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精神成長的三個途徑

教師的精神成長應從讀懂自己、讀懂人生開始。

精神生活是一種摸不到,言語無法說明,但卻能帶給人身心愉悅和滿足感的體驗。精神可以理解為對生活的感悟,它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每個人生來都具有一種超然的精神屬性,這種精神屬性具有強大的思考能力和想像能力。物質的滿足容易獲取,而精神層面的獲得,需要窮其一生去追求。人生最根本的課題不是如何獲得物質來源,而是自己生命的存在意義,這種探尋生命意義的過程就是一種精神生活的過程。一名教師,探尋教育的本真的過程,就是喚醒孩子實現生命價值感的意識,與孩子心靈的相互交融、智慧碰撞的生命歷程。

教師在探尋教育本真的思考中,在讀懂自己和孩子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思緒打開,進而勾勒出一個廣闊的、豐富多彩的田園世界。這個田園是最虛幻卻又最真實的,是最隱秘卻又最誘人的世界。教師可以將自己想像成一株植物,每株植物都希望自己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都希望在自我塑造、自我欣賞和自我鑒定中,完成自己的生長過程。教師的精神生活就是尋找那個真實自己的過程,是陪著孩子建立屬於他們那個真實而美好的世界的過程。

教師的精神成長從讀書中來。在讀書中教師認識真實的自己、體悟真實的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慢慢在真實中感受到那份幸福。現實中,教師都會在工作中有一些煩惱,而這些煩惱在讀書中都能夠得以化解。比如:教師可以在心理專家武志紅的精神生活中,了解個人成長背後的意義;在心靈作家張德芬的精神生活中,探尋讓教師煩惱痛苦的深層次原因,讓身心得以成長,與他們共享精神的盛宴;在蒙台梭利和讓·皮亞傑的精神生活中,去發現孩子的秘密,感受孩子所帶給我們的驚喜,在這份驚喜中享受愉悅的精神生活;在心理治療師曾奇峰的精神生活中,讓我們對精神層面的認知越來越清晰,我們的心境被逐漸打開,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們存在的意義。

教師的精神成長從環境中來。校園是一個美好又充滿童趣的地方。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西下池小學的校園是充滿愛和自由的地方,是一個生態的校園。校園的一草一木、一樹一景,都能帶給教師愉悅的心情,讓他們在這個生活的樂園中,享受心靈的愉悅。帶著學生飛翔的鞦韆,具有歷史意義的石榴樹,帶著生命氣息的生態園和「和平鴿苑」、「吉祥兔屋」,療愈心理的沙池,帶著淡淡木香的星光長廊……這個享受安寧的浪漫之所,讓教師的身心得以安放。這些生態的、有感覺的環境空間,不僅僅是孩子的精神之所,更是教師的精神家園。

教師的精神成長從學生中來。在西下池小學的課堂上,看不到高高在上的老師,看不到只會仰頭傾聽的學生。學生侃侃而談、勇敢自信,在彼此交流中相互禮讓,在探討沉思中共同分享。師生相處融洽,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切構成了一幅溫馨的畫面,教師在精神上得到了一份最真切的滿足,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懂得了什麼是規則,懂得了在規則中享受自由,在安全的環境中感受來自同伴和老師的愛。由規則建立起的秩序感,讓他們專註地做每一件事,接受生活中的一切。看到學生所展現出的成熟與價值,是一位教師最為幸福、最為感動的時刻。

書帶給教師的精神成長,讓教師有了教育的信仰;環境帶給教師的精神成長,讓教師有了心靈的家園;學生帶給教師的精神成長,讓教師有了教育的方向。學校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也構成了教師豐富而具有高度的精神生活。在這樣的精神世界裡享受生命中的美好,在這樣的精神生活中去創造那個真實的自我。(作者: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西下池小學 李瑩瑩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第 300 期 | 日更 2 年,60 萬+字,寫作讓我收穫了什麼?
淺談孩子成長中的兩個「反抗期」
《和孫子一起成長》
【上馨心理】成長 | 「原生家庭」 影響你的人格和親密關係

TAG:成長 | 教師 | 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