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萬畝水稻減產絕收」誰之過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幾天來,一則安徽「萬畝水稻減產絕收」的新聞持續發酵,「超級稻」、「隆平高科」……這些「標籤」辭彙成為事件中的焦點。種業是相對比較專業的領域,在過多的解讀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也在傳播,那麼從事件本身著手,「萬畝水稻減產絕收」究竟誰之過?

  超級稻之過?一些觀點由這一事件直接質疑「超級稻」,認為「19年來,超級稻試驗產量高歌猛進,中國稻穀總產量和單產卻未見顯著提高」,不過這次,超級稻真的是「躺槍」了。一個基本的知識性問題是,涉事的水稻品種「兩優0293」並不是超級稻品種。據統計,2005-2015年,農業部累計冠名了146個超級稻品種,後陸續有28個品種被取消了超級稻品種資格,目前仍有118個超級稻品種在確認範圍內。可以肯定是的,無論取消前還是取消後,「兩優0293」從未進入超級稻名單。

  退一步說,即便是超級稻,難道以袁隆平為代表的育種家們孜孜以求、不斷追求高產無用嗎?如果是這樣,那麼劉翔跨過110米欄的 「飛人」速度有什麼意義?我國投入巨資的「嫦娥飛天」、「蛟龍探海」有什麼意義?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不斷突破極限、挑戰自我的過程,「科學家產量」固然不能等同於「農民產量」,但是,正是科學家通過對良種良法良田等因素有效組合而實現的「極限理論值」,才為「農民產量」的提高設定了奮鬥目標,更探索了在現實中農民可學可用的方法和路徑。

  隆平高科之過?這一事件中的另一標籤是「隆平高科」,在去年下旬中信集團35億元高調入主之後,隆平高科更是穩坐種業龍頭、被寄予厚望。在這件事中,隆平高科被人詬病的是「內外標籤不一致」。對此,隆平高科回應認為自己外標籤標註「稻瘟病抗性平均5.6級」,內標籤標註「稻瘟病抗性平均5.6級,最高9級」,並沒有違反《農作物種子標籤通則》。目前,很多企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標籤或說明書上,寫到品種優點就盡量突出,說到缺點就輕描淡寫。論字斟句酌農民肯定不及企業文案、專業律師,不過,作為一個行業的領軍者,理應帶頭規範行業風氣、做出更好表率,理應為農民提供更清晰、更明了的標籤文本。

  回到事件中去,品種是審定品種,種子質量沒問題,推廣區域符合審定區域,可以說,隆平高科「兩優0293」種子本身在這一事件中並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上,類似的事件在種業界時有發生,不管是氣候災害、病蟲害發生還是其他原因,農民糧食減產,政府無奈最後往往都壓給種子企業去買單。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必須建立法治的理念、按照法治的方式辦事,不能以行政命令、法律判決的形式強加給企業,這隻會傷害種業整個行業的正常秩序,並且最終傷害到廣大農民。

  審定製度之過?有人認為這是目前的審定製度片面追求「高產」導致的,這也引發了對什麼是好品種的爭論。一個好的品種當然要高產、優質、抗性好,最好還適用機械化收割、耐密……但現實是「零缺陷」的品種幾乎不可能,「就有點像玩一個魔方,對齊一面兩面容易,把六面都對齊很難。」這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曾經做的一個形象比喻。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必須從基本國情出發去理解,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個別品種可能走多元化路線,但是對品種整體「高產」特性的追求始終是育種家們的第一追求;另一方面也必須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在溫飽尚且不足時,產量壓倒一切,而現在,隨著糧食問題的基本解決和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有關部門也在及時修訂審定辦法,去年8月發布的新修訂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中,更加重視品種的安全性,對抗性不達標品種實行一票否決。

  回到事件本身,可以看到,「兩優0293」是在安徽省已經種植7年的「老品種」,雖然抗性低,但當地是屬於「稻瘟病輕發區」,7年里不但沒有發生問題,而且因為抗倒伏、產量高的特性,僅在安徽蚌埠就累計推廣14萬斤。但是,這個正常年份的稻瘟病輕發區,今年卻偏偏因為極端天氣等原因導致稻瘟病重發。

  可以說天氣原因、病害原因是萬畝水稻減產的根本原因,但是有了這個結論並不能就此畫上句號。農民是最大的受害者,農民利益是核心問題,在類似的事件中,應該如何避免和補償農民的損失?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農業保險機制,一方面是對農民的政策性保險,應該從政策、資金上對農業保險給予更多支持,提高保障水平和覆蓋率,讓農民在極端事件發生後有最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企業從保護品種和品牌的角度來講,可以主動與保險公司合作探索化解品種風險的保險品種,建立品種風險救濟機制,降低企業和農民雙方的風險。


推薦閱讀:

糧食安全問題絕不能成為復興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農業大革命-- 自然農法
農業銀行櫃員工作總結
非農業收入——支撐增長的長期因素
【學友筆記】柔性圈地運動的中國表徵

TAG:中國 | 新聞 | 農業 | 農民 | 來源 | 水稻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