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的民航事業

舊上海的民航事業
發布時間:2009-03-28

作者:薛理勇 來源:新民晚報 日期:2005-07-10

歐亞航空公司的飛機在龍華機場

環龍在跑馬廳上空作飛行表演

天上行舟《點石齋畫報》

飛舟窮北(《點石齋畫報》)

御風行舟(《點石齋畫報》)

人類在幾千年前就開始幻想通過某種手段,使人也能像鳥一樣可以在天上自由翱翔。中國人希望藉助火藥的力量把人送上天,也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現了。而以科學的方法研究、製造載人飛行器則始於19世紀的歐洲。飛機的發明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時期,飛機的廣泛使用,為促進國際交流,推動社會進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道聽途說畫飛機

19世紀八九十年代,歐洲和美國人開始研製飛機的新聞就被當作「海外奇談」通過媒體傳到中國。當時尚沒有圖像傳真,中國人只能從新聞消息的字裡行間去思考——這飛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點石齋畫報》創刊於1884年,附屬《申報》,是中國最早的大型綜合性畫報。在1888年至1892年的幾年時間裡,它曾三次根據西文新聞介紹飛機,新聞講:「美國芝加哥地方有名匠,造飛舟一艘,多其帆,如鳥革狀,能載200人凌空使馭,將往窮北極以廣眼界。演試之日,有在山頂寓目者,猶須仰直以觀,則其飛之高可知。」我們無法知道這條新聞來自何方,但新聞曰「能載200人凌空使馭」顯得太誇張而失真,畫師則根據「造飛舟一艘,多其帆」把這架飛機畫成了一艘懸在空中的「機帆船」。

另一幅的配文中講:「美國某學堂教習蘭萊,近思得新法,用礬石(應該是鋁礦石)等類輕質製造風舟一隻。舟內有汽鍋一、汽器一、暗輪二(即螺旋槳)、風翼四、舵一。風翼寬二邁當又百分之四十……」現代人看這段文字已可確定這是一架雙翼單引擎飛機,是早期最常見的飛機,由於

畫師沒有見過飛機的外形,把「四翼」畫成前後各一對翼,活像一隻大鳥。

雖然《點石齋畫報》繪畫的飛機與真飛機的形狀有根本性的差別,但它使中國人知道,歐洲和美國在研究一種可載人上天的機器,並已取得成功。

上海第一次看見飛機表演

年長的上海人也許還記得,今天雁盪路以西的南昌路舊名叫環龍路,這條路上還有多處文物保護單位,環龍路44號(今南昌路180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上海執行部舊址,毛澤東任文書科主任。環龍(renevallon,1880-1911)是法國飛行家。1911年他應邀來上海作飛行表演,他攜帶「山麻式」(sommer)單引擎單翼和雙翼飛機各一架乘法國郵船到了上海,被拆卸的飛機在上海江灣跑馬場(今武川路、武東路一帶)重新裝配後試飛,然後飛抵市中心的跑馬場(今人民廣場一帶),5月6日作正式飛行表演。這是一次商業性的飛機飛行表演,早在幾個月前上海商界已對這次表演作了大肆宣傳,所以跑馬廳主會場的門券早已銷售一空。

5月6日,上海人空巷而出,希望一睹飛機的雄姿,整個跑馬廳及周邊已被蜂擁而至的人群圍得水泄不通。飛行表演正式開始,飛機在地面上直行幾百米後突然升空,接著在空中作各種飛行表演,引起底下無數的尖叫聲、驚嘆聲、歡呼聲。但是飛機在空中盤旋多次後突然熄火,按常規飛行員可以棄機跳傘自救,但是,環龍知道下面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集中了數以萬計的觀眾,失控的飛機隨時可能造成數以百計的人傷亡,於是他放棄了棄機自救的機會,努力將飛機迫降到跑馬場的中央,結果是觀眾無一傷亡,而環龍壯烈犧牲。當時上海各報對環龍的獻身精神作高度評價,法租界公董局更視環龍為法國的英雄,是法國人的驕傲,就在法租界顧家宅公園(今復興公園)建環龍紀念碑,公園大門口一條新築的馬路也以環龍之名命名為「環龍路」。

