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病的中醫治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貴病」也應運而生,痛風病就是其中之一,它曾被稱之為「宮廷貴族病」。「痛風」在中醫古籍中曾有相同病名的記載,如《格致餘論》、《張氏醫通》中都有「痛風」一病,但它與現代醫學所講的與血尿酸過高有關的痛風,非屬一病。由於患者常以關節疼痛就診,所以中醫將其歸入「痹證」範圍,其中又包括了中醫的「痛風」、「白虎歷節」、「腳氣」、「石淋」、「關格」等的癥狀。痛風病日久,可出現臟腑功能失調,其中以脾腎二臟清濁代謝紊亂尤為突出。中醫在結合前人經驗及現代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將痛風分為3個病期13個類型治療。
一、急性期
1寒濕痹阻型: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紅腫不甚,得熱則減,關節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紅苔白,脈弦緊。治以溫經散寒、祛風化濕,烏頭湯加減。川烏頭、麻黃各6克,黃芪20克,炒白芍、雞血藤、當歸、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細辛3克,土茯苓30克,生薑3片。
2濕熱痹阻型: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床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濕,活血通絡,宣痹湯加減。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薑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萆、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3痰(濕)阻血瘀型:痛風歷時較長,反覆發作,骨節僵硬變形,關節附近呈暗紅色,疼痛劇烈,痛有定處,舌暗有瘀斑,脈細澀,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絡,身痛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羌活、秦艽各12克,地龍、牛膝各20克,五靈脂、川芎、沒藥、香附各9克,生甘草、全蟲、蜂房各6克,烏梢蛇、白芥子、僵蠶各10克。
4血熱毒侵型:關節紅腫痛,病勢較急,身熱汗出,口渴心煩,舌紅苔黃,脈數,治以清熱解毒,涼血利尿,痛風止痛湯(經驗方)加減。生地、紅藤、川牛膝、金錢草、土茯苓、金銀花各30克,丹皮、黃柏各10克,虎杖、赤芍、車前子(包煎)、路路通、水牛角各15克,地龍12克,生甘草9克。
5肝鬱乘脾型:頭眩、胸悶憋氣、煩躁易怒、脘腹脹滿、肢節酸楚、腫脹、結節,下肢沉重、精神緊張加重,舌紅苔薄,脈弦數,治以舒肝泄熱、健脾祛濕,疏肝解郁消骨湯(經驗方)加減。柴胡12克,紅花、枳實、木香、香附、鬱金、丹皮、木瓜、夏枯草、元參各10克,龍膽草、黃芩、黃柏、木通、丹參、萆各15克,元胡、黃芪各20克。
6脾虛濕阻型:關節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關節畸形、僵硬,有痛風石,自覺氣短,納呆不飢,舌淡紅苔白膩,脈濡而小數,治以健脾祛濕,泄濁通絡,運脾滲濕湯(經驗方)加減。萆、白朮、川牛膝、石韋各20克,豬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麥、蓄、車前子(包煎)、熟大黃、紅花、穿山甲、當歸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7肝腎虧虛型:痛風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著疼痛,腰膝酸軟,肢體活動不便,遇勞遇冷加重,時有低熱,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治以補益肝腎,除濕通絡,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防風、川芎各10克,秦艽、當歸、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雞血藤各15克,細辛3克,肉桂、人蔘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二、遷延活動期
