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建平《解讀陰陽》之:陰陽的本質、變化規律

五、陰氣陽氣的本質

原創作者:容建平

本文是由《解讀陰陽》第六篇《陰氣陽氣的發現和認識》中第五、六節的內容改編而成。

古代人已經清楚地知道,陰氣陽氣是生成世上萬物的最原始材料,宇宙間一切物質,大到整個宇宙,小到一個原子,儘管它們的形態各異,在本質上,全部都由陰氣陽氣相互作用而生成,古人的這個認識,老子在《道德經》中用一句簡潔的話已經說得非常明白:「萬物負陰而抱陽」。陰氣陽氣能生成物質,這就說明陰氣陽氣具有物質性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既然陰氣陽氣有物質性,它就必然為現代科學所認識,奇怪的是,雖然現代科學對物質的認識已經深入到了「夸克」層次,但人們還是沒有搞清楚陰氣陽氣是什麼物質性的東西,由於找不到陰氣陽氣的真實本質,現在不少人對陰氣陽氣的真實性抱有懷疑,即使是堅定地相信陰氣陽氣必然存在的人,因不能明確地認識到陰氣陽氣的真實本質是什麼,也只能作出含糊其詞的解釋,通常的說法是陰氣為物體的物質性部分,陽氣為物體的功能性部分,或簡單地說為陰為體,陽為用。

到底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物質性本質的陰氣與陽氣呢?如果有,它又是現代科學中的什麼物質呢?如果沒有的話,難道古代人所說的陰氣陽氣是虛幻的臆想物嗎?可以這麼說,古代人能明確地說出陰氣陽氣是生成萬物的基礎材料,就必然有它充分的理由和依據,對陰氣陽氣的認識,必然是一種在自然科學上的認識,決不是一種虛幻性的臆想,可以肯定,在現代的自然科學中,必然存在有古代人所認識的陰氣與陽氣,只不過是現代人和古代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稱呼而已,我們必須注意到,從陰陽的性質屬性中,陰氣是引起人體感覺到冷的無形物質,陽氣是引起人體感覺到熱的無形物質,既然它們都有物質性的存在,那麼,它就必然地在今天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中找到它的身影,意思是說,必須找到現在人們稱呼的哪些物質,是就古代人們稱呼的陰氣陽氣,因此,要解開陰氣陽氣之迷,就必須從古代對陰陽屬性的劃分中尋找破解的線索,找出古代人與現代人在本質上有共同特點的物質形態。

陽的字義意思為有陽光的地方,有陽光就明亮;陰的字義意思為陽光被遮擋的地方,陽光被遮擋就會黑暗。從意義上看,陽氣是具有陽性性質的「氣」,它必然要在明亮的地方存在,陰氣是具有陰性性質的「氣」,它必然要在黑暗的地方存在,找到了陰氣與陽氣的這兩個存在特點,人們就從明亮和黑暗中去感受陰氣與陽氣帶來的不同感覺。根據從發出光亮的火中得到的感受,根據從發出光亮的太陽下得到的感受,人們感覺到,明亮中有一股令人感到溫暖或炎熱的熱氣,在自然界,越明亮的地方,熱的感覺就越明顯,這股熱氣,就是古代人所說的陽氣,於是人們認識到,發出光亮的物體就必然有陽氣,白天的太陽是人們能夠看到的最明亮的星體,是地球上陽氣的最大來源,夜空中那些發光的星星,也必然在不斷地產生陽氣。

根據從沒有陽光的黑夜中得到的感受,根據從陽光被阻擋的陰暗處得到的感受,人們感覺到,黑暗中有一股令人感到涼爽或寒冷的冷氣,在自然界,越是黑暗的地方,冷的感覺就越明顯,這股冷氣,就是古代人所說的陰氣,於是人們認識到,越是黑暗的地方,陰氣就必然越強,夜間沒有月亮的太空是最大的黑暗來源,也必然是陰氣的最大產生來源。

現在人們已經明白,太陽之所以發出光和熱,是它在內部不停地發生核反應,不斷地產生出能量所至,人在陽光下,不斷地吸收著太陽的能量,能量的積累,令到人的身體發熱,於是產生熱的感覺。現在人們也明白,黑暗的地方冷,是因為沒有能量或者能量被阻擋的緣故,人在缺少能量的地方,自身的能量向外散發,於是產生冷的感覺。

從現代人的認識上看,人體吸收能量會感覺到熱,失去能量就會感覺到冷,這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冷和熱都與能量有關。其實,我們的祖先老早就知道,能量的變化會產生不同性質的量變特點,正是能量與空間的相互作用,也即能量在空間的擴散運動,產生出陰氣與陽氣。

我們的祖先既然知道陰氣陽氣和能量在空間的運動變化有關,那麼,它們是怎樣在空間與能量之間,採用什麼樣的依據來區分出陰氣和陽氣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物質呢?空間、能量和陽氣、陰氣,畢竟是有區別的不同概念,人們需要知道它們之間是怎樣產生和兼容的。

