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
李漢秋,中國《儒林外史》學會會長、中國關漢卿研究會副會長,第七、八、九、十連續4屆全國政協委員。1960年自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等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和教學。一方面致力於推進道德建設, 2005年在全國政協首倡為仁義禮智信(五常)恢複名譽,提倡「新三倫五常」 。另一方面致力於建設中華節日體系, 2004年起就以全國政協提案建議: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放假,教師節改在孔子誕辰日。
牽牛織女星
唐代詩人杜牧有兩句詩,道出了許多人相似的體驗: 「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當人們剛從溽暑中走出來,沐浴著第一陣涼風的時候,夏末秋初,瓜果上市了,夏收過了,心情愉快。人們童年時往往有這樣的經歷:坐在或是躺在星空底下,聽大人或是同伴,講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好浪漫哦,好有詩意哦,一輩子都不會忘卻的意境。這就是七夕節來了。
七夕節是星節。人類的童年,夜裡沒有燈,看天上,繁星滿天在眨著眼,給人一種朦朧神秘的感覺,對星星由心存敬畏、崇拜,而產生了許多傳說。在耿耿銀河的兩岸,一邊是牽牛星,也就是牛郎星,一邊是織女星,古代先民長期把它們作為指向方位的星宿。為什麼這兩星要隔著銀河相望?人們會發揮各種想像,神話、傳說就出來了。牽牛和織女之間是什麼關係?慢慢就想像成情侶的關係、夫妻的關係,故事就豐富起來了。
將七夕跟愛情聯繫上的是漢代。據說漢武帝的生日是七月初七。古代有一本《漢武故事》傳說,漢武帝跟跨時空的仙后西王母相會五次,都是在七夕。漢朝宮廷里過七月七, 「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連愛」 ( 《西京雜記》 )。可見七月七從漢朝開始就突出愛情主題。
到唐朝,白居易的《長恨歌》里有名句, 「七月七夕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私語什麼呢?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明皇跟楊貴妃也是在七月七夕對星空盟誓。還是愛情主題。
牛郎織女情
也是從漢朝開始,七夕與天上的牽牛、織女星就掛上鉤了。提到牽牛、織女星, 《詩經》里就有,但是明確牛郎織女是愛情關係是在漢朝。古代中國關於牛郎織女相戀的傳說非常豐富。牽牛星轉變成凡人,織女星的身份是天帝之女,牛、女的關係從星辰的傳說變成「人神相戀」的愛情傳說了。天女跟人間的什麼人相戀呢?不是漢武帝,不是有權有錢的人,而是很貧窮、很卑微的農民牛郎。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多種多樣,但是有幾個要素、有幾個人物少不了。第一個人物是牛郎,在不同的傳說版本里,故事不完全一樣,但是他的性格、形象特點是一致的:忠厚、善良、勤勞。起先他與哥哥、嫂子沒有分家,都在一起過,嫂子老想把牛郎排擠出去。有一種版本是這麼說的:嫂子讓他去放9頭牛,回來時必須有10頭牛。牛郎不爭不辯,老老實實趕著9頭牛,到了外面,也沒地方住,也沒地方遮風避雨,也沒有吃的,挺可憐的。什麼時候才有10頭牛呢?有個老頭告訴他,你到伏牛山裡去,山裡有一頭老牛病得很厲害,你把它服侍好了,它跟你回家,你不就有10頭牛了嗎?牛郎就聽老頭的話,到山中果然找到一頭病很重的老牛。老牛餓了,牛郎首先打了草,三天三夜喂它。老牛吃了三天草,有點力氣了,就告訴牛郎,我的腿受傷了,這個傷沒有別的辦法治,你要采百種花的露水來給我洗,這樣我的腿才能好。牛郎厚道、誠實就表現在這裡,他真的天天一早就到山裡去,采百種花上的露水,天天幫老牛洗傷口,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老牛病癒了,果真就跟著牛郎和另外九頭牛一起回家了。回家後,老牛就成了牛郎的貼心指導。
第三個人物是天上的織女。她是天帝的小女兒。老牛看牛郎為人忠厚,就教牛郎,七月七,天上的仙女會在湖上洗澡,你可以去追求穿綠色衣裳的織女。牛郎聽老牛的話就去追織女。織女果然也看中了牛郎的人品,就跟著他,做他的妻子。一個天上仙女,一個人間牛郎,地位懸殊,天上人間,結成姻緣,恩愛夫妻。不久生了一男一女,四口之家。光靠牛郎的耕種不足以養活一家四口,織女會織布,心靈手巧,織得特別好,加上從天上帶來的蠶絲,可以織出五彩的雲錦天衣。織女又從天上帶來蠶,教附近的人養蠶織絲綢,大家共創好生活。雖然無權無勢,但依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一家人過得非常和諧溫馨。這是典型的自然經濟時代男耕女織的美滿小家庭。
