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 甲午戰爭深刻影響世界歷史

2014-06-29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 戴逸兩個甲子以前,爆發了震撼世界的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敗於東鄰小邦,從此國勢阽危,山河更加破碎。創深痛巨之下,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神州巨變。其他日、俄、英、法、德、美、朝等國,與此戰密切相關,受到不同影響。甲午戰爭既是決定中日兩國命運的重要戰爭,也塑造了20世紀初的東亞格局,並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激發中國民族覺醒中國近代史上發生了許多次對外戰爭,在甲午戰爭前,已有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侵華、中法戰爭,可說是烽火連天,硝煙瀰漫。而中日甲午戰爭比以前的歷次戰爭規模更大,損失更重,失敗更慘。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隨之而來的是列強爭奪勢力範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國家和民族的生存面臨嚴重威脅。甲午戰爭前,中國雖已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但當時正在搞洋務運動,先進的有識之士早已看透了洋務運動的弱點,認識到它不能夠挽救中國,但對一般人來說,洋務運動造成一種假象,開了工廠,造了鐵路,設了輪船、電報,建了海軍,辦了學校,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掛起了求富求強的招牌,給人一種希望和幻覺,似乎中國也在前進、發展,似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也能救中國。甲午戰爭的失敗,使一切都破滅了。三十年洋務運動的成果經不起日本的一擊,一點幻想和自我安慰的餘地都沒有了。這真正是創深痛巨,刻骨銘心,中國人民從來沒有遭到這樣嚴重的災難,從來沒有經受這樣的奇恥大辱。北洋艦隊在威海衛的覆滅,不僅是中國海軍的慘敗,也宣告了早期富強努力的失敗。當時,清朝的北洋艦隊,在軍事上、技術上是很先進的。在人們心目中,它的存在是中國進步的象徵、強大的象徵、希望的象徵。甲午戰爭的失敗,無情地證明了這種象徵的虛假性。這對中國的打擊實在太沉重了。特別是敗在日本手裡,日本是個小國,在歷史上一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號稱同文同種,它的近代化也剛剛起步不久。敗在日本手裡,太不光彩、太不甘心了。而日本侵略中國更加兇狠,割地賠款,毫不留情,可說是心黑手辣,徹底戳穿了清朝這隻紙老虎,同時,給中國人民在物質上、精神上的傷害極為嚴重,可說史無前例。甲午戰爭的失敗對全民族造成重大的衝擊,使得人們從封建主義的沉沉大夢中覺醒,重新觀察周圍的世界,重新評估自己的地位和能力,重新選擇應該走的道路。甲午戰爭失敗以後,全國震動,一片沸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覺醒,前所未有的議論、爭執、探尋、追求。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侵華、中法戰爭以後從來沒有過這種景象,民族危機帶來了新的轉機,歷史的辯證法就是這樣。歷史總是迂迴曲折地前進的。一個有生命力的、偉大的民族,歷史上既有挫折,也有勝利;既有苦難,也有歡樂,它不會永遠勝利,筆直地上升、前進,也不會永遠失敗,直線下跌,一敗塗地。歷史總會給人們以機會,勝利和失敗相間隔、相交叉。歷史上的勝利往往隨之而來會有失敗和倒退,而歷史上的挫折也會增長人們的智慧,鍛煉人們的力量,而得到未來勝利的補償。中日甲午戰爭的情形就是這樣。《馬關條約》的簽訂,激起了全國的悲憤和抗議。3年以後,發生了戊戌維新運動;5年以後,發生了義和團運動;16年以後發生了辛亥革命。一個誤國、辱國、賣國的清政府倒台了。一連串的歷史事件,每個事件既是前事之果,又是後事之因,中日甲午戰爭是這一歷史鏈條中極其重要的環節。如果沒有甲午戰爭的失敗,就不會激起中國這樣迅速地奔跑。這證明了中華民族經得住嚴重的挫折和失敗,能夠從中吸取教訓,能夠在摔倒以後迅速爬起來,尋覓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甲午戰爭的意義非常重要。