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薪水比不上會理財》

  目錄

  序

  前言

  開始重建吧

  第1章 理財不僅僅是經濟賬戶

  第2章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第3章 金錢能買到快樂——如果我們謹慎消費

  第4章 即使是最好的投資者也需要懂得儲蓄

  第5章 時間和金錢一樣珍貴

  第6章 沒有零風險的投資

  第7章 投資組合的表現決定於組合本身

  第8章 股票值得擁有

  第9章 為了增加財富,我們需要縮減投資費用

  第10章 以平均收益為目標是唯一確定的成功之路

  第11章 「瘋狂投資」能穩定投資組合

  第12章 短期盈虧會影響長期投資者

  第13章 長壽也是一種巨大的風險

  第14章 市場或許是理性的,可我們不是

  第15章 房產是不會增值太多的好投資

  第16章 還清債券是最佳債券投資

  第17章 累積稅費可能損失巨大

  第18章 額外收入——遞延納稅

  第19章 好運氣讓保險公司無錢可賺

  第20章 即使擁有遺囑,我們也不能隨心所欲

  第21章 理財成功:比錢更重要

  結語

  致謝

  序言

  可以說,喬納森·克萊門茨在寫這本個人理財書籍時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2008年—自1931年以來股市最糟糕的一年—已經離我們遠去,此時此刻人們最迫切想做的,是了解如何管理他們手中所剩無幾的資金。倘若你沒有閱讀本書,你可能會後悔,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一,?一般情況下,股票市場的未來走勢將會令人歡欣鼓舞。在全球經濟都十分蕭條,國內金融體系也搖搖欲墜的惡劣環境下,這怎麼可能呢?答案很簡單。正因為2008年以及2009年年初的經濟衝擊,全球股市均已受到重創。在此期間,它們顯得如此弱不禁風,表現出自大蕭條以來我們從未見過的脆弱性。例如,從2008年7月到12月,房地產投資信託(簡稱REITs)指數波動幅度超過5%的交易日有45個,波動幅度超過10%的交易日有16個,超過15%的交易日有3個。

  根據市場的逆向思維,股票價格肯定會跌到某個點,在這個點位上,投資者相信他們會因為承擔較高的經濟風險和極度的金融脆弱性而得到回報。在時下的美國股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率大概為4%,普通股票的收益率為5%,房地產投資信託的收益率為11%。在其他國家,投資收益—進而連同預期未來回報—甚至更高。換言之,高回報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它們總是形影不離。的確,最好的捕魚方式是在波濤洶湧的水中下網。現在,該是你發揮金融才智的時候了!

  第二個原因是,喬納森有20餘年的新聞從業經驗,曾經為《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個人理財專欄撰寫過上千篇文章,此書融會了他所有關於個人理財的智慧精華。喬納森獨到深刻的見解不僅僅來自長期的實踐經驗。《財富》和《華爾街日報》不會聘用一個庸才。再往前說,《劍橋大學學報》也很清楚,喬納森當選編輯之後會給它帶來什麼。更重要的是,喬納森是業內最好的聆聽者之一。任何人都可以從金融專家那裡取經,而喬納森比其他同行更勝一籌的是,他能夠從讀者的經歷中學到很多。

  你將會發現,本書中每頁的字裡行間蘊藏著眾多智慧。事實上,這本書的內容如此豐富多彩,以至於我想再添磚加瓦都成為一種挑戰。

  思考之後,我想提醒讀者朋友們,當你閱讀金融類書籍時,即使那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書,你也永遠要清楚地認識到:投資遊戲並不是讓你變富,而是不讓你變窮。

  早在300多年前,著名的法國哲學家布萊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曾經以這樣的方式為其對上帝的信仰進行辯護:假設上帝不存在,則懷疑者贏,相信者輸;倘若上帝存在,情況則相反。

  持相信和懷疑態度,犯錯誤的後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上帝不存在,那麼所有虔誠的信徒只是失去了許多單調乏味的教堂禮拜儀式。但如果上帝存在,那些懷疑者則會在死後下地獄,並永遠被炙烤。理性的人,或者至少那些相信上帝確實會在意他們的所作所為的人,會選擇相信上帝。

  而此時此刻,喬納森與我完全相信另一件事:在未來10年,上帝會給長期股票投資者以豐厚的回報。你可能會想,這意味著我們更喜歡100%的股票投資組合。然而你錯了。

  要知道,當你進行投資時,你已經陷進帕斯卡式的賭博之中。首先假設喬納森和我是正確的,股票市場在未來10年確實會牛氣衝天,投資者收益頗豐。然而你是一個保守派,只將60%的資金投在了股票上。顯然,如果你是一個激進派,你賺的錢肯定更多。在這種情況下,你「犯錯誤」的後果是:退休之後,你將開著凱美瑞汽車到邁阿密度假,而不是開著雷克薩斯到塔希提島去。很失望,對吧?但這遠遠談不上損失慘重。

  現在,考慮一下截然相反的情況,即喬納森和我對股市未來走勢的預測是錯誤的,你將在股票上賠錢。假設我們的錯誤預測讓你輸得一塌糊塗,你的股票價值損失了90%之多,堪比1929~1932年大蕭條時代的情形。顯然,這種錯誤的後果—這裡無須用引號,因為它根本就是個錯誤—比前面的情況糟糕多了。當然,你投在債券上的另外40%的資金也不可能讓你買得起雷克薩斯汽車,並開著它去塔希提島旅遊,但還不至於讓你陷入生活的困境。請記住,投資遊戲的意義不在於致富,而是避免變窮。(事實上,任何在大蕭條期間持有一定數額債券的人都感到十分幸運,他們不僅獲得了還不錯的息票,而且本金和利息的購買力也變強了,這得益於長期的通貨緊縮。)

  很多期望獲得高收益的投資者,反而成了貧民中的一分子。試想一下:假如你手裡只有1美元,而你的夢想是發財,那麼你唯一的致富途徑就是買一張彩票。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將此視為投資策略之本。

  出於同樣的原因,那些著名專家也會告訴你:將股票投資放在幾隻精選股票上,以達到投資收益最大化。這簡直是一派胡言!這又是一個帕斯卡式的賭博:如此集中的賭注將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一個僅包含5隻或1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不會是開往致富之路的快車。

  所以,類似於彩票,一個小的集中投資組合使你成為富翁的概率最大,然而,你成為貧窮之奴的概率同樣也是最大的。相對而言,如果將投資組合進行6∶4的分配,其中股票投資也是謹慎而多樣化的,那麼你的損失會控制在30%~50%之間。當然,這是不太好的消息,但比起僅僅抓住幾隻表現拙劣的股票,並慘遭熊市之痛來說,你不會受到災難性的打擊。

  在過去20多年,喬納森為《華爾街日報》寫了上千篇專欄文章,也收到了數不清的讀者來信,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行家之一,可以幫助人們通過很多途徑遠離不必要的貧窮。本書是理財之道的精華,是金融領域中的引航之燈。現在,請你靜靜地坐下來,放鬆自己,讓喬納森·克萊門茨(和布萊士·帕斯卡)講述如何在不損一絲一毫的前提下大獲全勝!

  威廉·伯恩斯坦,《投資金律》作者

  2009年3月

  前言

  重建理財觀念

  這可能是強制婚姻,但請相信我,你和華爾街可以學著愛上對方。

  在2008年和2009年,我們遭遇了被認為是從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崩潰—一場伴隨著股價暴跌、消費信貸破壞、房價下滑和失業率上升的毀滅性打擊。情況從一開始就不怎麼好。想想整個金融背景。最近10年,傳統的公司養老金已經廢除,退休時間越來越晚(因此成本也更加高昂),理財選擇越來越讓人迷惑不解,工作保障逐漸消失,上大學成本急劇上升。

  該怎麼辦呢?我們沒有太多的選擇:我們需要打理資金,接受市場,比以前更有經濟頭腦。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個艱難的命題。華爾街是吝惜情感的。市場在這一刻飛漲,在下一刻又暴跌,讓人捉摸不透,其複雜性難以言喻,賭注也很大。感到不安了?別著急。如果我們能將一些簡單的真理牢記於心,就可以與華爾街聯姻成功。

  實際上,對金融基礎知識的精通並不重要。此刻,正是人們對股市、樓市、經濟和未來繁榮相當懷疑的時候。但我們已經走過最艱難的日子,並將從逆境中恢復過來。為了重建理財生活,我們要拋棄以往的空想主義和揮霍方式,回到最基本的原則。不要被現今的經濟混亂所迷惑:歷久不衰的理財真理的價值是經得起考驗的。

