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種常見中醫外治技術在心臟康復中的應用


本建議由「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於2016年11月20日正式發布。

心臟康復是為心臟病患者給予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心臟康復內容包括臨床評估、康復運動、優化的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康復治療、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等。心臟康復的益處已有大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中醫康復學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氣血津液學說等為基礎,以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指導,在強調整體康復的同時,主張辨證康復,形神統一,構建出中藥、針灸、按摩、熏洗、氣功、導引、食療等行之有效的康復方法。中、西醫心臟康復具有共性、個性和較強的互補性。中醫辨證分型、中醫體質測評是心臟康複評估的重要補充內容。心臟康復運動模式應動靜結合、形神共養。中醫傳統運動形式多樣(如氣功、五禽戲、太極拳和八段錦等),通過精神意識駕馭形體運動,動作和緩,運動調形,形神和諧,可彌補依從性和趣味性方面的局限。辨證施膳是中醫康復的特色和優勢,針對患者的不同證型提供更加具體的飲食指導,變葯為食,以食代療,葯借食味,食助藥效,發揮協同作用。精神調理吸收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修養法(如氣功、瑜伽、禪宗及靜坐等多種修練方法)。充分發揮中醫康復學的優勢,對於心血管病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的恢復有重要意義。

中醫外治療法是通過人體體表、孔竅、穴位給以不同製劑的藥物或者物理治療的方法,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通過整體調節,在多環節發揮效能,具有療效確切、使用安全、不良反應小等優點,適用於心臟康復Ⅰ~Ⅲ期。中醫外治的方法有整體治療、皮膚官竅粘膜治療、經絡腧穴治療等。整體治療是指以人整體為對象進行治療,主要有導引、體育療法、音樂療法等。皮膚、官竅粘膜治療是指藥物通過皮膚、官竅粘膜吸收進入局部或者機體循環系統起治療作用的方法,如敷貼療法、熏洗療法等。經絡、腧穴治療是指藥物、手法、器械從外施於經絡、腧穴起效的治療方法,如推拿、艾灸療法等。目前不少研究運用中藥、針刺、艾灸、推拿、按摩、葯膳、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傳統手段和方式,針對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種進行了中醫康復的有益探索,在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質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3]。為了促進中醫外治技術在心臟康復中的合理應用,實現中西醫心臟康復優勢互補、有機結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共同討論,以會議、郵件的形式充分徵求意見,修訂完善,推薦經穴體外反搏療法、熏洗療法、沐足療法、耳壓療法、針灸療法、推拿療法、導引技術等十多種中醫外治技術,形成了中醫外治技術在心臟康復中應用的專家建議,並希望在應用中不斷完善。

一、經穴體外反搏療法

(心臟)

體外反搏是一種無創的輔助循環療法。從2002年的ACC/AHA治療指南開始,國內外把體外反搏療法納入冠心病、心絞痛和心力衰竭的治療指南。經穴體外反搏療法是以中醫經絡理論為指導,將中藥顆粒(或替代品)置於豐隆、足三里等穴位,藉助體外反搏袖套氣囊,通過心電反饋,對穴位進行有效刺激,以達到舒通氣血、化瘀通絡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研究表明,經穴體外反搏應用於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顯示進一步的臨床效益[4-6]。

1.操作方法

將中藥顆粒(或利用橡膠球、電極片、電磁產品等替代品)固定在所選穴位上,然後外縛體外反搏袖套氣囊行體外反搏治療,氣囊壓力大小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因人而宜,既不影響體外反搏治療效果,又起到穴位刺激作用。1次/d,30min/次,療程10d。