中國受到了重大挫折,但能吸取教訓,發奮努力。這次戰爭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的意義就在於激發了全民族的覺醒,一種要求改革和進步的覺醒、富強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和自救的覺醒。刺激日本擴張野心甲午戰爭在日本史上同樣影響深遠,是日本向殖民強國過渡的轉折點。19世紀本來是歐洲人的時代,英國、法國、德國、俄國,加上美國,列強主宰世界,國際上戰略局面比較簡單,其他國家都是殖民地附屬國,任人蹂躪,任人宰割。當時,最有希望趕上去的是東方的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一個是中國。中日近代化的步伐,除了歐美列強之外,算是比較早的。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以不同的方式開始起步,中日兩國既是近鄰,又是競爭對手。此前日本也閉關鎖國,也受到西方列強入侵的威脅,但與中國不同,並未因此發生大規模的戰爭。1853年,美、俄艦隊先後到日本,次年日美簽訂《神奈川條約》,雖然美國施以軍事威脅,但卻並未真正動武。1864年9月,英、美、荷、法四國艦隊炮擊日本下關,但聯軍登陸後,當地長州藩迅即求和,戰爭規模很小。當時列強之間存在矛盾衝突,英美兩國都感到扶植日本來牽制沙俄是合算的。歷史的機遇向日本露出了微笑,日本也及時抓住了這個機遇,通過開展「明治維新」,走上了富強之路。甲午戰爭是中日這兩個東亞競爭對手之間的較量。結果,中國失敗了。當然,中國的失敗有其自身複雜而深刻的原因,但由於中國的失敗,日本才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東亞一霸。甲午獲勝,日本掠奪的利益之大,連它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國都沉浸在勝利的狂熱之中。日本經甲午一戰,實力大大增強,這進一步刺激起它向外掠奪的野心。不過,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逼使它冷靜下來,清醒地估算出前途的障礙,卧薪嘗膽,十年生聚,終於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俄國,由此趕上了歐美列強,也走上了一條不斷對外軍事擴張的不歸路。導致列強分化組合甲午戰前,在東亞事務中發揮作用的國家主要有四:中、日、俄、英。此外,法、德、美、朝等國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甲午戰爭造成東亞力量此消彼長,導致列強分化組合,直接影響著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最關心甲午戰爭進程的,除了中日雙方之外,要數力圖向遠東擴張勢力的沙皇俄國。1895年2月和4月,戰爭即將結束之時,沙皇政府召開了兩次大臣特別會議,準備和日本公開對抗,其方針是不能讓日本贏得太多。但當時沙俄在遠東沒有強大的海軍,橫貫歐亞的西伯利亞鐵路也尚未竣工,真打起來沒有把握,於是聯合了法德兩國進行干涉。甲午戰後,沙俄加緊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另一方面也為了對付英日同盟,俄國於1902年與法國結盟,以保護「兩國在遠東的特殊利益」。英國當時在中國獲得的侵略權益最多,勢力範圍最大,它千方百計要維護既得利益,保持優勢地位,於是主張「維持現狀」。當時英、俄矛盾是全球性的矛盾,兩國在爭奪伊朗、土耳其和朝鮮等戰略要地的鬥爭中互不相讓,劍拔弩張。於是,扶植日本抵制俄國擴張,就成為英國的重要政策。英國雖然在甲午戰爭中支持日本,同時也不希望清政府受到過分削弱而垮台。甲午戰前,英國把中國當成它與沙俄之間的緩衝來對待,一度還考慮過締結「英中同盟」。但清政府暴露出的腐朽無能和不堪一擊使得英國輿論和政府政策發生了轉向。因此,當戰爭後期清政府主動提出締結中英同盟時,英國政府未加理睬。在選擇東亞的同盟者時,英國把目光投向了新興的日本。英日同盟終於在幾年後變成現實。甲午戰爭前後,法、德、美等國也力圖在東亞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法戰爭中法國「不勝而勝」,1885年以後清廷被迫簽訂《中法新約》、《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務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承認法國對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中國西南門戶洞開,法國侵略勢力長驅直入滇桂。