  這本書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完成,但是對於我來說,它代表了一生的努力:彙集了我在過去25年間的很多想法和主張。這期間我一直關注著華爾街動態,並寫有大量關於理財的文章,我還在《華爾街日報》做了18年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試圖幫助普通投資者了解理財。最近,我又在努力做好myFi(www.myFi.com)理財導航欄目的主編—myFi是「我的理財生活」的英文縮寫,是花旗集團為普通大眾提供的一項新型理財服務。

  此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財思想概要(儘管每章都會有比較詳細的討論),它更反映了這些年來我形成的理財哲學。雖然書中所提到的稅率、歷史回報和其他財務細節很快會過時,但我希望這裡提倡的哲學觀點—對理財問題的思考方式—有持久的價值。

  這種哲學觀包括我在職業生涯中反覆提到的7條重要信念。

  1. 金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金錢本身並不是目的。在購買共同基金或保險之前,我們要明白為什麼積聚資金,我們希望保護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最終目標,可能就制定不了正確的策略,並且不太願意做出必要的犧牲。

  2. 不應該忽略現狀。常常有人鼓勵我們要有遠大的目標,就像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大學教育和我們自己的退休。但是,這意味著相當長的等待時間。我的建議是:除此之外,還要為今天內心的寧靜而努力。那就意味著要控制我們的債務,在工資範圍內舒適地生活,確保有適當的保險,制訂緊急情況下的財務計劃,並且把錢花在對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上。的確,如果我們關注今天,我們就很可能會發現自己也在為明天著想。

  3. 更加認真地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我們時常想像自己在成功晉陞或者購買更大的房子之後,生活將會有怎樣的改變。但是,即使得償所願,我們也得不到永遠的滿足。所以,當我們關注現在,並為明天做準備時,我們需要更加認真地思考怎樣開銷,怎樣安排時間。

  4. 金錢是有感情的。我們努力定期儲蓄,但發現理性投資卻很困難。我們要有謹慎而冷靜的策略,才能制訂出可行計劃。如果想成為令人滿意的金錢管家,我們需要制定達到目標的戰略—並且堅持到底。

  5. 理財的範圍比我們想的更大。理財不僅僅是管理我們的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也涉及我們的債務、房產、對孩子的財務承諾、收入能力,此外還有很多。明智地處理財務問題,不光要考慮全局,還要考慮局部,這樣我們才能做出關鍵的權衡,抓住機會,找出缺陷。

  6. 重點關注我們能控制的事情。我們也許不能影響通脹率、債券收益的變動方向,或是股票市場的價格。但是,還有很多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包括儲蓄和消費數額、投資成本和納稅額度、投資的風險承受力,以及對市場漲跌的反應。我的建議是:停止擔心我們不能掌控的事情,關注我們能控制的。這是一種謹慎的理財方法—通常也是更有價值的方法。

  7. 簡單是最偉大的金融美德之一。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不了解信用違約掉期、商品期貨升水和抵押衍生品,其實我們並不需要了解。簡單的戰略和「純香草式」①的共同基金就能讓我們掙很多錢。事實上,簡單的戰略往往更好,因為它們通常需要的成本更低,並且犯愚蠢錯誤的可能性更小。此外,如果堅持簡單的戰略和投資,我們可能會清楚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從而使我們在動蕩市場的嚴峻考驗中更加堅強。

  以上7個觀點指導著我的思想,影響了我自己的理財生活,也融進了本書後面的內容。在你做決定之前,你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包括風險承受力、目標、收入、福利水平和稅級。每個人的財務狀況有所不同,所以,本書這21章提出的建議也許並不適合你。然而,不管是你自己投資,還是依靠理財顧問團隊,我都希望這裡所主張的哲學和理財原理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管理資金。

  我一直試圖讓這本書短小精練,以便它能夠觸及最嚴重的金融恐懼症。但願你會喜歡它,並希望你能和朋友、鄰居、親戚分享這本書—可能最重要的還有你的成年子女。當我寫每一章節時,我時常產生這樣的想法:將它的內容傳達給我的孩子漢納和亨利,他們剛成年。為了讓這些想法易於消化和理解,我試圖刪掉所有的廢話,從我的思想中提煉出關鍵概念,儘可能簡潔清楚地表達自己。雖然我不能保證已經達到目標,但我儘力了。

  第1章

  理財不僅僅是經紀賬戶:思考你的薪水 想像,大膽想像

  當你問人們的理財方式時,他們會提到401(k)退休儲蓄計劃①、銀行儲蓄和房屋貸款。但事實上,我們的理財選擇遠不只這些。到底有多少呢?你可以圍繞以下4項內容進行思考:

  1. 鄰居中有位退休教師不應持有這麼多債券,並且應該比隔壁的退休律師少得多。

  2. 你身無分文的22歲的侄女其實是一個百萬富翁,她應該通過大力投資股票來分散投資。

  3. 你的房產經紀人對房地產交易市場非常精通,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應該去買租用性房產。

  4. 你的表兄正用借來的錢在股市賭博,而他自己卻全然不知。

  困惑了吧?要想理解這裡到底要闡述什麼觀點,想想你所擁有的一切,以及你所欠的一切吧。

  買股票

  當談到存儲你所擁有的資產時,你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儲蓄賬戶、個人持有的股票和債券、共同基金及房產。但不要僅限於此,你也可以再加上社保金和養老金。當你和你的配偶死去,你們的社保金和養老金可能會變得毫無價值。但是當你們還在世時,這兩項資產就像你持有的大量債券,不斷地為你帶來豐厚的定期收入。每月帶來固定收入的養老金和普通的固定利率債券很相似,每年帶來的收益都差不多。此外,社保金就其當前的形式而言,很像一隻大規模的通貨膨脹指數基金,其收益是與通貨膨脹掛鉤的。

  我們再來談談那些退休教師,他們因長期為當地社區的學校服務而享受退休金。如果他們的退休金能夠維持其所有基本生活所需,那他們就不需要從其投資組合中提取這類開支,這樣,他們就可以更自由地增加對股票的投資。股票帶來的定期收益比不上債券,並且蘊涵的風險也相對較高,但它能帶來潛在的、豐厚的長期回報。

  事實上,較大規模的股票投資能夠使退休教師那類似於債券的養老金多樣化,並且可以改善他們退休後的生活。理由是:如果他們的養老金是固定的,那他們每月收入的購買力會隨著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水平而逐漸減小。在退休後的晚年時期,他們的養老金很可能不夠應對日常開支。但是,如果他們未雨綢繆,從投資組合中分一部分資金配置於股票,然後放手不管、任其漲跌,長期累積起來的豐足收益可能足夠維持他們晚年的日常生活。

  相比之下,比鄰而居的退休律師沒有享受到養老金,他們不得不靠其積蓄和社保金等來支付生活開銷。為確保擁有穩定可靠的收益,他們可能會保持相當金額的標準退休投資組合,例如,將一半積蓄投資於債券,另一半則投資於股票。而在工作期間,律師們用積蓄進行的投資要激進得多,其中大部分投到了股票市場,剩下的小部分投資於債券。在這段時間裡,他們當然不需要從這些投資組合中獲得很高的收益,因為他們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我們將這些定期的工資收入視為人力資本的回報—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資產。這就是為什麼你身無分文的22歲的侄女可以把自己看成是百萬富翁。她就像一隻能在未來40年不斷帶來收益的債券,其價值可能輕鬆超過100萬美元。當你的侄女考慮如何拿她的積蓄投資時,她並不需要從投資中馬上獲益。相反,她需要的是長期增長,以便在將來某天能有足夠的積蓄維持退休生活。由此看來,你侄女應該大力投資股票,這也是分散她的巨額「債券」投資的需要。但當她臨近退休時,她擁有的人力資本將逐漸消逝,她很可能會效仿我們前面提到的退休律師,削減股票投資,並增加債券投資。請看錶1–1。

  表1–1?你的資產負債表

  當你想知道自己的價值時,請考慮如下幾項資產和負債:

  資產 負債

  人力資本 退休生活費

  房產 子女上大學的費用

  股票 其他支出

  債券 抵押貸款

  銀行存款 助學貸款

  養老金信用卡透支

  社保金 汽車貸款

  並不是所有人的收入都能被看成是一隻債券。如果你是靠業務提成拿工資的銷售人員,或者受雇於一家處於財務困境的公司,再或者是個跑龍套的演員或一個由於獎金不可預測致使年薪不穩定的職業經理人,那麼你的收入就不太像債券了。因此,你想將更多的積蓄投放在債券、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者其他較為保守的投資品種上。如此一來,即使收入比預期更差,你也能方便快捷地將手中資產出售變現。