2.推薦穴位

豐隆、足三里等。

3.臨床應用

體外反搏的作用機制與運動訓練有相似之處,且其適應證較有氧運動更為寬泛,除了發揮輔助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促進側枝循環形成的作用外,還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及降低血管僵硬度,改善左室功能,提高運動耐量[7]。適用於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經穴體外反搏療法是將經絡理論應用於體外反搏,集運動和血流動力學效應、穴位刺激、經絡感傳作用為一體的綜合治療。其非單純經絡刺激和體外反搏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心電反饋,產生與心臟跳動、經絡循行和氣血津液循行相一致的穴位刺激,達到舒通氣血、化瘀通絡的作用。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阻抑動脈粥樣硬化,減輕心肌缺血達到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目的[6]。也可作為運動訓練的替代方式,對於存在運動禁忌的患者,如不穩定性心絞痛、體位性低血壓、靜息心電圖顯示嚴重心肌缺血改變,合併肢體活動障礙(偏癱等),可先行此法治療,待情況好轉無運動禁忌時再開始運動訓練。

急性心肌梗死、中至重度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夾層動脈瘤、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活動性靜脈炎、靜脈血栓形成者禁用;血壓170/110mmHg以上者,應預先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行反搏治療前,病情應得到基本控制,體重穩定,下肢無明顯水腫,反搏治療期間應密切監護心率、心律和血氧飽和度(SpO2)等生理指標;心率>120次/min者,應控制其在理想範圍內(<100次/min)。

二、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指導,將藥物煮煎後,先用蒸汽熏蒸,再用藥液在全身或局部進行敷洗的治療方法。該療法藉助於熱力與藥力,達到疏通腠理、散風除濕、透達筋骨、活血理氣的作用。

1.操作方法

(1)器具:中藥熏蒸儀

(2)方法:通過數字智能化控制恆溫,將辨證配製的中藥藥液加溫為中藥蒸汽,利用中藥蒸汽中產生的藥物離子,對皮膚或患部進行直接熏蒸及局部熏洗。

2.推薦中藥配方

(1)血瘀偏寒證:桂枝6g,川芎6g,羌活6g,冰片1g。

(2)血瘀偏熱證:葛根6g,鬱金6g,薄荷6g,徐長卿6g。

(3)血瘀痰濕證:瓜蔞6g,厚朴6g,乳香6g,沒藥6g。

(4)水濕泛濫證:茯苓6g,檳榔6g,澤瀉6g,桂枝6g。

3.臨床應用

可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病等多種心臟疾病患者,根據患者體質,辨證組方治療,並選擇不同的透皮促進劑。

熏洗藥液必須嚴格掌握溫度,不可過熱,避免燙傷皮膚、粘膜。

三、沐足療法

(沐足)

沐足療法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將藥物煎煮成液或製成浸液後,通過浸泡雙足、按摩足部穴位等方法刺激神經末梢,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作用的治療方法。

1.操作方法

(1)器具:沐足治療盆或其他類似設備。

(2)方法:應用電動足浴盆,加入中藥方配置的藥液,調節適宜溫度,以35~45℃為宜。浸泡並按摩足趾、足心和足部常用穴位,或電動按摩足部反射區,1次/d,30min/次。

2.推薦中藥配方[8]

桂枝10g,雞血藤20g,鳳仙草30g,食鹽20g,常用於冠心病、心力衰竭。夏枯草30g、鉤藤20g、桑葉15g、菊花20g,常用於高血壓病。

3.臨床應用

可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病等多種心臟疾病患者,根據患者體質及合併病、兼夾癥狀(如失眠、肢體疼痛麻木)等,辨證組方治療。

病情不穩定者(如高血壓急症、危重心律失常等)禁用,忌空腹及餐後立即沐足。

四、耳壓療法

耳壓療法是將葯籽貼敷耳穴上,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效應,以達到治療作用的方法。

1.操作方法

將醫用膠布剪成0.5cm x 0.5cm,逐個取王不留行籽粘在膠布中央。用玻璃棒探針在耳穴相應穴位探查反應點,選擇壓痛點取穴。找准穴位後,用鑷子夾取貼附葯籽的小方塊膠布,先將膠布一角固定在穴位的一邊,然後將葯籽對準穴位,用左手手指均勻按壓膠布,直至平整。取3~4穴,每次取一側耳穴,兩耳交替施治,每日按壓4~5次,發作時亦可按壓刺激。隔2~3d換貼一次,10d為1療程。

