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運河船工號子
【來源:北京日報】
老船工趙慶福老人在表演船工號子本報記者葉用才/攝RJ131通州位於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起點,全區地處永定河、潮白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大運河從通州城東北的攔洪閘橋起始點,向東南蜿蜒流去,勢若游龍。當年運河的號子連天響通州早在秦代就有漕運活動。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定都北京,漕運進入了鼎盛時期,通州成了「上控京闕,下控天津,……京畿轉漕之襟喉,水陸之要會」。當時,每年運糧漕船兩萬餘艘,首尾銜接十幾里,伴隨浩浩蕩蕩宏偉船隊的,是此起彼伏,氣勢磅礴的號子聲。運河號子是鮮活的歷史記憶,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至今仍有傳人。它是歷史和勞動人民為我們留下的一個珍貴的民歌品種,是運河文化和北京文化標誌性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通州是大運河北端最重要的運河碼頭之一,歷史上是佐輔京師的東大門,為元、明、清三朝古都天庾之地,是北運河功能、作用、歷史體現的核心區。而這種體現與通州運河漕運緊密相連。當時,每年運糧漕船二萬餘艘,這些船隊,浩浩蕩蕩,首尾銜接十幾里,「萬舟駢集」成為有名的通州八景之一。1987年,通州郎府鄉張各庄村年近九旬的韓友恩老人說:「我聽老人說,當年運河日夜運漕糧,運河號子響連天,有人說這是『十萬八千嚎天鬼』。」據此,我們不難想像當年漕運及喊號子的盛況。船工號子有傳人運河船工號子的領號多為家族傳承,其次是師徒傳承、互學傳承。據運河船工號子的演唱者,通州區永順鎮鹽灘村74歲的趙慶福老人講,他喊的船號是祖傳,是爺爺(趙某某1844-1935年)教會了姨父(程景龍1893-1958年)和爸爸(趙青1891-1946年),姨父和爸爸又教會了他。趙慶福6歲上船幫大人澆船(防船裂),9歲便學會了所有運河船號。姨父曾和他說:「學會我這號兒吃遍天下。」因為領號的人在船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一般領號人多為有經驗的船工,出活不出活全看領號的,所以工薪比船上的其他師傅要高。出於方便和利益的考慮,領號者多培養自己的後代為領號人。也有師徒傳承,這種傳承,多是領號人把號子教給為自己幹活的徒弟。趙慶福的爺爺就曾經收過領號的徒弟。還有互學傳承,一起幹活的船工相互學號。趙慶福老人說,鹽灘村的杜亮、王春榮、屈德全等人就是相互學習的船號,不過他們一般沒有家傳或師徒傳唱的內容多。船號內容豐厚有講究船號種類繁多,目前已知的船號大致可分以下十種(除閑號外都以活路劃分)。下面按種類分別敘述其表現形式:1、起錨號:開船前,撤去跳板,開始起錨喊的號子。2、攬頭沖船號:用篙把船頭攬正,順篙沖船,把船沖至深水處喊的號子。此號穩健有力,無旋律,為一領眾和(以下同)。3、搖櫓號:船到深水處,順水搖櫓時喊的號子。此號簡潔明快(有的曲調只有兩個音)、堅毅、有彈性。4、出倉號(裝倉號同):卸(或裝)船時喊的號子。此號較自由,旋律性強,為只有上下樂句的單曲體結構。根據活路可即興編詞,具有豪邁樂觀性格。5、立桅號:逆水行船前,立起桅杆時喊的號子。此號簡潔有力。6、跑篷號:升起篷布時喊的號子;此號比立桅號稍慢些。7、闖灘號:船擱淺時,船工下水推船時喊的號子。此號用立桅號曲調,只是速度慢些,更紮實,有張力。8、拉縴號:纖工背纖拉船時喊的號子。此號悠長、緩慢、穩健。可即興編詞或使用歌謠、民間小曲的詞(如:《高高山上一棵蒿》、《逛花園》、《瞧情郎》等)。為了增加勞動興趣,領號人扮成三花臉,頭上梳小辮,手拿大扇骨,骨頭上掛鈴鐺,拴著紅布條,在前面領逗。此時,領號人專司領號不幹活,稱為「甩手號」。9、絞關號:休船期把船用絞關拉上岸,推絞關時喊的號子。此號用拉縴號曲調,只是不唱悠長的部分,節奏性增強,所以也叫「短號」。10、閑號:船工休息時喊的船號。此號較自由,旋律性強,為即興編詞演唱。目前,通州區有關部門正在繼續挖掘整理運河號子,設立「運河船工號子」保護基金,培養下一代運河號子傳人,並組織漕運文化節活動,使船工號子這一悠遠深沉的歷史回聲得以永留京東大地。
推薦閱讀:
※運河古鎮展新顏
※大運河文化
※京杭大運河建造史
※隋煬帝修大運河的故事
※繪聲|大運河|運河水工
TAG: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