  假設你對自己穩定的工作信心十足,並且相信它足以維持你的日常生活開支,因此你想將適量的積蓄投資在更具風險的產品上。即便是這樣,你也應該謹慎衡量你所承受的風險屬於何種類型。舉個例子,你的房產經紀人可能想購買租用性房產,因為她十分精通房地產市場,並斷定這能給她帶來一筆不錯的收益。同理,矽谷的員工更傾向於投資那些有所耳聞、異常火暴的高科技公司,石油公司的僱員可能會購買能源股,而且,幾乎所有人都考慮過投資其僱主公司的股票。當然,有些僱員的股票是公司獎勵的,但其他大多數是自己的選擇。或許,購買我們熟悉的股票能使人倍感安慰。

  但在這些例子當中,人們的選擇可能並不明智。假如房地產市場崩潰、科技股熱潮消退、石油價格大跌,或者我們的僱主公司陷入財務危機,那又該怎麼辦呢?以上每種情況下,我們都可能面臨潛在的雙重危機—同時丟掉工作和積蓄。

  與槓桿一起生活

  以上事例讓你對資產的概念有了一個全新的、擴展性的理解,而進行負債分析也應採取同樣的方式。你的負債不僅僅是住房抵押貸款、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和汽車貸款,它還包括你實現各種目標的成本,例如購買另一輛汽車,或者供子女上大學。

  或許更重要的是,你的退休生活也要花錢,這也是你必須在近40年的工作時間內進行儲蓄和投資的關鍵原因。我不喜歡由於精打細算而減少生活的幸福感。但從純經濟角度看,我們工作的年月是積累金融資本的時期,以防我們在將來不能通過人力資本獲得收入時無法維持生活。你侄女的創收能力可能價值100萬美元以上,但那也差不多,因為當她尋求積累價值為7位數的退休投資組合時,她那價值7位數的人力資本就派上用場了。

  從更廣的視角分析你的財務狀況,能給你帶來驚喜—一些能改善你財務狀況的方法。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位用借款炒股,而自己全然不知這是賭博的表兄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賬戶」①,那就是將抵押貸款與房產關聯,將汽車貸款與汽車關聯。但當我們背負這些債務時,它們會使我們的總體財富槓桿化。假設你的表兄擁有價值30萬美元的房產、15萬美元的股票型基金,以及5萬美元的債券和其他保守型投資產品。同時,他的負債包括22.5萬美元的抵押貸款、2萬美元的汽車貸款和5 000美元的信用卡透支。他看起來擁有總計50萬美元的房產和其他投資,但其中一半是通過舉債購買的,因此他的凈資產只有25萬美元。

  這種槓桿能使我們擁有超出當前支付能力的更多東西。當投資獲得的回報率超過我們貸款的利率時,槓桿對我們頗有益處。但在事情變糟時,槓桿反過來也會使財務狀況更糟,迅速加大我們的損失。如果你表兄持有的債券一直維持在5萬美元,但他的房產價值跌落到24萬美元,股票貶值到11萬美元,那他的總資產則由50萬美元降到40萬美元,貶值20%。這看起來讓人瞠目結舌,但真正驚人的是其凈資產銳減40%,由25萬美元減少到15萬美元。

  即使沒有市場的下挫,槓桿也令人不安。你表兄的債券可能賺取5%的收益,但同時他可能要為信用卡透支支付14%的利息。可以推斷:你的那位表兄可能會將他的部分債券變現,獲得5 000美元用於償還信用卡債務。這樣,他可以通過降低債務減少風險,並且還可以節約一筆錢。

  確實,債券和貸款的關係就像鏡子成像原理。一個讓你獲得收益,另一個需要你付出利息。你甚至可以將貸款當做收益為負的債券。你的表兄可能認為自己是一個保守型投資者,因為他持有5萬美元的債券。但由於他負擔有25萬美元的債務,其凈債券價值為負的20萬美元,因此他每月需要支付的利息遠遠超過他賺取的收益,入不敷出。

  這並不意味著你的表兄承擔著過高的風險。畢竟,倘若他有薪水入賬,維持債務可能就不成問題。當你的表兄臨近退休,並考慮在其投資組合中配置更多的債券時,他應該同時考慮償清債務。那樣的話,在他退休後不再有薪水時,他賺取的收益將會比支付的利息多。

  生存智慧

   如果你離退休和需要社保金的時間還比較遠,並且有穩定的薪水,你可以考慮投資股票,以使得這種類似債券的收入更多樣化。

   不要過多投資於你所在的行業領域,以免面臨雙重風險。

   貸款能使你擁有超出目前支付能力的更多東西—但當市場逆轉時,它將加速你的損失。

  第2章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艱難的理財抉擇 任何事情都需要權衡

  如果我們選擇租用豪華而昂貴的汽車,那夏季度假的日子將會減少;如果我們選擇夏日度假時盡情揮霍,那我們不會有什麼儲蓄;如果我們決定為退休生活和子女大學費用而瘋狂存錢,那我們就買不起大房子。

  這些選擇合情合理,且都不賴。它們確實是必要的選擇,儘管我們常常可能忽視它們。然而,我們經常隨意地在此處花費、在彼處積蓄,從不去考慮這會對我們的理財生活的其他方面有什麼影響。在上一章中,我們全面分析了個人的資產和負債,現在我們也用同樣的方法對個人的消費和儲蓄進行分析。

  支配收入

  當我們考慮如何支配收入時,我們需要做3項基本的選擇。首先,我們要衡量是購買這件商品,還是其他商品;其次,我們需要確定是在當前消費,還是為將來儲蓄;最後,如果決定為將來儲蓄,我們需確定為什麼目標而儲蓄。

  看起來我們似乎喜歡充滿可能性的世界,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很大一部分收入通常已被那些所謂的人生大事預先支配,如住房抵押貸款,或付房租、買車、納稅、醫療保健和食物上的支出。一旦收入被這些支出吞噬,我們可支配的收入就所剩無幾了。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房產抵押、信用卡透支或其他融資方式,在短期內過著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生活,但那不能持久。長期來看,我們始終被我們的收入所限制,因此在消費時謹慎考慮顯得非常重要,我們不能隨意花費來之不易的錢。

  我們在花錢時,需要學會精打細算。實踐中有林林總總的理財之道,包括最大限度地增加僱員401(k)退休儲蓄計劃、全額投資於個人退休賬戶①、為孩子投資於529大學儲蓄計劃、購買房子、保持相當於6個月生活支出的緊急儲備,或者為自己投一大堆保險,包括工傷險、健康險、壽險、長期醫療險、房屋險、汽車險以及傘式責任險②。

  驚訝吧?很顯然,我們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支付所有這些的,所以需要確定什麼是必不可少的,什麼僅僅是可取的。大多數人有4個基本目標:買一套房子,供子女上大學,為自己的退休進行儲備,並且確保在金融危機來襲時能安然無恙。

  最後一個目標通常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全面撒網可能會令人高枕無憂,但費用也不菲。我們經常通過提高保單的免賠額①或減少它們的賠付額,來削減保險費用。我們也可以減少緊急儲備以節省開支,前提是能夠獲得簡便而快速的借款,例如房屋凈值信貸。如果你們夫妻倆都有工作,少投些保險和少持有應急儲備金能起到一定作用。即使你們其中一方下崗了,或者因事故或疾病而不能再工作,你們也能依靠另一半的薪水勉強度日。

  對孩子苛刻一點

  當你將花錢的項目局限在保護家庭這一範疇時,決定就變得更加困難了。你是想要一棟大房子,還是想為子女提供大學經費,或是為自己的退休計劃而儲備資金呢?如果資金比較緊張的話,毫無疑問,我會建議忘掉大房子的事,對孩子苛刻一點,最後將所有能支配的錢都投到你的401(k)計划上。

  我並不是說房地產是差勁的投資,也不是說孩子們自己應該為他們的大學經費買單,或者存在什麼在財富上自私的道德理論。如果你能買得起一所大房子,或能為兒女上大學提供一些或全部支持,那當然再好不過。但事實是,你並不一定需要一所大房子,也可能並不需要為兒女的大學經費買單,而將來某一天你必將退休。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項不必要的權衡。通常的做法是,放棄為退休而儲備,取而代之的是按各個目標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處理。這也就是說,在30多歲買房子,40多歲供兒女上大學,最後在50多歲時為退休而儲備。但從理財角度考慮,同時實現目標比逐個實現目標更有實效,這意味著必須馬上開始為退休而儲蓄,同時削減房屋方面的開支,並且在孩子的教育費用上吝嗇一點。