2.推薦穴位[8]

(1)冠心病:主穴為心、皮質下、神門、交感。配穴選用內分泌、腎、胃。

(2)高脂血症:脾、胃、內分泌等穴,或取敏感點。臨證加減如腸燥便秘者加肺、大腸;脾虛濕盛者加腎、三焦。

(3)高血壓病:降壓溝、肝、心、交感、腎上腺、神門、腎等。

(4)心力衰竭:心、肺、脾、腎、三焦、小腸、內分泌、交感等。

(5)心律失常:心、神門、交感、皮質下、內分泌、胸、小腸等。

3.臨床應用

耳穴療法操作簡單,且安全易行,一般無不良反應和絕對禁忌證。耳部分布有面神經、耳顳神經、耳大神經、枕大神經等,刺激不同的耳穴,其相關的神經核便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對交感、副交感神經進行調節。對改善心絞痛、負性情緒、睡眠等有一定作用[9-11]。

嚴重高血壓、惡性心律失常等需在病情穩定後應用,不宜採用強刺激。

五、中藥穴位貼敷療法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是將中藥或中藥提取物與適當基質和(或)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後,製成敷貼劑,貼敷於人體腧穴上,利用其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藥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疾病的無創穴位刺激療法。

操作方法

用75%乙醇或0.5 %~1 %碘伏棉球或棉簽在穴位部位消毒,進行貼、敷等。①貼法:將已製備好的藥物直接貼壓於穴位上,然後外覆醫用膠布固定。或先將藥物置於醫用膠布粘面正中,再對準穴位粘貼。硬膏劑可直接或溫化後將硬膏劑中心對準穴位貼牢。②敷法:將已製備好的藥物直接塗搽於穴位上,外覆醫用防滲水敷料貼,再以醫用膠布固定。使用膜劑者可將膜劑固定於穴位上或直接塗於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漬劑時,可用棉墊或紗布浸蘸,然後敷於穴位上,外覆醫用防滲水敷料貼,再以醫用膠布固定。③熨貼:將熨貼劑加熱,趁熱外敷於穴位。或先將熨貼劑貼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熱源在藥物上溫熨。

推薦穴位及中藥配方

(1)推薦穴位[12-15]:心俞、膻中、內關、厥陰俞、至陽、通里、巨闕、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肺俞、關元等。根據患者的辨證或病位辨證取穴。

(2)推薦中藥配方:根據病情辨證選用活血化瘀、芳香開竅等葯。推薦藥物:①三七、蒲黃、乳香、沒藥各2份,冰片1份,焙乾研末。②黃芪30g,川烏、川芎、桂枝、紅花、瓜萎各15g,細辛、蓽撥、丁香、元胡各10g,冰片、三七各6g,焙乾研末。③吳茱萸2份,肉桂1份,焙乾研末。④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等作為基本處方,粉碎研末後加薑汁調勻敷在專用貼敷膜上。⑤將冰片、血竭、人工牛黃、鬱金、細辛、生大黃、赤芍、生地及當歸烘乾製成粉劑,再加入二甲基亞碸製成軟膏劑。

3.臨床應用

穴位貼敷能明顯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減輕疼痛程度,縮短心絞痛持續時間,減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療效確切、安全無不良反應[16-25]。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病等多種心臟疾病患者,也可根據患者體質及合併病、兼夾癥狀,辨證選葯組方治療。同一穴位敷貼時間為2~6h,每日或隔日1次。敷貼過程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敷藥後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現象應暫停使用。

對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或貼敷部位有創傷、潰瘍者禁用。

六、針刺療法

(針刺)

