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書法】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書法

孫中山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中華民國的創立者,被尊稱為國父。

孫中山身前留下的大量墨寶,不僅是珍貴的革命史料,也是難得的書法作品。無論是案頭小牘或辟窠巨構,所書皆開闊雄渾、朗健清逸,字字獨立卻氣脈渾整。自始至終都貫徹著一種正大、沉毅、豪邁的陽剛精神和恢弘獨特的美感,在雍和中透著高雅不俗,體現了孫中山的偉人氣魄和不朽精神。

中山先生並不以書法知名,但他的書法作品有著不同尋常的韻味。中山先生的字,結體緊密,氣象雍容,有一種大家風範。他放筆直書,隨意揮毫,不受任何拘束,但百變不離其宗,剛勁有力的書法中透出了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不拘泥於傳統布局排列,突破舊規,而更注重書寫內容及筆下情感的表達,一氣呵成。

中山先生是一位革命的實踐者,不可能臨池學書般地只專心於書法。他的書法不是練出來的,而純粹是從心靈里流露出來,是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與偉大理想自成一體,「字如其人」在孫中山先生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

研究孫中山的書法是個冷門,但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理事歐寶齡卻孜孜以求研究了20多年。他說,從孫中山的書法中,不但看到了孫中山書法的典雅精妙,別具一格,而且字裡行間中也透露出孫中山獨特的人格魅力。

   歐寶齡說,孫中山的書法主要融會王體、顏體和蘇體諸家,自成一家。其書法在現在很多場合都能看到,「經常見到的孫中山書法包括贈送給很多友人的「天下為公」、「博愛」的比較多,現在我們在很多場合都能見到,比如「天下為公」在孫中山故居門口就有,孫中山紀念堂都有。這些都是孫中山書法的一些精華。」

   歐寶齡說,書法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反映人的素質和修養。所謂字如其人,從孫中山書法中同樣可看到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孫中山由於他博愛的胸襟,所以他的人格都反映在書法裡面。他的書法不是作為純粹的寫字,而是表達他一種情懷、情操,所以很有感染力。給予一種鼓舞,一種激動的力量。比如「天下為公」,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天下為公就是一種人類的理想,世界大同,都是世界趨於和平,人類趨於和滿幸福,在書法中表達很簡潔就流露出來。」

民國四大書家之一的譚延闓評說孫中山書法:「故時賢謂總理之怪,深得唐人氣韻,流美自然,非力學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詭不隨,又適如其人焉。」又說:「其書不但似蘇東坡,而往往有唐人寫經筆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資聰明,凡夫須學而不能也。」譚延闓也是民國一代書法大家,長期追隨孫中山,所述當然透徹,這也成為評論孫中山書法較為經典的論述。

孫中山在其《孫文學說》所說的「能用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大概亦可移用在他的書法中。孫中山寫字十分認真,「生平未嘗臨池學書,而筆筆端重,胎息深厚,無潦草從事者。其手稿《孫文學說》,全書數萬言,皆為總理手寫,一字不苟。」孫中山擅楷書、行書兩體,篆書、隸書均未曾見署。其用字規範,筆筆交代清楚,一篇中同一字出現多次,也決不刪繁從簡,而一字數型以其博。書法風格一脈相承,無論是案頭小牘或揮椽巨構,所書皆開闊雄渾,朗健清逸,筆勢舒斂有致,字字獨立卻氣脈渾整。在從事長期國民革命中,孫中山有一特別的習慣,即在書寫手令、信函時,往往喜用「西紙」,不用石硯磨墨,直接用毛筆沾外國墨水書寫,取其便利而色調,不需磨墨功夫,以求節省時間從事革命活動。但他在題詞贈送同志,鼓勵仁人革命鬥志時,使用的仍是毛筆、硯台、墨條和中國宣紙。

以上這些,統是孫中山先生命筆作書時思想上法制性強,態度上嚴肅認真,文字上基礎深厚,在書藝上廣泛吸收,反映到他筆下來的。他未嘗以書法家自鳴,但誰說他沒有書法上的藝術修養呢!對書法藝術的吸收與發揮,正好為我們後人學習。他在那個時代對書法的傳統繼承與創造,我們必須承認。


推薦閱讀:

又到了發桔子的季節
四十年的藝術道路(奚嘯伯先生遺稿)附:奚先生唯一影像舞台資料
百年楊絳,先生走好
從山西全面排查「風水先生」「大師」「神婆」說起
敬悼南懷瑾先生,何新向南老默哀!

TAG:書法 | 孫中山 | 先生 | 中山 | 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