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會爆發「南海戰爭」嗎?
中美之間會爆發「南海戰爭」嗎?
(標題圖注釋:1988年蘇聯海軍以撞擊回應美軍在黑海內的「無害通過」)
10月27日,美國海軍驅逐艦「拉森號」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渚碧礁12海里,並派出軍機觀察人工島礁建設,顯然這不是美軍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進行類似的危險活動。白宮在28日表示,未來還會派遣駐紮在亞太地區的第七艦隊的艦船繼續進入中國的領海,甚至還有可能派遣航母常年駐紮在該區域。俗話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一旦中美在南海發生擦槍走火會是怎樣的情形呢?類似2001年的南海撞擊事件會否重演呢?中美又是否會爆發「南海戰爭」呢?
一次試探性的「攻擊」
這艘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裏海域的美國驅逐艦有著強大的後盾:1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駐新加坡)、1艘核動力潛艇(駐關島)、1艘小型偵察潛艇(駐小蘇比克灣)、1架P-8A反潛機(臨駐克拉克空軍基地)、1架P-3反潛機(駐克拉克空軍基地)、1架全球鷹無人機(駐蘇比克灣)。
不過從美國的島鏈封鎖線來看,其最高調的南海恰恰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美在此地區原來有兩大戰略支撐點: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不過美國在上世紀7、80年代已從兩地撤出,目前美國該區域的戰略基地是新加坡的樟宜基地,但是無論規模還是戰略位置都不能與前兩者相比。
而作為介入的手段,美國航母編隊有可能通過馬六甲海峽、巴士海峽或者菲律賓以東海域進入南海,或協助其盟國實現據島的意圖,或今天的拉森號一樣彰顯自身在南海的力量存在,因這些原因造成的中美海空對抗,是南海最有可能爆發的大規模、高烈度的反介入海空戰。
對於南海衝突而言,導火索無疑是島礁主權的歸屬,也是當代中國海軍最有可能投入作戰的第二大區域。這裡的爭端事關中國國家領土主權、貿易航線安全和海洋能源資源,和台灣問題一樣是不可退讓的核心利益問題。動武是最後的選項,但同時也將是出現概率比較高的選項之一。
那麼南海方向可能爆發的中美海空戰將會怎樣進行呢?今年7月28日,中國在南海舉行的實兵對抗演練,很能說明問題。在此次演習中,解放軍出動了一百多艘艦艇、數十架飛機和部分信息作戰兵力以及二炮數個導彈發射營、廣州軍區部分電子對抗兵力組成紅藍雙方展開自主對抗。此次演練在對抗海域、地域和空域面積空間上創造了以往同類型演習之最,屬於戰役級聯合作戰演習,其規模甚至超過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時的英國特混艦隊,如此大規模的參演兵力,其假想對手也顯然不僅僅是南海周邊幾個小國,更多的是針對美國或日本出現在南海的海空力量。
從演習情況看,參與的二炮部隊很可能使用的是戰役戰術導彈。從近年來的局部戰爭來看,這類遠程精確打擊導彈主要在戰爭爆發初,對敵方的指揮中心、雷達通信、防空導彈陣地和機場實施首輪突擊,癱瘓對方關鍵節點,為航空兵開闢空中通道,這也是反介入作戰中我軍很可能使用的戰術。
南海的「古巴導彈危機」
最平靜的戰場往往卻是最危險的。美國軍方稱,在27日拉森號接近中國島礁時,放出艦載SH-60B/F型「海鷹」直升機對島嶼上的解放軍設施,機場和船廠碼頭進行了臨空偵察。不過那裡只是工地,白天工人都是宿舍休息,重要位置早已進行隱蔽,美軍也偵察不到什麼有意義的東西。後中國驅逐艦出動喊話驅離美軍艦。
但是本次,美軍不僅是出動了在檯面上活動的一艘拉森號驅逐艦。在其後方還有羅斯福號航母壓陣,另外美軍還出動了最先進的反潛偵察機P-8A進行跟蹤偵察,以防止中國潛艇襲擊,怕拉森號吃虧。P-8A可以在高空實時偵察中國方面軍艦,潛艇和飛機動態,將最新情報通過數據鏈傳輸給拉森號。
當然,這也是美軍偵察解放軍海軍和空軍電子信號的好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方面的海空,海陸聯絡和偵察一定會非常頻繁,這就給了P-8A一個絕佳機會。
另外,但凡美軍航母出現的地方,其附近一定有美軍核潛艇潛伏。昨天,看似平靜,實際上可以說是危機四伏,南海地區的危險性不亞於數十年前的古巴導彈危機。
但是,這種機會以後,會越來越少了。因為隨著中國在「不沉航母」建設的逐漸完善,待布局完成後。中國航空兵基地就直接部署在了最前沿機場,不再需要再從大陸機場起飛戰機。因為航程和燃油問題,大陸機場起飛的戰機到了指定位置後,續航時間很短,難以長時間進行巡邏和驅逐任務。