針刺療法是一種利用針刺進行治療的方法。

1.操作方法

(1)常規消毒。

(2)進針法有指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舒張進針法、提捏進針法。針刺的角度有直刺(90°)、斜刺(45°)、平刺(15°)。行針基本手法:捻轉法、提插法。行針輔助手法:循法、刮法、彈法、搓法、捏法、震顫法、飛法。施術完畢後即可出針或酌留10~20min。出針時,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針孔周圍皮膚,右手持針輕微捻轉並慢慢提至皮下,然後迅速拔出並用干棉球按壓針孔防止出血,最後檢查針數,防止遺漏。根據患者體型、體質、疾病虛實等選取合適的針具,辨證取穴,並實施恰當的補瀉手法,得氣留針。1次/d,5次為1療程。

2.推薦穴位

(1)主穴:心俞、厥陰俞。配穴:內關、膻中、通里、間使、足三里等。心血瘀阻加膈俞、陰郗;痰瘀痹阻加膻中、豐隆;心陰虛加三陰交、神門、太溪;心陽虛加關元、氣海。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2)主穴:內關、神門、心俞、膻中、厥陰俞。配穴:氣虛加脾俞、足三里、氣海;陰虛加三陰交、腎俞;心脈痹阻加膈俞、列缺;陽虛加關元、大椎;痰濕內蘊加豐隆、脾俞;陰虛火旺加厥陰俞、太沖、太溪。適用於室性早搏等快速心律失常。

(3)取穴內關、足三里、關元、郗門等,溫針或針後艾灸。適用於緩慢性心律失常。

3.臨床應用

針刺改善心肌缺血在基因、轉錄、蛋白、代謝等多個水平發揮作用[26-32]。常用穴位有內關、心俞、膻中、膈俞、足三里、心俞、膈俞、厥陰俞、腎俞、脾俞、太沖、三陰交、太溪、豐隆、關元、巨闕、氣海等[33-34],根據患者體質及合併病、兼夾癥狀,辨證選穴治療。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壓病等多種心臟疾病患者。針刺應注意:①過於飢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者,不行針刺。體質虛弱者,刺激不宜過強,並儘可能採取卧位。②避開血管針刺,防止出血;常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③背部第十一胸椎兩側,側胸(胸中線)第八肋間,前胸(鎖骨中線)第六肋間以上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傷心、肺、尤其對肺氣腫患者,更需謹慎,防止發生氣胸。

病情不穩定者或有嚴重併發症,不宜針刺,如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等。

七、艾灸療法

(艾灸)

包括直接灸、間接灸、艾條灸、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溫針灸及灸器灸等。

1.操作方法

(1)直接灸:把艾絨直接放在皮膚穴位上施灸,每穴3~5粒。

(2)間接灸:對於心臟病氣虛陽虛輕症或痰阻血瘀證可選隔姜灸,陽虛重症選用隔鹽灸或隔附子餅灸。

(3)艾條灸:穴位點燃後在穴位熏灸,可應用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法。每次選取5穴,每穴灸治10min,每日1~2次。

(4)溫針灸:針刺得氣後,在針柄上穿置一段長約2~3cm的艾條施灸,至艾絨燒完為止。

(5)灸器灸:胸背部穴可用溫灸盒或固定式艾條溫灸器灸,四肢穴可用圓錐式溫灸器灸療。

2.推薦穴位

神闕、關元、膻中、腎俞、命門、足三里、厥陰俞、氣海、心俞等。根據患者辨證、病位、主症不同辨證取穴。

3.臨床應用

艾灸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調整脂質代謝,改善血液流變性質,調節內分泌等作用[35-40]。常用於氣虛、陽虛、痰濕、血瘀證型的心臟病患者。

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等引起感覺功能減退、皮膚癒合能力差者忌用。

八、推拿療法

推拿治療具有擴張血管,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肌供氧,降低血流阻力,促進病變組織血管網的重建,改善心臟和血管功能。並有調整自主神經和鎮痛的作用。