  為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們假設你現在30歲,你的兒女可能在15年後上大學,而你退休將是35年之後的事情,你在退休之後也許還能活25年。兒女的大學開支看起來時間更緊迫一點,而支取退休生活費的時間期限要長很多。那意味著,你可以承擔更高的風險,將你的退休儲備金全都投資於股票,這能帶來更高的長期回報。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利用退休儲備金去購買僱主的401(k)計劃。從理財角度講,沒有一個投資品種(甚至是免稅增值的529大學儲蓄計劃 )可以與一個優良的401(k)計劃媲美。傳統的401(k)計劃可以提供初期稅額抵扣,並實現延稅增值,而且還可能有僱主提供相應比例的款項。

  此外,如果你不是從30歲開始為退休儲蓄的話,那麼在65歲之前要累積足夠的退休金會變得異常艱難。假設你每年可以獲得5%的穩定收益。雖然這看起來似乎保守了點,但我們同時假定沒有通貨膨脹,除去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因素,5%的回報已經算不錯了。實際上,在5%的年收益下,如果你從30歲開始每月存400美元,到65歲時,你將擁有45.6萬美元。如果你在40歲以前重點關注別的目標,而不是緊緊圍繞退休儲備,情況又會怎麼樣呢?在接下來的25年,要積累相同數額的財富,你需要每月存入760美元。

  較早開始為退休儲備,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每期需要的儲蓄數額,還能帶給你更多的選擇。當你在20多歲初出茅廬時,你可能看起來激情四溢,一直工作到65歲似乎都不成問題。等到你40多歲時,這種激情早已退去,而你可能期望回到校園,或者轉投一個對你來說報酬更少,但你更有興趣的事業。如果從20多歲開始一直努力地儲蓄,那你將擁有這種選擇的權利。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積蓄,那你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回到辦公室,面對你可能早已厭煩的工作。

  至於兒女的大學經費呢?如果有必要,你的孩子可以借錢上大學。事實上,大學生有許多金融援助渠道,包括補助金和低息貸款。相比之下,沒人肯借錢給你去支付退休生活費,除非你使用反向抵押貸款①。想退休生活過得舒適一點嗎?你必須提前不斷地掏腰包。

  生存智慧

   千萬記住:將1美元花在某件事情上時,你就不能將它用於實現其他目標了。

   要想輕鬆地累積足夠的退休金,你應該在30歲之前就開始為之儲蓄。

   如果資金緊缺,你可以考慮提高保險免賠額,或者減少緊急儲備,再或者買一所相對較小的房子,讓你的孩子自己為他們的大學經費買單。

  第3章

  金錢能買到快樂:如果我們謹慎消費

  我們想要寬敞的房子和豪華轎車。我們渴望薪水更上層樓,職位節節高升。雖然每個人的願望並不完全一致,但我們都希望過上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

  熟悉的聲音,是吧?但這裡也存在一個問題,雖然所有這些事情都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其中沒有一件能讓我們一直保持快樂。讓你的思緒回到上一章,想想必須做的理財權衡。如果你感覺到你似乎沒有做出英明的抉擇,那是有原因的:我們有時候並不擅長分析自己想要什麼。

  所有這些,我認為是有其進化根源的。不幸的是,我們並不能回到古代去詢問狩獵採摘的祖先們,但我們可以遐想他們幸福生活的美好畫面。他們可不會專註於勤奮儲蓄,使自己能在30年後退休。他們所考慮的是能夠生存到明天,那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他們竭盡全力解決溫飽問題,並保護自己,在條件允許的時候盡情享用自己所擁有的。他們不會在住處附近閑逛,不會想著,「我是一個幸運的都市人。事實上,我很滿足於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我不需要其他更多的東西」。

  我們與他們並無不同。

  取得進步

  最近幾十年,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但據報道,平均而言,多數人對目前生活的滿意度並不比過去幾十年高。金錢似乎不能買來更多的快樂。為什麼不能呢?心理學家們提出這樣一個理論:「快樂水車」或「享樂適應」理論。其基本思想是:我們奮力去得到一棟大房子或者職位提升,當這些目標實現時,它們確實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很快,這種快樂的激情就會退去,我們將轉而尋求滿足其他更多的慾望。如同居住在洞穴的祖先,我們從不真正滿足,而是一直努力向前追尋更多的目標。

  有些人認為影響幸福的因素不是絕對生活水平,而是我們相對於周圍人的收入水平—相對財富。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境況相對較好的人,更可能宣稱他們是幸福的。但這也許是一種「聚焦錯覺」。選擇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點來調查,其結果顯示,那些高收入者更容易焦慮和生氣。然而,如果你讓這些人坐在一起討論他們是否快樂,他們在分享各自的遭遇後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幸運的。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快樂—這就是他們所說的。

  這並不是說金錢不能買到任何快樂。當人們擺脫貧困,達到基本的小康生活水平時,他們的幸福指數會大大提高。但達到這一點之後,即使再獲得更多的金錢,人們也不一定能得到與前面同樣的幸福感的增長。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在享樂的跑步機上不停地奔跑,拚命地去獲取快樂,但始終沒取得任何進展。

  我們如何才能擺脫這享樂跑步機,從擁有的金錢中獲取更多的幸福呢?這需要將我們通常認為的美好生活的相關概念放到一旁,更詳細深入地思考如何安排時間和金錢。鑒於此,下面有6項建議供你參考。

  1. 購買經歷,而不是物品。

  當我們考慮如何花掉富餘的閑錢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購買各種東西—如一輛新車、更寬敞的房子、最新潮的家電,或者是新衣服。問題是,購買這些東西帶來的激情和快樂不能維持很久,甚至很快會消退。更糟糕的是,它們也許會變成不幸福的根源。一段時日後,汽車可能刮花,房子需要翻新,家電會損壞,衣服變得陳舊。所有這些,在購買時令我們無比著迷,而最後卻變成累贅,令人煩擾。

  如果我們把錢花在享受各種經歷上,這種情況就極少發生了。比如,出去和朋友一起聚餐,或者帶著孩子去遊樂園玩耍,再或者一家人去歐洲旅行。不可否認,錢很快會花完,這些經歷也轉瞬即逝,沒有留下任何可見的價值。這反而是一項優點,不像其他東西,這些經歷不會變得老舊,也不會令人生厭,取而代之的是珍藏的記憶。多年之後,我們還可以美美地享受回憶,使記憶變得更珍貴。

  2. 悉數幸福。

  購買新房子、汽車、家電和衣服帶來的激情和快樂很快會消逝。你也將很快忘記最近的職位晉陞與隨之而來的加薪,甚至去歐洲旅行也終將變成遙遠的記憶。

  要想阻止這一切,那就出去和親朋好友一起慶祝高升吧,這樣會使你的成就感維持更久一些。為確保自己能夠記住快樂的歐洲旅行,你可以挑選一些度假中的照片裝進相框,並放到卧室里。你可以在出門時停留片刻來欣賞你的房子。以上方法都能延緩適應的過程,並使你付出的金錢和努力所帶來的快感維持得更長久一些。

  3. 努力尋求控制感。

  在不確定性面前,我們處理事情的效果不會太好。但可以肯定,一些不確定性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則是由我們自身引起的。例如,如果購買大房子或者高級轎車帶來的是一大堆貸款的話,我們同樣會面臨不確定性,因為我們要擔心是否能支付以後的月供。如果所買的大房子在較為偏遠的郊區,我們可能還要擔心長期通勤的不確定性,因為我們尚不確定交通狀況會有多糟糕,也不知道火車會晚點多久。研究表明,交通擁擠對幸福指數有很大影響,通常是一天當中讓人感覺最差的事情。

  4. 尋找目標。

  拋棄無止境的悠閑生活的念頭吧,那並不是我們實際上想要的。相反,我們喜歡帶有各種目標的生活。每一天,我們都希望自己在不斷進步。心理學家討論過一種流動理論,指的是這樣一種體驗:你全神貫注做一件事,當你感覺很圓滿地完成了目標時,這一瞬間能給你帶來無窮的滿足感。

  當你考慮如何安排閑暇時光,或者為退休生活做打算時,請將此銘記於心。我們可能會想,愜意地躺在沙發上,看看電視,打打高爾夫球,或者翻翻報紙,那將是多麼幸福。但如果我們花這些時間去挑戰那些我們能完成的任務,可能會感覺更幸福。比如說,每天跑馬拉松以鍛煉身體,為我們熱衷的慈善事業出力,親自重新裝飾我們的房子,給孩子們成立的體育隊當教練,或者回到大學校園去修碩士學位。

  確實,退休生活需要被重新定義一下。如果一直不辭辛勞地儲蓄,我們可能有能力去削減工作時間,或者可以不再需要薪水。但我們不能將儲蓄視為購買閑暇日子的籌碼,實際上,儲蓄是為了讓自己購買這樣的機會—將時間用在那些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5. 多一點付出。

