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複習提綱一

第一章心理學的對象、任務和方法

第一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一、什麼是心理學來源:考試大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兩個方面。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特徵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古老反映在遠古中國和古希臘的哲學中,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是歷史上最早系統論述心理學思想的著作;年輕是心理學真正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西大學建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算起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後,心理學在發展方向上出現了以下特點:1.各心理學學派之間協調、互補2.呈現了一種匯合的趨勢。來源:考試大3.轉向解釋某種心理現象的小型理論模型。4.重視應用。從學科性質上看,心理學是一門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有關係的邊緣科學。來源:考試大二、人的心理現象(簡答題1)來源:考試大人的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在心理學中,人們通常從兩個方面去研究心理現象。一個方面是心理過程,它是探討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另一個方面是個性心理特徵,它探討人的心理的差異性。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認識過程是人通過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等形式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徵、聯繫或關係的過程。人在各種心理活動中,還伴隨著一種心理狀態,就是注意。個性心理特徵是在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點,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是密切聯繫和互相影響的。個性是通過心理過程形成的,個性一旦形成後又制約著心理過程的進行和發展,並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出來。簡答題2: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者間的關係?

答: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並不是孤立的、不相聯繫的,而是一個統一的總體,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滲透。1)認識過程與情感過程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另一方面,情感過程也反作用於認識過程。2)認識過程與意志過程的關係:一方面,認識過程是意志活動的前提,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響人的認識過程。3)意志過程與情感過程的關係:第一,人的情感對意志行動有一定的影響;第二,意志可以調節人的情感。

第二節心理學研究的任務和意義一、心理學研究的任務來源:考試大心理學研究的任務就是探索心理規律,所謂探索心理規律,就是要查明影響人的心理因素(包括環境因素、機體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變化與心理變化的確定關係。二、人的心理的實質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心理的實質是: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1、心理是人腦的機能來源:考試大腦比心臟更重要。中國人早在十六世紀就認識到這一點,而西方在十九世紀初才認識到。真正用科學方法鑒定出腦是心理的器官是在1861年法國醫生布洛卡通過對失語症患者的屍體解剖,在大腦左半球發現言語中樞為標誌的。來源:考試大2、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如果沒有客觀現實作用於人腦,人腦自身不能單獨產生心理活動,所以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不是機械、被動的反映,而是一種主觀能動的反映。三、研究心理學的意義1、研究心理學的理論意義1).為辯證唯物主義提供科學的依據,同唯心主義作鬥爭,具體論證和豐富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哲學命題。心理學的研究對鄰近學科如文學、藝術、美學、管理學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有助於這些學科更加深入地認識其研究對象。心理學是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教育學、各科教學法等教育學科都是以心理學為理論根據的。2、研究心理學的實踐意義1).根據心理規律去影響人的心理,2).通過控制影響心理的因素來控制心理。3).能夠更有準備地對待人的心理。4).使心理因素髮生最佳的影響。

第三節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一、心理學研究的原則來源:考試大研究心理學,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方法論,這是最高原則和指導思想。1、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實際上就是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應該具有下列條件;1)所研究的心理或行為應該是可以觀察的,所研究的心理或行為是應該可以得到共證的。2)所研究的心理或行為應該是可以測量的,可以被科學地觀察和記錄。2、發展性原則:就是將人的心理活動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不僅要求闡明人已經形成的心理品質,而且還要求闡明那些剛剛產生、處於形成狀態的新的心理品質。3、系統性原則:必須研究各個心理過程、心理特徵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4、教育性原則:研究的選題、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應損壞被試(即被研究者)的身心發展,而應該符合教育的原則,特別是對兒童。二、心理學研究的方法來源:考試大1、觀察法;在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被試者在一定條件下的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盡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其心理活動的方法。應用觀察法時必須遵循的一些規則:1)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周密的計劃。2)觀察必須是系統的。3)觀察時必須隨時作記錄。4)應該在被觀察者處於自然狀況下進行觀察。觀察法的主要優點:被觀察者的行為比較片段。觀察法的不足之處:1)觀察者處於被動狀態。2)觀察積累的資料只能說明「是什麼」,不能解釋「為什麼」。2、實驗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計劃地嚴格控制或創設條件去主動引起或改變被試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應用實驗法進行研究時,需要考慮三個主量:自變數、因變數和無關變數。實驗法有以下三個特點:來源:考試大1)主試處於主動地位。2)可以精確地確定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關係。3)可以反覆驗證。實驗示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在特定的實驗室中,藉助各種儀器設備,嚴格控制各種因素進行實驗,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實驗室實驗法的優點:結果客觀可靠,能夠精確的測定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關係。實驗室實驗法的不足之處:目前還不能對一些複雜的心理現象如性格進行研究,人為因素較大,往往離實際情況較遠。自然實驗法:在日常生活條件下,對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變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自然實驗法的優點:所得的結果比較切合實際,可以有效地應用於實踐。自然實驗法的不足之處:實驗情景不易控制,容易受無關變數的影響。3、測驗法:通過標準化測驗來研究個體心理或行為的一種方法,標準化測驗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過程的用來測量個體差異的工具。測量法的優點:1)所使用的標準化測驗編製十分嚴謹、效果可靠。2)結果的量化程度高,結果處理十分方便。3)有常模進行比較。來源:考試大4)簡便省力。測量法的不足之處:1)是一種間接測量,即通過對行為的測量,來推斷要測量的心理。如果行為樣本未選准,項目所引起的反應就難以推斷所要測量的心理。2)不可避免地受到經驗和文化條件的影響。3)對施測者要求較高。4)測驗成績只表明「結果」,不能反映過程。