故事下半段,天帝發現自己的女兒嫁給那麼一個貧困的牛郎,發怒了,派天兵天將要把織女抓回天上去。怎麼辦?牛郎沒有辦法。這時候老牛已經很老了,告訴牛郎,我很快要死了,你把我的牛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追織女。果然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牛郎披上牛皮,挑了一個擔子,前面男孩金哥,後面女孩玉姐,就上天去追織女。眼看要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從頭上拔一根金簪,一划,天上出現了銀河,波濤滾滾,攔住了牛郎。織女已經在河東了,牛郎還在河西,一條大河橫亘在中間把他們隔開了。
後來有說是天帝,有說是王母娘娘,發了善心,讓他們一年的七夕相會一次。隔著銀河怎麼見面?沒有橋怎麼相會?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框架中,有喜鵲感動了,喜鵲很有自我犧牲精神,七夕都飛來銀河兩岸,首尾相銜接,用自己的身體搭成一座橋,就叫「鵲橋」 。讓牛郎織女踏著自己的身體在鵲橋上相會,這就成了「鵲橋會」 。牛郎織女也成了鵲橋上的神仙「鵲橋仙」 。據說七夕那天晚上,你在天空看不到鳥了,到哪兒去了?都到銀河上搭鵲橋了。到了第二天大家發現,滿天飛的喜鵲,頭毛都禿了,羽翼都殘了,就是它們以身做橋,不惜犧牲自己的羽翼,自己的容貌,成就天上人間美好的姻緣。這是人與環境和諧的一種想像。
牛郎織女兩星宿,七夕銀河相會,是非常美好的佳期。因此就把他們的相會叫「星期」 。七夕節也叫做星期(如王勃《七夕賦》 「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 ) 。這麼一個美好的故事,很有詩意,很浪漫。可以說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有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也是很有詩意的節日。古代寫傳統節日的詩歌很多,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是過年(春節),有人統計過,古代詩歌里寫七夕的超過寫過年的。牛郎織女美好的傳說,引發了詩人的詩情,寫了很多好詩。
《鵲橋仙》主題曲
七夕詩詞中,最有名的叫《鵲橋仙》 ,古代的詞都有詞牌。詞牌最早往往跟它的內容是有關係的,後來就成了單獨的詞牌,不一定跟原始的內容相關聯了。 《鵲橋仙》這個詞牌最早就是從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得名的。鵲橋仙的詞牌里,影響最大的就是北宋時秦觀的《鵲橋仙》 :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頭句字面上是寫纖美的彩雲在「弄巧」變幻著巧妙的圖案,暗寓著讚美織女的巧手能巧織雲錦天衣。「纖」與「巧」相應,既準確地抓住織女善「織」的「巧」的特徵,又為全詞二「仙」的相會布下浪漫的背景和氛圍。
飛星就是天上的流星,閃爍的流星時不時劃破天空急馳而過,是在為他倆傳遞離愁別恨呢,還是在為他倆暗渡銀漢迢迢相會探馬先報?是呀,離別經年,有此一會,便點燃了希望,凝聚起情思。濃情蜜意相聚於金風玉露的良宵,一次歡聚,便勝過人間無數!
搭「鵲橋」的喜鵲作些犧牲是值得的,你看那牛、女二仙佳期難得,恍如夢境,柔情似水,百般繾綣,他們怎忍顧鵲橋而言歸?是的,「相見時難別亦難」 、「多情自古傷離別」是詩詞常見的境界,但秦觀在這裡卻「化臭腐為神奇」 ( 《蓼園詞選》語) ,他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真是空谷足音,道出了千古愛情的真諦。真摯久長的愛情並不一定要朝朝暮暮廝守不離,作為高級的精神存在它是可以超越時空的。這兩句與上片末兩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前後輝映,讚美了牛郎織女忠貞不渝的愛情,帶有理想色彩,集中表現了一種積極的、健康的愛情觀,在當時具有超前性,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說它是愛情的千古絕唱亦不為過,很可以薦為七夕情侶節的節歌。
情品顯人品