  志願服務不僅對社會有好處,同時也能使我們自身感覺良好。在人們狩獵採摘的遠古社會,在那些生存在惡劣環境下的小型部族中,互相協作、友善相待,並且努力獲得名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你也許不難發現,其實我們很樂意幫助我們的同胞,即使我們清楚以後不再有機會和他們碰面。

  6. 給朋友、家人們留出時間。

  和鄰居們一起出去共享晚餐,遠赴他鄉去看望孫子,帶著愛人一起去劇院,舉辦家庭聚會,帶家人到佛羅里達遊玩,或者簡單地邀請朋友去郊外燒烤。研究表明,與我們所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是幸福感的一大來源。還在尋求更好的方式去花費你的金錢和時間嗎?試著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吧。

  生存智慧

   當你努力地為退休而儲蓄時,你也該好好思考如何愉快地享受你的退休生活,那將使你有一種目標感。

   為避免「享樂適應」的情形,你可以偶爾停下來回憶一下你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曾經發生的愉快的事情。

   當你考慮如何安排時間和金錢時,請優先考慮朋友和家人。

  第4章

  最好的投資者也要懂得儲蓄:試試節儉的小竅門

  要我在精明的投資者和勤奮的儲蓄者之間選擇的話,我會堅決選擇做儲蓄者。

  事實證明,勤奮的儲蓄者對投資組合價值增長的貢獻更大。假定儲蓄者每年拿他們收入的20%進行儲蓄,那麼他們就可以遠超那群沒有任何儲蓄的人(這類人很多)。相比之下,那些股票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們,如果能在10年內每年獲取比市場平均水平高1%~2%的收益,就很可能被譽為跑贏市場的英雄。然而,他們勝出市場的那點幅度幾乎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英雄其實是那些勤奮的儲蓄者。

  而且,對於基金經理來說,他們的成功在於賺取巨額收益,但前提是有一大筆投資資金,而這恰恰是靠儲蓄而來。它並不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定的原始積蓄,根本不會有投資的回報。

  尋找動力

  當然,儲蓄的必要性對我們來說談不上是令人震驚的啟示,儘管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應該多消費。我們有各種各樣非常重要的目標,包括湊足錢支付房子的首付款、為子女的大學教育籌資以及為退休做儲備,但我們還是覺得存錢很難。要尋找動力嗎?下面列出7條要少花錢而多儲蓄的重要理由。

  1.我們越早為目標開始儲蓄,就越能輕鬆地積累到所需資金。首先,越早開始儲蓄,意味著為實現目標而堅持儲蓄的月份越多,這樣,每個月需要儲蓄的額度顯然就越小;其次,存儲開始得越早,我們在金融市場上就越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這將進一步減少每月需要儲蓄的額度。

  2.當前消費並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就像上一章所講,我們從消費當中獲得的興奮感很快就會消逝。想買一輛新車?在我們打挪用緊急儲備的主意或向別人借錢之前,我們也許應該嘗試用一到兩周的時間,來使我們購買汽車的熱情降降溫。這樣我們就有時間考慮,這項開銷是否值得。

  3. 定期儲蓄可使我們內心平靜。在我們很清楚能按自己的意願生活的情況下,我們更容易在理財方面感到滿足。

  4. 相比消費,儲蓄更便宜。我們賺取收入後每消費1美元,都要繳納聯邦稅、州稅、所得稅、銷售稅等,扣除這些稅之後,商品可能只值60~70美分。然而,如果將那1美元投到僱主公司的401(k)計劃當中,我們就能保持其原先價值,並可以實現延稅增值,甚至還能獲取相應比例的僱主供款。這樣一來,當時的1美元馬上就變成1.5美元,甚至是2美元了。

  5.這也帶來了一個相關觀點:儲蓄是有稅收優惠的。享有稅收優惠的儲蓄賬戶不勝枚舉,包括401(k)計劃、個人退休賬戶、羅斯個人退休賬戶①、Coverdell ESA教育儲蓄賬戶和529大學儲蓄計劃。如果我們目前正使用普通的應稅賬戶進行投資,同樣也可以好好利用該賬戶的優勢—對合法分紅收益和長期資本利得所徵收的聯邦稅率很低。而且,在盈利的投資賣出之前,這些資本利得稅是不用繳納的,這意味著,我們只需簡單地一直持有投資,就能延緩納稅。

  6.要想成儲蓄行家並不需要做出太多的犧牲。假定我們將儲蓄率從5%提高到10%,這樣,儲蓄額將翻一倍。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只需將消費從總收入的95%降低到90%,僅僅降低5個百分點就行了。

  7.勤奮的儲蓄者需要的退休儲備反而更少。倘若我們是儲蓄高手,那我們不僅能以更快的速度積累到所需資金,並且,退休所需要的積蓄也降低了,因為我們已經養成了節約的生活習慣。

  確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我們職業生涯的後期,薪水的大幅增加反而可能使退休變得艱難。因為當薪水上漲之後,我們可能想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那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儲蓄,才可以在退休期間維持這種生活方式。問題是,在薪水提升之前,我們一直是根據相對較低的生活水準進行儲蓄的。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為了維持退休後更高的生活水平,我們要麼每月必須積攢更多的錢,要麼推遲幾年退休。

  就拿社保金的數額來說,其中的差異就特別驚人。對於低收入階層,社保金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幫助那些退休者維持他們之前的生活水平。但對於高收入階層,社保金似乎只是杯水車薪,這些人需要大量的積蓄,才能維持他們退休以前的生活方式。

  自我束縛

  以上所述的內容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如果積累財富對投資的成功有那麼重要,而且儲蓄有如此多的合理理由,為什麼現實中美國人的儲蓄卻少之又少呢?再一次,我們要歸咎於居住在洞穴中的祖先了。他們對延遲享受不感興趣,也不需要自我控制。相反,他們會馬上享受剛剛得到的任何東西。

  而現今,我們需要自我控制,但大多數人恰恰做不到。我們一般都傾向於吃得太多、鍛煉太少,而且隨意地鋪張浪費。要想杜絕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連蒙帶騙」地強迫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情。

  例如,要強迫自己儲蓄,我們可以簽訂一份僱主提供的401(k)計劃,這樣就能將資金直接從我們的薪水中扣除,從而杜絕將這筆錢開銷出去的機會。同樣,我們可以簽訂共同基金的自動定投計劃,每月自動從銀行賬戶中划出定額資金,直接投資於我們選定的基金。這同樣能強制我們儲蓄。為進一步累積儲蓄,我們可以將抵押貸款的還款額度追加到整數,比如說1 423美元的還款額可以提高到1 500美元,這樣我們就能更快地償清貸款。反正我們每個月都要償還貸款,因此,這種方式很容易被接受。抵押貸款公司也樂意為我們設置這種自動還款方式,從而強制我們每個月多還款。

  為了更多地儲蓄,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出很多稀奇古怪的規則,例如堅持將所有的退稅、年終獎金、加班費、保險賠付款和兼職收入等計入儲蓄。同時,為了確保不會動用自己的儲蓄,我們可以採用「心理賬戶法」,只允許自己從專門的收入賬戶中進行支出來消費,而把儲蓄賬戶、股票賬戶、基金賬戶和退休賬戶全部列為開支「禁地」。

  我們還應該注意避免出現虛假儲蓄的情況,比如每個月積累很可觀的一筆儲蓄,但同時又在不斷刷卡,借款消費。背負信用卡債務,並為之支付通常比較高的費用,這種做法被列為最愚蠢的理財錯誤之一。

  放棄預算

  談及以上所有內容時,我沒在任何地方提到「編製預算」這可怕的字眼。預算的概念經常為金融專家們所喜愛,但每當我問人們是否進行預算時,答案幾乎總是「不」。對多數人而言,預算起不到任何作用。做預算一般是指通過分析我們的月度開銷,找出可節省花費的地方,從而限制自身消費,以達到月底留下更多積蓄的目的。

  問題是,每到月底時,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沒留下可以儲蓄的資金。一直以來,我們通常經不起誘惑,消費時很衝動,嚴重超支,落得最後成為「月光族」,到月底時總對自己的敗家子行為後悔不已。所有這一切表明,編製預算通常容易變成一件令人不悅和沮喪的事。我們實際消費的總要比原來打算的多,從而留給我們無限的悔恨。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忘記預算,仍然習慣於在薪水到手之後馬上將其花光。有一種古老的「自我享受優先」策略:我們可以馬上從收入中提取10%~15%進行儲蓄,然後迫使自己靠剩下的收入維持生活。我們清楚自己已經進行了儲蓄,那意味著對於剩下的收入,我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開銷,這樣就不必為那些愚蠢的預算大驚小怪,也不用為自己沒有留下任何可以儲蓄的錢而悔恨了。還打算編製預算嗎?算了吧。