4、調查法:是指同時向一個總體的有代表性的樣本問一些同樣的問題,常用來發解個體和群體的基本情況。為了研究那些不能從外部觀察的心理活動或心理特徵時,也可以用調查法。調查法有五個特點:其中1)3)4)為優點,2)5)為不足之處。即「三優二不足」1)有許多現象或行為很難或無法由研究者在短時間內直接感知,需要採用調查法。2)不能確定現象或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3)基本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4)涉及的範圍廣,懼資料速度快。5)調查結果的可靠性依賴於回答者的合作。調查法通常採用如下幾種具體的方法:談話:也稱訪談調查,研究者根據事先擬好的問題向被調查者提出,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調查,藉以了解被試的某些心理特點。要使談話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要創設一種寬鬆、坦誠、信任的良好氣氛。其次,調查者應該事先有充分的準備,盡量使談話標準化,記錄保持一致。談話的優點:來源:考試大1)可以直接向被調查者說明談話目的,提高回答問題的準確程度。2)研究者還可以控制談話過程,通過補充提問、臨時提問來多方面了解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水平。談話的缺點:1)比較費時間,而且費用高。2)研究者的言行不當或被調查的某種心態都會影響回答的真實性。問卷:一種間接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方法。來源:考試大問卷的優點: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問卷的缺點:1)回收率比較低時,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2)不一定能夠如實回答問題,影響問卷的可信度。3)問卷不是一種很嚴密的方法。活動產品分析:通過分析活動產品來研究被試心理特點的方法。它不僅研究活動產品(如日記、作文、試卷、圖畫、自製教具、手工作品等),而且還要分析產品創作的過程。5、個案研究法:對單一研究對象的某個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稱個案法。個案研究法的優點:1)便於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了解。2)可以適當結合其他方法(如實驗、問卷等)個案研究法的缺點:1)所獲結果缺乏代表性。2)缺乏可供比較的個體或小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科學性。3)進行非控制性觀察,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粗略的,描述性的。以上心理學中比較常用的5種研究方法,它們各有自己的優缺點,在實際研究中應採用多種方法,使之相互補充和驗證。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甚而