操作方法

一指禪推法、按揉法或擦法、摩法。以一指禪推法或指按揉法在穴位處操作,每穴約3min,按揉同時,囑患者配合深呼吸,橫擦前胸部或背部,以透熱為度。

推薦部位和穴位

胸部、背部;心俞、膈俞、厥陰俞、內關、間使、三陰交、心前區阿是穴[8]。

3.臨床應用

循經絡按摩能夠疏通經絡,減少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提高生活質量[41-45]。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瘀阻者操作時用力宜稍重,由肺俞至膈俞重推背部膀胱經,以瀉為主。氣滯血瘀、寒邪壅盛者,揉心俞、厥陰俞,橫擦屋翳,使熱透胸背。痰涎壅盛、痹阻脈絡者,摩腹,擦督脈胸段。心腎陽虛者操作時用力宜輕,輕摩心俞、厥陰俞10min左右,以補為主。應取得患者合作,並經常注意患者反應及局部情況,根據病情變換手法,適當掌握強度,防止擦傷。被動時手法要輕緩。

高血壓急症、危重心律失常等禁用。

九、平衡火罐療法

拔罐技術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內負壓,使罐吸附於腧穴或相應體表部位,使局部皮膚充血或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

1.操作方法

根據病情選合適的體位,暴露拔罐部位。在背部兩側沿膀胱經閃罐3個來回,一個從上到下,一個從下到上。背部塗適量甘油、沿背部兩側膀胱經、督脈循經走罐3個來回、沿背部兩側膀胱經搖罐。用小毛巾擦凈背部甘油,留罐(根據患者病情留大椎、肺腧、膈腧、脾腧、腎腧)5min。觀察吸附、皮膚情況,起罐。注意行平衡火罐療法前應評估患者皮膚情況,有潰瘍、皮膚受損處避免拔罐。

2.臨床應用

可應用於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心臟疾病患者,或疾病過程中兼見上述證型者。根據患者辨證、病位及主症辨證取穴施治。臨床應用中要檢查火罐口是否光滑,以防損傷患者皮膚。走罐、搖罐時用的力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患者如有不適感應立即取罐。

重度心臟病、呼吸衰竭、皮膚局部潰爛或高度過敏、全身消瘦以致皮膚失去彈性、全身高度浮腫者及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

十、中藥熱奄包療法

中藥熱奄包療法是將加熱好的中藥藥包置於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過奄包的熱蒸氣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達到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的一種外治方法。

操作方法

首先評估患者體質及熱奄部位皮膚情況。告知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出現燒灼、熱燙的感覺,應立即停止治療。患者取舒適位,暴露熱奄部位,將藥包加熱,每次貼敷後紅外線照射30min,紅外線燈應距皮膚20~30cm以免皮膚燒傷,照射後應注意皮膚保暖,避免受涼。

推薦中藥配方及穴位

(1)推薦中藥配方:①肉桂3g,補骨脂15g,吳茱英12g,制南星10 g,姜半夏10g,白芷10g。適用於痰阻寒凝證。②厚朴12g,大腹皮12g,廣木香12g,佛手12g,吳茱萸10g。適用於氣滯血瘀證。研粉後白酒或薑汁調為糊狀,製成熱奄包。

(2)推薦穴位:足三里、膻中、內關、太溪等,或阿是穴。

臨床應用

可用於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療效[46]。

胸痛發作期和嚴重糖尿病、截癱等感覺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以及對藥物過敏、皮膚潰爛、有出血傾向的患者禁用慎用。

十一、導引技術

導引技術是以少林內功、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六字訣等傳統功法為主要手段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訓練的推拿醫療技術,以指導患者進行功法訓練為主,也可以在功法訓練的同時進行手法治療。導引技術具有扶助正氣、強身健體的作用,可以與其他推拿技術配合使用。