1濕痹稽留型:急性期不愈,濕熱流注,關節痹阻,紅腫脹痛,痛風石、尿結石生成,治以清化濕熱,活血散結。宣痹湯加艾葉、全蟲、生草烏、生半夏各10克,生南星15克。
2脾胃虛弱型:脾虛運化濕濁功能減弱,代謝產物蓄積不化,濕濁流注關節郁久化瘀,濕瘀相合是痛風高尿酸血症的病理基礎,所以,尿酸高而不降,有痛風石,關節腫脹活動不利,治以補脾益氣,化痰除濕。運脾滲濕湯加黃芪、澤蘭各20克,防己、靈仙各15克,丹參30克。
3瘀血型:病久遷延,關節畸形僵硬,有痛風石,治以化痰祛瘀,搜風通絡。身痛逐瘀湯加穿山甲、地鱉蟲、祁蛇10克,法半夏15克。
三、間歇期
1脾虛濕滯型:癥狀緩解,但血尿酸仍明顯高於正常值,此時要繼續治療。治以益氣健脾,泄濁化瘀,尿酸平降劑方(經驗方)加減。土茯苓、忍冬藤、滑石粉、生苡仁各30克,澤瀉、丹皮、當歸、赤芍、黃柏、川芎、防己各10克,蒼朮15克,半夏12克,党參20克。
2正虛邪戀型:關節炎症和體征已經消失,血尿酸仍增高,神疲乏力,反覆感冒,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濡弱,治以補氣養血,舒筋通絡,三痹湯加減。人蔘(兌服)、白朮、炙草、五味子各10克,當歸、茯苓、熟地、懷牛膝、川斷、杜仲、赤芍各15克,黃芪30克,陳皮、防風、秦艽各9克,細辛3克,川芎、獨活各12克,桂枝6克,生薑3片,大棗5枚。
3脾腎不足型:痛風諸症緩解,但仍腰酸膝冷,畏寒水腫。治以健脾護腎,祛濕扶正鞏固療效,加味四妙湯加減。蒼朮、黃柏、牛膝、萆、赤芍、地龍、全蠍、寄生、知母各15克,防己、澤瀉、茯苓、川斷各10克,薏苡仁20克,金錢草30克,生黃芪、山藥各15克。
上述方葯均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溫服。
痛風病情甚為複雜,病程長短不一,複發率高,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有高尿酸但無癥狀,有的纏綿不愈甚至發展到痛風性腎病,在痛風早期又容易與其他關節痛混淆。所以,採用中醫審證求因,辨證論治的方法,對緩解癥狀,降低尿酸,鞏固療效有明顯優勢。
下面再介紹幾種常用的中成藥以及單方、驗方、食療方。
一、中成藥
1新癀片功能: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散瘀消腫,適用於濕熱痹阻型痛風。每次4片,每日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
2薟丸功能:祛風除濕,舒筋活血,利關節。適用於各型痛風,每次9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人蔘歸脾丸功能:養血健脾,適用於正虛邪戀型痛風。每次1丸,每日3次,溫水送服。
4四妙散功能:化痰通絡,理氣止痛,適用於痰阻血瘀型痛風,每次3克,日3次,薑汁送服。
5金匱腎氣丸功能:溫補腎陽,適用於肝腎不足偏陽虛者。每次1丸,日3次,淡鹽水送服。
二、單方、驗方
1車前子(布包)3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30分鐘後煮沸,頻服代茶飲,每日1劑,適用於各型痛風患者。
2土茯苓30~60克,大黃6~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3桑枝500克,絡石藤200克,忍冬藤、雞血藤、海桐皮各60克,薟草、海風藤各100克,煎水沐浴,治關節紅腫熱痛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三、食療方
1防風薏米粥防風、薏米各10克,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防治濕熱痹阻型痛風。
2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為稀粥,即可服食,防治痰阻血瘀型痛風。
在應用上述內服外用藥的同時還可配合針刺療法,如火針放血、三棱針點刺以及推拿療法等。為了自己的健康,應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妄作勞,適時鍛煉,平時多飲水,這些是預防痛風病的好方法。
推薦閱讀:
※痛風是什麼引起的?緩解痛風最好的飲食方式是什麼?
※(1)痛風治驗 張達旭
※最出名的痛風方子——當歸拈痛湯,內通外泄,收效甚捷
※痛風規範化治療
※痛風怎麼治療才能有效緩解疼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