第一節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指由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複雜的機能系統,是心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要通過神經系統的活動來實現。一、神經元來源:考試大(一)、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種類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和機能單位。基本作用是接受和傳送信息。構造:細胞體、軸突和樹突,細胞體——提供能量。樹突——接受刺激,將神經衝動傳向細胞體。軸突——將神經衝動由細胞體傳至遠處,傳給另一個神經元或肌肉與腺體。機能:接受受刺激、傳遞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特性分類:感覺(傳人)神經元、運動(傳出)神經元、聯絡神經元三種。突觸:兩個神經元彼此接觸的部位。信息通過突觸從一個神經元傳至另一個神經元。突觸是控制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它決定著信息傳遞的方向、範圍和作用。(二)神經衝動的產生及其傳導過程極化狀態來源:考試大不應期:指神經細胞發生一次衝動之後,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對任何刺激不做反應了。膜的通透性在復原之前,它是不能再接受刺激的。因此,神經細胞衝動是脈衝式的,即使刺激是連續的,它所引起的神經衝動也是間斷的。(三)刺激過程和反應過程來源:考試大客觀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質影響人們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學的性質影響人們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影響後發生變化,引起傳人神經的變化,再引起中樞(腦)的變化,這就是刺激過程。這個過程的關鍵是信息的轉化。來源:考試大二、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一)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功能1.脊髓及其功能。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低部位,脊髓的基本功能是進行反射活動(如排泄、膝跳反射等)和傳導神經衝動。2.腦的結構和功能。六部分:延腦、腦橋、中腦、間腦、小腦和大腦六部分。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稱為腦幹。延腦:腦幹的最下部,是腦的最後部分。腦橋:延腦的上方,它位於延腦與中腦之間,是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之間傳遞信息的必經之地。它對人的睡眠具有調節和控制的作用。中腦:丘腦底部,小腦和腦橋之間。它對軀體運動和內臟活動起調節作用,與睡眠、覺醒等活動有密切關係。間腦:中腦上方,主要包括丘腦和下丘腦。丘腦是人體傳人衝動的轉換站。又稱低級感覺中樞。下丘腦是調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主要皮下中樞,調節內臟活動,也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主要環節,下丘腦有些部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腦的一些部位與覺醒和睡眠的節律有關。小腦:大腦的後下方和腦橋的背側,分左右兩半球。它有維持身體平衡、調節肌肉緊張和協調入的隨意運動的機能。邊緣系統功能:①個體保存和種族保存;②調節內臟活動和情緒活動;③參與記憶活動;④感覺的整合。 3.大腦皮層。腦的最高級部位,心理活動的最重要器官。大腦皮層的主要機能中樞有: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運動性語言中樞,聽覺性語言中樞,視覺性語言中樞,書寫中樞。(二)周圍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功能來源:考試大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系統。腦神經有12對,與頭、面部的運動和感覺有關。來源:考試大脊神經有31對,與軀體感覺和身體運動有關。植物性神經系統也叫自主神經系統,植物性神經系統又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機能上具有拮抗性質。第二節反射和反射弧來源:考試大一、反射反射:神經系統活動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機體藉助中樞神經系統對一定的外界刺激作出的規律性應答活動。二、反射弧及其結構反射弧:執行反射的全部神經結構。由五個部分組成的,即: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中樞、傳出神經纖維和效應器。感受器:直接接受刺激作用的器官。效應器:執行反射動作的器官。三、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來源:考試大特殊通路:由特定的神經纖維,把感受器中特定的感受細胞與大腦皮層相應中樞的特定神經細胞聯繫起來,使感受器與大腦皮層相對應中樞形成了空間對應關係。這種由一定刺激經過一定神經纖維通到腦的一定部位的神經聯繫就叫做特殊的傳人通路。非特殊通路:通過腦幹的網狀結構來實現的。來源:考試大四、反射弧的環形通路任何一個比較複雜的反射活動,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單方向的傳導,而是在傳人或傳出,以致高、低中樞之間都要往返傳遞好幾遍,使感受器更好的接收刺激。