待工程完成,中國航空兵將會直接進駐前沿若干個「不沉航母」,海軍輕型護衛艦,甚至是常規潛艇,也將進駐進行長期立體化巡邏。大型電子偵察設備和雷達同樣可以放置,用於搜集對方的電子信號和電磁波,進行反偵察。
雙方早已「暗戰」多年
其實,中美相互進入對方近海實施偵察,已經持續數十年,並不是昨天才第一次發生。
例如,在2013年10月,中國海軍電子偵察船就抵近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駐地夏威夷群島串門。對美軍太平洋艦隊抵近偵察,收集美軍電磁信號,監聽其通訊設施。
電子偵察船是利用各種頻段的無線電接收機和雷達接收機,信號分析系統及電子干擾系統搜集電子情報的海軍勤務船。目前,中國海軍已經發展出三代電子偵察船,第一代為向陽紅系列,第二代為北極星號,第三代為天王星號。
其中北極星號是在上海建造完成,滿載排水量為6000噸,速度不快,最高時速只有20節,裝備有1門37毫米炮和2門25毫米炮。於1999年服役於東海艦隊,其外形特點是安裝有三個巨大的球形天線罩和各種電子設備林立。
北極星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電子信號收集和分析,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是監測和追蹤彈道導彈發射。
最新型的815G型天王星號電子偵察船是2010年才服役於南海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收集記錄,對方雷達和武器系統的電子設備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再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出其電子設備的技術參數,為未來的電子干擾做技術儲備。
真正的現代化戰爭,不是敵人距離近了,大喊一聲發射,於是各種導彈,遠程火箭炮和戰機一起出動,那導彈打的和機槍連射一樣熱鬧。那種打法在實戰當中,只能暴露自己的火力位置,為對手提供靶子。
早在60多年前的解放戰爭末期,那種只會喊沖啊,打啊,狠狠的打啊的那種軍官,就已經開始被淘汰了。任何形式的戰爭都需要講戰術,講技術,講信息儲備。
現代條件下信息化戰爭真正的功夫在於平時通過電子偵察等手段,儘可能多的獲取對方導彈,密碼通訊,雷達和制導武器電磁波信號。再有針對性的分析對方的強大的地方和薄弱環節在哪裡,如以什麼頻道,什麼強度,什麼方式對敵方電子系統進行干擾。
以什麼方式干擾和監聽對方通訊,以達到知已知彼,提前預防,有效部署的目的。更加需要知道,對方各種導彈的運行軌跡,攻擊方式,攻擊範圍和雷達反應。
「我奉命撞擊你艦」
從27日滬深股市的反應看,似乎中國老百姓並未被擅闖南海的美國軍艦嚇著,國防軍工板塊當天更暴漲近8%;還有股民開玩笑說,中國外長王毅勸美艦進南海要「三思而後行」,上證指數為配合中國外交,重要的話說三遍,當日收盤在3434.34點。
其實,中方之所以頂著強烈的民粹而並未對美軍採取任何措施的原因,很可能是在較早階段就預料到了美方的行動,今後中方就能「名正言順」地採取對抗舉措,加速南海島礁上的建築施工的等,也可能派出艦船加強監視。在國內經濟區域下行,民心不穩的情況下,中方會在謹慎避免軍事衝突,防止對國內穩定和經濟造成不良影響,最佳的應對方式依舊是「持久戰」。
對美國來說,即便是此時爆發低烈度衝突,以拉森號一艘略顯老舊的驅逐艦為代價,換取中國整個南海建設進程的延緩或轉向,扭轉南海力量對比的變化趨勢,是非常值得的。但無論怎樣,美國航母進入南海與中國展開海空對抗都是下策,因為隨著海軍實力的增長,中國已逐步掌握南海這個半封閉海域的制海權,特別是潛艇和反艦彈道導彈等武器會給航母這樣的髙價值目標帶來巨大威脅。
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地區優勢是建立在海空軍的良好協同的基礎上的,如果協同不力,則很難有把握擊敗得到島鏈周邊基地緊密支援的美軍航母戰鬥群。一旦戰事久拖不決,中國軍隊失去先手,而美國航母主力艦隊和航空兵集結完畢,對中國南海軍事力量來說,這就意味著巨大的災難。
現在世界級的熱點一個在歐洲烏克蘭、一個在中東敘利亞,中國實在沒必要、配合美國、在自己家門口、給自己弄個世界級的熱點出來。大國之間互相偵察,實屬平常,現代社會講求的是無差別的實力,美俄之間都有互相偵察協議,無需對此憤怒,更無需氣餒。發動戰爭的理由可以極其簡單,但結束戰爭的代價卻會非常大,畢竟百餘年前的教訓還依稀在目。
推薦閱讀:
※如何贏得抗擊衰老的戰爭?
※中日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時間曝光 下
※抗美援朝的正面材料
※野狐嶺蒙金戰爭轉折之戰
※硝煙百戰(廿六)——楚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