1、陽氣和能量的關係:

從陰陽各自的屬性上看,陽氣有明亮、炎熱的性質,有向外、向上擴張的運動性能,它所表現出來的性質形態,和現代人們所說的能量有完全一樣的性質形態,因為發出光和熱,產生運動力,是能量擁有的特性,這說明,古代人所說的陽氣就是現代人說的能量。最明顯體現這種特性的事例,就是能量在火箭發射中所產生的各種現象,現代的火箭發射,主要是依靠物質燃燒產生大量的能量來推動,以能量的強大動力,噴出耀眼的火舌,推動火箭升空,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清楚地看到,物質燃燒產生的能量,是以光、熱、和動力表現出來,如果將陽氣和能量相比較,就會發現兩者都是同一物質,它證明了這是古代人和現代人對同一物質的不同稱呼而已。

陽氣就是能量,密集量的能量就是陽氣。宇宙中的能量基本上由物質燃燒產生,密集的能量具有高溫和壓力,內部處於熱運動狀態,因此炎熱和發出光亮。由於宇宙中的物質並非無限而是有限,即使所有物質全部燃燒,產生出的能量也有一個最大限量。

宇宙中象太陽般的恆星在燃燒中發出密集的光和熱,為宇宙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是現在宇宙中陽氣的主體來源。太陽給地球帶來光明,帶來熱量,也給人們帶來了溫暖,這些令人有發熱感覺的能量,就是古代人們所說的「陽氣」的真實本質,也是說,陽氣是古代人對能量的認識和稱呼。

密集能量和空虛的空間之間,產生出溫度差、密度差和壓力差,按照物理學原理,高溫必然向低溫運動,高壓必然要向低壓釋放,因此決定了能量必然要向空間擴散運動。擴散運動是能量佔據空間的增加,也表示能量的體積在膨脹。能量的膨脹為復蓋範圍內的空間帶來兩項變化,一是為空間帶來一股溫暖之氣,單位空間內流經或者積累的能量越多,溫度也就越高;二是在空間產生一股前進的推動力,能量越密集,可以產生的溫度越高,動力越大,可以產生的運動速度就越快。

能量必須由物質產生,陽氣是物質燃燒的產物,這就決定了陽氣的密集量同產生的來源有關,也就是同發生燃燒的物質的性質、質量、燃燒方式、燃燒速度和燃燒過程有關,不同的物質,由於它們的化學結構或物理結構不相同,在相同的時間內會產生出不同密集量的能量,即使是相同的物質,由於條件的不相同,也會產生不同密集量的能量,實踐表明,燃燒完的速度越快,時間越短,能量越密集;不同質量的物質在相同時間內燒完,燃燒的質量越大,能量越密集;相同的物質,燃燒得越充分,越徹底,能量就越密集;物質在燃燒過程中,燒得最旺盛時,能量最密集;否則,就相反。

陽氣攜帶了能量的性質和性能,陽氣擁有炎熱明亮的性質,就是能量的光和熱的性質,陽氣擁有的膨脹和上升運動性能,就是能量的熱運動屬性,可見,陽氣由現代物理學能量中的光能、熱能、動能組成。

2、陰氣和能量的關係:

陽氣就是能量,這一點已經很明確了,那麼,陰氣又是什麼?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人們可以從這樣的一個實驗中去作出親身體驗。選擇一個在寒冷的夜晚,置身於曠野中,你立刻就感覺到被一種寒冷與黑暗包圍,如果此時點上一堆火,馬上就會感覺到光明,站在火堆邊,感受到火的溫暖,感覺到火的光亮,若果離火堆越遠,就會感到越冷,同時感覺到越黑暗。這樣的親身感受,或許很多人都曾經歷過,古代人們從這個感受中發現,冷與熱,明與暗的感覺,同人與火的距離成正比,原因是離火越近,接收的能量就會越多,離得越遠,接收的能量就越少,這說明了一個道理,能量越密集的地方,就越明亮,越炎熱;能量越稀少的地方,就越黑暗,越寒冷,冷與熱的感覺,與能量的密集量成正比關係,從這個關係上就清楚地表明,陰氣同陽氣在本質上完全一樣,也是能量,只不過是能量處於稀薄的狀態。

純凈的宇宙空間無限大,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純空間裡面什麼也沒有,一片空虛,呈靜止狀態,顯得寒冷黑暗和寂靜,但它能夠容納一切東西,也是說它具有吸光吸熱吸物質吸能量的能力。由於空間處於空虛的什麼也沒有的負性狀態,只要有能量或者物質進入,才會對空間的形態作出劃分,空間才會發生運動變化,此時,空間也會對進入的能量或物質發生作用力,將它們分散。