環龍是把真飛機帶進中國,帶進上海,並進行飛行表演的第一人,他讓上海人開了眼界,知道飛機並不是在天上飛的舟,也不是機器鳥,而是由機器推動的飛行器。

中國和歐亞航空公司

在戰爭中飛機也成了對敵方威脅、破壞、殺傷力最強大的武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交戰的國家各自加強了對飛機的研究、改良,戰爭推進了世界航空技術的進步。而當戰爭結束後,已趨於成熟的航空技術立即被轉移到民用的商業航空,各國相繼開闢了城際的、國際的航線。1919年,中國與英國的費克公司簽訂了飛機借款協定,計劃開通北京至上海等5條航線,1921年7月1日,京滬航線首次試航北京至濟南飛行獲得成功,同日,中國郵政發行了航空紀念郵票。但是,當時軍閥混戰,北洋政府剛起步的民航事業剛試航即告結束。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中國進入一個暫時的穩定期。1928年冬,交通部擬定了一個舉辦全國航空幹線的「五年計劃」,由於受到財力不足的困擾,計劃先開通滬蓉(上海至成都)航線,以後陸續增開滬漢、滬平(北平)、滬粵(廣州)、渝蓉(重慶至成都)、渝昆(重慶至昆明)航線。1929年,中國航空公司成立,孫科任理事長,同年就與美國航空發展公司簽訂《航空運輸及航空郵務合同》,規定中國航空公司核定資本1000萬元,其中中方資本佔55%,美方資本佔45%,不久,上述計劃的航線全部開通。

1930年2月,交通部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簽訂《歐亞航郵運合同》,3月,中德合資的歐亞航空公司成立,核定資本1000萬元,中方佔三分之二,德方佔三分之一。之後,歐亞航空公司開闢:第一線——從上海經南京、天津、北平(北京)、滿洲里,經蘇聯至歐洲;第二線——從上海經南京、天津、北平(北京)、庫倫(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蘇聯至歐洲;第三線——從上海至南京、甘肅、新疆經蘇聯至歐洲。

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後,兩個航空公司均奉命內遷,其中中航總部遷到重慶,歐亞航空公司總部遷到昆明,1943年改稱中央航空公司,簡稱「央航」,此後「中航」與「央航」合稱「兩航」,在抗日戰爭期間,「兩航」為運輸戰爭物資,輸送人員發揮了重大作用。抗戰勝利後,「兩航」奉命遷回上海。大陸解放前夕,「兩航」奉命遷香港,1949年11月9日,「兩航」全體中國員工起義,駕機飛回上海;12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兩航」資產國有,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民航基業。

上海的飛機製造

飛機在軍事上、民用上的作用逐漸被人們認識。早在1918年,設在福州馬尾的福州船政局就建立「海軍製造飛機處」,開始研究和製造飛機,一直到1931年之前,僅停留在飛機的研究階段。1927年,上海在虹橋路底(即今虹橋國際飛機場)創辦「上海虹橋航空工廠」,1929年仿法國caudron59飛機而製造出中國人自製的第一架飛機——「成功第一號」,這飛機除了引擎之外,其他均為自己製造,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就,後來又仿avro飛機製造了多架教練機。1931年初,馬尾的海軍製造飛機處遷上海,併入虹橋航空工廠,不久也生產出「江鳳」、「江鵲」號教練機。中國的飛機製造已進入起步階段。

1932年1月28日,日軍發動一二八淞滬戰爭,日軍的飛機從兵艦上起飛,轟炸中國軍隊陣地和居民區,使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上海城市遭嚴重破壞,而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也被國人廣泛和深刻地認識。當戰爭結束後,全國以上海為中心掀起了「愛國捐機活動」,動員國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政府也推出「航空救國」彩票,彩票的獲利全部用於發展中國航空。

1933年元旦,中國航空協會在上海成立,該協會的宗旨是:提倡國民航空事業,研究發展航空技術。1935年,上海市政府划出「大上海計劃」中正在興建的上海市博物館旁邊的10畝土地,興建航空協會樓,這幢樓由主持「大上海計劃」的建築師董大西設計,久泰記營造廠承建,大樓酷似一架停在機坪上的雙翼飛機。「機」首部分的底層是大廳,二層是一個可容千人的禮堂,頂層設計為如天壇祈年殿的月台,創意似乎寄託上蒼保佑;「機」前翼為三層建築,主要是辦公用房,「尾翼」二層,為航空協會的陳列室,主要陳列中國航空成就。「飛機樓」於1935年10月12日破土動工,中國航空協會主席主持奠基儀式,1935年5月5日中國航空協會正式遷入「飛機樓」辦公。好景不長,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飛機樓」就荒廢了。

舊上海曾有過4個飛機場,最早建的是龍華飛機場,這是民用機場,中國和歐亞航空公司都租用這個飛機場;虹橋飛機場是上海虹橋航空公司的飛機場,以後一直為軍用飛機場,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前,幾名日本軍人駕吉普車硬闖虹橋飛機場,置中國軍方鳴槍警告而不顧,最後被擊斃,史稱「虹橋飛機場事件」,日軍以此「事件」為借口,發動了八一三淞滬戰爭。解放後,原龍華機場改為軍用機場,而原為軍用機場的虹橋飛機場改為虹橋國際飛機場。

江灣飛機場和大場飛機場則均為日軍建造的飛機場,現在均已廢棄,部分土地上建起民房。

推薦閱讀:

民航客機可以在航空母艦上迫降嗎?
民航公司給飛機選發動機時是怎麼選的?
生活中飛行員的隱藏技能有哪些?
客機起飛降落是手動還自動?
民航飛機在飛行中駕駛艙內可以吸煙嗎?

TAG:上海 | 民航 | 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