甲午戰爭後,德法兩國通過參與「干涉還遼」,分別「租借」了膠州灣和廣州灣;法國還在滇越邊境勘界中撈到了好處。美國則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藉助《馬關條約》的規定,從1894年到1900年幾乎將其對華出口貿易額增加了5倍。1898年12月,美國總統麥金萊宣布:「正在中國發生著重大事件,美國並不是一個漠不關心的旁觀者……我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適當的、合於美國政府傳統的手段,來促進美國在該地區的巨大利益。」次年,美國獨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主張保持中國的領土完整,反對列強的血盆大口把中國撕裂得一乾二淨。朝鮮是甲午戰爭前後東亞矛盾衝突的焦點所在。日本在朝鮮瘋狂地推行「大陸政策」,視之為入侵中國東北的橋樑,急迫地要在這個進出日本海的鎖鑰上建成入侵亞洲大陸的橋頭堡。此時沙俄也把擴張重點放在了東北亞地區,19世紀80年代中期,沙皇曾力圖把朝鮮變成保護國。英國則從維護優勢地位出發,希望朝鮮成為緩衝地區,終於在1885年借口俄國軍艦在海參崴集結,強佔了朝鮮的巨文島。甲午戰後,朝鮮一步步淪為日本殖民地,李氏王朝轉而向沙俄尋求庇護。1904年,日俄為爭奪朝鮮和中國的東北發生戰爭,次年日本戰勝,獨霸朝鮮,朝鮮人民則開展了蓬勃的反日鬥爭。改寫東亞歷史進程中日甲午戰爭對20世紀世界歷史最深刻的影響是:日本脫穎而出,進而打敗俄國,從而與歐美列強並駕齊驅,繼續一步步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中俄兩國先後失敗,國內又都推翻了專制的王朝體制,經歷了不同的曲折發展道路,並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甲午戰爭中,日本雖然是戰勝國,但戰爭並沒有給日本人民帶來幸福和歡樂。日本統治者對外選擇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對內必然加緊剝削和壓迫人民。甲午戰爭取得勝利,統治者大發戰爭財,野心無限膨脹,更加瘋狂地擴軍備戰。1904年,與俄國為爭奪中國東北而大打出手,日本戰勝,更加肆無忌憚地侵略中國。此後,佔領東北,以至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軍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徹底失敗,也把日本整個國家拖向毀滅的邊緣,日本人民深受侵略戰爭的毒害。而中國與俄國在失敗以後,經歷了不同的曲折道路,走向社會主義。如果不是甲午戰爭的失敗,或者中國的失敗不那樣慘重,日本也就難以崛起,俄國也就不至於失敗,那麼,20世紀初的歷史將會大不一樣。我們主張歷史發展有其內在的必然性,這是就宏觀歷史而言,資本主義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必然規律。但我們並不是宿命論者,在總的必然性範圍之內,歷史發展會有多種可能和多樣選擇,客觀歷史的形成並不是一個既定的、絕對的、唯一的過程,其中存在許多偶然性,歷史的具體進程和各種情節不是上帝預先安排好的,而是人們在一定條件下自由創造的。歷史給人們提供種種機會,允許人們選擇,要求人們創造,等待人們開闢。甲午戰爭的失敗並不是命中注定的,中日雙方的主觀努力是決定勝負的重大因素。甲午戰爭中,中國失敗了,失去了趕上歷史潮流的機會;日本則嶄露頭角,崛起於東方,大大影響了20世紀初世界力量的對比。從這個意義上說,甲午戰爭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改變了東亞地區的力量對比,塑造了20世紀國際新格局。


推薦閱讀:

歷史|公元前3100年前,有一個叫美尼斯的國王在統治埃及……
登革熱病例達歷史峰值 防蚊叮是關鍵
金仁霖:幾個有關太極拳歷史考證問題的科學探討
歷史上康熙的那些阿哥們的下場
?弘一法師李叔同與日本妻子的愛情故事-歷史趣聞網

TAG:歷史 | 戰爭 | 世界歷史 | 世界 | 甲午戰爭 | 影響 | 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