當能量攜帶著溫度、壓力、和光亮入侵空虛無物的空間後,在空間產生運動,將純凈空間變為有物空間,而此時,空間又不可避免地要吸收能量,空間對能量的吸收,也就是對溫度,壓力,和光亮的分散,這對能量而言,是空間對它發生了作用力,這個作用力就是一股吸引力,將能量吸向空間。

能量在無限的空間內擴散運動,在復蓋的廣闊空間留下了極為稀少淡薄的能量,這些稀少的能量亮度極低,根本不能看見,於是呈現出宇宙純空間的黑暗狀態,由於能量稀薄,因此只有很低的溫度,和很弱的推動力,成為了宇宙間的低溫能量。

低溫能量同宇宙中相對密集的高溫能量相比,兩者間存在一個溫度差、一個密度差、一個壓力差、一個亮度差,對宇宙中相對密集的能量來說,稀薄的能量就是寒冷的低溫,低溫能量必然要從高溫能量中吸走能量,就是產生冷氣的根源。低溫能量的吸熱過程,是將能量拉向自已聚集的過程,也就是一種收縮運動過程。空間的這些稀薄的低溫能量,就是中國古代先民們所說的「陰氣」。

陰氣的本質也是能量,由此可知,陰氣同樣是由光能、熱能、動能組成,由於陰氣是稀薄的能量,它擁有的寒冷和黑暗,就是稀薄能量暗淡寒冷的性質,擁有的收縮和沉降運動,是低溫能量作用力的運動屬性。;

擴散的空間範圍越大,能量就越稀薄,能量越稀薄,陰氣也就越強盛,陰氣的量與能量的量成反比。

總的來說,陰氣陽氣實質是能量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不同等量的體現,也就是說,冷與熱的感覺產生,與人們所處在地方的能量密集度和積聚量有關,能量的密集量越大,或積聚量越多,就感覺到越熱,能量的密集量越少,或積聚量越少,就感覺到越冷。

陰氣陽氣的量變

從陰氣陽氣的產生來源中知道,陰氣陽氣在本質上是一致相同的,它們分別是能量在單位空間內不同等量的體現,處於量變過程中密集與稀少的兩個相反極端,陰氣為能量的稀薄狀態,處於量變中趨向減少的方向,陽氣是能量的密集狀態,處於量變中趨向增多的方向。陰氣陽氣有各自不同的性質性能,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也只有在雙方對立時發生比較才顯露出的屬性。

有熱量,有光亮,有運動,是能量的三大特徵,陽氣在能量密集的高端方面,作出了明顯的表達,於是陽氣有炎熱、明亮的性質,有向外擴張、向上升騰的運動性能;陰氣則從能量稀少的低端方面,作出了另類的明顯表達,於是陰氣有寒冷、黑暗的性質,有向內收縮、向下沉降的運動性能。

陰氣與陽氣所體現的性質與性能,以能量在空間的擴散來實現:

1,能量的密集量:

能量的擴散運動,是一個由密集分散為稀薄的運動變化過程,等量的能量佔據空間的範圍越大,在單位空間內能量的比例就越少,佔據空間的範圍越少,單位空間內能量的比例就越大,能量的密集量與空間的範圍呈反比關係。

2,能量的溫度:

溫度是對能量散發的熱量確認,能量越密集,散發的熱量就越多,表現為溫度越高,能量越稀薄,散發的熱量就越少,表現為溫度越低,溫度同能量的密集量成正比關係。

能量的擴散,也就是溫度的擴散,溫度會隨著能量佔據的空間不斷擴大,而相應地不斷下降,等量能量佔據的範圍越小,溫度越高,佔據的範圍越大,溫度越低,溫度同能量佔據的空間成反比關係。

3,能量的運動:

能量有運動的特性,有運動就必然有動力,能量越密集,溫度就越高,產生的動力就越大;能量越稀薄,溫度就越低,產生的動力就越少,能量的產生的動力同能量的密集量成正比關係。

能量的擴散過程,也是動力的分散過程,能量產生的動力會因佔據空間的不斷擴大,單位內擁有的能量不斷減少,溫度的不斷下降而逐漸減弱,從能量在空間的擴散變化中可知,能量產生的動力強弱同它佔據的空間範圍成反比關係。

4,能量的亮度:

密集的能量發出光亮,亮光的變化同接收的能量有關,接收的能量越密集,就越明亮,接收的能量越稀薄,就越黑暗,光亮度同接收的能量密集量成正比關係。

能量的擴散過程,也是亮度的分散過程,單位能量的光亮度,會隨著能量在空間的擴散距離越來越遠而逐漸下降,越來越黑暗,光亮度同與能量在空間的運動範圍呈反比關係。

從能量的量變關係中看到,陽氣佔據了能量的密集高端,才擁有了明亮、炎熱與加速運動,陰氣佔據了能量的稀薄低端,才擁有了黑暗、寒冷與減速運動,因此說,陰氣與陽氣各自擁有的性質性能不是人為強加,而是天然產生的,由量變而發生的質變。