人類的異性之間的性愛,本來是基於性的差別和吸引而發生的情感,但人類在創造文明和文化時,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大大提高了,豐富了,升華了,把原本簡單的性愛升華為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人類的情愛。這就從動物性升華為人性。這是第一層升華。
愛情是心靈的契合,靈魂碰撞的火焰,是人類精神園圃的鮮花。這就進入第二層升華,從物質的追求升華為精神的追求,升華成一種很美麗的精神現象。這種現象不僅超越了一般的性愛,而且升華成一種很崇高的很聖潔的感情。對於高尚愛情的追求和表現,實際上已成為人類的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精神追求。純潔的愛情,高尚的愛情是可以穿越時空的,海誓山盟,企望超越時間和地點的局限,而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個人人品的高低,往往可以從情愛中表現出來,所以中外古今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往往都是通過愛情生活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品格,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常通過愛情來寫人物,因為愛情是窺探靈魂的門戶,測量品格的標杆,可以把心靈深處最隱秘的紋理彰顯出來。對於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品格的忠誠、貞純、崇高,與愛情的真誠、堅貞、高尚,總是相通相融的。一味追求實利實欲的人難於忠貞不渝,涼薄浮淺的人難有深刻的愛。林黛玉的痛徹心扉源於純真,奧賽羅的雷霆萬鈞源於崇高,他們都是有真性情的人,忠實於愛情的人。
牛郎織女的情感世界,反映了我們古代的一種,在當時是很超前的,在現在也是有生命力的愛情觀,他們這樣久長的愛情,超過那種低俗的,光是考慮物質,考慮慾望的那種愛情。從古到今,有一些兩性關係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或者是一種單純的性慾望,或者是一種物質的慾望,通過婚姻來求得物質享受上的滿足。牛郎織女的愛情不是這樣的。織女是天上的公主,按照世俗的眼光她該嫁個有權位錢財的高官,可她卻偏偏下嫁給牛郎,她是把人的品質放在第一位,看中牛郎這種忠厚、誠懇、勤勞的人,所以她寧可拋棄天庭的優越生活,反抗天帝的命令,下嫁人間,住進牛郎的茅草房,滿足於很樸實的、平民的生活。牛郎對自己的妻子,是一心一意的,誠心誠意地呵護著她。這樣一種理想,是主張當事人自己做主,反對封建勢力的干涉。而戀愛的標準,婚姻的價值取向,是一種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不看重權勢和金錢,而注重人品的優劣,這都是很先進的愛情觀。在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裡,不管是詩歌、小說、還是戲劇里,都是批判嫌貧愛富,反對以勢利為標準,都是追求人格、品行的完善。
疊加為中華情侶節
牛郎織女的婚戀觀,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婚戀觀的傳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牛郎織女的故事為什麼能夠兩千多年傳頌不泯,七夕節為什麼能夠兩千多年延續不湮,雖然中間經過排斥,甚至批判,但是仍然根脈不絕。白居易的《七夕》詩說得好,「銀漢秋期萬古同」 。銀漢就是銀河,秋期就是秋天的相期相會,就是七夕。萬古同,不僅是到現在的兩千多年,以後萬古都會相同,萬古都會傳下去。因為這種婚戀觀、愛情理想是健康的、積極的,符合人類的精神生活需要的,是可以融入以後的時代的,跟以後時代的愛情觀可以相融相通的。這樣一個節日,以牛郎織女做自己的形象代表,可以說牛郎織女是我們東方的愛神。不僅在我中華「銀漢秋期萬古同」 ,而且還要把它介紹給世界,爭取「銀漢秋期萬方同」 。
我們的情侶節要講究精神,要講究文化。七夕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淵源,有遍及神州的民俗基礎,有牛郎織女的忠貞形象和優美故事,有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積澱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理應成為中華民族的情侶節。
2010年國家七部委《關於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方案》指出:七夕的主題應突出「愛情忠貞」 。
好極了!「愛情忠貞」 ,這不是情侶節是什麼?