第三節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來源:考試大一、無條件反射來源:考試大無條件反射:先天的、與生俱來的反射,又稱非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機體和環境之間的比較恆定的聯繫。無條件反射對每個個體來說是生來具有、不學而能的。它的反射弧是一種生來就有的固定的神經聯繫。所謂無條件反射就是在遇到某種刺激時_定發生某種反應。無條件反射是動物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二、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後天的、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獲得的反射。分成經典性條件反射和工具性條件反射。來源:考試大(一)經典性條件反射經典性條件反射是指一個原來並不能引起某種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於它總是伴隨某個能引起該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現,如此多次重複之後,這個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該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稱這種反射為條件反射或條件作用。後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反射或經典性條件作用。條件反射的泛化:指任何一個刺激物一旦成為條件刺激物後,在初期不僅本身能引起條件反射,而且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時,也會產生條件反射,這種現象叫泛化。分化:條件反射形成的後期,用於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物不再能引起同樣的條件反射,這種現象叫做分化。強化: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就是無條件刺激物與中性刺激物在時間上的反覆結合。本來是由一連串刺激形成的一連串反應,訓練鞏固以後,只要開頭刺激出現,後面一連串反應就可以依次出現,巴甫洛夫把這種現象叫做動力定型。(二)工具性條件反射來源:考試大1.工具性條件反射的形成。工具性條件反射又稱操作性條件反射或工具性條件作用,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動物反應的後果能滿足其某種需要,則以後它的這種反應出現幾率就會提高。工具性條件反射是有機體在後天生活過程中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一種反應。2.工具性條件反射與經典性條件反射的關係。二者的共同點:它們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建立起來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點是都需要強化,不強化就消退,在消退後又都會自然恢復。二者的不同之處:①無條件刺激是否明確。②強化是與刺激有關,還是與反應有關。在經典性條件反射中,強化是同刺激有關,並出現在反應之前;而在工具性條件反射中,強化只同反應(操作)有關,而且出現在反應之後。③反應方式不同。在經典性條件反射時,動物往往被束縛著,是被動地接受刺激,反應是先天固有的。在工具性條件反射過程中,動物可以自由活動,它通過主動操作來達到一定的目的,反應是在練習過程中形成的。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複雜的反射活動,往往既包含有經典性條件反射,也包含有工具性條件反射。3.強化時程表。斯金納認為強化是行為形成和改變的最根本規律。通過試驗,發現強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其時間和次數的分配,他把這種分配叫做強化時程表。斯金納把強化時程表主要分為五種:①正確的反應每次均予以強化。②定比間隔強化。即正確反應不是每次出現均予以強化,而是按一定次數比率予以強化。③定時間隔強化。即不管正確反應的次數,而是按一定時間間隔予以強化。④不定比間隔強化。即以次數不定的間隔來強化。它的效果最好。⑤不定時間隔強化。即以不定長的時間間隔來強化。三、兩種信號系統第一信號,又稱現實信號,指的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具體的條件刺激物。第二信號,指人類特有的言語文字,它可以代替第一信號引起條件反射,是第一信號的信號。(一)第一信號系統用具體事物作為條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條件反射系統叫做第一信號系統。它是人與動物先天具有的。(二)第二信號系統用語詞作為條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條件反射系統叫做第二信號系統。它是人所特有的。詞與具體刺激物密切聯繫著。掌握語詞的人,在一般情況下,總是兩種信號系統協同活動。其中,第二信號系統以第一信號系統為基礎,第一信號系統又受第二信號系統的調節與支配。通過這兩個信號系統密切聯繫的協同的活動,才得以實現人的各種複雜的心理活動。來源:考試大第四節中樞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和基本規律一、中樞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來源:考試大基本過程: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抑制過程是與有機體的某些活動的停止或減弱相聯繫的。興奮過程是與有機體的某些活動的發動或加強相聯繫的。儘管它們的作用是完全對立的,但是它們卻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轉化的。抑制過程可以分為非條件性抑制和條件性抑制兩大類。(一)非條件性抑制來源:考試大非條件性抑制(又稱無條件抑制)是有機體生來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1、外抑制。外抑制是指額外刺激物出現,對正在進行的條件反射發生的抑制。2、超限抑制。超限抑制是指當刺激物過強、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時,神經細胞不但不能引起興奮,反而會發生抑制。它能使神經細胞免於因興奮過度而耗盡,因而又叫保護性抑制。(二)條件性抑制條件性抑制又稱內抑制,它是在後天一定條件下逐漸形成起來的。條件性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兩種。1、消退抑制。消退抑制是指條件反射由於沒有受到強化而發生的抑制。2、分化抑制。只對條件刺激物加以強化,而對與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強化,經過若干次後,只有條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條件反射性反應,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應受到抑制,這種抑制稱為分化抑制。二、中樞神經活動的基本規律興奮和抑制在進行活動時是有規律的,其基本規律有二:(一)擴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興奮或抑制過程起初雖然發生於大腦皮層一定部位的神經細胞之中,但它們不是停滯不動的,而是要向鄰近部位的神經細胞傳遞,這就是興奮或抑制的擴散。擴散到一定限度以後,它們又逐漸向原來發生的部位集中,這就是興奮或抑制的集中。(二)相互誘導興奮和抑制緊密聯繫著,其中一種神經過程可以引起或加強另一種神經過程,這種現象稱神經過程的相互誘導。相互誘導分為正誘導和負誘導兩種。.由於興奮過程引起或加強圍的抑制過程稱為負誘導。相反,由抑制過程引起或加強周圍的興奮過程稱為正誘導。誘導過程如果同時發生,稱為同時性誘導(發生在不同部位上)。如果相繼發生稱為繼時性誘導(發生在同一部位上)。

