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這樣拉拽寶寶的胳膊!
一位媽媽坦言:「早上起來叫寶寶去尿一下,他耍賴不起來,我就用力拽他起來,結果一下把寶寶胳膊拽脫臼了……」為何寶寶的手臂這麼容易脫臼?
還有哪些情況易造成寶寶脫臼?脫臼後該如何處理?
脫臼好發於1~4歲的寶寶4歲以下的寶寶橈骨頭上端尚未發育完全,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穩定性和保護性都比較差。
另外,寶寶大運動能力也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當爸爸媽媽牽拉不當、寶寶受到較強外力時,都容易造成關節脫臼。脫臼常發生在關節活動度大、關節囊比較鬆弛的部位,如肘關節和肩關節。
Tips:
幼兒脫臼雖經複位,但很容易複發,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大致到了8歲以後,發生脫臼的幾率才會大大降低。
以下情況易引起小兒脫臼:
1、如小兒突然跌倒,家長牽著孩子的一隻手向上提起來;
2、用手拉睡懶覺而不想起床孩子的一隻胳膊時;
3、拉著寶寶快跑,或是跟寶寶拔河試試力氣,也可能讓他脫臼;
4、在給寶寶穿衣服時,成人動作生拉硬拽;
5、牽寶寶的手走路或上下台階時,像提東西那樣提起小兒的手臂;
6、為了逗寶寶開心玩「拔蘿蔔」、「拉大鋸」等遊戲用力過猛;
7、讓寶寶提過重的東西,或寶寶滑倒或從床上跌下來;
8、外出散步時,突然有輛車從拐角開出來,驚慌的媽媽會吃驚地猛拉孩子的胳膊,引起脫臼……
判斷寶寶胳膊脫臼的3大要點
1、劇烈疼痛
一旦觸碰發生脫臼的部位時,寶寶會因為疼痛而出現劇烈反應,比如大哭不止。
2、活動受限
發生脫臼部位的肢體活動會受到限制,例如,寶寶肘關節脫臼時,胳膊不能抬舉、取玩具,不能自由活動。
3、關節處明顯畸形
發生脫臼部位肢體的形態位置可能會發生變化,寶寶可能會出現肢體縮短或者延長、關節處明顯畸形等癥狀。
測試小兒是否脫臼的方法:
將玩具放在寶寶眼前讓他伸手抓,如果寶寶的手能舉過頭頂,說明沒有脫臼。反之,如果寶寶一直避免使用手臂,或者手臂無法抬高,那就有可能是脫臼了。
寶寶脫臼後如何處理?1、固定部位並及時送醫
寶寶脫臼之後,家長首先要好好安慰因為疼痛而啼哭的寶寶;其次是,用夾板、繃帶等輕輕固定脫臼的部位,然後儘快送寶寶到醫院治療。在送醫院過程中,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患肢,以避免在移動過程中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
2、請醫生及時複位
家長切勿企圖自己幫寶寶複位脫臼的關節,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醫生在給寶寶關於複位時,父母可聽到輕微彈響聲。複位後,寶寶肘部疼痛基本消失,並可用患手上舉取物。
3、注重複位後的護理
脫臼複位後的護理不當,有可能造成寶寶習慣性脫臼。雖然複位後關節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但受傷的韌帶或者周圍的組織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安撫好寶寶的情緒,轉移注意力,可用三角巾或繃帶將患肢固定在胸前7~10天,但繃帶纏繞不宜過緊,以免妨礙血液迴流引起肢體末端水腫,這段時間內盡量不要頻繁或動作幅度過大地活動受傷的關節,切記要定期複查,確認寶寶完全康復。
tips:
在脫臼後2~3個小時內,應儘快把寶寶的關節複位。若時間拖延太久或處理不當,脫位處往往會產生局部充血、腫脹現象,復原就困難得多了,而且有可能導致習慣性脫位,或是關節內折等併發症。
預防寶寶脫臼的方法1、盡量不要用力或者突然拉扯寶寶的小手或小臂(肘關節與腕關節之間)。
2、寶寶學走路時,父母應該扶著他的腰部或腋下;領著寶寶走路或上下樓梯時,可以握住大臂(前關節與肘關節之間),力度要適中。
3、不要拉著寶寶的小手將其拉起或身體懸空,這樣做看似沒怎麼用力,但是寶寶的身體重量會部分或全部作用在肘關節上,牽拉力度其實很大。
來源:醫知袋鼠 版權歸原作者
推薦閱讀:
※寶寶仰睡更安全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別再抱睡、奶睡了,只有這樣才能讓寶寶自主入睡!
※看圖才知道 生寶寶時會陰側切有多疼
※小寶寶也能享用的健康甜品,從米糊過渡到下一階段
※不同月齡寶寶的輔食區別,寶媽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