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是個什麼樣的同心圓?

過年了,不管大家小家都得團圓,二媽就說個與家庭有關的話題。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我們也都是人情關係間長大的成年人。從成長成熟的軌跡來看,差不多是幼年及兒童時代在父母的羽翼下遮風擋雨,銜食哺喂地生存,因為從思想到生存能力都不夠格,所以也就安身立命,撒嬌發痴。父母也把這項事無俱細的工作當做天經地義的事情來辦。兼或教導訓戒,有的教導有方,有的教導無方也毫不以為然。等小孩養到少年,進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青春期,思想和生存能力都在形成階段,有了自我和判斷的能力。反抗從與父母的「擰巴」開始。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這個階段都是和父母的對抗過來的?如果沒有跟父母對抗著的,一般都會是有兩個可能性,一是父母真的特別開明,一直都教導有方,理解孩子的這個階段並且能找到良方。(但基本上我認為比較有難度。)二是父母實在是太強勢了,孩子已經沒有力量反抗,自我早已被打壓得沒有了。青春期過去,長到能自立的青年,或有機會離家求學,或為謀生計……總之,脫韁的野馬或斷了線的風箏,父母還眷戀著的,因為孩子長大成人自豪感猶生,更加牽掛孩子。而孩子有可能早就盼望此時此刻的到來,歡天喜地地脫離父母的牽絆,呼嘯而去。強弱勢開始翻牌,以前的弱勢小孩變成有希望開啟自我人生的獨立人,開始強勢。而當年強勢著的,威風著的,有控制權的父母,隨年歲漸長,能力漸弱,心思漸軟,開始思念、依賴而成弱勢。

只不過,這種情況會在子女成婚後考慮生養孩子時,再度發生轉變。在中國,有多少家庭,生養孩子的時候不需要家中老人幫忙的?不需要老人幫忙的家庭,需要些條件:1、媽媽是全職(但一個人帶1歲以前的娃還是有難度的。)2、老人很獨立,有自已的事情,不能前來照顧。(比較接近西方了)3、子女覺得請人能照顧得更好。(經濟條件需充裕)除此之外的家庭,從父母來講,覺得代子女照顧孫輩的責任無可推卸,或非常願意過來幫忙,不讓幫忙不樂意。(與孫輩一起,享天倫,解老年孤單)從子女來講,自已的父母更放心,從身心都能放鬆。由此,子女從離家放飛到回到一起,築巢生活,家庭算是圓滿,劃完一個圓。你是不是這樣划過來的呢?但在這個圓里,圓是圓滿了,生活卻未見圓滿。有研究早就說明過。童年時的經歷會影響一生。許多人生後半段的糾結與痛苦都與童年時的不愉快經歷相過。青春期的叛逆與衝突也並非無因之水,生理期過去了就了無痕迹,也會在成人的路上留下一路的坑坑窪窪。當成年後的子女與父母再次因為孫輩相遇相處,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矛盾大都會再次激發,從前多激烈,可能還會更激烈。不曾被調合的矛盾像當年留下的一顆種子(有毒的種子也是種子),這麼多年生了根,開始發芽。有多少家庭在帶小孩的過程中,是不斷的與老人有衝突的?看到不少文章,訴說養孩子的問題,小孩子不肯聽話啦,叫東偏西啦……專家經常提到的一個原則是:給孩子立界限。這個原則我非常贊同,贊同之外卻一直很憂慮,因為以二媽所見,在中國的家庭里,從父母輩開始,就不曾很好的跟自已的子女立好界限。新父母們又如何能學會跟自已的孩子立界限呢?但想到一點,二媽倒有些釋然,因為教養問題也是有傳承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有,一蹴而就。它需要時間,可能要幾代人的努力。起碼,現在的父母,是有信心比上一輩父母做得更好吧?送上小柯《日子》祝各位闔家團圓,春節過好節~

文/二貨老媽
推薦閱讀:

那些年,深受中國家庭喜愛的手錶品牌
北大高材生萬字長信與父母決裂:中國家庭的親子關係,有多少死於「界限感」的喪失?
中國式孝順 中國家庭的幸福密碼
中國家庭教會重建再思(下)(王志勇)
香港NGO調查:震驚!有多少中國家庭正在被洋奶粉榨乾榨凈!

TAG:中國 | 國家 | 家庭 | 中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