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理解父母.,相互交流,相互信任

當孩子進入中學後,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父母和孩子幼年、童年時期的親密關係不復存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出現了心理距離。父母難以知道和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難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其次是父母的權威受得了挑戰。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不加懷疑地對家長表現出信任和尊重,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是嘗試著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周圍的一切,包括父母。他們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開始動搖。再次是孩子對父母的管教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行為的現象日趨增多。有時即使是父母出於善意的做法也會遭到孩子的排斥,出現「你讓他往東他片往西」的結果。

怎樣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心理,來拉近與父母的距離,讓孩子與父母互相理解並及時溝通,達到調適親子關係到目的。給父母提出幾點建議。

在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內心需求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孩子會以各種各樣的對抗性行為反抗父母的權威,表達他們渴望建立新型民主、平等親子關係的內心渴望。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選擇民主式的家教方式。努力在家庭中營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氣氛,把孩子當作家庭平等的一員,有關家庭的一些決定可讓孩子參與並發表自己的看法。一般的小事可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父母只起參謨的作用。

(二)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並給予適時的指導。青春期的快速發育,給孩子心靈帶來的震蕩是巨大的。他們既有面對劇變不知如何而陷入孤獨之中的一面,同時又渴望得到別人諒解、關懷、指導的一面。因此,家長們要正視孩子這一精神需要,克服封建意識和難為情心態,主動承擔起舒緩孩子情緒壓力的責任。即使孩子在這一時期出現「早戀」傾向,家長切忌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處理,要冷靜地以同情者的身份去理解、體諒,耐心聽孩子的述說,然後循循善誘,讓孩子知道這一問題為什麼會產生,明白它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有哪些,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這一問題,幫助孩子順利走出情感的迷惘期。

(三)掌握批評的藝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當孩子有了過失行為時,家長要通過批評的方式去糾正,但須掌握批評的分寸和原則。批評的最高境界在於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使孩子為自己的過失感到難過和內疚,進而從內心深處萌發改正錯誤的願望。因此,批評要公正,要採用委婉、和藹的語氣表達出來,要注意場合、地點。

(四)要與孩子定時溝通。溝通的內容可以是事先設計好,也可以是隨機的,前者是主要用於了解子女的情況,後者主要用於情感的交流。溝通時要注意讓子女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勵子女毫無顧慮的表達,這樣才能夠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

讓我們的家庭和睦,共建和諧社會。


推薦閱讀:

女人的信任是最吸引男人的地方..
塗磊:愛人間信任只有一次,錯過就再也沒了!
路邊的和尚尼姑是騙子的幾率有多大?
怎樣建立夫妻間的信任
12、拿什麼才可以讓你相信?(原創)

TAG:孩子 | 父母 | 交流 | 信任 | 理解 |