古代人對陰氣陽氣是生成一切物質基礎原材料的認識,轉變為現代科學原理,就是「能量是生成一切物質的基礎材料」,古代人所認識的「陽化氣,陰成形」,轉化為現代科學原理就是「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物質能夠轉化為能量」。能認識到不同溫差的能量相互作用,生成了一切不同形態物質,能認識到能量和物質可以雙向轉化,這就充分說明古代人也有先進的科學知識。

六、陰陽的變化規律

原創作者:容建平

本文由《解讀陰陽》一書第七篇《陰陽理論的再認識》中第五節整理而成。回復醫源先生:由於所貼都是節選,難免有未能涉及的話題,關於陰陽轉化原理,在第六篇《陰氣陽氣的發現和認識》中有《陰氣陽氣的變化規律》一節,在第七篇《陰陽理論的再認識》中有《陰陽的變化規律》一節,前者是對陰氣陽氣的觀察描述,後者是對自然規律的解釋,今將後者補貼上,謝謝您的關心。容建平陰陽的變化規律宇宙間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必然性地體現為一種正反雙向運動變化,比如日夜的自然變化為連續不斷的明暗雙向運動周期律,自然界那條不可抗拒的生死規律,實質上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再從盛轉衰,由有變無的雙向運動周期,對任意一個事物的運動變化周期進行圖解,都會發現有這樣的共同結構,有一個正向的上升過程,有一個反向的下降過程,和有一個正向的最高幅度極限點,有一個反向的最低幅度極限點,陰陽的變化規律實質上是對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周期的詳細解釋,它抓往正向與反向兩個相反的質量因素,用陰陽來表示,陽代表正向性質,陰代表反向性質,並以陰陽的運動變化來模擬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形式。

以陰陽相互作用過程產生出的一系列變化,總結梳理後成為了一條標準化的程序,和規範化的規律,由於任何事物的千變萬化,其發生運動變化的最基本條件都為「二元」對立性質結構的相互作用,因此它們必然地要遵循陰陽的變化程序和變化規律,只要掌握陰陽規律的程序要點,明白陰陽規律的變化過程,就能夠從本質上把握一切事物的變化全過程,利用陰陽的變化模擬出事物的變化,就能夠從中了解事物變化過程每一階段的存在狀態。

陰陽的變化規律是以陰氣陽氣的相互變化規律為基礎,再綜合所有事物在「二元」結構基礎上的運動變化特徵,經過統籌兼顧產生的理性程序模式。陰陽相互消長是陰陽的基本運動形式,陰陽相互轉化是陰陽的基本變化形式,陰陽相互消長的具體體現為雙方的量變的不斷更改,而這個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又必然性會引發陰陽整體發生質變。陰陽變化的起因,以雙方性質對立為動變的基礎,對立雙方之間的性質差異,是產生鬥爭的根源,雙方的鬥爭,則是發生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雙方為消除性質差異和力量差異而產生的復蓋,就是運動變化的原動力。陰陽變化的狀態,以雙方勢力的佔有對比來確定,當陰大於陽時,陰佔優勢,整體以陰的屬性為主導力量,表現出陰的特徵;當陽大於陰時,陽佔優勢,整體以陽的屬性為主導力量,表現陽的特徵;當雙方的勢力旗鼓相當時,雙方的屬性都能得到體現,只是雙方的性質體現都不太突出。

陰陽變化的趨勢,以雙方勢力的發展趨向來確定,如果陰的量變趨向不斷增長,陰陽的運動變化將朝反向方向發展,發展的總趨勢為陰的不斷強大和陽的不斷衰減;如果陽的量變趨向不斷增長,陰陽的運動將朝正向方向發展,發展的總趨勢為陽的不斷強大和陰的不斷衰減。由於陰陽的整體性質以變化趨勢不斷增長的一方的意志為主導,雙方在運動變化過程中各自力量的消長積累,成為了「量變引發質變」原因。

陰陽變化的量變逆轉,以雙方發展的最大極限為轉折點,陽的發展一旦超越它的最高極限,必然發生崩潰,從而走向反面,由增長轉化變成為負增長,呈下降趨勢,同樣,陰的發展一旦超越它的最高極限,也必然會發生崩潰,也會走向反面,由正增長轉化變成為負增長,呈下降趨勢,這種由性質超越極限而造成的崩潰,成為了「質變引起量變」原因。

陰陽的消長轉化全過程,經過梳理後,成為了一條規範化的有序規律,規範化的規律在程序上表現為「陰消陽長、重陽必陰、陽消陰長、重陰必陽」四個步驟,陰陽消長是一個長時間的變化過程,是雙方量變的逐漸積累,陰陽轉化則是傾刻間的轉換,它是對消長變化長期積累的突然爆發,整個陰陽規律呈現出循環不斷勢態,體現出事物生生不息的變化延續狀態。