愛情是永恆的題目,情侶夫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倫關係之一。以牛郎織女為形象代表的七夕情侶節,不是單屬未婚情侶,而且涵蓋各個年齡段的夫妻情侶。七夕婚戀觀強調的是婚姻自主而非屈從外力,看重的是人格人品而非權勢財富,讚揚的是忠誠堅貞而非輕薄浮浪,追求的是精神高尚而非一時情慾,讚賞的是勤勞持家而非好逸浮華。這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一種表現,而且與時代精神相融通,是現代人應當繼承發揚的,是有利於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抵拒不良風氣影響的。在建設和諧文化體系的今天,我們應當從傳統七夕節所固有的文化蘊含中,提升出積極健康的婚戀觀,作為中華情侶節的精神,並創造出適合今日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的節慶方式,把傳統和時尚融通起來,年復一年地發展出為廣大群眾所喜歡的七夕中華情侶節。
2003年春,我向中央有關領導當面建議,我們何必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呢?七夕節是我們自己兩千多年的情人節。領導當時就表示讚許,而且說最好不叫情人節,因為我們中國人對「情人」有不同的解讀,是不是可以叫「情侶節」 。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後來寫文章,都說七夕是中華情侶節。
許多地方,在七夕的時候,都開展情侶節的活動,有的地方叫愛情節,意思也差不多。根據我們的理念,情侶它不僅是未婚的男女,情侶覆蓋面很廣,覆蓋到各個年齡段,因為愛情結合在一起的都是情侶。牛郎織女本身就是已婚的夫妻,還有子女。石家莊中華情侶節開展好幾屆了,它不僅是給年輕夫妻、未婚男女頒獎,而且給金婚的、銀婚的情侶代表頒獎,這符合我們中華情侶節的傳統和內涵。
許多地方情侶節搞得非常熱鬧,既有傳統內容,又有現代色彩。有一些地方,包括台灣有一些地方,自己地方如果有一座現成的橋,在七夕節前,就把這座橋裝點成鵲橋,讓青年男女走鵲橋,老年夫妻也可以相攜走鵲橋。我記得2006年七夕,香港的鳳凰衛視請我做七夕節的節目,我說今天晚上福建的武夷山有770對情侶踏上鵲橋,我覺得在武夷山那個地方770對已經很多了。第二天我一看信息,不是770對,是7700對,這麼大規模!上海開著專機飛去。這說明我們七夕傳統沒有斷,在群眾中有深厚基礎,而且也適合當代人的需要。我們現在有很多地方開展七夕節活動,都挖掘本地的跟七夕節有關的文化資源,比如河北邢台有天河山,有一些牛郎織女的傳說,當地把這些資源開發出來,開展七夕活動。沂蒙山區也有牛郎屋呀,織女湖呀,等等,他們也開展活動。我的家鄉福州有棵一千多年的大榕樹,情侶們寫了盟誓祈願卡掛在樹上。湖北的孝感,是董永的故鄉,董永跟七仙女也是天上人間,跟牛郎織女是姐妹篇,也可以開展。有的地方舉辦情歌演唱會,有的地方上演直接表現牛郎織女的《天河配》 、 《牛郎織女》 、 《鵲橋會》等戲曲。東西南北中各個方面都在把七夕作為中華情侶節來開展活動。這是七夕節從古到今的主題。
豐富多彩的節俗 多以愛情為內核
七夕的內容很豐富,古代以「乞巧」之節俗最盛,故又名乞巧節。乞巧的偶像就是織女。從外顯層面看,是女性祈求織女護佑自己,也能夠像她那麼心靈手巧。從內核看、從源頭看,乞巧的最終目的是乞求愛情和美滿婚姻。從《西京雜記》 、敦煌詩詞《乞巧》 ,到六朝和唐代寫七夕穿針的詩歌,多寫愛情活動和祈愛之情。古代社會的女性的巧,首先很重要表現在會做女工,古代叫女紅,那時講四種女德,四德之一就是女紅。會做針線活,會繡花,會替丈夫繡衣服,會替將來的子女繡鞋面。這是女子手巧很重要的表現,乞巧成為女性(主要是未婚女子)在七夕節的一種祈求,其深層意蘊是準備好自己,以覓得如意郎君。有各種各樣的乞巧方式,就說穿針吧,有穿一孔的針,穿兩孔的針,有的要穿七孔的針,看誰穿得好,穿得快,穿得准,這是比巧。有的還要預測自己是不是得到巧了,如在杯子里裝水,把針浮在水面上,看月光底下針的影子呈什麼形狀,就來卜算一下是不是能得巧,能有美好的婚姻前程。
還流行以蜘蛛的網絲卜巧。七夕時瓜果上市了,把瓜果擺在露天,如果第二天早上,上面有蜘蛛吐的網絲,那就得巧了。蜘蛛在古詩文中有象徵意義,網絲的「絲」諧音相思的「思」 ,蜘蛛是受天意影響的,得蛛網之絲象徵著可得愛情之思。
過去自然經濟,特別是在農村,特別是姑娘們,很流行七夕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豆棚瓜架底下,偷偷地聽天上織女跟牛郎的竊竊私語,如果聽到,那麼自己的愛情、終身的姻緣也會很美好的。這都是很具神秘色彩、浪漫色彩的一種祈巧、祈婚姻美滿、祈福的活動。這些活動比較適合農村。對於城市的環境,城市的那些白領,好像就沒有這種環境和條件。乞巧的許多活動不一定適合今天的生活,而七夕節的愛情主題,是可以千秋萬代傳下去的。只要有人類就有愛情。銀漢秋期萬古傳,七夕這個主題可以萬古傳下去。通過這個中華情侶節,發揚我們傳統的健康的婚戀觀,能夠對當今社會上一些不良的婚戀觀,起到矯治的作用。這個節日,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推薦閱讀:
※玉器—中國藝術品收藏鑒賞百科六
※徐慶平,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之子
※劉承華:中國藝術「意境」的空間營造
※【拍賣結果】中國藝術品春拍 總成交額逾10億8,000萬港元
※傅抱石晚年畫風喪失中國藝術傳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