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三毒的含義
07-20
三毒指的是貪慾、憎恨、愚痴。貪讓人永不滿足,嗔讓人產生惡意,痴讓人產生錯誤的認知,錯誤的認知又會導致貪慾、憎恨、愚痴。佛教中,通常用鴿子、蛇、豬代表貪慾、憎恨、愚痴三毒。
三毒的貪慾指的是渴求,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人、事、物,自然想要執為己有,這就是貪慾。貪慾是一種向外的追求,貪慾的表現是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佔有,然後佔有慾又繼續增長、擴大。生活中貪慾難以滿足,所以佛教強調貪是一種疾病,而用滿足貪的方式去解決不是辦法。
三毒的嗔恨是對於不順己意的人、事、物,產生排斥,厭惡;貪慾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嗔恨。佛經中所講的忿、恨、覆、惱、嫉、害就是對嗔恨形態的概括。
三毒的嗔恨之所以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痛苦,是因為嗔之本質是惡意的,惡意在對別人之時,則其無形的反作用也會自然傷害自己。
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無明。由於凡事全憑自己的好惡,順己則喜,違逆則怒,完全不明事理,這就是愚痴。
無明有兩層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錯誤的知。最初的佛法中認為,痴就是我執,後來又有四邪見來加以說明:一是把無常的事物認為有常;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認作為快樂;三是把無我的認作為有我;四是把可惡的認作可愛。
錯知的痴是小乘佛教對痴的基本解釋,大乘佛教除了錯知之外,還加上了無知,如不知道自心即佛性。
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以痴為根源產生貪和嗔,沒有三毒的痴,就不會有三毒的貪和嗔,因此,佛教特彆強調痴是一切煩惱及痛苦的根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