陰陽消長是雙方勢力發生單向偏盛和單向偏弱的變動過程,每一方的消長,都會改變雙方力量的對比,陽消則陰長,陰消則陽長,消長又是變化的動力,在不斷的消長過程中,陰陽雙方每一次的對比,總會在勢力的強弱構成上產生不同的比例,出現變數的盛衰變化狀態。

陽消陰長和陰消陽長為事物的順逆正反雙向變化,在陰陽彼此消長過程中,有兩處特殊的地方,它們能夠起到衡量和判別的標定作用,這分別是平衡點和轉折點,一處起到質的判別,一處起到量的衡量。

平衡點:陰陽平衡是陰陽消長運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狀態,是陰陽消長過程中必然要出現的一種情況,當陰陽的消長達到雙方勢力對等均衡時,這種情況就是平衡狀態。陰陽處於平衡狀態時的點為平衡點,它有一個有特殊的標定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標定點,從它的前後,能夠準確地分辯出陰陽勢力的強弱狀態。平衡點有兩個,一個在陰消陽長階段,一個在陽消陰長階段。在陰消陽長階段,平衡點前為屬陰盛陽衰,陰的力量大於陽的力量,整體以陰的屬性為主導,表現出陰的性質,過平衡點後,轉變為陽盛陰衰,此時陽的力量大於陰的力量,整體以陽的屬性為主導,表現出陽的性質。

在陽消陰長階段,平衡點前為陽盛陰衰,陽的力量大於陰的力量,整體以陽的屬性為主導,表現出陽的性質,過平衡點以後,轉變為陰盛陽衰,此時陰的力量大於陽的力量,整體以陰的屬性為主導,表現出陰的性質。陰陽平衡點表達出三大信息:

1、表達出陰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處於上升的還在不斷地上升,處於下降的還在不斷地下降;

2、表達出陰與陽的力量對比發生轉變,原先處於強勢的會轉變為弱勢,原先處於弱勢的會轉變為強勢;

3、表達出陰陽整體的性質發生轉化,原先體現為陽性的會轉化為陰性,原先體現為陰性的會轉化為陽性。陰陽平衡點為陰陽相互消長過程中量變引發質變的關鍵點,變化的重點體現在整體的外在性質的轉化上,實質上它最為重要的是起到了標定質變的作用,可定為「質變標定點」。陰陽轉折點:轉折點就是陰性極限點和陰性極限點,陰陽發展趨勢的轉化是陰陽消長達到偏盛極限後的必然變改,陰陽單向偏盛,一旦超越可承受極限,必然發生物極必反的變化,「重陽必陰,重陰必陽」,由量變引發質變是事物走向極端的必然性結果,反過來,質變又是事物變化走向反方向發展的開端。陰陽發生相互轉化時的轉折點有特殊的標定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量變標定點,從它的前後,能夠有效地標定出陰陽性質的量變趨勢。陰陽的量變轉折點有兩個,一個是陽極轉折點,一個是陰極轉折點。在陽極轉折點前,陽的發展處於上升趨勢,陰的發展處於下降趨勢,整體的發展以陽的性質為主導方向,但過轉折點後,情況發生逆變,陽馬上由原先的上升趨勢改變為下降趨勢,而陰則原先的下降趨勢轉變為上升趨勢,整體開始以陰的性質為發展主導方向。在陰極轉折點前,陰的發展處於上升趨勢,陽的發展處於下降趨勢,整體發展以陰的性質為主導方向,一旦過了轉折點後,形勢馬上發生逆轉,陰開始走向下降趨勢,陽變為走向上升趨勢,整體發展開始以陽的性質為主導方向。

陰陽轉折點表達出了三大信息:

1、在轉折點前後,整體的外在性質沒有發生變化,先前體現為什麼,之後也體現為什麼;

2、轉折點體現的質變是發展趨勢的主導性質發生改變,原先主動的轉變為被動,原先被動的轉變為主動;

3、轉折點前後體現了陰陽的量變,原先上升的會改變為下降,原先下降的會改變為上升。極限點體現的是陰陽各自走向「物極必反」時的量變引發質變,但它變化的重點又體現在陰陽雙方的量變轉向中,在實質上,陰陽轉折點最重要的是起到了標定量變的作用,故此可定為「量變標定點」。

古代人從陰陽消長的雙向變化中,得出了一些道理:

陰陽的發展趨勢,以掌握主動的一方為主,誰掌握主動權處於上升中,誰就能駕馭發展的方向;陰陽的轉化,實質是雙方力量大小對比的外在體現,誰在整體中所佔的比例大,整體就以誰的性質為表現;陰陽的消長一旦超越最大承受極限,勢必喪失主動權,由主動轉變為被動,同時也帶動雙方的量變發生逆轉;質變標定點界定了陰陽力量對比的轉換,量變標定點界定了陰陽運動趨勢的轉換;

