,我們帶著遺憾去趕去紹興的動車了。一個明孝陵,只看了一半就放棄了。 遺憾歸遺憾,沒有誰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完美的,完美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就如朋友所說,留下一份神秘感吧。
推薦閱讀:
※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準備去南京玩兩天,求推薦。能順便推薦一下物美價廉的住宿地方就更好了?
※如果南京可以吃,你忍心先吃掉哪個區?
※南京博物院:拿破崙文物特展
※又到賞櫻時,大陸賞櫻處,南京古雞鳴寺
※你們喜歡李志的歌嗎?為什麼?
TAG: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