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對心臟的益處已有較多的研究證實[47-58]。八段錦在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尤其是在緩解心絞痛癥狀方面,似有一定的優勢,但尚需要更多的試驗數據佐證。與西醫單純運動處方相比,八段錦又兼具調神、調心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緩解不良情緒,這一系列特徵決定了八段錦適合作為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的一種方式[59]。五禽戲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的功法,分別對應五臟。如虎戲有通氣養肺的功能;鹿戲有活動腰胯,增進腎功能的作用;熊戲有健脾胃、助消化、瀉心火的功能;猿戲具有利手足、養肝明日、舒筋的作用;鳥戲的操練具有補益心肺、調暢氣血、舒通經絡的功能。根據辨證,可以單練一禽之戲,也可選練一兩個動作。太極拳動作強度低,輕微柔和,是適合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的有氧運動。太極拳在其發展及流傳的過程中,演變出許多流派,以陳氏、楊氏、吳氏、孫氏、武式為太極拳五大派系,其中陳式太極拳最為古老。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楊式太極拳勻緩柔和,舒展大方;吳氏太極拳小巧靈活,柔和緊湊;孫氏太極拳小巧圓活,柔和舒緩;武式太極拳身法嚴謹,步法輕靈[60-61]。易筋經功法是推拿導引技術中的基本功法之一,是一種靜中求動、改變筋肉、強身健體的功法。推拿導引技術所練習的易筋經包括十二式。根據具體情況,可以選用其中一式或幾式,並應注意順其自然、循序漸進。六字訣是吐納功法中的一種,主要是在呼氣時用六個發音不同的字疏通調和臟腑經絡氣血。六字訣的六字是「噓、呵、呼、呬、吹、嘻」,其中噓字配肝、呵字配心、呼字配脾、呬字配肺、吹字配腎、嘻字配三焦,通過呼吸配合發音,進行鍛煉。這些功法可以單獨或組合運用,也可以選用屬於導引技術的其他功法以及根據現代運動醫學原理創製的醫療體操,比如放鬆功、內養功等,視具體情況辨證施功。中醫五音療法,是依據中醫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通過五音與五髒的聯繫來調節身心,可以改善病人心理狀態,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導引技術可配合中醫五音療法,以提高治療效果。

體質過度虛弱者禁忌。

十二、其他療法

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是指使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通過皮膚、粘膜導入體內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直流電藥物導入療法。可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病等多種心臟疾病患者,也可根據患者體質及合, 並病、兼夾癥狀,辨證選穴治療。

多功能艾灸儀,是根據傳統的壯灸原理,採用現代的計算機電子技術、磁療方法,在保持傳統艾灸所需要艾絨的基礎上,消除了艾灸燃燒冒煙,污染環境、操作不便、效率低等弊端。通過電子加熱和磁療作用,充分利用艾的有機成份,可同時對多個穴位施灸。

冠心病超聲治療儀,是運用超聲波原理,由電能通過高科技數字信號處理,轉換超聲波治療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其超聲波必須是脈衝超聲,而且空間佔用比為1:1。發射比率必須在:0.8w/cm2~1.25w/ cm2之間,低於0.8w起不到治療作用,高於1.25w對人體有害。

中醫學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歷代醫家的發展和完善,由簡單到複雜,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康復方法,各種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療範圍和優勢。宜加強循證醫學研究,進一步優化、規範化,及時吸收康復技術新觀念、新成果、新手段,應用遙控技術、穿戴式設備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等,使中醫心臟康復醫學自身內容不斷豐富,也使中醫康復醫學更好地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保障。


推薦閱讀:

心率慢是不是心臟病
心臟脆弱?6種天然「護心丹」讓你每天舒心
心臟有7個預警信號同時出現兩種須高度警惕
觸動心臟的微小說—— 她是伴娘:「我還是喜歡你……」 「想搶婚就明說,我會跟你走的」
這樣飲食容易導致心臟病

TAG:技術 | 中醫 | 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