陰陽的周期變化,由陰陽消長的自然性規律決定。

七、人體中的陽氣製造和流通

(原創作者:容建平)

陽氣的製造和流通體系。人體中的陽氣就是人體內的熱能量,現代醫學已經完全明白人體熱能的產生來源和產生全過程。現代的醫學科學顯示,人體產生熱能量,是有一個物質燃燒過程,由一個牽涉面很廣的體系共同協作完成:

首先,人通過呼吸,從鼻吸進氧氣,經過氣管到達肺;

第二,通過肺泡的運作,將氧氣輸入血液中,肺動脈將氧氣輸送到心臟;

第三,在心臟的支配下,血液攜帶氧氣從動脈輸送到全身,氧氣在體內同脂肪、糖類或蛋白質相結合,發生燃燒,產生出熱能、水和二氧化碳;

第四,熱能以血液為載體,在心臟的調節下從血管內流動,為人體供溫暖;

第五、二氧化碳和水分由血液攜帶,經靜脈輸送回心臟,經心臟再輸送到肺;第六、由肺將廢氣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呼出體外,而後再將氧氣輸入血液,經動脈流向心臟。

現代醫學是通過人體解剖和人體生理研究,認識到發熱現象的全過程,但是,在遠古的時候,中醫就已經掌握了人體發熱的所有秘密,知道人體的熱能是通過怎樣的臟腑協作產生的。中醫清楚地知道,人體中有一套很完整的發熱體系,它通過一系列的生產環節,不斷地為人體生產和提供炎熱的陽氣,準確地說,中醫對發熱體系的整體結構,參與制造陽氣的主導器官和輔助器官,製造陽氣過程,和陽氣流通運作全渠道等等,都已經了如指掌:

1、知道製造陽氣的主管器官和輔助器官是誰;

2、知道陽氣由燃燒產生;

3、知道產生燃燒的物質是什麼;

4、知道助燃物質的流通過程;

5、知道運送氣體的載體;

6、知道陽氣的運輸通道;

7、知道燃燒後的廢氣排放途徑。

中醫的基礎知識顯示,人體陽氣的製造和流通,由心臟系統和肺臟系統共同組成的體系共同完成,陽氣的製造過程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燃燒的主體系統部分,一個是燃燒的輔助系統部分,兩個系統分別由心臟和肺臟兩個器官主管。心臟系統是燃燒發熱的主體部分,整個燃燒發熱體系以心臟為主導,以肺臟系統為輔助,只要是為順利產生燃燒作出配合,它們共同配合完成整個燃燒過程。在整個燃燒體系中,還有一個管道式的流通網路,和有一個非常高效率的運載工具,血管系統,不但是血液的流通管道,同時也是陽氣的流通渠道,而且還是助燃氣和燃燒廢氣的流通管道,而血液,不但是助燃氣的載體,燃燒廢氣的載體,同時也是陽氣的載體,簡單地說,血液在血管系統運行過程中,既運載助燃氣進入,又運載廢氣向外排放,同時又將陽氣運載到人體各處。

有這樣的疑問,古老的中醫真的知道從自然界吸入的氧氣,是人體燃燒發熱的助燃劑嗎?真的知道血液運載氣體的作用嗎?真的知道人體內燃燒發熱的機制嗎?從中醫的學說中,沒有說明血液能夠有運載氣體的記載,也沒有關體內燃燒發熱的詳細解釋,如果在沒有充足理據的支持,就武斷地肯定中醫在遠古的時代就有先進的人體科學知識,這樣的判斷肯定是不科學的,能夠說明中醫有先進的人體科學知識,唯一的方法就是提供有力的證據,以理服人。

一、中醫對血液運載氣體的認識

現代醫學發現血液中的血細胞能夠攜帶氧氣和二氧化碳氣,它將吸進的氧氣通過動脈輸送到人體各處,再從體內將廢氣攜帶到肺臟呼出,完成一個呼吸循環周期。在遠古時代,中醫明確地知道血能載氣,雖然沒有直接地指出血液有運載氣體功能方面的論述,但在它的一些論說中,就包含了這方面的全部知識。

中醫指出「肺主氣」,和「肺主呼吸」,現在人們都知道,吸進的氣和呼出的氣,由肺的擴脹運動和收縮運動完成,那麼,這些從鼻吸進的氣,跑向哪裡去了呢?《黃帝內經》這樣解說:「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大家應該注意到這很重要的一個解說,中醫的經典勞動著作已經明確地說出吸進人體的氣是「藏於心肺」,也就是在說,吸進的氣不單入到了肺臟,而且還進入到了心臟。吸入的氣藏於肺,人們容易理解,肺本來就是用來呼吸的,吸入的氣自然要藏在肺臟之中,對於氣還藏在於心臟,這就有點費思量了,因為心臟是充滿血液的器官,《黃帝內經》也明確記載,「諸血者皆屬於心」,在充滿血液的地方,心是怎樣藏住氣的?對這個問題,《黃帝內經》中沒有詳細的解釋,但它很肯定了這一點,肺臟系統吸進的氣,輸入到了心臟系統之中。