  生存智慧

   如果你想讓儲蓄增長得更快,那你不用挖空心思去尋找那些所謂的超額投資回報,相反,你只需要花更多心思在儲蓄上即可。

   你可以通過簽訂僱主的401(k)計劃和設定共同基金自動定投來強迫自己儲蓄。

   要養成將退稅、年終獎、加班費和你獲取的任何其他額外收入通通納為儲蓄的習慣。

  第5章

  時間和金錢一樣珍貴:神奇的投資複利 一切從今天開始

  別搞錯了,要讓我們努力儲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退休看起來還很早,我們需要積累的儲蓄總額似乎太大了,控制自身消費行為需要一番掙扎。

  更糟的是,我們早年的儲蓄可能少得可憐。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收入微薄,也不能從投資中獲取多少收益。然而,資產增長的關鍵動力正是日積月累得來的原始資金。因此,如果能撐過早年那些艱苦歲月,並積累到一定的財富,我們就會獲得巨大的回報,此後便能體會到早年開始儲蓄的諸多好處。

  提前支付

  這有什麼好處?顯而易見:我們越早開始儲蓄,為實現儲蓄目標每月需積蓄的金額就越小,並且從金融市場中獲取的收益就越多。為了更好地理解從早年開始儲蓄的重要性,請仔細看錶5–1。如果你的目標是在65歲之前積累到100萬美元財富,並從45歲開始儲蓄的話,你每個月需要積攢的資金多達2 423美元。但如果你從25歲就開始儲蓄,那麼你每月需要的儲蓄總額將下降大約3/4,僅僅是653美元。假定這些儲蓄每年有固定的5%的年收益(這看起來似乎偏低),而且我們同樣假定沒有通貨通脹。

  表5–1 想成為百萬富翁嗎?

  你越早開始儲蓄,達到你的儲蓄目標就越容易。假定市場年平均回報率為5%,下表列出了要在65歲時累積100萬美元,從不同年齡開始儲蓄,每月需儲蓄的金額。

  開始儲蓄時的年齡 25 30 35 40 45 50 55

  每月需要的儲蓄額(美元) 653 877 1 187 1 672 2 423 3 726 6 413

  在這裡發揮重要作用的是投資複利,如同「複利的魔力」這樣的說法,複利通常被描述得頗具神奇色彩。複利確實是神奇的,假設你投資100美元,每年賺取5%的收益,一年之後你將擁有105美元,5年後為128美元,10年後為163美元,15年後達到208美元,25年後為339美元,而50年後能達到1 147美元。在每一年裡,無形當中,你不僅從原始投資本金中獲取收益,而且還從以前年度的收益中獲利,因為這部分資金會被再次投到你的投資組合中去。

  再加上每月定投的儲蓄,這個數據就更令人欣喜萬分了。我們假定你每月儲蓄100美元,年收益為5%。一年後你將擁有1 233美元,5年後達到6 829美元,10年後為15 593美元,15年後為26 840美元,25年後為59 799美元,50年後你將擁有267 977美元。如同數據顯示的,在艱難的前幾年裡,你不能享受複利帶來的好處,那時你的儲蓄額太少。例如,5年後你的資產價值為6 829美元,比你6 000美元的投資本金(通過每月定存100美元而實際擁有的儲蓄金額)僅僅多了829美元。

  但是如果你繼續堅持,你一定會達到積累的一個臨界點,那時你的年投資收益開始超過你每年儲蓄的總額。在上面舉的例子當中,你每月的100美元在15年後換來26 840美元。如果這

  26840美元在第2年賺得5%的收益,你將獲得的投資收益為1 342美元,超過了你按計劃需投入的1200美元。因此,你的儲蓄和投資收益攜手為你的投資組合價值增長提供動力,推動你的資產全速增長。

  再擴展一下,如果投資市場人氣高漲的話,情況會更令人歡欣鼓舞。不久的將來,你的投資收益很快就能超過你每年的儲蓄額。但所有這一切都是假定你從剛剛工作的頭10年左右就開始儲蓄,如此你才能在職業生涯中更早地達到儲蓄臨界點。相比之下,如果你從40多歲才開始為退休而儲蓄,你就不能從金融市場中獲得如此多的益處—因此,為了實現你既定的退休儲蓄目標,你不得不每月積攢大量資金。

  延遲退休

  如果你開始為退休而儲蓄的行動有點晚,使得每月需積累的儲蓄看起來太多了,該怎麼辦呢?你可以轉而好好利用整個職業生涯的後半部分,推遲幾年退休。那將使你獲得更多的時間去儲蓄,並有更多的時間從投資中獲益。

  同時,這也會縮短你的退休期。這意味著當你退出工作崗位時,你可以更盡情享用你的退休積蓄。如果你買了終身支付的即期固定年金①,那你每月可以領取更多的收入。除此之外,假如推延退休時間,你還可能推遲申領社保金,這也會增加你退休後每月的收入。

  討厭在工作崗位上再多干幾年的主意嗎?不如考慮做份兼職工作吧。在月收入減少的時候,你也許不能保證每月定額的儲蓄,這時你可以通過兼職工作,來杜絕出現靠儲蓄填補收入空白的情況。到那時,你的投資組合才有更多時間去獲取額外的收益。

  良性循環

  如果你從20多歲就開始儲蓄,並很快積累到相當數額的財富,那你就可以享受更長久的投資收益了,這同時還能減少你的生活成本。畢竟,如果有一定的儲蓄,你可以放心地提高你的健康險、房屋險和汽車險的免賠額,也可以在發生意外傷病後有資金堅持更長的時間,直到從殘疾險和長期醫療保險中獲得理賠。如果你儲備了足夠的錢,這樣你意外身亡時,至少能保證你的家人在經濟上不面臨問題,你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壽險了。所有這一切都可以降低你的保險成本。

  與此同時,不斷增長的財富能讓你不需要透支信用卡來消費,也就不用支付由此帶來的違約金和手續費等。當你買第一套房時,你可以削減20%的費用,因為你可以省去個人抵押貸款保險。同樣地,你可以用現金全額支付來購買汽車,或至少能減少你借款的數額,利息費用也就隨之減少了。即使你確實要借錢,你良好的收入前景和令人羨慕的信貸記錄也可使你有權享受低利率貸款。你還可以節約一籮筐亂七八糟的費用,如支票存取手續費、延期支付費和賬戶餘額低於某一特定最小額度時所收取的賬戶管理費等。你甚至還有資格享受那些理財顧問和共同基金有時為大客戶提供的費用減免特權。

  看起來很具誘惑力?確實是。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理財生活,而不是對生活斤斤計較。當你的儲蓄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你可以削減你的生活成本,從而使你每月進一步積累更多的儲蓄。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它能將你載入實現經濟獨立的快速通道。

  生存智慧

   要想最大限度地從投資複利中獲益,你一踏上工作崗位就咬牙決定開始儲蓄吧。

   如果堅持不斷地定期儲蓄,10~20年後,你可能達到儲蓄的一個關鍵點,此時,你的年投資收益會超過每年投入的儲蓄額。

   通過尋找各種方法來削減保險費、財務手續費以及融資成本等,你可以更好地利用你手中不斷增長的財富。

  第6章

  沒有零風險的投資:保守的儲蓄者也面臨危險

  現在,假定你是一個努力的儲蓄者,你還必須明確怎麼分配每月的積蓄。你是聽信股票市場的高回報而投資於股市,還是選擇具有相對安全美譽的定期存款呢?