第三章心理的發生和發展

第一節:動物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一、動物心理的發生來源:考試大反映——感應性——信號性反映【填空或名詞】生命的標誌——心理的標誌扁蟲是最低級的能夠建立條件反射的動物,具有心理二、動物心理的發展感覺階段——知覺階段——思維萌芽階段【填空或名詞】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高等脊椎動物來源:考試大第二節:人類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來源:考試大一、人類心理的發生兩個條件:勞動和語言勞動:必要性: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勞動,而要勞動就必須在心理上發生為勞動所需要的變化,表現在概括性、預見性和目的性。可能性:手足分工:獲得以前沒有過的信息;對物體進行變革,揭示出客觀事物的內部信息;可以觀察到事務之間的關係,從而產生概括性認識。社會集體性:促進了知識經驗的傳遞;促進了人的自我意識的發生語言:產生條件:語言為勞動所必須【語言是勞動過程所必須;語言為勞動結果鎖必須】;勞動使語言有了可能【勞動使人類有了語言的發音器和共鳴器;勞動使人類有了能夠說話和聽話的大腦】。作用:語言使思想的直接實現;語言促使抽象思維的產生;語言使人類克服自身認識的局限性,促進了心理向更為複雜的水平發展。二、人類心理的發展心理發展的階段性:含義:不同階段不同質;有次序;前後基礎;有交叉;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徵階段:乳兒期——嬰兒期——學前期——學齡初期——少年期——青年初期——青年中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3——6、7——11、12——14、15——17、18——25——40——60心理發展的條件:遺傳素質:生物前提環境教育:決定作用來源:考試大心理發展的動力:內因或內部矛盾,教育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與個體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狀態

第三節人類心理的基本特點來源:考試大一、概括性二、目的性三、主觀能動性四、社會制約性【社會歷史時期;社會實踐活動水平;階級地位】第四節個體心理發展理論行為主意心理發展理論--華生環境決定論的發展觀,行為的產生來源於客觀的刺激。兒童教育方面的主張:反對統一標準,提倡區別對待;反對體罰兒童;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兒童的各種習慣;對幼兒養護的要求;提倡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正確的性教育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發展理論--弗洛伊德人的心理發展是原我,本我,超我三者相互鬥爭、相互協調的結果;心理發展階段:口唇期——肛門期——前生殖器期——潛伏期——生殖器期(1——3——6——11、12)來源:考試大埃里克森心理發展主要是個人與社會交互作用的結果;人的一生八個階段:學習信任——成為自主——發展主動——變得勤奮——建立個人同一——承擔社會義務——顯示創造——達到完善。矛盾:信任不信任——自主性羞怯、懷疑——主動性內疚感——勤奮自卑——同一角色混亂——親密孤獨——創造力自我專註——完善絕望年齡:1——3——6——11、12——20——40——60來源:考試大皮亞傑心理發展理論心理發展四因素:成熟、練習和習得經驗、社會經驗、平衡。心理發展得動力: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適應。適應三種方式:同化、順應、平衡。心理發展階段:感知——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2——7——12)維果斯基心理發展理論社會文化歷史學說:五點標誌:心裡活動的隨意機能;心裡活動的抽象——概括機能;形成以符號或詞為中介的心理結構;心理活動的社會文化歷史制約性;心理活動的個性化。心裡發展的原因:起源於社會文化歷史發展的產物;掌握高級心理機能的工具——語詞、符號;高級心理機能不斷內化。教學於發展的關係:最近發展區;教育應當走再發展的前面;學習最佳期限;智力形成內化。朱智賢的心理發展理論先天與後天的關係:承認先天的因素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環境和教育將這種可能變為現實,決定方向和內容;承認遺傳但不能誇大;強調環境和教育但也不能誇大。內因與外因的關係:心理發展的動力:教育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與個體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狀態之間的矛盾。具體:活動是基礎;需要是動力;已有水平代表穩定;新舊是動力;活動中的新需要與已有水平是主要矛盾。教育於發展的關係:教育決定發展;教育要從兒童本身出發;兒童領會為環節;領會的過程是質量變化過程年齡與個別特徵的關係:兒童心理發展的質的變化,就表現為年齡特徵。

推薦閱讀:

自考日語閱讀(一)複習資料6
伴你複習·大學語文
2009湖北省導遊大賽複習題
如何用PPT高效地複習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複習提綱上

TAG:心理學 | 心理 | 複習 | 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