為什麼要特彆強調吸入的氣最終能夠為心臟收藏?原因是中醫知道了血液有運載氣體的功能,吸入的氣通過肺臟的作用,將它融入了血液之中,血液內包含著氣體,因血液由心統管,心中充滿了血液,血液藏氣也就等於心臟藏氣,這就是心能藏氣的真正原因。如果不知道血液有運載氣體的功能,絕對說不出心能藏氣這個事實,因為心臟中充滿了血液,根本就沒有容納氣的空隙,單從表面現象來看,根本就不能看出裡面藏有氣體,只有從本質上有正確的認識,知道血液是氣體的載體,才敢肯定地說出氣能藏入心裡。所以說,中醫早就知道血能載氣,雖然沒有特別地說明血液能夠運載氣體,但從「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的結論中,已經非常明顯地隱藏了這個道理。

二、中醫對人體內燃燒發熱的認識

為什麼說中醫早就明白陽氣由燃燒的方式產生呢?只要認真看一看《黃帝內經》就可以知道,它將心劃歸屬於火,「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南方赤色,入通於心,」「其類火,」這是在說心臟是人體熱的來源地,好象是自然界的南方炎熱氣候,與自然界的火同屬一類,就象是人體中的火。火是什麼?火就是物質的燃燒狀態,由於人體中只有心臟「其類火」,說明了人們已經認識到心同人體內發生燃燒有直接的關係,是人體中專門主管熱能量的器官,用現代的說法是「火」的控制與管理機構。

對心臟是人體是中火的認識,表達出了兩項內容,一是說明在整個燃燒體系中,心臟是燃燒過程的主導者和主要管理者,整個燃燒過程都在心臟的管轄範圍內進行,二是說明陽氣的輸送系統中,心臟是熱能的調配中心,熱能的調撥分配由心臟進行調節。簡單地說,中醫已經清楚地知道心臟系統是陽氣的產生地和管理中心。

既然知道心臟對燃燒過程的管理,但是燃燒過程是怎樣進行的呢?中醫又是怎樣解釋人體內的燃燒過程呢?非常簡單,中醫將人體內發生燃燒產生陽氣的過程化簡濃縮為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它在《黃帝內經》說得很清楚,這就是「陽化氣」。「陽化氣」這三個字雖然極其簡單,但從中已經包藏了燃燒過程中的一切變化,第一,它說明在人體內有物質發生燃燒;第二,陽氣是人體內物質燃燒產生的熱能量;第三,體內物質發生燃燒後,變化成為無形的氣態。

「陽化氣」中的「陽」是指陽氣熱能量,「化氣」是指物質由有形的物狀態變化成為了無形的氣狀態,因為只有有形的物質才能變化成為氣態,物質由有形狀態轉化成為氣態,其過程還產生熱能,這指的就是「陽化氣」的燃燒過程,但是,究竟什麼物質化成為氣態過程中,也即是在燃燒中產生出陽氣熱能量呢?《黃帝內經》有交代,是由「陰成形」的人體體質,也即是組成人體的物質,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人體中的脂肪、糖類、蛋白質等,這些內體物質同外來的氧氣發生燃燒,產生出熱能量陽氣,同時也產生出燃燒後的廢氣二氧化碳。

三、中醫對呼吸與燃燒關係的認識

中醫雖然沒有專門地解釋從肺吸進的外氣參與了燃燒,但一句「肺主呼吸」,就明確地指出了肺臟在燃燒體系中的輔助作用,不要以為點出「肺主呼吸」是古代人自覺感受的生理現象,其實,中醫已經知道肺臟在整個燃燒體系中,是重點在管理氣的進出,吸進新鮮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起了輔助燃燒的作用,用現代的語言來說,肺就是助燃氣體的進入通道,和燃燒廢氣的排放通道。

中醫真的知道肺臟的呼吸參與了燃燒嗎?這可以從《黃帝內經》對肺臟一呼一吸的區別中發現和證實,《黃帝內經》確定:吸入的是「五氣入鼻」,呼出的是「陽氣出上竅」。「五氣」是什麼樣的「氣」?「五氣」是指「五行」之氣,古時人們將自然界所有的「氣」按「五行」的性質為標準,分別區劃為「風氣、寒氣、熱氣、燥氣、濕氣」,也是說,自然之「氣」是由這五種性質的「氣」構成。「陽氣」是明顯地帶有熱能量的「氣」,在這一吸進與一呼出之間,氣的性質發生了重大變化,吸入時是自然之氣,呼出時是明顯性的熱氣,從這一呼一吸的前後變化過程中,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呼吸參與了陽氣的製造過程,肺臟吸進的「五氣」與呼出的「陽氣」,證明了肺臟系統在燃燒中起了輔助性的作用。