  首先謹記這殘酷的事實:沒有零風險的投資。

  投資通常可分為以下4類:股票投資、債券投資、貨幣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對每一品種你該投資多少,取決於你的收益目標、投資期限,以及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這裡談到的風險概念,其界定是比較棘手的。有些時候,這4類投資看起來好像都是低風險,但你不能因此麻痹大意或自鳴得意,在特定情況下,它們可能會變糟糕。好消息是:這4類投資不太可能同時變糟。

  分擔痛苦

  當然,這4類投資品種之間差異很大。股票投資使你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之一,你可以享受分紅,也能通過由公司收益增長帶來的股價上漲來獲取收益。與此相比,當你購買債券和貨幣投資產品時,作為債權人,你賺取利息收益,這是別人利用你的資金所付出的回報。貨幣投資品種就像儲蓄賬戶,貨幣市場基金的價值也是穩定的,而債券價格則會因利率的變動而上漲或下跌。最後,固定資產投資包括許多品種,比如房地產投資、黃金投資、大宗商品投資、原材料投資等,所有這些都是對沖通脹加速風險比較好的投資方式。

  人們選擇投資方式時,總傾向於極端情況,要麼全部投資於某一品種,要麼完全不在某一品種上投資。「我不想虧錢,所以我一直堅持投資貨幣市場基金。」一些人會這麼說。另一些人則宣稱:「我想獲得儘可能高的投資回報,所以我選擇購買股票。」但這些狹隘的投資策略很可能使你身陷嚴重的財務危機。倘若事情如你所願,你可能坐享豐收碩果,但同時,這也使你嚴重暴露在這些投資產品自身特有的風險面前。

  股票和硬資產①(如黃金和大宗商品)被公認為是典型的高風險投資品種,因為它們可能在極短的數月內價值增長20%,有時甚至更高,而當股市低迷時,股價下跌造成損失的速度也異常驚人,就像歷歷在目的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的情形。為了估量短期風險,投資者經常關注不斷變動的統計指標,如標準差和β值①,由此推斷某種投資產品價格上漲和下跌的幅度。確切地說,對於上行波動,市場普遍認為這是賺大錢的好機會,看起來風險可能不大,但從另一方面分析,上行波動也經常被認為是潛在的下行行情的一種信號,因此存在較大風險。換句話說,那些快速上漲的投資品種在下跌時帶來損失的速度同樣很快。

  你可以通過分散你的資金,投資不同類型的股票來規避這種風險。分散投資有以下三方面的好處:首先,它可以減小波動幅度,因為一隻股票帶來的損失可以部分或完全被另一隻股票的收益所補償;其次,分散投資可以減少因某一兩隻股票價值暴跌而使你的資金全軍覆沒的風險;最後,覆蓋面廣的分散投資可以使你的投資風險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對大多數人而言,達到分散投資目的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方式,通常是投資共同基金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然而,分散投資並不能規避所有風險。即使你投資一攬子的股票型基金,也不能保證完全沒有風險。好消息是:短期內價格可能會面臨變化無常的風險,但長期持有股票很可能帶來穩定的長期投資回報。這就是經典的風險回報理論。股票投資風險比債券投資大,而債券投資風險又比基金大。那意味著一攬子的股票投資收益應該勝過同等價值的債券投資,而後者的收益又要勝過等額基金的收益。學術研究及其他調查表明,股票投資是歷史上的最大贏家,年投資收益率超過通脹率7個百分點,相較而言,債券投資收益率僅僅超過通脹率2~3個百分點,而基金收益率幾乎和通脹率持平。

  然而,我們並不能保證股票投資是常勝將軍。畢竟,假若股票投資的最終勝出是鐵定的事,那它實際上不會有任何風險,這樣,上市公司也就沒有必要描繪更高投資回報的美好前景來吸引人們去投資它們了。並且,即使股票投資最終能帶來高額回報,你也應該在確定最後的勝利前賣掉它。我們也曾歷經股票投資回報低迷的漫長時期—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股票價格基本保持原地不動。此外,還會有偶然性事件發生,例如因為戰爭或者政治動亂導致一些國家的證券市場關閉,從而使這些市場的股票投資者淪落到傾家蕩產的地步。當然,這類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還是很小的。令人驚奇的是,金融市場發生的那些不可預測的極端事件具有驚人的周期性,所以,建議投資者還是小心為妙。

  對沖賭注

  股票投資糟糕的回報前景和長期低迷的市場,曾使得一部分投資者憤然離開股市,轉而投資債券或者基金。不要犯錯:當金融市場陷入如同1987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0~2002年、2008~2009年這些年間發生的周期性市場崩潰時,在保守型投資品種上增投一些資金會令人欣慰。此外,當你退休時,為謹慎行事,你應該持有一定金額的債券、定期存款,以及風險較低的其他投資,以便在急需資金時能直接將其變現,而不至於以虧本價甩賣股票。

  然而,全額投資於債券或基金也存在其自身特有的風險。股票投資可能遭遇嚴峻的短期虧損,但它同時可能帶來穩定的長期回報。相比之下,債券投資和基金可能提供短期的穩定收益,但它們不能幫你實現夢寐以求的理財目標,而且它們會令你面臨通脹的擺布。事實上,當市場暴跌的消息佔據報紙頭條時,可以說,通脹是一個更危險的潛在威脅。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肆虐,通脹率保持在高位,平均每年為7.4%,以致在這10年間,1美元的購買力縮減到只相當於49美分。並且,即使是溫和的通貨膨脹也具有滾雪球效應。假設債券投資年收益率為5%,而貨幣市場基金年收益率為3%(這看起來是比較合理的),而剔除3%的通脹率的因素之後,你的投資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是零。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投資股票,以及在投資組合中保持一定比例的固定資產投資。從歷史情況看,股票投資因其超額回報而提供了一種長期對抗通貨膨脹的方式。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長期回報雖然比不上股票投資,但它們有時能起到保障短期收益的作用,在通貨膨脹率上漲導致股票和債券大跌時,反而能帶來收益。要想更穩妥地應對通脹,不妨在債券投資組合中加入適量的通脹指數國債。這些通脹指數國債的賬麵價值和其產生的利息,是與通貨膨脹率同步上升的。

  然而,這些問題使諸多投資者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他們不滿足於優質債券和基金投資帶來的微薄收益,同時又不喜歡股票市場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反覆無常。那怎麼辦?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每個品種都持有一些,進行債券或基金投資以防市場下挫,進行硬資產投資以對抗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而投資股票市場則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長期收益。這種投資策略也許不能帶來最高的投資回報,但卻能有效控制你的投資組合的風險。要知道,風險確實值得關注。你不能確定各種市場會有怎樣的波動,但你可以控制你所能承擔的風險。

  將未來收益折中

  這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可有些人也許不這麼認為,他們試圖尋求替代策略,而結果往往是一個不怎麼理想的折中方案。舉個例子,某些投資者一直偏愛利息支付式的投資,如債券和優先股,但也在追尋有高額回報保障的證券投資。問題是,收益與總回報這兩個概念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一項投資的總回報不僅包括它產生的收益,而且還包括投資產品價格變動所導致的利潤或虧損。風險在於:你也許能獲得豐厚的年收益,至少在某一時期內是如此,但最終卻可能由於投資產品價格下跌而蒙受虧損。想想高收益的垃圾債券①基金,你就知道了。這些垃圾債券基金經常吹噓高達兩位數的年收益。但這樣的收益是沒有保障的,部分收益會悄然溜走,因為一些垃圾債券發行商可能會破產,由此產生的違約致使持有這些債券的基金價格下跌。

  另一些投資者則喜歡簡單打包的投資組合或策略,這些組合具備上漲潛力和抗跌能力。可列舉的投資品種包括看漲期權、擇時交易共同基金、股票指數年金等,所有這些品種都旨在達到以上兩大目標。但它們也可能使你在兩方面都遭遇最壞的結果—收益平平,同時又付出巨大成本。

  還有些人選擇投資具有高回報預期、看起來也似乎安全的投資品種。這種安全表象來源於這些投資品種沒有每日價格的波動。想想房地產、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私人貸款這樣的投資,它們讓人感覺是比較安全的,因為進行這些投資可以使你免受每日價格波動的折磨—就像股票、債券和其他頻繁交易的證券的表現那樣。但事實是,既然這些投資提供高回報,則必然是蘊涵高風險的。我們可能看不到它們的價格一天天下跌,但很可能我們在某天早上醒來時突然發現損失慘重。

  我的建議是:對這些衍生品持懷疑態度,堅持持有「純香草式」的低成本共同基金,然後安心工作,而不是整日盼著它上漲。例如,你可以從心理上將資金分成保守型和成長型兩大類,然後據此調整你對它們各自的預期。你也許會將成長型資金投資於股票型基金和風險相對較高的債券型基金,期盼它們瘋狂上漲並帶來較高收益。與此同時,你會將保守型資金投到風險較低的投資品種上,確保一定收益—雖然收益不會太高,但能保持穩定。當金融市場騰飛時,你可以坐享成長型資金帶來的收益,而當市場暴跌時,你的保守型資金能使你倍感欣慰。但那樣也會留下一個棘手的難題:如何在保守型資金和成長型資金之間進行分配呢?

  生存智慧

   投資分為4類:股票投資、債券投資、貨幣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它們都有其自身的風險,所以要避免將所有賭注都壓在某一類投資品種上。

   當你設計投資組合時,不僅要關注如何降低具有破壞性的短期損失的概率,還要考慮如何抵禦長期通脹的威脅。

   從心理上將你的投資組合分為成長型資金和保守型資金,期待前者有波動地增長,而通過後者得到安穩的感覺。

  第7章

  投資組合本身決定它的表現:分配比例決定投資成果

  前面那些主意比這個主意好不到哪裡去。

  你應該如何在股票和保守型投資(例如優質債券、定期存款和貨幣市場基金)之間分配資金呢?如上章所述,這項基本的配置對投資組合的短期表現有著深刻的影響。

  同時它也會影響你的長期回報。想改善投資的表現嗎?放棄精挑細選高成長型股票和跑贏市場的共同基金吧,通往成功的路也許簡單得多。

  增加回報

  開門見山地說,我們不能期盼優質債券、定期存款和保守型投資能與股票的收益相媲美。除非碰到委靡不振的熊市,否則從長期來看,債券收益也比不過股票收益。實際上,最基本的資產分配(如何在股票、債券、基金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等品種之間配置資金)是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理財抉擇之一。這個重要決定不僅主宰投資組合的短期損益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長期投資回報。我們由此推斷:如果想提高投資收益,我們只需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股票。

  假設你將總資金的60%投資於股票,剩下的40%投資於債券,股票投資的預期年收益為10%,而債券的收益為5%(相對較低)。像這種「60%的股票—40%的債券」的投資組合,其預期收益為8%—當然,並不能保證你的預期一定跟實際情況相符。要想提高投資收益,你只需將股票投資的比例提升到70%,那將使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上升到8.5%,而你無須採取其他特別的措施,例如挑選更好的股票和超級績優共同基金,或者試圖判定股市的未來走向,等等。這是提高潛在投資收益最簡單的辦法,雖然至今很少有人提及。

  在你決定提高股票投資比例之前,請記住3個警告。我曾在前一章暗示過其中兩個。第一,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股票的收益必然超越其他保守型投資,雖然從某些理論中推斷應該如此。不過如果股票投資不能獲得更高的預期收益,為什麼投資者會願意冒風險去持有它呢?但這樣的超額收益是沒有保證的,如果能做到萬無一失,那股票就沒有風險了。

  第二,即使整個股票市場表現還不錯,你的投資組合也可能慘遭不幸。在這種情況下,將更多資金投資於股票對投資組合收益不會有什麼幫助。華爾街最流行的一條經驗法則就是,僅需持有12~20隻股票就能實現合理的分散投資。持有20隻股票,你基本上可以分散其中任何一隻股票所發生的個別交易風險。但這種投資組合的問題在於,你賺取的收益仍然可能與市場平均收益大相徑庭。這是跟蹤誤差所引起的。要消除這種誤差,你需持有數百隻不同的股票。如果想規避廣泛的市場風險,你可以考慮購買共同基金或者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如此一來,你就能使用相對較少的資本而擁有一攬子公司股票了。

  現在來說第三個警告:不要全額投資於股票。如果你已經這樣做了,你可以考慮增加一點債券投資,從而顯著地減少風險,同時又不影響投資回報。那小部分債券投資,一方面能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在股市面臨周期性調整時能夠使你保留一定的購買力。在熊市期間按兵不動是異常難熬的,那怎麼辦呢?如果持有債券,你盡可以大膽利用市場下挫的機會,將債券市場上的資金轉投到股票市場。

  不良反應

  儘管分配更多資金用於投資股票的主意令人心動,但你也要衡量一下你所能承擔的風險,以及憑你的資金實力所能承受的損失。第一個方面相對較為容易,它主要取決於你的投資期限。那些臨近退休年齡、即將依靠積蓄生活的人,應該相應地減少股票及股票型基金投資。而那些離退休還早、其穩定收入可以支撐日常生活開銷的人,更能承受大力投資股票市場所帶來的風險。

  當你考慮以上這些基本原則時,請記住兩件事。首先,正如第1章中所講,如果你的工作不是很有保障,或者說你的薪水波動幅度較大的話,你可能更偏好保守一點的投資。其次,到你退休那天,你的積蓄也不是要全部花光,所以,當你從工作崗位退下時,你無須馬上從股票市場撤資。事實上,面對可能長達25~30年的退休生活,你完全可以將一半資金留在股票型基金上。

  對於其他目標,它們的期限總是參差不齊。你可能在某一天需要交納按揭首付。你又可能在子女上大學的4年期間為他們買單。考慮到這些目標,你在使用資金之前的5年,就應該想方設法逐步將手中股票變現,以湊足資金。如果只有5年左右的時間,投資股票也許會賺錢。相比之下,根據歷史經驗,如果你有10年投資期限,那麼你才有把握保持股票不盈不虧。

  綜上所述,除非你能確信至少有7~8年的投資期限,否則就不宜投資股票,並且,一旦明確5年後需要動用這筆錢,你最好開始籌劃賣出股票。這並不是說當你明確5年後必須使用這筆資金時,你就應該馬上拋售你的股票,這需要考慮當時的市場條件。如果股市正處於一輪殘酷的熊市中期,你可以按兵不動,耐心等待,期望價格有所反彈。但倘若股票市場正徘徊在牛市高位,而你5年後需要這筆資金,你就可以適時將資金從股票轉到其他保守型投資上。

  雖然對投資期限的簡單衡量能幫助你測算大概能承擔多大的風險,但要做到精確無誤還是極為艱難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因人而異的,即使年齡、生活目標和投資期限都相同,你所偏好的投資組合也可能和別人有著本質區別。

  而且,我們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也並非一成不變。在不斷膨脹的牛市,投資者容易變得驕傲自滿、敢於冒險。而在無情暴跌的熊市,專家學者之間充滿了悲觀絕望的末日論調,而普通投資者會異常恐慌,並不顧一切地拋售股票。想知道當下一輪市場衰退來臨時,你的反應將會如何嗎?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風險承受能力問卷,相反,只需回憶你在最近一輪熊市中的反應即可。事實上,除非你經受住了超過20%的市場下挫幅度的考驗,否則你就不要過多投資於股票。在上一輪熊市期間,想想你能心安理得地持有多少股票,那就是你日後股票持有比例的基準。

  擊中目標

  一旦確定了股票投資的資金比例,你就應該時刻保持這個比例不變。假設你選擇了70%的股票投資比例。在牛市中,你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價值會增長,從而推動股票投資比例上升到70%以上。要想將投資組合調回到目標比例,你應該不定期地進行調整,出售部分股票,並將其收益轉投至債券或投資組合中其他品種上。同理,在熊市中,股價下跌會導致股票投資比例降到70%以下,這時你需要買進一些股票,使股票投資份額回升到70%。

  在市場蕭條時,若你為保持股票投資比例而買入股票,那麼當市場復甦時這將有利於你的投資組合以更快的速度反彈。但通常來講,頻繁地重新平衡股票和其他低風險投資之間的比例,可能會影響你的長期回報。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可能需要減持能給你帶來最高收益的股票。確實,如果想獲得更高回報,你就要盡量避免平衡投資比例。

  那為什麼要平衡投資比例呢?這主要是考慮到控制風險。調整股票投資比例,能使你目前的投資組合風險與最初設定的風險水平保持一致。否則,當股票價值增長時,你的投資組合風險將同步增加,從而可能使你在下輪熊市中遭受慘重打擊。

  平衡調整最適用於退休賬戶。這種情況下,你不必為出售股票所獲得的豐厚收益即刻支付資本利得稅。如果你必須要調整應稅賬戶,那首先看看是否可以通過投入新的儲蓄或任何股票分紅、利息收入以及共同基金分紅,來補足投資組合中失衡的那部分,從而將比例調回到目標水平。

  平衡調整主要是為了控制風險,同時還能帶來一點好處—讓你有事可做。在前面的章節中,我曾提到,保持適量債券投資能帶來一定購買力,在股票價格下跌時,你可以充分利用它們。與此相似,平衡調整也提供了一種應急計劃,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熊市焦慮症。在金融動亂時期,當大多數投資者被危機籠罩而充滿恐慌時,如果能有一項精心設計的投資策略,並有機會付諸實踐,那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事情!

  生存智慧

   在決定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例時,衡量一下你可承受的風險,以及憑你的資金實力所能承受的損失。

   當你臨近退休時,你可能需要降低股票投資比重,但沒有必要完全退出股票市場。

   大概每過一年,你就要設法調整股票、債券、固定資產投資、基金投資之間的比例,使其與設定目標一致。


推薦閱讀:

起薪18W美元,2018 Vault 5頂尖外所盤點
程序員工資真的很高么,月入幾萬的難道不是吹牛?
體制外offer.你幾倍工資,你會捨得扔掉編製?
職場揭秘:公司高薪吸納新人,卻不提拔老員工的四大理由

TAG:理財 | 高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