中醫學說中雖然沒有動脈血液運送氧氣,靜脈血液運送二氧化碳之類的記載,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知道血液有運載氣體的功能,而且吸入的「五氣」與呼出的「陽氣」為不同性質的氣,兩者的性質不同,就必然有各自不同的流通渠道,否則的話,兩者就會發生混淆,由此可知,人體血管網路必然要分為兩大部分,一個部分負責將外來的助燃氣體輸入體內,即現在所說的動脈,另一個部分負責將燃燒後的廢氣排放出體外,即現在所說的靜脈。

「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其意思是說人體吸進的外氣由鼻進入肺後,再通過肺臟的布施,進入了心臟系統內專門負責輸入的血管網路,也即是動脈血管的血液中。「陽氣出上竅」是說明人體內發生燃燒後的廢氣排放,最終是從人體的上竅鼻子排出體外,從逆向思維看,這些廢氣必然也是要走由血液攜帶流向心,再由心進入肺,爾後經過肺的作用,分離出廢氣,再通過肺臟的收縮,從鼻呼出體外的道路。

《黃帝內經》對燃燒產生的廢氣性質有這樣的描述:「熱氣生清」,意思是說,在燃燒產生熱能後的廢氣顯得很清純,沒有任何顏色,一個「清」字就高度概括了廢氣的清晰透明性。《黃帝內經》還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故清陽出上竅」,到底這裡所說的「清陽」是什麼?《黃帝內經》有這樣一句說明:「陽氣出上竅」,這就明確指出這「清陽」就是「陽氣」,陽氣怎麼會從上竅排出?請不要誤會,這不是說人體的熱能從上竅鼻子排走掉,所說的這個「陽氣」,是指燃燒後帶有餘熱的廢氣,由於廢氣是物質燃燒產生的氣體,是由「陽化氣」過程中的產物,兼身上帶有殘餘的熱量,因此它屬於陽氣的範疇,故此也稱作為「陽氣」,又由於它具有高度的純靜清晰,故此又稱為「清陽」。

四、中醫對循環系統的認識

人體內的循環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是心臟、血管和血液。心臟是循環系統最重要的部分,是循環系統的主管器官,它推動血液在血管內不斷地循環。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性網路系統,為心臟管理的運行網路。血液是受心臟控制的運載工具,它被限定在血管網路系統中運行。心臟通過血液的運載,將肺臟的氧氣經過動脈輸送到體內每一個細胞中,又將體內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經過靜脈運載到肺臟。

中醫是這樣認識循環系統的,《黃帝內經》告訴人們,「心之合脈」,這個「心」是指心臟,「脈」是指血脈,「脈為血之府」,也即是現在的血管系統,「合」是指組合,意思是說心臟與血脈緊密相連,由於血脈網路呈封閉式,故此心與脈組成了一個封閉的渠道般的流通網路系統。中醫沒有動脈和靜脈稱呼,但將經脈分陰陽,絡脈分陰陽,陰絡即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靜脈,陽絡就是人們所說的動脈。動脈和靜脈是現代人對血管網路的認識,陰絡和陽絡是古中醫對血管網路的認識,我們不能強求古代人也有現代人的說法,稱呼不一樣不要緊,重要的是古人所指的東西和現代人所指的東西是同一物就成。由於「諸血者,皆屬於心」,心內的血液必然要在全封閉的血脈網路系統中流動,由此可見,中醫對循環系統的認識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解釋方面比較籠統和比較分散,不及現代醫學解釋得那麼詳細。

五、中醫對陽氣流通的認識

陽氣由吸入的外來空氣與人體的物質發生燃燒而產生,而這個燃燒過程又發生在血管網路中,於是血管網路系統,於是血管就自然成為了陽氣的主要流通渠道,在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陽氣的重要載體,由於血液運載了陽氣,故此熱的特點成為了血液的一個明顯特徵,因為血液的流通要受到心臟的控制,對血液的控制也等於對陽氣的控制,心內的血液攜帶了陽氣,使到心臟就像一團火,象一團熊熊燃燒的火,它不斷地輸出熱能,在心臟的調撥分配下,血液運載著陽氣經由血管網路流向人體各個地方。因為血液不但運載陽氣,而且也運載助燃氣體和廢氣,所以,血管網路不但是血液流通的渠道,是助燃氣和廢氣的運輸通道,更加是陽氣的配給運送通道。


推薦閱讀:

想要行書學的好,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很重要!
新時期報紙文藝宣傳規律探討
中草藥運用的基本規律
遼代金銀器早期的分期和演變規律
八字預測疾病在中醫中的演變規律

TAG:本質 | 規律 | 變化 | 解讀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